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填词之于VC及其所折射的

二 填词之于VC及其所折射的

55 人赞同了该文章

前言

在我进行调查之后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么多观众根本不听填词,而是把人声当作某种乐器进而整首歌当成某种纯音乐来听。

说实话,这不禁让我这个填词兼填词品鉴爱好者感到悲伤,VC的很多填词真的非常好,完全可以拿去和世界和历史去比。

如果VC真能在历史上留下些什么,它的填词是最有希望的,但是关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当然我也不认为风气本身又怎样如何,只是有一点碎碎念在心里实在憋不住罢。


一 填词在中国,也在VC

高晓松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见得真确,放在这里姑且一听。“旋律在日本,和声在欧洲,节奏在非洲”,其实这里大可以再加一句,“歌词在中国”。全世界的音乐中这么重视歌词的,中国可能真就是独一份。

诗歌诗歌,也能唱也能拎出来单独当诗看。中国自古以来的习惯就是诗歌不分家,古诗配曲唱起来肯定比朗诵好听。表现在现代中国音乐中,一首歌中的填词立意往往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能与音乐本身平起平坐,这个感觉和西方音乐大不相同。


但是话也说回来了,重视不代表写出来的成品就怎么地。这个重视的感觉是从上到下的,音乐人重视但是观众不一定重视,趋势基本上是圈子越文艺越小众越不功利越重视填词


身后是中国音乐拉跨的大背景风气也差听众更差,高水平填词大多数时候也只好应付应付观众,整点宜乎众矣的词拉倒。更别提不少观众根本不听你填的啥词,就是听着有个人声在响就完了,填词的意义仅仅在于使歌曲不成为纯音乐而已。


映射在VC的情况要更极端一些。VC的观众和顶端填词水平之间的差距更加巨大,大到有些时候普通观众完全看不出词好在哪里(尤其是古风和意识流填词,第二个词后面会解释)。VC的填词水平极高,不世出的天才一抓一大把,但是对他们和他们的填词来说,关注实在是太少了


尽管懂歌词的也不比圈外多,但是VC中多有来者(定义见第一篇),对于他们来说词是歌的必要组成甚至是核心。而且实际上VC的来者与普通创作者是互相渗透的,在这样一个非功利社团大家多少都有些完美主义倾向

结果就成了“不是说你观众看不看,而是我这首歌是件艺术品”,又怎会任它有缺憾?


理论上,四板块音调词视即使不是平起平坐,至少也是不可互相替代的,但是事实不是这么简单。

音即使在VC也是大头,而调教这个在VJ并非那么重要的部分因为种种原因在VC大放异彩,其地位急速跃升至仅次于音。PV由于视觉效果在视频网站观看时之重要,也可以与调教一较高下。


音>=调>=视>>>词


结果就是填词爪巴,不是说好填词吸引不了人,是投入收入实在不成比例。很多时候的好词填着完全是为了自己看着舒服,到最后真是吃力不讨好




统论说完了,接下来细讲。

VC的填词最直观简单的来看就是两大派,古风和今风

先讲古风


二 古风

(1)背景

古风下可根据古文浓度大致分为纯古体和仿古体。

纯古体指的是通篇纯正的古词语加上相对纯正的文言结构,而仿古体只有一层古风的皮用散碎的古词或成语提提味道,本质上靠近于现代词

两边没有明确的界限,就作品数量来说仿古体远多于纯古体(有直接拿古词来的真·纯古体,这类算犯规了)。

纯古体的左极限《梦关山)》

仿古体的右极限《千里邀月》


一般来说古风词越严格水平越高,能写正统纯古体填词就我所知一共就那么几位,本身的起点就要高得多。而仿古体的门槛就低得多了,现代词总比古词好填,无论是什么水平多少都能写一点。


纯古体也不是完全的格律诗词没有去死磕古法死押古韵。句子长短不限,韵律也不严,回到了古体诗歌的天性自然,和宋词的感觉是接近的。

当然一定要说是“句读不葺之诗”也不错,不过由于流行歌曲唱法中强行改变音调的特点,其实平仄的区别已经基本消失了。(歌曲里的字多不发本音




这里得讲一个大家不一定清楚的前提,V系古风和非V系古风并不是同一脉,而是两个独立的圈子。基本只有非V系的大古风圈影响V系古风,能反向输出的除了早期VC的几首古风名曲之外只有李特基老师和纳兰老师这两位(但在大古风圈里也不够出名)。

