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PV,编曲作曲以及受到粉丝化所影响的一切
在本系列中VJ将长期出现,作为VC唯一存活的亲戚与先辈,它也是唯一能找的到的对照组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迫真))
一 PV与其所改变的
VOCALOID的开端并不寻常,它诞生在了一个不怎么正经的视频网站,N站。
这带来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类音乐必须用视频的形式来呈现。为了解决这一前无古人的问题,VOCALOID得做出前无古人的改变。
载体既为视频,即使是音乐作品也不能整个黑屏让观众对着屏幕大眼瞪小眼,最早的解决方案是P主自己整点魔幻现实主义一图流糊弄过去。
随着VOCALOID的逐渐发展和兴盛,P主们也开始有能力去制作更加复杂精美的视频,作为过渡的一图流也逐渐被更加复杂的形式所取代。
到底是谁第一次把V曲里伴着音乐的这些视频叫做PV已经不可考了,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第一位这样称呼的先辈说的一点不错。
VOCALOID里的PV和常规意义上的Promotion Video(带音乐的纲要视频/宣传视频)在定位上是相同的,它作为某种“纲要”承载了作品里相当一部分信息。
如果要给PV下一个定义,那么它应当是某种兼备抽象性(形式抽象)与概括性(内容概括)的视频。
同样是伴随着音乐的视频,VOCALOID的PV与流行乐的MV区别何在?在这里我们引入一对概念,弱叙事与强叙事。
弱叙事指没有包含成型或者复杂情节的作品,强叙事则指的是包含有成型而复杂情节的作品。诸如情歌就是典型的弱叙事类型。
有些PV确实和MV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类情况多出现在弱叙事型作品,因为作品本身的信息相对简单,复杂度不高的情况下两者并没有多少区别。
一定要说的话,其实许多MV也满足了抽象性,但是基本不具备概括性。如果说在此抽象性只是加强了视频的艺术性,而概括性则是MV转化成PV的核心。
绝大部分流行音乐都是弱叙事类型,也几乎没有试图通过MV来携带信息(至少不是大量而主要的),而VOCALOID系的作品则大胆而且大量地使用PV来传达信息。
PV的概括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带宽,可以允许一部音乐作品携带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内容。这种信息带宽并不一定是由PV的复杂或是豪华带来的,言简意丰的感觉同样可行。
这是视频的一小步,也是全VOCALOID的一大步。它对VOCALOID音乐的影响绝不限于多了一点视频可看,而是从根本上让VOCALOID成了某种与流行音乐有着相当差异的形式。
创作者们可以试着用音乐去讲故事 ,强叙事作品开始出现了。这一惊天动地又悄无声息的变革将从根本上塑造整个VOCALOID社区,尤其是中文VOCALOID。
二 一个专业化的粉丝社区(一)
想要去理解中文VOCALOID,就必须时刻牢记一个大前提,它是一个由粉丝构建,凭靠热情而形成的一个极为松散的社区。
VC与其前辈VJ最大的不同就在于VC是一个由粉丝主导的社区,而VJ不是。VJ立足于有着充分音乐基础的日本音乐圈,它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
一个给萌新上升的跳板,去给予任何一个新手音乐人能够负担的歌手,至于产生了VOCALOID文化和粉丝圈完全是意外之喜。
绝大部分日V的P主一开始便抱着踩跳板的心态来,先在VJ里做出名堂,出名后便可转入主流音乐圈。说他们对VOCALOID一点留恋都没有,这不是实话;但是真要说有多舍不得吧,那倒也真不至于。
对于VJ,即使曲风可以千变万化,但是P主们和主流音乐圈永远是通气的。加之代理诸如C社的大力介入,VJ本质上是一个由成熟而专业的人士引领的专业社区。
