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传习录》研究有两部重要著作,因各种原因,今天仍未有超过他们的著作问世,一部是陈荣捷的《传习录详注集评》,另一部就是邓艾民的《传习录注疏》。
陈著长于考证,详于介绍历代各主要《传习录》的评注,但对《阳明全书》所收的阳明其他文字与《传习录》中的思想观点有何关联,却未免有所疏略,即陈著的着力点在评注而不在于义理阐发。
邓著在《传习录》版本的把握以及在文字出典的注释方面虽然稍逊于陈著,但最大特色在于将《传习录》与《阳明全书》作了严密的对照比勘,同时将《传习录》上中下三卷打通,对其中互有思想关联的条目作了统一之观察和考辨,这就为从整体上把握阳明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邓著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其视野从阳明学扩展到了阳明后学,也就是说,他通过对王门各主要弟子的著作及其思想的了解,进而观察王门弟子对《传习录》有何评论或新的阐发,由此向人们“立体”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传习录》研究有两部重要著作,因各种原因,今天仍未有超过他们的著作问世,一部是陈荣捷的《传习录详注集评》,另一部就是邓艾民的《传习录注疏》。
陈著长于考证,详于介绍历代各主要《传习录》的评注,但对《阳明全书》所收的阳明其他文字与《传习录》中的思想观点有何关联,却未免有所疏略,即陈著的着力点在评注而不在于义理阐发。
邓著在《传习录》版本的把握以及在文字出典的注释方面虽然稍逊于陈著,但最大特色在于将《传习录》与《阳明全书》作了严密的对照比勘,同时将《传习录》上中下三卷打通,对其中互有思想关联的条目作了统一之观察和考辨,这就为从整体上把握阳明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邓著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其视野从阳明学扩展到了阳明后学,也就是说,他通过对王门各主要弟子的著作及其思想的了解,进而观察王门弟子对《传习录》有何评论或新的阐发,由此向人们“立体”地展示出阳明学的思想展开之进程。
编辑推荐:
邓艾民先生的王阳明研究是80年代大陆王阳明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传习录注疏》即是放在今天,仍然是阳明学研究的一流著作。
邓艾民是著名学者陈来先生的硕士导师,是其朱子、阳明研究的领路人。
传习录注疏的创作者 · · · · · ·
-
王阳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生于浙江余姚,卒于江西南安青龙铺(今属大余县),葬于浙江山阴洪溪乡(今属绍兴县兰亭镇)。卒后三十八年,即明隆庆元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传承、发展儒学的贡献尤为卓著。其学说影响,不仅遍于中国,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邓艾民(1920—1984),1920年生于湖南邵阳市,1939—1945年昆明西南联大哲学系学生,1946—1950年北京西洋哲学编译委员会译员,1950—1956年教育部大学司任职,1956—198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员、副教授、教授。代表作有《朱熹王守仁哲学研究》、《传习录注疏》。邓艾民是著名学者陈来先生的硕士导师,是其朱子、...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生于浙江余姚,卒于江西南安青龙铺(今属大余县),葬于浙江山阴洪溪乡(今属绍兴县兰亭镇)。卒后三十八年,即明隆庆元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传承、发展儒学的贡献尤为卓著。其学说影响,不仅遍于中国,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邓艾民(1920—1984),1920年生于湖南邵阳市,1939—1945年昆明西南联大哲学系学生,1946—1950年北京西洋哲学编译委员会译员,1950—1956年教育部大学司任职,1956—198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员、副教授、教授。代表作有《朱熹王守仁哲学研究》、《传习录注疏》。邓艾民是著名学者陈来先生的硕士导师,是其朱子、阳明研究的领路人。
目录 · · · · · ·
◎序一
◎序二
◎傳習錄序
◎傳習錄上
◎傳習錄中
答顧束橋書
答周道通書
答陸原静書
又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
二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傳習錄下
◎後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庚辰往虔州再見先生。 問:“近來功夫雖若稍知頭腦,然難尋個穩當快樂處。” 先生曰:“爾却去心上尋個天理,此正所謂理障。此間有個訣竅。” 曰:“請問如何?” 曰:“只是致知。” 曰:“如何致?” 曰:“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爾只不要欺他,實實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這裹何等穩當快樂!此便是‘格物’的真訣‘致知’的實功。若不靠著這些真機,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體貼出來如此分明,初猶疑恐有不足,精細看,無些小欠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6页 -
23.問:“静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動亦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傳習錄上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传习录注疏"的人也喜欢 · · · · · ·
传习录注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传习录注疏》思维导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赶在5月10号最后一刻,勉强完成了导图大概框架,其中应该有不少逻辑有误的地方。管不得这么多了,总之这本书值得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第无数遍,这第一遍,就浅看一下吧。另外书中注释里王阳明的不少学生的经历都很有意思,并且挺相似,似乎都是人生大起大落,对王阳明心学... (展开)【转】吴震丨邓艾民《传习录注疏》评述
> 更多书评 20篇
-
水如歌 (A muggle.)
庚辰往虔州再見先生。 問:“近來功夫雖若稍知頭腦,然難尋個穩當快樂處。” 先生曰:“爾却去心上尋個天理,此正所謂理障。此間有個訣竅。” 曰:“請問如何?” 曰:“只是致知。” 曰:“如何致?” 曰:“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爾只不要欺他,實實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這裹何等穩當快樂!此便是‘格物’的真訣‘致知’的實功。若不靠著這些真機,...2018-11-23 13:43:03 3人喜欢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9.1分 147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8.7分 20人读过
-
法嚴出版社 (2000)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日本“右翼”: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 (五学日海字幕组)
- 我的书架之哲学、思想类书籍 (巴洛克)
- 知道人文首期阅读推动计划拓展书目 (Ingrid)
- 开阔视野3 (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传习录注疏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有匪君子 2015-04-18 07:59:31
以王阳明注王阳明,看到传习录下时才知道邓艾龙的注好。
2 有用 如来 2018-03-09 20:08:23
先过一遍,还要读王文成公全书
2 有用 喵喵 2013-06-18 14:39:13
笃行之。版本奇怪,既然都横排了,何必用繁体字呢~
19 有用 观止 2016-02-27 19:57:48
南京地铁上读完的书。
1 有用 望平先生 2022-10-28 22:34:41 山东
廓然大公,物来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