VC听众耳熟能详的古风大部分都是圈地自萌,大古风圈除了可能知道《权御天下》《九九八十一》《万神纪》《霜雪千年》,顶多再加个《大氿歌》,除了这些之外基本就是两眼一抹黑



在非V系的古风流派里绝大部分都是架空历史背景下的新花间派,还到不了婉约派的水平(其实说是花间派很多时候都是高抬了)。题材大都为情爱伤怀风花雪月,即使有少部分贴近了豪放,填词往往也是软弱无力不能脱花间窠臼。不是说写情爱伤怀就不行,这个问题我在上一篇已经提过了,实在太重复而且多是无病呻吟,大都是不值一提的屑作

VC新花间的水平也很差,是VC古风乃至整个VC垃圾曲最集中的部分。曲子可以套,填词可以套,PV也能套,一通套下来全无新意的流水线作品照样也能骗流量。好的几乎没有,差的就干脆没底了。VC新花间派基本都是仿古词,也就是说实际上是现代抒情歌套了层皮,接下来的分析不将其作为主体。



(1.5)仿古无佳篇

多提一嘴,我以为VC仿古无佳篇,即使有佳句也一定是纯古体的那部分。VC古风词中的仿古体兼得古今两风之短而无两风之长无古风之言简意丰而有晦涩堆砌,无今风之明白真澈而有滥泛无束。

文白结合不是大师建议别试,还要去写歌词这难度更是没边了。结果就是在艺术层面上VC的纯古体远高于仿古体,仿古体不是胡乱用典又臭又长就是批皮今风,至今我也没见过一篇好的,它也不作为介绍的主体。



(2)纯古体与新豪放派

VC古风词中最值得称道之处便是VC的新豪放派,2013年李特基老师和大嘴巴狼老师合作的《刀剑春秋》很可能是第一首曲风填词演唱都这么硬的古风。

三生淬炼笔墨锻龙雀刀 随作古英雄纵马向天笑 不辞追疾风问劲草 一路戴星月乘芳草

笔似刀 我一肩挑 往苍莽辟地厚天高 心似刀 如贯山岳 不动不倒



VC古风填词的演变过程和宋词一模一样(同唐诗也相似),都是从曲的配词开始,先是花间婉约后有豪放,在豪放派出现后,作词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就题材而言豪放的宽度远广于婉约和花间,这给了豪放词无边的空间去大显身手。VC的填词高手也多在新豪放派,常以诗文入词。尽管有时失于粗糙直白,但真是个志凌云天,气壮山河,遮盖不住

当然这里说的“粗糙直白”指的是和历史去比,VC新豪放词用词的感觉在宋词和元曲之间,这应该是由于缺乏严格的古文写作训练和才华横溢共同作用的结果。VC里的纯古体只出现在新豪放,比起同时代只是披了层皮的新花间,新豪放在用词架构上要严格高明得多

我在这里大扯豪放词大家可能也没个明确的感受,其实填豪放词的古风曲用VC熟悉的话来说就是古风燃曲。VC古风填词的高峰基本都在豪放,想整明白VC古风,豪放词不能不看。


(3)坏的词与好的词

古风在VC的真正流行始于2015年的《权御天下,这首歌尽管争议颇多,曲子的各个版块也很难认为是完全令人满意,但是它确实开创了VC的新时代。

古风在之前只是VC的一个普通的板块,而在权御大火之后的数年内成了绝对的主流。在《权御天下》层出不穷的翻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古风填词,和之后数年的拜年祭VC古风燃曲一同为VC的古风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佐资风雨独走 尽节命沥英血 雄烈作心履 忠义守

忆往昔天成双壁 青衫薄少风流 飞花携满袖 谁记否

建议可以看看评论区,当时讨论填词的盛况之热烈,现在看来真是空前绝后。


虽说豪放词播放量也不一定多么高,但是就大势而言大家对毫无新意的花间正在厌倦燃曲逐渐夺取了更多地盘。于是之后有了一个恶劣的趋势,人人都知道纯古体豪放厉害,都想写。但是水平不一定够,怎么办?

