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成功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到了11月底,全国22个行省中有15个宣布独立,拥护共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以16赞成票对1反对票推选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
1913年7月,二次革命。1912年底到1913年初,中华民国举行第一届国会两院选举,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不料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
1915年12月,护国运动。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称帝,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兵败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1917年7月,护法运动。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所谓“护法”指的是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恢复真正共和的民主法统。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在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并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以及8月2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嘉兴举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了12名代表出席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大会选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委员,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担任组织主任,李达担任宣传主任。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是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大会出席代表共196人,孙中山在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6月攻克北京,至此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四一二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针对中国国民党的武力清党政策,在江西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朱德、周恩来等指挥的中共部队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南昌,8月3日,中共部队按计划撤离。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设武装力量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开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党的标志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意即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领导。此举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对中国而言,标志着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不宣而战,由地区冲突真正升级为全面战争。淞沪会战前后历时三个月,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日军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统计死伤30万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中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938年3月至4月,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捷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取得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汪伪政权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扶持的以汪精卫为首的傀儡政权,成立于南京,汪精卫担任该政权的“国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长”,陈公博、周佛海为主要成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瓦解。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第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及当地民兵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日本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薛岳统帅的30个师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此次战役对日军造成相当的损耗和迟滞,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场战役胜利,因此又被称为长沙大捷。
1943年12月至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缅北滇西战役是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盟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发动的一次进攻性战役。该战役历时一年半,国军以伤亡6.7万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2.5万,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收复滇西怒江西岸全部失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重庆谈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国共北平和谈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