Wiki

Project Wiki Pages

  • home

View

Version:

同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为何福建、台湾的福建话歌曲几乎没有任何一首唱遍大江南北,而广东、香港的广东话歌曲却脍炙人口?


汉人在公元二世纪开始大量移民福建,当时汉语口语与文言文相差不大,由于福建多山闭塞,农业资源也极度匮乏,可谓兵家不争之地,所以人口流动非常小,便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汉语发展道路。

所有其他汉语都是中古汉语的分支,而福建话作为一个子集却直接脱胎于上古汉语(文言文),这也是有一说福建人学习文言文比其他人更简单的原因。如果把粤语逐字逐句写出来,并把民间俗字拟声字替换为正确的本字,你会发现,其实和普通话区别不大,但是,如果把闽南话逐字逐句写出来,即便是整句话都使用正确的本字,你也可能一头雾水,但如果你文言文好,读懂的几率就大。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https://files.osf.io/v1/resources/tm2vr/providers/osfstorage/68e0b54f24976e9eaac51988?mode=render =40%x)

注意,这里的前提是严格使用本字,而不是民间的俗字拟声字。闽南话的“代志”其实就是“事志”,但是“代志”的接受度更高,闽南话的“靠腰”其实就是“哭夭”,但是“靠腰”的接受度更高。

如果非要较真的话,闽语在语言辈分上不应该与官话、粤语同级,而应该与所有闽语之外的一切汉语加起来同级,所以把闽语和其它华南汉语统称为“南方汉语”是非常外行的说法,因为北方话与所有闽语之外的“南方汉语”的相似性,大于闽语和任何其它“南方汉语”的相似性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https://files.osf.io/v1/resources/tm2vr/providers/osfstorage/68e0b6b49f6f0f28b5a0d387?mode=render =100%x)

此外,由于福建农业资源极度匮乏,闽海民系(除了闽北、闽中、邵将这几个人口较少的分支)便成为汉人作为农耕民族里的唯一一个不以农业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系,许多歌曲与创作都与渔业与海文化相关。应运而生的妈祖信仰在福建民间比孔子、孟子、岳飞、关羽信仰更受重视,这也让闽海民系在精神上与其他汉人有一定不同

最后我想解释一下为何闽人在台湾自称“河洛人”。中原情节是所有汉人共同的情节,毕竟中原是我们民族的起源地。客家民系的中原认同尤为强烈,常自称自己是西晋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的中原人,闽海民系与客家民系作为早期移民台湾的主要民系,不仅在移民初期经常械斗,在文斗方面自然也互相较劲,既然客家人强调自己是中原人,有些闽人也干脆自称自己是“河洛人”,直接把河南和洛阳贴到自己脸上。这个称呼在国民党时代被强化,因为国民党主要由外省人组成,所以为了统战本省人,让闽人明白闽人和外省人都来自于中原,自然帮助闽人宣传闽人就是河洛人

事实上,汉人移民福建是在东汉,闽人在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前就早已从中原移民福建,所以如果闽人说自己是河洛人,那所有汉人都有资格自称自己是河洛人。客家人在福建与台湾与闽人其实长期并不融洽,而生长在江西与广东的客家人却对江西与广东却有更强的认同,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其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相较于闽人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