答:瞎编。

在纯古体豪放填词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堆砌,而且现在的堆砌还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堆砌有的地方更接近于瞎编。古人的堆砌好歹意思还是对的,句子还是通的。

现在的堆砌是我先上论坛看半天,不行再查半天古文词典,硬是找不出用了什么高妙的典故,最后一看原来是为了凑韵随便写了几个牛皮哄哄的生僻字

厉害一点的大手子写出来的东西,通篇除了现代词之外没有一个词用的是对的


杀伐阵云密布,红缨烈火,惹天命谁主。挥军千营共呼,交锋擂鼓,弯弓折眉目。

抛掷前生如故,洗净明珠,不屑荣辱。豪气力挽山湖,春风代渡。

忘川风华录中《木兰行》的第一段,破绽百出,为了押韵硬是把词全拆烂了,看完连意思都顺不起来。

惹天命谁主”,恕我才疏学浅,“天命”还能“”这真是没看明白。“折眉目”我翻了半天书也找不出是什么高妙的用法,用扬眉目不好么,恕我也没看明白。“豪气力挽山湖,春风代渡”,恕我还是没看明白。

这么短短几十个字我少说有一半不明白,光论看不明白的比例可以和尚书比划比划了(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百度)。古风填词观众们如果有看词句不明白的大可以放心,基本都是填词自己瞎编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请问有哪一个字哪一个词看不懂的?

您嫌东坡词太白太滥,行,咱换个雅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寻思易安的词通篇的味道是得细细品,可也没整出哪个字哪个词让人看不懂。

也不是说只有能一眼看懂的词才是好词,而是现在的古风实在把路给走歪走窄了。自己水平太臭,本应该多积累多学习,结果现在都去整这些歪门邪道。不是说古词里不能自己造词,说的是不能生造硬造。整些漂亮的字,也不管什么意思就掺和在一起,可能作出好词么?


我以为VC古风有双壁,一首梦关山,一首乱世怒涛。

梦关山坏在调教和pv,听不惯的建议网易云他城P的言洛版。

乱世怒涛网易云b站双沉基本就是因为观众既看不明白也听不明白罢。


梦关山是相对平正的佳作,乱世怒涛则是神鬼莫测的异作,多多少少有点一李一杜的意思了。虽说细节还欠精细,还能再打磨。但是在大观上,不完全是我在吹牛皮,可以说是不减唐宋高处了。

梦关山,梦长夜弓刀在背,轻骑逐可汗。梦关山,纵扬鞭驰骋天河岸。

一个在,一个轻,意境全出。


梦关山,长城旁刀光烽火哪堪付笑谈。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伤悲难言说。厚积而薄发,光凭这一句就是第一等的好词。


《乱世怒涛》,我本来以为纳兰老师也就是平常,看到乱世怒涛后才意识到自己错的离谱,原来是老师之前都没认真写。。。然而乱世怒涛也成功创下了纳兰老师的播放低谷,随手摸出来的PV是个原因,主要还是歌词没几个人看的懂

八荒鸿蒙,年华匆匆。天下喁喁马耳东风。朽糜冲融,往来憧憧。

何必忡忡,付一炬成空。

我在这里大概翻译一下

世界啊迷蒙又广大无边,美好的年华匆匆过去。天下都已经臣服归附,又与马耳旁东风有何相异?

腐朽糜烂充斥弥漫,往往来来捉摸不定。不过又何必心中忧疑,只消一把火就烧得干干净净。

凭吊英豪的古词不少,这么写的真没见过。大部分VC的凭吊词最后都会变成复述史实,而纳兰老师干脆只字不提,天马行空,不着痕迹,真真是妙意自在不言中。

多的这里就不讲了,但是这两首真的大力推荐,真的值得细细去品。




想作得好词,不仅得要锻词炼句,还得有谋篇布局和大立意。外家功夫,也有能词句精练张弛有度的,但是往往神气不足。就像武术里的一句“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筋骨皮好练,一口气难练。 --------我说的