而在VC这一结构相当不同,VC的P主几乎都是V家的粉丝,而且其实也只有最狂热的那一批粉丝才会成为P主。这个情况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大形势和小环境在此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当VC第一个声库洛天依发售时,距离初音未来诞生时的火爆已经过去五年了。VOCALOID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了足够坚实的基础,粉丝文化已经生根发芽,初步站稳了脚跟。
热情高涨的粉丝对于创作有着无穷的激情,中文声库又打破了曾经的壁垒。偶像已经触手可及,这对任何一个粉丝都是不可抗拒的诱惑。
然而对于圈外人来说,成为P主就要困难多了。首先由于中国泛二次元文化的稀薄,VOCALOID在主流华语音乐圈里的知名度就太不够看了,主要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有这么一茬事。然而即使真的见着了也很难不被炸裂的机械音劝退。
终于好不容易入了VC的大坑,中国烂如狗x的音乐大环境又断绝了认真做音乐的小音乐人的生路。想赚钱,就得跪着。来VC摆明了就是站着亏钱,这就更留不住人了。
即使是这样,在VC的黎明时代突破以上限制尝试使用VOCALOID的草根非V系音乐人的数量依然是惊人的。但是由于制作困难人气不足缺乏反馈等种种问题,也大都是浅尝辄止,几乎没有能修成正果的。
一个新手想成为P主要经历的困难不是一点半点,路上的每道坎都是一道劫,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猛士,没点信仰加成多半是熬不下去的。
再加之VC的懒狗代理禾念始终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能躺着赚钱绝对不坐起来,结果就是这么些年来对VC创作啥实质性的帮助也没有,没法靠待遇来吸引圈外大佬入坑。这么一来二去,VC的创作者也基本就是早先的粉丝了。
粉丝社团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其实它和饭圈的感觉是相似的,一个上上下下完全由粉丝组成的结构。即使这里的热情有着深浅之分,但是终归也都是粉丝。
如果要拿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词来形容粉丝社团里的 创作,那应该就是狂热和业余二词。狂热自不必多言,而业余在这里并不完全指的是水平不行,主要的意思还是说不是主业,而是作为某种爱好,是凭着热情去做的。
业余而非专业,少严谨而多自由;狂热而非智性,多天成而少琢磨。这个感觉和刘墉的“热笔”说的有点像,作品完全生发于内心,真挚火热,不过往往缺乏内省反思,需要进一步的精修和打磨。
对VC的P主们来说,音乐人与VOCALOID粉丝的标签往往是同样重要的。甚至很多时候,先是粉丝,然后才是音乐人。
粉丝化对整个VC的影响是深远的,VC的P主们相较于音乐上的同行,身上往往不怎么有音乐人的包袱。
对于他们来说做V曲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有趣喜欢,或者是对一些小众文化的热爱。
表现在作品上就是自由不羁,无拘无束,内容千变万化,丰富多元。但也有时难免破绽百出,难入正统法眼。
但是于此同时粉丝化在此也埋下了一处重大的伏笔——做音乐,即使是在几乎可以完全电子化的如今,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
音乐圈是个绝对意义上的专业社团,要做出点名堂需要巨大的付出和不薄的天分,这和粉丝社团是一组完全对立的概念。
在别的圈里的厨力放出大约就是学着画些画,做做视频,写写同人,有钱有闲的还能玩玩cos逛逛漫展。虽然也都不能说是容易事,但是和VOCALOID里P主认真写上几首歌那动辄成千上万的金钱和头发掉光的付出相比,实在是小意思了。
人在付出了辛苦之后总会希望得到回报,即使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报酬,至少也得有些回应。越是辛苦,就越是希望能有所对应的回报。
粉丝社团虽然基本也就是用爱(或者说热情)发电,但是更大更专业的付出总是希望能够有更大更明显的回应,而一个粉丝社团是不太可能去完全满足一个专业社团带来的需求的。
这一错位带来的问题在远古便已显出端倪,不过在早先的种种机缘巧合下都没有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好运总有一天会用完,现在已经快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最危险的是,整个VC的命脉完全系在这忽明忽暗的热情上,当热情高涨时一切好说,等到供不应求乃至油尽灯枯的时候,那时的灾祸恐怕就不是人力所可以解决的了。这个问题我不准备在这一篇里细讲了,到之后的总分析里再聊。
