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Wan
最近把塵封已久的專用小米機打開, 這隻手機有安裝微信. 有安裝企查查. 有跑VPN. 是非常多年前出差專用單獨機種. 是的, 早在現在提醒要有乾淨設備出差才安全之時, 很多年前我就見識過厲害因此專用了一隻十多年. 慢歸慢....
終於又要往上追最終受益人關聯, 與投資架構關系. 難是難, 關鍵是撈資料看的是產業domain還有經驗. 十多年前出差在上海馬當路新天地和國際投資人, 軟體新創, 私募的大佬們偷師, 我還是有學到一點內幕. (老實說寶萊納的啤酒不錯)
雖然說很不好做, 不過To be Truth. 這些東西如果做過鑑識會計. 其實也不難, 只不過總不能要人家證明沒關聯(不能要人家自證己罪), 但我沒有對方授權, 我也要不到進一步資料, 只能提出疑問請對方回答.
往上追查, 可以從使用的專利. 商標; 還有受益人, 關聯企業, 代持股協議, 轉投資架構一路往上了解. 畢竟電腦程式著作也是有追及權. 利潤分潤或是紅利總是得有個書面文字. 甚至軟體開發架構的專利權, 註冊商標的連貫性. 也可以往上追溯.
其實智財權風險, 與眾不同我是拿來用在追查授權關聯性上. 這比源碼掃描比對快很多. 很多資訊都在幽微處可以發現. 技術的世界很純淨. 但技術學得好, 哪有人不想從好技術換成好收入??, 這個就是關鍵..結尾再上Linkedin把所有工程人員的Linkedin看一次. 會讓所有人會心一笑.
繞到海外免稅區域其實對我們追查的意義不大. 但服務方要說明上面的疑惑. 告訴協查人員在社群的nickname (多大老大腕沒用), 或是英文名. 分析人員都還是要看到身份文件, 才能確定有也無. 還要你Consent我看到你個資咧. 不敢做到KYC等級. 不過CDD是我們在意的.
學法律. 是現代風險顧問的必修課. 太重要了. 那怕你證券交易法, 洗錢防制法, 智財權四法, 個資法, 行政法. 不熟也要有概念.
尤其科技顧問. 亂解法律委實受不了, 經歷過狠噹過兩家國內中型軟體公司了. 因為我是為你們好, 黑心錢賺不得. 靠口條糊弄一點意義也無.
All reactions:
2 comments
3 shares
Like
Comment
Most relevant
Jasper Chien
對學到的內幕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