但可惜如果把好词比作真功夫,那么看起来不怎么显山露水的真功夫明显不如隔壁摊子声势浩大的耍猴来的有趣。

观众们呼啦啦一下子全走光了,徒留英雄长悲嗟,只好提着千锻打就的屠龙宝刀回老家杀猪去了。






今夜若欠清光满堂,蘸笔天河绘万古生香。史笔滔滔烟霞绣像,就中拈来玲珑十二章

吹开汗青淋漓苍茫,明辨残稿谁秋水一双。书阁深处篆隶流芳,断简遗篇挥毫续兴亡。

谁白草胡笳烽燧长,将半生哀毁以诗情抵挡。断弦含泪更张,最高贵流浪。

隔几世玉楼试才歌咏琳琅,冠绝了乌衣巷。谁一语风絮荡荡,摹尽落雪茫茫。

谁万里关山暂忘女儿模样,家与国都担当。再亲手摘下,黄河落日黑山飞霜。

铁甲锴亮,舍旧时云裳。


课后习题:为何文章作者点评《万古生香》“筋骨已固而神气不足”?(提示:“复述史实”)


(3)怎么办

上一段已经直指出了纯古体填词的核心问题观众根本分不清好坏,即使通篇生造堆砌胡搅蛮缠的填词,观众还会夸它意境高远还押韵。。。太俗滥的词观众确实不喜欢,可真好词也确实看不出来

我在上文扯了一大通,实际上还只是冰山一角,真要系统化的细细的说下去可以写出一篇论文了。


我之前说过VC是灯塔,是避难所,水平高。但是水平高说的是创作者,不是观众,没人看又怎么留得住人?大嘴巴狼老师早已退坑了,纳兰老师的古风填词也基本就是应付,小一些的优质古风填词现在也见得少了。


没了知音,伯牙也不肯再奏高山流水了。既然随手整出来的屑作观众还更喜欢,又有什么动力去苦吟?

得给观众来点启蒙,否则真到高质量创作者走完了,就等着全去听苟矢词罢。

忘川风华录这样的词也得有,不然引不来人。但是没了好词,古风的魂就丢了。


这事得有人去做。




三 今风

(1)背景

今风看起来巨大无比,有着数不清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类型。其实仔细琢磨琢磨,还是能发现它有着一些纹理,还是能理出头绪的


首先就是最常见的简单抒情歌填词,这一大类保守来算也得占上总量的五成,比如绝大部分的新花间派古风本质上也是现代抒情歌。

而抒情中最常见的则是情歌和伤怀,它们的填词构成和常规流行乐的填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用词上会更加精巧灵动,多有真情实感,整体结构也能有新异,不入俗套

这里姑且将其命名为常言派。


而要找第二类,你去看看那些艰涩难懂,多用隐喻暗喻,有些意识流意思的,这就是第二派

这一派并非来自于独一起源,而是由多派合流衍生出来的。他们多是前一篇说的各路来者

这里姑且将其命名为奇言派。

这两派的区别说白了就是玩不玩文字游戏,常言无论是词还是整体都一看就懂,而奇言词有的字你都不认识,更不提整句乃至通篇的理解了。

抒情词和常言派的定义有着相当的重合,抒情歌作为最多最常见的弱叙事作品,自然填的多是简单明白的词

而与强叙事伴生的大量信息承载需求使得填词必须往高词义浓度方向发展,言简意丰的奇言明显更加合适。

当然其实抒情也有奇言派,因为奇言作为高词义浓度的形式可以向下往低词义浓度方向兼容,而常言的范围就相对比较限制了。

一句话概括:弱叙事多是常言,强叙事必是奇言。


先说常言


(2)常言派

抒情歌里最多的就是情歌和伤怀,它作为最基本最常见的感情也受着最广阔的欢迎。它写的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真情实意。天依作为音色最软,形象最萌的VC歌姬,也是在抒情曲中出场最多的。

