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与入关——调校行业的标准化改造
(这篇文章将等待大规模修订,修正其中地部分观点并给出新观点,从调校的人才需求转向调校部分的整体问题。)
很抱歉,几乎两周时间都没有在VC方面搞什么新理论,主要就是将之前写三个救生圈当中的肖战饭圈雇佣兵理论拿出来单独写了一个回答,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俗务缠身,还沉迷B站对线,在接连失败之后算是认清圈子的孤立和排外了。雨狸的问题我准备通读她的《αrtist5》小说文本之后再讨论这个天坑问题,不过感觉雨狸某些方面(因为担心没研究清楚故而和谐)。
前几天讨论起了调校问题,跟
交流之后得到了一些新点子,决定从调校方面讨论VC 目前遇到的问题。他正好也要准备写正论3,我也准备从其他角度探讨问题,之前发现OQQ 对于调校的论述可能看得出一点问题,故准备从这个抓手开始谈起。相对于日文V家,中文V家非常注重声音的拟真性,单纯套midi是没办法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必须要对获得的工程文件进行精细调校,以至于到了一首歌对于每一个歌姬的适配性都需要微调的地步。所以说我挺佩服动点能够在隔空的情况之下完成洛天依V4版《追光使者》的调校。不管选哪个歌姬来隔空,之间的差距都千变万化,有些时候在一个歌姬上的无心之举放在另外一个歌姬上那就是音频灾难。
所以说相对于其他语种,中文对于调校的高要求(成品和工艺上)能使得调校这个工种独立出来,以至于能在创作团队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能够独当一面,作为一个品牌旗帜存在。
相对而言实在是有点特殊。
最近一段时间我受到几个问题所启发,准备着手开始编写调校这方面的问题分析,OQQ曾经讨论过相关问题得出的结论就是调校行业似乎出了大问题。
好了,既然圈内大触都这样说了,我顺着他的意思分析下去 寻找一下调校行业其中的问题。
1:调校行业对于VOCALOID,以及音乐的定位。
假如让我来找调校行业对于现实的类比来说,我可以说调校是雕刻东西的石匠。一般来说,石匠能收的活儿极为广。雕刻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碑文,塑像,石刻图案等东西,不光是寺庙还是大户人家或者官府,或者有点钱的地主可能都有这种装饰或者实用的需求,只要有需求,花得起钱找到合适的石匠,这些石匠都可以满足雇主对于石刻制品的要求。
但是这个类比似乎也说不通。
调校师是石匠,VOCALOID以及声库是雕刻刀,但是问题来了,现代调校师相对于古代石匠有三个麻烦:
- 调校师立足于网络世界,网络世界消灭了雇主和新时代工匠的距离,以至于制约调教师的也就是其本身的精力,时间和距离成本被降到了0。
- 调校师的培训成本不高,武装一个调校师也不是一个太费钱的事情,但是想要精通调校却需要大量的训练。
- 调校软件的相似性使得调校虽然不是一件吃工具的行当(这比电竞好多了),但是使用范围却非常狭窄,狭窄到了调校师很快就会碰到边界,你可能只碰得到B站VU区的创作核心和周围一点位置,在钱的驱动之下离开这个范围去干一些特殊的调校再回来。再往外的音乐范围,音乐人压根不会考虑这样的创作方式,虚拟歌姬调校师到了这个范围就成了学了屠龙技的朱评漫。
主流对于虚拟歌姬的错误认识和二次元定位使得虚拟引擎的适用范围狭窄到了一个近乎可怕的地步。可偏偏,这种狭窄的地方却塞了太多人。
2.内卷无处不在,调校概不例外。
前几天我看到我的首页挂这样的视频,目的主要是无偿调音。
根据他的宣传判断,他的调校水平愿意拉出来说明他自己对自己的调校水平有信心。
具体他是这样说的。
总之就是无偿调音啦,这个号是小号,水平嘛,起码比新手要强,自认为还说得过去。
完全无偿!绝对不搞事!