三 为粉丝化所影响的作曲和编曲
VC就单独的音乐类型来说实在是天南海北。本身粉丝创作带来的的业余性多元性,杂以着浓重的个人色彩,这么一看就根本没法分了。
这里我们不妨跳脱出原先的框架,看看别的地方是怎么整的。
我在各处看来看去,VC倒是和“学派”和“画派”的感觉有点相似。在这里我模仿学派和画派(拉丁文都是skhole)发明一个词,“乐派”。
学派和画派的产生同时是由于地域上和思想上的相近。VC乐派也差不多是这个感觉,同时是地域上的靠近(指同在B站VU区)和风格上的相似。
其实再仔细品,这里单独说是风格都还不太准确,一定要说的话倒更像是某种气质。
某种由粉丝社团的结构所带来的气质。
粉丝社团里绝大部分都是从新手开始,由圈外直接空降的大佬是少数。结果就是绝大多数VC的P主没有经历过任何成体系的作曲编曲训练,对乐曲中需要理性布置的部分很多时候都是看着来。
往往是心里蹦出来一个旋律,自己琢磨琢磨,捣鼓捣鼓也就写出来了,P主本人的风格极为突出。这样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卡死了上限,抽走了下限。上限因为莫名奇妙的问题就是够不着,下限就完全没底了。
听一些新人p主的作品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感觉像喝了私酿酒一样,下口是不错,第二天就得头疼的起不了床。主味是有意思了,但在很多地方上的处理都还欠妥。
不过这样的不专业也不见得完全就是坏事,没有碰过一点系统的知识,完全是一张白纸,倒也可以打破许多条条框框。对于一个自由自在又充满活力的社团,什么都会愿意去试一试。
VC的独特性是吸引绝大多数粉丝的原因,野班子碰上土观众,在华语音乐区这么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里硬是挤出了一片小小的绿洲。
VC的P主在音乐上的尝试,表现在V曲上就是强烈的先锋性。在中国流行的不流行的死绝了的从来没有过的,您下点功夫都能找到。
不过话也说回来,先锋性不等于好听,甚至相当多的情况下是常规意义的难听,最合大众口味的还是相对常见的音乐类型。结果就是十位先锋中平均就得有九位成了先烈,最后看回来还是只有名P能够把握好个中分寸。
(当然这里反过来一样说得通,只有能够把握好个中分寸的P主才成了名P)
老话说得好,“提前一步是先驱,提前两步是先烈”,先驱的试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有的作品注定活不下来,这些尝试本身就足够可贵了。
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你说的这些“先锋音乐”我怎么从来没听过,是不是你瞎掰。我说你只看周刊和传说殿堂曲不好使,他不服气,我说小朋友,你两个收藏夹来比我一个收藏夹,他比不过。他说你这也没用,我说我这有用,这是化劲,传统VC功夫是讲化劲的,四两拨千斤。
这里就不卖关子了,如果真有想听的朋友,多去找找听听那些VC几百几十播放的作品就明白了。没听过底边P主们的作品,不能说是看清了V家。
如果想不限于几棵树木,要去彻底看明白整座森林,我们还得放宽视角看向身后的大背景。
在中国,民间音乐创作是长期缺位的,自古以来搞音乐就不是啥正经事。
以官方为主导的威权主义音乐在四九年后曾一度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但随着老大哥的解体和思潮的改变也辉煌不再。之后根底薄弱的中国音乐圈一遍遍受到来自海外的冲刷,最后彻底成了一片沙漠,只是零零散散分布着些绿洲。
现在中国音乐圈少的不是专业,少的是敢于铁着头去撞墙的猛士。而VC社区就是个绝对少有的铁头聚集地。
时常有些朋友就VC作曲编曲上的不专业表示鄙夷,我在这里谨慎的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就VC的活力和不专业来比较,瑕不掩瑜的评价放在这里应该是合适的。
四 平摊化的结构及其所孕育的新生