有一个点,对写这一手法在VC抒情歌里被大量使用。这个感觉非常有趣,词看着写的是天依,实际上写的是自己,很有意思。


这里举几首我喜欢的


在我的美梦里,品尝甜蜜,用我的足迹编写,爱的旋律。无论岁月变迁,辗转光阴。

幸福依旧在,闪亮晶晶。你我命中注定,无可代替。


我手写我心,简简单单,可以说是情意就在其中了。


谢谢你给的时间,弥足珍贵的时间。不要睡得太晚,会有黑眼圈。

让我向你表白吧,你会接受吗?我会一直陪你走下去啊。


看起来通篇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实则形散神凝,真绝了。


冰淇淋也一点点融化,连同夏天一起吃下。昨天的梦丢到哪啦,再做一个吧。

午后傍晚前风儿都烧的热切,晕眩着又沉向地平线。

玻璃杯里泡泡发着光转了个圈,圈住这整个夏天。


VC常言派抒情歌的特点就是自然和真挚,把自己的心意简简单单的写出来。这样的平实和质朴在流水线化创作的如今实在是少见了,相较于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流,不必思考,只需聆听本心便可知高下

繁杂和迂回的迷宫里呆久了,才发现原来好词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身边。只是看你能不能去看得见捉得住它。






就上面这些歌大家能看出一个感觉,情歌和伤怀的味道非常贴近,很多时候完全是重合的。不过其实在VC中伤怀的题材类型远比情歌广横跨了弱叙事和强叙事,这催生了不少奇言抒情作品

我是我,空白的自我。我来到,这缤纷的星球。我的心,当然会疼痛。

因为我,也是有感情的。

不是寄托亦非风格,恋上向日葵明黄色,可曾想过世人在疯,未必是我。

哪都有我,那都不是我,无人问津流落,我留这世上的魂魄,还洋洋自得。

人在愉快时写的东西往往不加修饰,在悲伤时就会迂回得多。

悲剧总比喜剧来的深刻,这也使得强叙事作品往往偏好悲歌,奇言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3)奇言派

在臆想中无数次模拟终于到达的此刻 规则失控留下虚构对与错在持续撕扯

将腐朽的意识埋葬在空虚眩目的顶峰 扼住倒影的我们都将坠向渴望的终末

作为仍站立的人 若向他们俯首称臣 奉献了自己所有的思想来接受质问

直到世界崩塌了以后才开始讨论 曾经的爱他能否指引我得永生

奇言派由起源和内涵完全不同的各派系汇集而成,除了同是奇言以外其内部的区别不比和常言的小,很多时候甚至就是一人一派




推荐一下,极少的存娘风社团,虽然只有几部作品,不说都差点没看出来不是存自己写的



强叙事作品倾向于悲剧”,经典奇言派诸如存娘和雨狸都有着浓郁的黑暗枯涩的味道,这奠定了VC奇言词的底色。她们不是VC的第一批奇言派,但是是第一批成熟也成型的奇言派,之后所有的奇言填词都深受其影响

相较于常言的简单直白,奇言多用甚至是故意使用隐晦难解的词字来隐藏语义,这使得想去评价一份奇言词的水平如何成了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奇言本身就有释义多元的特点,再加之其与强叙事的结合使得词中很大一部分语义的精确解读成了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所谓的官方解释(指妄想症),不过由于奇言词相当适合于艺术上的接受理论,也作不得数。


接受理论

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而实现过程即是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过程。读者在此过程中是主动的,是推动文学创作的动力;文学的接受活动,不仅受作品的性质制约,也受读者制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理解不是你官方怎么说我怎么来,而应当是双边互相融合渗透的。

一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定要给奇言一个评价的话,就是在语义存在的同时,塑造出故事所需的氛围。

这两句话里后一句远比第一句重要,精确语义完全没有都成,能塑造出氛围和感觉的就是成功,越强者越佳。而氛围与感觉个中体验明显有着强烈的主观性,这也同接受理论相契合

上升的海面,浸没昏沉的视线。冲破忍耐极限,新生是如此这般耀眼。

海底的泉眼,炽热吞没我声线。而我停止思考,世界定格在了那一瞬间。

大脑在发麻,水分兴奋着蒸发,思绪叽叽喳喳,叫嚷着想被电波融化。

酷路泽重填词 《渴望诞生》

坎坷中退却的飞蛾再次扑向的灯芯,濒临湮灭时的泪水洗涤泛黄的往昔。

模糊不清的感觉如何都难以被确信,将已无痛觉的潜意识牵起。

海格P《熄》




奇言派的衰落非常明显,经典奇言词非常依赖于强叙事框架,但是强叙事所强调的系列曲已经不是如今的VC所能轻易负担的起的了。

如果没有系列曲就只能单曲奇言,单曲奇言一般是讽喻词,但是讽喻是奇言词里最难的一路,篇幅最短,太难理清,能填好的也还就那几位。经常填着填着就陷入莫名其妙的炫耀堆砌,进而变成一大坨的不知所云(而且某些类别还容易玩脱自爆)。

