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zek有在新書裡提到「工人譯海德格」這件事,原來是這本。
「31歲的陳直是個農民工,今年8月,他完成了人生中的一個Ambition,那就是翻譯了理查德·波爾特的《海德格爾導論》。這件事情本身的成就沒有什麼值得一說,在大多數時代,哲學都被認為是無用之物,這本書沒有出版,就連水花也不可能有。至於翻譯者是個工人,無非是增加了這個故事的一些傳奇。但在陳直身上,有一些真正耐人尋味的東西。他在龐大的工廠裡,佔有一席之地,經常從早上八點半乾到晚上八點半,不停地做。每個月賺四、五千元,勉強夠吃飯。有一段時間,他在一家攝影機工廠負責維修機器,在崗上穿著藍色的無塵服,整個人就露出兩隻眼睛。沒有凳子,一站就是一整天。也沒有窗戶,時間只在電腦上顯示。玩手機是不可能的,沒有什麼可以帶進去,只有人可以進去。如果說這種生活有什麼特點,那就是重複和空洞。車間裡的生活嚴格、精確、一絲不苟,機器從不休息,人也無法休息。儘管這佔據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但對他來說卻只是一些插曲,因為「時間的長度不等於意義的長度」。根據調查報告,2020年全國移工總量有2.85億人。他們依附在工廠裡的機器生存,構成了一個不同於我們的陌生世界。他們置身於城市,但卻自成一體。至於這種生活能有什麼意義,有什麼Ambition,往往會被我們忽略或無視。直到陳直給我講了一個長長的故事,關於他是如何尋找意義的,如何在狹窄的出租房裡思考哲學。」
All reactions:
1 comment
12 shares
Like
Comment
Share
Most relevant
Friedrich Tu
這篇很觸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