我曾与一位主听VJ和日系音乐的朋友讨论,VC与VJ的作品区别在哪里?这个硕大无朋的问题一开始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但在我们互相听完了推荐的歌单后,至少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显而易见了。
VC对人声的重视远远超过VJ
即使从传承上来看VC从VJ学到了很多,但是人声在作品中的定位上更像中国系作品。和VC相比,VJ的人声明显更加随意 ,在作品中的地位也明显低于VC。
在VC背后是中国音乐萎靡垃圾音乐横行的大背景。既然在音乐上下功夫也没结果,自然就想着去走别的路子。
中国音乐圈作出的选择是重视人声,结果就是所有中国系的作品都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视音乐而更喜欢在人声上下功夫。
这里也不是说日本不重视人声,而是中国音乐对人声的要求多少有些魔怔了。这其中可能还混杂着中国缺少听纯音乐的风气这一原因,总而言之这些因素一同构成了中国音乐重人声轻音乐的大环境。
(胡老师我个人挺喜欢的,举例子就是为了感受一下中日歌曲演唱的不同)
再加以我在上文提到VC本身在音乐上的业余性,反映在作品中,就是音乐的地位相较于日本系作品没那么高,而调教和其他部分的地位则远高于VJ。
在音乐作品里,如果音乐本身的重要性相较于其它部分并没有绝对的优势,那么作品整体的平摊化与多元化将是必然的趋势。
再加上VC的粉丝化所导致的多元化的特点,更是催化和扩大化了这一进程。
举个不大正经的例子,现在的奶茶也在“平摊化与多元化”,大量的加料让奶茶这个主体与载体的地位急速降低。
当一杯奶茶比起饮料更像某种八宝粥时,它也已经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奶茶了。在VJ乃至日语系作品中,音乐在作品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里可以比作经典意义上的奶茶。
VC则是某种八宝粥化的音乐作品,不可否认音乐依然是其主体和载体,但是和其他配料比地位也高不到哪去。
如果以奶茶的思路去看八宝粥,自然觉得是稀奇古怪,主次不清。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喝八宝粥的心态,你能品到很多以前因为把它当奶茶喝而没注意到的妙处。
我之前曾提到中国民间创作音乐的缺少,其实把这一点放到其他民间文艺创作也是一样。诸如古诗文和现代诗这类现在已经是寺塌佛倒,香火断绝了。
但是即使如此,总会有坚守的信徒留下,他们也总会去寻找能够同舟共济的友人以及一片容身之地。这些文艺创作的部分映射在VC里的分工就是填词。而在上文提到VC的平摊化和多元化,这都成了接纳文化难民的绝佳条件。
他们本身的水平多半不差,甚至运气好些可能就是那一行的巨佬。和作曲编曲一样,填词也是粉丝社团,只是相较于VC的作曲编曲会更专业一些,上限会更高一些。他们来到VC后的作品本身也会激励粉丝学习提升,最终形成一个带一群的良好风气。
而以VC为一个整体来看,它是在如今中国许多已经无路可退的文化的一个避风港。有着其它文化地域衰弱的大前提,加以VC本身的高包容性,最终呈现的是多源合流的趋势。
凭着无可比拟的上限以及VC自由灯塔的特点,VC可以说是如今中国江湖创作的高地了。
同时这些来者又加强了VC在上文所提到的种种特点,让它很多时候更像某种戏曲而非歌曲。这一改变本来不太可能出现在VC,流行音乐短小的篇幅使其并非一个良好的信息载体。
但是我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了,PV。PV带来的的巨量信息带宽改变了一切,三五分钟的音乐也可以是强叙事作品了。
为了解决由PV带来的内容爆炸后随之而来的篇幅不足,系列曲也开始大量出现,这也使得VC变得更像戏曲了。再加之我上文提到的种种因素,无一不促进了这一趋势。
结果就是VC作品有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结构。
很多情况下与其说它是音乐作品,倒更像某种以音乐为载体的作品。
不过我们上文扯来扯去大半天,似乎也没有说清V曲究竟是个什么结构。
一首V曲,在一个全然不懂乐理的观众眼中大致上可以分为四块。
音(作曲编曲混音)(不是人的声音)
调(调教)(人的声音)
词(填词)(唱的啥)
视(pv与字幕)(眼睛看的)
似乎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可是再仔细想想,是不是还少了什么?