奇言如今的趋势是在与常言合流,原先的主流黑暗枯涩风格逐渐转向更软的抒情伤怀,同时整体的水平也止步不前(如果不是在倒退的话)。严格的来说,奇言这一流派正在逐渐消失。等到现在残余的高手全走完的那一天,就是奇言灭亡的时候。

后继无人,青黄不接,从黎明时代名满天下到如今无人问津,说一点悲伤也没有不是真的。



留在这,顽固地,像一棵树在沙漠驻的壳。或重生或静默,与雷电撕扯成火。

我不等,等不起春天的长途跋涉。还不如倒下了,供行健者踏过河。

想它不死,得动起来,至少得有人先动起来。







四 结语

如今填词的衰败已经极为严重了。

表现在古风上,是曲高和寡,垃圾猖獗,宵小横行,高手吃瘪

表现在今风上,水平保持的情况相对好些,但是品类也在急速衰减。以这个趋势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只剩得下简单抒情了。




在早期时填词的高水平,好风气和热情最终被叫好不叫座的窘境给磨蚀的一干二净,能雅俗共赏的作品自然不错,可是如果只有阳春白雪必然无法胜过下里巴人。--------还是我说的




VC的填词水平之高是惊人的,不受重视的程度也是惊人的。

我们在讨论VC的兴衰时在讨论什么?不光是在说洛佬又多了多少粉丝,又上了几台节目,更多的应该还是在说创作者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数量是否有所增加,而创作环境是否变得更好。

VC是某种复合型的艺术形式,承载着高浓度文化形式的它是一座迷雾中的灯塔但是塔身太矮,灯光也太弱,海上的浓雾快要让它窒息了。

而与此同时VC向来缺乏某种创作上的自觉与自信,大家嘴上不说,但是在心中常常认定VOCALOID只是某种闹着玩玩的东西,这使得大家在维护它为它出力的时候常有些底气不足


而我在此给下一个定论



并非如此




VC是一种艺术而非游戏,它里有些东西是能留下来的,但是也有太多太多还没被发现就已经被忘记了。

我写的这么一篇东西,是在呼吁大家关注填词吗?也是也不是。字面看着说的是填词的价值,字里其实说的是整个VC的价值。


如果不愿见它最终如历史上无数佳篇一样散佚不存,到最后后人考究起来连是否存在过都存疑,那就得动起来。

不能光是几位先行者,它需要所有人一起的努力。


其它各期传送门


编辑于 2021-05-10 00:12
写下你的评论...

38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张子鑫
现今来说,更多人更喜欢把歌当做纯音乐听,所以说日文英文的比中文的评价好,因为大家都看不懂词,更听不懂词。中文VOCALOID的技术落后使得演唱的声音劣化,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听不懂词这样的效果。现在有些歌手一定程度上也在推波助澜这样的情况,把自己的歌往模糊唱。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重视词重视旋律节奏这些,逼迫对创作者进行反向,最后结果就是高水平填词圈地自萌,一般水平的倒是名声在外。
2021-03-22
Librenest
作者

大家对于词还是有一定热情的,但是基本用不对地方(不少干脆是反了)。VC的根底还是扎实的,但是在填词这一块再这么放任下去就要没救了。

2021-03-22
願故
我中日音乐都听 不止是这个原因吧 日欧音乐的确水平高呀 听歌也不是只听词 曲也会影响选择 还有就是人声唱法(调教)也会
2021-05-10
银心喷泉
古风词我感觉最喜欢的是邪叫教主,她的词真的是一己之力拉高了整个vc上限,甘泽谣不可错过
2021-04-11
哈蜜瓜酥
我话说得不好听,这文章算是把你鉴赏的短板都暴露出来了,你是太拘于vocaloid了,也不清楚中文歌词写得好该怎么写,眼光不够大,所以欣赏的水平上不去,但是你又要硬来谈作词,很多地方你的出发点就偏了,看来你对vocaloid china的历史疏理与问题现状都很了然,但落到具体处你的能力就不行了,容易暴论迭出,相比另一个爱从大方面着手的,你的张姓朋友来说,你还是需要更多观察与亲历才能骂驭得住这种长篇析论。希望对于自己研究不透彻的部分,能够少说,也许再过三年你就会反悔了。
2023-06-17
Librenest
作者
望不吝赐教[拜托],虽说我自己也觉得这篇写的确实烂,但应该和您说的不是一回事,希望您能说的更细一些
2023-06-17
保守鸽派