这种无偿的调音让我有这么几个感觉趋势:
1:他要么对于调校市场了解不足,认为自己的水平到不了收钱的水平,希望通过无偿调音训练自己。
2:他对目前调校市场的认识十分清楚,希望通过这种无偿杀价来抢来一点份额。
oqq的动态总结的前五条动态总的来说分析出来的也是内卷的结果,人太多,所以压价严重,调校师不受尊重,资源依靠人脉,还特别容易被抢委托。
从这件事情和OQQ的动态来看,调校行业极可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内卷态势。所有人都希望在这个狭窄的圈子当中抢到一点份额,圈子里的调校委托数量相对于调校师来说就像是五饼二鱼就想要喂饱几千个人一样。
只可惜,中文VOCALOID不是新约里面的耶稣,这种事情还是乖乖让他躺在书本里吧。
(郑重备注:作者是无神论者,面貌群众)
内卷我就不用过多介绍了,简单来说,资源太少,人太多,竞争已经到了惨烈的地步,所有人的竞争都开始脱离理性的范畴,大部分人的努力主要从获得资源变成了防止别人获得资源。
内卷在知乎是被讨论烂了的问题,相关回答文章浩若繁星,在此我就不详细赘述。
3:内卷之外,调校似乎有着更为严重的问题。
以上是在我看来调校行业急需要改造的原因之一,但是内卷之外,似乎还有更为可怕的因素。
在中文VOCALOID,能找到的大多数VOCALOID教程实际而言质量并不怎么样,很多人把做教程当成了说明书。“这个是pit,这个是pbs,两个放一起可以调音高。这个是bri,唱的明亮与否,这个是ope,管开口……”
笔者曾经就因为当时调校视频渣到一定地步再加上不通乐理,导致对于用V几乎强行自己学,没人教导致调出来的东西简直惨不忍睹,再加上后来自己高中时间紧迫,当调校师的想法只能破灭,现在当起了分析师。
从中主要反映的是两个问题
- 调校教程视频的质量并不高,有了跟没有没什么区别。
- 出来教授技巧的几乎都不是水平太好的调校师,那些功成名就的良调反倒还不愿意分享自己的调校方法。
这实际上就是你内卷所导致的问题,因为调校人数众多,良调担心自己交出自己的本领之后会被快速边缘化,同样是担心自己的饭碗被抢,调校就会群起而攻之。
结果就是良调不愿意出来教人(要么价格非常高)愿意出来教的基本上水平都不怎么样。
这样的问题导致的就是几乎所有的调教师能出师真的是纯粹的自学找感觉,没有人带着的自学很多时候跟撞墙差不多,谁要是头真的铁了从学习调校的迷宫当中撞出来一条路出去了谁就是良调校。
而这样的结果,我以前在一些回答当中回答了,“中文V家的调校上限极高,下限极低”真正的好作品是纯粹的听觉享受,而最差的那一部分只能是纯粹的听觉折磨。
中文V家的调校下限不是根据训练程度得到的,而是根据听众的容忍程度得到的。
4: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提升整个行业的素质
到了这个时候,调校行业是急需要专业化,标准化的行当。
专业化指的是培训的系统化和体系化,如果要学习调校,就应当接受成体系规模教育和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基本熟悉使用的软件引擎,如何使用引擎当中的功能做出能够使一般人接受的调校作品出来。
标准化就是形成一整套的理论,对于特定的风格和字音有着较为通用的处理方法,这些通用处理方法使得调校师能够在处理不同声库不同作品的时候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对于个别的声库可以教授进阶的使用调校方法。
最起码来说,要提高全圈子的调校水平。不要让圈内外人一进来听就觉得“我靠,这都是什么鬼东西。”
这个下限不能随着人们对于虚拟歌姬的忍受程度决定,而要由这些训练的要求底线决定。
我在其他回答当中讲过这个建议,具体来说,这个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调校行业的产业技术工人,产业技术工人跟老师傅不一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调校产业的现实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从业者。
放在跟我非常接近的教育行业的话,那就是成立专门的师范大学,培养专业的教育人才。将这些人用在日渐庞大的教育实践和需求当中。
仲尼的有教无类虽然说对于教书育人十分有用,但是要保证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到教育,还是需要大量接受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普通教师。兵王虽然能够以一当十,但是训练一支经过艰苦训练,能够百战百胜的军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为重要。