PV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带宽,VC有着自由的形式以及无穷的活力
还有隐藏在帷幕后的第五个
五 题材
VOCALOID里有的是天生的自由和活力,P主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PV给了VC叛逆的前提,无与伦比的拓宽了V曲的题材选择,粉丝化给了VC叛逆的资本,最终让V曲变成了一种自由度极高的艺术类型。
外来者和平摊化的结构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趋势。少有音乐人的包袱,VC的创作者们相较于VJ的同行们更有动力去尝试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VC对内容有着极大的包容,以前几乎不可能聚首的文化形式荟萃于此。文学四体裁,诗歌戏剧散文小说你在这里全都能找的到,变革让其在选择上有了无比的自由。
大家会有意无意忘记题材以及与其伴生的立意的重要性。在常规流行乐里写故事实在是蛳螺壳里做道场,最多也只能是简单直白的事件平铺直叙讲下去。有真情实意的作品固然不错,但是绝大多数恐怕都是无病呻吟,加之故事题材实在太过重复,想不审美疲劳都难。
而在VC里情况大不相同,复杂的剧情允许了对命题更加深入的探索,千变万化的故事以及随之伴生的奇绝立意。或写边军苦厄,或写英豪末路;或若高山幽谷,或似珠玑不御
凭吊伟人
翻制名著,功败垂成
小说,不过在这里和戏剧已经区别不大了
乱世怒涛,可惜实在是曲高和寡
自己品
讽喻,词绝佳
光是敢讲哲学这一点就已经不得了了
以上元素还能再加以混搭
可能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又有话要讲了,你举得这些例子是不错,可我们听到最多的歌不还是最常见的情歌和伤怀这类的抒情歌吗?
这话说的也对也不对,即使是在VC,最多的确实还是这哼哈二将,不过他们和市面上常见的并不完全一样。
它们手法多样,情真意切,像阿良良老师早期作品中的对写其实就非常有意思,而空气凝老师笔下的天依与真人无有二异,简直像女朋友一样(想peach
天性自然
如果简而言之,所有VC的作品都有着一样共性,那就是自由而真挚的气质。
更何况其实仔细想想,所有文艺作品里这二位都是常客,避也避不开的。有的故事已经讲了几千年了,现在再回过头来,还是好看。关键还是看如何演绎出自己的东西,光说这一点,VC可以说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在正统音乐圈里一直有着最经典简单的两分法,严肃音乐和通俗商业音乐。不要认为古典音乐就是严肃音乐,古典时代也有的是恰饭屑作,而在正统衰败的如今也不是没有严肃音乐。
如果尽量用简单的词(尽管可能牺牲了准确)来形容,可以说 不谄媚听众的作品就是严肃音乐。
以这个标准来看的话,VC有着数量惊人的作品可以入围。
如果让我来说VC创作的核心与魂灵,应该就是自由与真挚这两个词。
六 结语
此处引用一句论断
对VOCALOID音乐的评价向来五花八门,有的吹成新世纪音乐之光,有的认为只是一群业余爱好者一文不值的自娱自乐………
可谓是一针见血。
“音乐之光”说的是活力有余,“自娱自乐”说的是专业不足。活力有余指的是才华横溢,专业不足指的是基本没经过训练。即使是南山之竹,不扶而直。还是得簇而砺之,方能入之益深。
才气有余但是精细不足
常常有作品看下来,点睛之笔完全就是绝逸群伦,反倒是平常的基本功极其不够。
多警句而少佳篇,这个评价对于VC来说是合适的。
(但是由于其惊人的体量,佳篇实际上也不少了)
通篇的词就一句“天上数日作尘世百年,一瞬清风擦面”是好的,但是好是真好
得“见桃花而悟道”之禅机,拿出来单看就是神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
VC这样一个业余的,活力十足的,鱼龙混杂的粉丝社团,化用一下金近老先生的话
“也有参天古木,不缺奇花异草”
不过VC的未来却很难说是明朗。前路鬼影憧憧,但即使是刀山火海也只能闯一闯了。
其它各期传送门
你完全可以把中文VOCALOID看做一个微缩版的中文音乐实验圈。这个实验圈子按理来说应当是培养皿,在打磨出合适的风格之后等待他们地本来是自由但是合适的未来。
但是中文大音乐圈的从众效应和水平不足朝着这些作品的脑门开枪,而中文VOCALOID圈内的寡头现实更像是给这些磨好的作品胸口开枪……
那考验决策层的关键时刻来临了,平四已经做出选择→认清自身实力与现实环境,为了生存完全向ACG靠拢,断了上限。
怎么向主流输出怎么呢
不提葱是不行的,无论音乐、绘画,只要是艺术,世界宣传我第一(个到),“一曲成名”各地征稿演唱会、上流社会交响乐、专属乐队混各地音乐节、传统艺术宣传使等等,技术创新也算吧??先搞个编程大赛看看,以后说不定搞个初音科创赏。众P主:Yes,名利的感觉真爽!!