网上好不容易找到知音了,其实把文字写得这么正式,也算是一种对话语权不公平的逆反。因为历史上那些高雅的艺术能写进教科书,亲身经历的质量却只是边缘爱好,就像打磨前王上看不透的和氏璧。在我的认知中并不是只有华语圈有这种问题:我们想重返盛唐比肩李杜,而英语世界也不乏想在互联网音视频技术加持下,想挑战莎士比亚和迪士尼好莱坞的亚文化圈同人bilibili.com/video/BV13

商业地看这些都很脆弱,但随时能被风吹灭的焰火,也许会成为下一个世代的种子。我只想证明历史没有终结,人类不是只能沉溺在解构的现代“颓废”艺术中,我们有能力创造新时代的经典。

2023-08-19
Librenest
作者
说的很好[赞]
2023-08-20
保守鸽派

加一句,这些亚文化圈确实在有些方面超越了守旧的百老汇、歌剧、音乐剧等等上流艺术,比如Deltarune的Spamton敢直接讽刺Digital-Capitalism的核心形象。

2023-08-20
绯乐乐
VC不是不听填词,而是基本听不懂在唱的什么,就好像听周杰伦的有些歌,大多数时候不知道他唱的什么词,其实比这个还严重得多。近两年各种新版和音源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像真人,能听清楚唱得是什么,有了喜欢的歌曲和旋律,自然也就更多的去关注歌词和歌曲的含义。
2021-08-28
域外游荡者
对ChiliChill这种词作风格如何看呢
2021-06-10
其他的不错,但评价不了《无限接近幻想》的歌词,因为我没学过视觉神经
2023-06-30
萨菲罗斯

对这篇文章不要怪我泼冷水。

人是视觉生物,视听永远是“视”排第一位,喜欢文字的话还真不如看书。我很赞同中V作品内核与日V差异的理论,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是产业链不健全造成的。1原创V曲‍→2翻唱→3编舞→4 MMD或其他动画手书成品,这创作连锁中,歌姬声音→歌姬声音或唱见声音→(歌姬声音或唱见声音)+真人形象→歌姬声音+形象,无论怎么传播,歌姬最终都会获得视觉效果。但是,中V产业链,2已经形同陌路,几乎没有3、4,无法长期获得视觉效果,只能靠原创PV输出视觉,达到最终效果。从商业上讲,PV制作(货源)被业内抬高身价了(不服??请不要用),要打破这种畸形的产业链,要么健全产业链(上层投入资本),要么另起炉灶摒弃这种体系建立新的立足点。

创作连锁产业链,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是商业运营公司、同人创作圈、消费者三方妥协后由C社为首的业内多家虚拟歌姬运行公司共同商业运营打造出来的,所以说日V是半商业半同人性质,新声库出来,在金字塔底层从同人开始向上爬,爬上去了就能商业化获益。这种体系不觉得很日本吗??因为日本的社会体系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当时商业运营公司比较弱(C社当时只有21人,也没卖话语权,但积极寻求商业合作、后来靠开发游戏完成了资本积累)、而日本同人圈早起步了十年,不得不向消费者妥协。

而中V商业声库创业失败了,版权掌控在资本(被日本商人买去、后来被B控股)手中,看不懂操作就意味着商业手段。在中国。。。有资本才能买流量,中V的人气靠念、阿B通过商业手段、平台垄断获取流量堆积起来完成。忘川这种商业企划不给钱怎么能白嫖流量呢??这是念花了好几千万买的。同理,同人商业化也一样,想白嫖??