培养出来的人能够做到的就是一种“音乐人需要考虑使用虚拟歌姬,找到一个从业者,不论是谁,这个人能够给他一份能够达到主流调校水平的作品出来,如果需要更好的调校,那就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来找更好的调校师。”
5:解决内卷,自然需要入关
但是又回到那个问题了:
现在的调校行业高度内卷,无数大大小小的人挤在一起试图抢那么一丁点的委托和作品。一部分人能够通过关系和水平做出成绩,剩下大多数人只能在无限的内卷当中获得一丁点残羹剩饭,甚至于李迪克也认为现在的调校行业高度饱和,自己只需要几个骨干调校师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就能保证自己的调校问题。
具体来说,现在的人数规模太大,而市场和范围太小。如果不想到其他办法的话开办这样的培训班只能加剧内卷程度。
这一点我是基本赞同的,但是解决问题,则需要所有人有着更大的视野。
入关学的一部分重要概念跟内卷有关,认为如果需要解决内卷,则需要坚定的走出自己的温柔区,远征无人区,开拓新大陆,通过外部的资源投入解决内部资源不足导致的分配内卷问题。
典型的例子就是两个日不落帝国的发家(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
过去的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通过远征开拓在外,将自己的力量投射到了整个世界,成功做到了日不落。将外部的资源反哺内部,延缓了内部的冲突和内卷。就算是如今的美国,也可说是通过向全球收铸币税从而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发达且浪费的生活,享受廉价的工业品。
就像是大佐常说,入了关,大豪斯牛排肌肉车随便享受。我虽然不能相信入了关真的能享受到这种享受,但是作为一种优势型的文化,自己总会享受到一点红利。最起码当乞丐的时候翻垃圾桶还能找到几个“一美元炸鸡”填肚子。
但是关往哪里去?去现在混乱不堪,商业化严重的中国主流音乐圈吗?那个地方已经被商业污染的很严重,中文V家去了之后可能还会被惹上一堆毛病。
6:找一片新大陆
答案是,新大陆需要我们自己寻找。
我注意到很多同人圈子由于经济和主体文化的发展都出现了较大发展,例如说《原神》和《明日方舟》的同人圈子随着游戏本身的攻城略地和玩家数量的发展,这些圈子的同人都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同人增长自然就需要同人音乐的发展。
这些地区现在已经有比较大的应用泛VOCALOID引擎进行音乐相关创作的作用。当然,这样的同人可以作为一种圈出来的自留地,这种地方可以作为新大陆的古巴岛使用,对于现在来说应该是够用的,但是要求未来发展显然不够用,还需要寻找更广大的市场和区域。
我们应当坐上船去寻找真正的新大陆。新大陆谁也不知道在哪里,但是中文VOCALOID方面有一个优势,作为一个中国音乐民间实验室,这个圈子无时无刻不在生产古灵精怪的新点子,产生出新的方向,也许这些方向大多数都被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些方向的存在指向了未来的发展道路。
也许中文VOCALOID的未来就藏在其中的一部分方向当中。
或者说,所有人根本想不到的方向。
在这之前,所有人都要在煎熬当中求生。
总结
昨天李迪克希望能开设调校班。看样子我的点子不说被采纳,至少说在一定地步上得到了验证。
他从纯粹音乐情怀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想着能够为音乐做出一件事情,所以说才会有这么一个班,谈及以后,他认为自己的中心不在音乐之上。
北京福托从收入结构上来说以前是一个音乐公司,但是现在已经是一个手办公司,未来会是一个游戏公司,收入上来说,做音乐95分还不如游戏60分。
娱乐方面的转变是大势。
回答如此,我也只能祝福他能够在新的赛道上取得新的成就。最起码,他们在寻找新的道路。将自己建立的一个世界具象化现实化。
现在,中文VOCALOID的前路一片漆黑,请容我带着自己进入迷雾,去寻找一条通道。
此去远征,不求能归乡,不求能活下去,只求我们的牺牲不会毫无效果,只求,用我们的血打开一扇通往新时代的大门。
当后辈能在那时候仰望先辈和时人铸就的璀璨繁星时,想得到我们这群远征军,想到曾经中文VOCALOID·UTAU的千帆竞技,想到流着奶与蜜的音乐区,想得到为了这个互联网理想而煎熬在此的过来人。
哪怕我们失败了,当后来人抚摸我们所书就的伟大历史之时,也会不自觉的洒下热泪。
破十万的所谓“名调教师”里,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纯调教”:纳兰实际有着还算不错的填词和PV技术,甚至还会点曲绘;花儿不哭算半个科技区(数据可视化),连认证都是“bilibili知名科技up主”;最“纯”酷佬,实际上也算个词作。如果放宽到五万的话,多出来纯粹调教师的也就是OQQ和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