再看看IA,多才多艺VTB、各地种菜地球人,最近转生“阿凡达”,高喊“生命、爱、和平”,世界生态靠大家,我甘当地球代言人,给我打款吧,能让我有资源为世界高歌,不论国家、民族,一起高呼“生命、爱、和平”。
道德制高点,比较下某瑞典少女,真的是高逼格,惹不起惹不起!!
高上限就这两位,看看别的(平四类型):
真正草根→打工少女结月缘,底层奇迹,talk系各歌姬扛霸子,打工人打工魂,从主播、本子模特到歌姬,真正的次世代声库代表,跨全主流引擎,人人都是结月缘。
花花:别提我,我就是一个男役工具人。
音街:工具人找Gumi,我专注卖萌养家。
昨天晚上我跟人出去K歌就是,好几首歌听主歌“这是啥玩意啊”,一到副歌卧槽DNA动了
高情商:vc的编曲水平更差
低情商:高情商
高情商:低情商
多谢!我也是想给VC多一些视角,看的更广些
日v官方也一直在用v各种整活,每年的交响会,歌舞伎町,今年还是去年如果不是疫情还会举办的人偶戏,还有和鼓童合作的演唱会。太多了
今天写叙事学相关的分析,想起这篇来了![[爱]](data:image/webp;base64,UklGRmoIAABXRUJQVlA4WAoAAAA4AAAAQQAAQQAASUNDUOABAAAAAAHgbGNtcwQgAABtbnRyUkdCIFhZWiAH4gADABQACQAOAB1hY3NwTVNGVAAAAABzYXdzY3RybAAAAAAAAAAAAAAAAAAA9tYAAQAAAADTLWhhbmR56b9WWj4BtoMjhVVG90+q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pkZXNjAAAA/AAAACRjcHJ0AAABIAAAACJ3dHB0AAABRAAAABRjaGFkAAABWAAAACxyWFlaAAABhAAAABRnWFlaAAABmAAAABRiWFlaAAABrAAAABRyVFJDAAABwAAAACBnVFJDAAABwAAAACBiVFJDAAABwAAAACBtbHVjAAAAAAAAAAEAAAAMZW5VUwAAAAgAAAAcAHMAUgBHAEJtbHVjAAAAAAAAAAEAAAAMZW5VUwAAAAYAAAAcAEMAQwAwAABYWVogAAAAAAAA9tYAAQAAAADTLXNmMzIAAAAAAAEMPwAABd3///MmAAAHkAAA/ZL///uh///9ogAAA9wAAMBxWFlaIAAAAAAAAG+gAAA48gAAA49YWVogAAAAAAAAYpYAALeJAAAY2lhZWiAAAAAAAAAkoAAAD4UAALbEcGFyYQAAAAAAAwAAAAJmaQAA8qcAAA1ZAAAT0AAACltBTFBIVAEAAAF3oLhtJDW2x8z45YgImGfVyHUcX2qPAbe2bTfK/RI++ileGX5MhKcAD/nYRlhUwCLzNvKMaYECpgS8FdJrQtL/7+HiiP5PAP7c7PZlUNkbd9i8M4qvDDKt+WQ4rzjWAjJeV3aeT5ZTVvqdrDttTsm+4ph5AQMtmz0Ta7NJhngLJrdM5CZpn2s0aYu4KyrhlY1a4zTxp+I2BI7iHgXIifmQaI9okkxFVkU2IyciDQXgSYQcAC8yrQA+ZToA+DJ9gCbZFOAJzcktAxmhwr9gGfCE5gBNIYUUUsiUAhASUUjsfYBHsh1ATagNeBJygTeDkKMBsU25FIBnA9YOAHUZF0BJpILom0RfTEmiNQZvfBUVV4rcsfQg8Y2IQhY3SX8RbwGGZaZmE3gBxzLMTxkqjoX+sOuEbca3WYT9qm+WUwzI+iY5BVbvPKExAPbs9iVV9sYV/lpWUDggRgQAABAWAJ0BKkIAQgA+bS6RRaQioZeqrnRABsS2AGaCU2QgkR0j4G5ok1vXZ+76RX3Vb7fzAfs36zvpS9AD+Z/8DrCvQA8tL9vPgm/bj9xvad0g/q71gJGPswbbBl3PbqB9I5J/Mp399x391taiamJ7uokHImHQDRCBHiDWMv9F32pcdTy3ZNWXc8Y/pJyYHPcaMzSyNhIRzrlx2r7POY/vrdiKq/zZBhkXWDCHzn7/2YWaQiq/wbt7ocrAAP7y5AOf+xQVHE/MAAcE4EmyJ2YD//r8FaIxDuSFWI8//xJxlsndcXn+aJGcfGNpLJIgbhnhmh19lrf34+IEwIx4xxkj+UI5gCaPnkPwHECc/1gilNbxfARerIEBztkQUc4o/HxUiW+Q3XDoerbucssPVfQAF2EYvy/tz1+xfGFbKD98YzNiMsmKEpsQCz/LlczhbEVvTefuaE5Ub/BvksDjfYRymGhkWLGR1yRFYGzGHbux7Y0w9BDk1/tx+ylTwguATKsyIQ0bHg3alz6yav+uIfLHODAT/HcFx54vz3yCYu6AJNChXDQ+KJDUptb9BUhX0ln3xXspo3ZlfHmsiihj4CGws67P6HOIYRPL/au+C9fcL8FXK21wbygD9yrV+onif+/Jp8et7uTqjOniqwcKw/t/ZCSRGlat/zG0YxUCUp1BBvbf4T0Gn/bTuS203AyXskegwe50TGHlg53Yu6y8cI9H7a++zaUhGJboW7MRPh7si/tMlc6JIf/l1XTg47iWlTJv2vxP1vqNKrjQpoggufUIcffNiQ7znqCHDG/Hpp+iKz7OcatvBkZfeEKeunOgQ/LSjU3Gqlu0kKjM2p1CLJJVK5EsGfVuY6YsPMlnk67VYDI626vCfNCzjHNrpvzXJgZA/9RPFBa5WF6dULmg72Rt/+EWAfvJwch49yzP3gI6nssA8SY6KK85ToMxY2EbeMixa8iY5Y46NT/F8i//9BnhRSCPHGdfhrnaBKosRP9vp3zvSDvuv98+bh6uPzqEkd8fzvEIk+UWp/5c5xQEjhH8THZEcRHZLBp+9RM0ihHIwGQ7M0X/PU7Sfz828KLwcZXL7Xi/aD+6delq8u5PuYiWtywDtpyJNyJ3UtMlPvfeV6RdQ0BZT/sJXJEPbRhHrwg23e1ZVkD7hcKoty3LDTSHRYS++T08+PBOOs8o1Y3grbH+XcIADgB1ZjVWiV7cKn38OWApIV5r61q+cVjMIf27K03nCPM2lTJbkwSL0EpXQxgEqMAkLpCDMEG3Luk19/EUWJ5SZRoJyZd+0yeaSxWNcj63U9CzfG1Fvj+KL5fnyuFD5Yc0ZMXFhaazT4SyPVtLnW+q63/mID7CTvFk7xEUcprFhOJWKG868KRsBp8PuSABfFSN9f/r57igzmwtoMRswcObQfSX/swuUu7KIXuOWu75jbe0tOyXHp6nkh/tyf4AABGYAAAARVhJRroAAABFeGlmAABJSSoACAAAAAYAEgEDAAEAAAABAAAAGgEFAAEAAABWAAAAGwEFAAEAAABeAAAAKAEDAAEAAAACAAAAEwIDAAEAAAABAAAAaYcEAAEAAABmAAAAAAAAAEgAAAABAAAASAAAAAEAAAAGAACQBwAEAAAAMDIxMAGRBwAEAAAAAQIDAACgBwAEAAAAMDEwMAGgAwABAAAA//8AAAKgBAABAAAAQgAAAAOgBAABAAAAQgAAAAAAAAA=)
由于本人不太懂音乐,但对vc莫名而来的喜欢实在找不到源头,自己也尝试过总结,但总归不太懂音乐,作者的一席话,实在让我茅塞顿开
多谢夸赞
顺手点个关注呗
多谢夸赞
多谢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