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考試移民|網傳多兩中學疑夥內地辦學助享新訂「本地生」資助 有津校疑帶學生赴內地推銷
發布時間: 11 小時前
最後更新: 8 小時前
▲ 網傳多兩中學疑跟內地機構合作借殼辦學,涉津校及私校,推銷入讀香港中學一至兩年可升本港大學,疑規避新修訂「本地生」資助要求。(曾耀輝攝)
網傳多兩中學疑跟內地機構合作辦學,涉津校及私校,推銷入讀香港中學一至兩年可升本港大學,並可符新修訂「本地生」資助要求。網傳其中一津校更疑帶學生到內地宣傳。議員建議教育局就合作辦學或招生發清晰指引。
網傳津校帶學生 赴內地宣傳
網傳涉及2間中學分別為青衣津校明愛聖若瑟中學、私立香港一諾中學。據內地教育諮詢機構「新東方香港教育」微信公眾號內容指,明愛聖若瑟中學與新東方的合作計劃為「香港『紫荊揚帆』計劃」走訪內地8個城市舉行「宣講會」。新東方更圖文並茂指於6月14日在珠海希爾頓酒店舉行的宣講會上,明愛聖若瑟中學校長張美美亦有出席,活動相片更有疑身穿該校白色紅領校服的女學生在場分享。
+3
+2
該計劃標榜以「學校考生」身份在港就讀「兩年制文憑試理科寄宿全年班課程」,並聲稱「從根源上規避了自修生政策風險,讓港籍生穩穩享受本地生升學優勢」。新東方更註明課程將提供「1,280小時課後學業訓練」,設港籍教師團隊,並實行每周4天寄宿管理模式、「全程封閉式管理」,由學校「一站式託管」令家長毋須赴港陪讀。新東方更在文中形容計劃是為學生量身定制的升學「利器」,「別再讓政策變化成為孩子升學路上的絆腳石」。
宣傳2年DSE寄宿課程 升學「利器」
根據深圳內地教育機構「瀚海國際教育」在微信列出與一諾中學合作的學習計劃,就以「1+1」、「1+2」或「2+2」的「深港聯讀模式」作賣點,即按教育局新修訂政策要求,學生前期在深圳就讀,最後「關鍵」的一至兩年赴港就讀國際課程「ISCSE」(編按:應為IGCSE)及A-Level。
相關課程時間表逢周一至五是「朝8半晚6半」,針對改善英文提供雅思及單詞聽寫堂。瀚海亦指學生前期留在深圳讀書可節省學費、住宿和生活費等開支。記者以家長身份向瀚海的聯絡人查詢,獲回覆指價格為18.8萬元一年。惟記者昨午到一諾中學註冊九龍塘校舍發現學校門牌已被除下,門口張貼告示指該校因欠租而被終止租約,據知校舍已遷往紅磡。本報向涉事兩間中學查詢,截至昨晚截稿前未有回應。
網傳涉慕光英文書院 聲明指資訊未獲授權發布
此外,近日亦網傳觀塘直資慕光英文書院與內地「上海常青藤學校」借殼辦學,惟慕光校網昨發聲明指,上海常青藤學校是其姊妹學校,常青藤學校曾於上海「合法開辦DSE(文憑試)課程」,學生以自修生身份報考,惟近日網傳有關兩校的「2026年招生簡章」資訊經查證是由第三方獨立機構發布,內容未經常青藤學校授權,常青藤學校亦已要求該機構刪除,籲公眾勿輕信未核實資料,並強調會持續確保學校事務嚴格遵照相關規例及香港法例辦理。
▲ 朱國強指,暫難言是否涉及違規,惟指摘星事件相信已是很明顯的訊號,本地中學應更慎重考量與內地教育機構進行合作。(資料圖片)
教局:已聯絡校方 促交代事件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說,暫難言是否涉及違規,惟指摘星事件相信已是很明顯的訊號,本地中學應更慎重考量與內地教育機構進行合作,他認為教局應盡快就私校的財政、管理、擁有權等進行核查,如發現有風險因素,應該及早處理,改變以往「無事便不管」的取態。他指出,「補教產業鏈應」早於專才計劃推出就存在,早年對象是自修生,現時的亂象是由專才計劃起擴展,加上內地升學競爭過大所致。至於會否影響本地生升學,朱國強認為未必有明顯影響,畢竟文憑試考評內容與標準,對在本地學校接受完整中小學教育的本地生較有利。
▲ 鄧飛指,教育局需在合辦課程及機構代招生提供更清晰指引,釐清合辦課程的違規行為。(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鄧飛則指,教育局需在合辦課程及機構代招生提供更清晰指引,釐清合辦課程的違規行為。被問到現時是否已出現產業鏈的情況,暫見只有少部分學校涉及合辦課程及代招生,不過他質疑有內地機構未有在港作為DSE評核人,是否真如其所稱如此了解香港課程內容仍有待商榷。
教育局回覆本報查詢指,知悉事件後已即時聯絡有關學校,要求學校交代事件。局方會繼續跟進事件,若發現任何違規情況,定會嚴肅處理,以保障學生福祉。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