双方的立足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一个经营全IP产业链,一个资本化,而中V同人创作圈、消费者太弱了,没有话语权,要么依附、要么另起炉灶。没有话题度、没有热度,在娱乐行业等同空气,圈地自萌罢了。

2021-04-06
Librenest
作者

在中国搞商业化音乐乃至于一条龙化健全化的运营,可以,但是不会再有任何艺术品出现,只会出现些与喵喵喵同类的垃圾。中国不比日本,文化大环境实在太差,如果商业化这样搞VOCALOID文化必然徒具形骸,这样屑的VC还是快些消失罢。
而商人会为叫好不叫座的作品投钱吗?明显也不会,想要保留VC的内核,只能单干。单干这条路确实艰险重重,但是无论如何也得走下去,这条路也不能是如今的模式,而得是某种新立足点下的新方法新思路。而在我的设想中,高质量的作品(自然包括填词)将是核心之一,如果为了扩张而舍弃原则显然是舍本逐末了。
VC的产业链严重畸形,付出和所得根本不是同一批人,绝大部分VC的头部P主都是用爱发电,大钱都给商人赚去了,亏的永远是P主和粉丝。在中国艺术领域想赚钱就得跪着,但VC的特点使得它即使是真的拉下脸跪下了也没人理你。不过VC的文化黏性使得它远比同等体量的其它社群来的坚实得多,如果对VC的重组(建立新的立足点)能够成功,它即使在未来”等同空气,圈地自萌“的死境中也能有一线生机。

多嘴一句,您每一次回复都会把您完整的理论给讲述一遍,实在不够容易理解和回复,以后可否略微简化些方便后辈回答?

2021-04-09
Librenest
作者

您的观点放在今风词上我完全同意,但是古风词上由于门槛高理解难导致了严重的上下错位,黄钟毁弃不用,瓦釜倒是响声大的很。

VC的顶尖古风词很可能是近百年来中国古体词的巅峰,让它最终无声无息的消失实在令人于心不忍。。。

2021-03-28
西奥尼
任何一种足够优秀的文化产品的黯淡都是令人痛心的
多少文化遗产的没落让人扼腕叹息?可即使站在了国粹的高度,无数人为之发言,也鲜有哪样再焕生机,即使再起,大多也沦为当代人消费的产品。
而您所珍惜的,本身便是依附于音乐而存在,但它竞争不过那几样或更贴合音乐本质元素或更为观众所在意的组成部分,像您这样更关注它的,愿为他呼吁的是少之又少。
再者,它身处这样一个亚文化圈子,本身格局就小了,受众更是多注重此刻享受的年轻人,这是它的出身带来的局限性。背靠着这样两个家长,要想成为经典而永流传,难!
另外,便是被合成语音的局限性所波及,技术时时刻刻的发展,带来的便是与其他文化相比,它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人们更不愿意去考古(乐器演奏的、人唱的叫时代金曲,咱这边的...不知道用黑历史来形容合不合适[尴尬])当然我说的不是词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是被牵连一起埋到了土里去。
与其纠结已有的不被人众人赏识,不如把而今振兴,倘若真的能吸引很多的人过来,他们自然会去了解过往的璀璨,发现这些宝藏,从而保持住生命力。
(额,第一次说这么多)
2021-03-29
张子鑫
中V古风的问题实际上出在了整个古风圈子的问题。古风圈子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军事实力与中国文化实力不相匹配的问题。
更甚至说,如果大多数人还将诗词赏析看作是那送命的高考分,只怕重视填词还任重道远。
2021-03-22
Librenest
作者

这个问题没法从下而上,只能从上而下推广。VC是有人做词评的,但我也相信没几个人听说过这么个玩意。。。
如果VC的填词也就那样,我也不至于吃饱了撑的写这么一篇,关键是水平太高了,看出来是宝玉还不说出来就是我的过错了。
大多数人是跟着少部分人走的,只要还有一个够强的头部在宣传就行,伯牙只要还有钟子期就能弹下去,关键是现在的VC已经拉到连一个钟子期都快找不出了。。。

2021-03-22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想来知乎工作?请发送邮件到 jobs@zhihu.com
登录即可查看 超5亿 专业优质内容
超 5 千万创作者的优质提问、专业回答、深度文章和精彩视频尽在知乎。
登录即可查看 超5亿 专业优质内容
超 5 千万创作者的优质提问、专业回答、深度文章和精彩视频尽在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