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場哲五,找了又仁一起來談傅柯與德希達的「貓派內戰」,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聊。臉友提醒,才想起來這隻Logos就是德希達某次光著身子盯著看那隻。
【哲學星期五@台北】──「德希達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系列-德希達與傅柯:我思的瘋癲與狂人的真理」──2025/1/3(五) 左轉有書 TouatBooks
傅柯的貓叫Insanity,德希達的貓叫Logos。起初,傅柯聲稱要寫的是「另一種瘋狂的歷史」,是對瘋狂如何被理性分隔出來的沉默考古學,而笛卡兒是大禁閉時代降臨的思想先聲,因為笛卡兒式的沉思,他的「主體不可能瘋狂」。而在總是令人感覺不懷好意的恭維中,德希達則向傅柯發出了尖銳的質疑:傅柯對笛卡兒的詮釋有道理嗎?瘋狂可以「自己」言說嗎?會不會「當我們要談論瘋子的沉默本身時,就已經站到他的敵人那邊去了」?
儘管傅柯的回信熱忱的向德希達表達謝意,五年後,傅柯卻以兩篇措辭強烈的文章回應了德希達,傅柯不僅罕見的以對文本的細緻考究作為回應,顯然針對德希達「文本大師」的暱稱而來,而且用語毫不留情,「也許該質疑的是,德希達如此細心且關注文本的作者,卻怎會不僅有如此多的遺漏,而且製造出那麼多的移位、顛倒與置換?」
兩位哲人的關係自此淡漠,直至德希達橫遭捷共政府扣押才見緩和。
傅柯並非完全無視德希達的批評,《古典時代瘋狂史》的前言此後被傅柯嚴令禁止出版,直到《主體詮釋學》講座的某個環節,他又突兀的重拾笛卡兒,至於德希達,自詡身為傅柯的學徒,他在閱讀傅柯的《古典時代瘋狂史》後,感謝傅柯教會他:哲學的本質不能是天真地閱讀歷史上紀念下的笛卡兒,而是必須成為笛卡兒主義者。這意味著,哲學始終是在歷史之中的理性思考,同時與歷史所無法捕捉的瘋狂難分難捨。「我思,故我在」,因為我思,即是瘋狂。同時傅柯也教導我們,在我們的時代,公正對待瘋狂,必須在我們的時代公正對待佛洛依德。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是「紀念德希達逝世二十週年系列」第四場,由廖健苡主持,主講者是曾以德希達思想為論文主題的劉又仁,以及把傅柯當作業餘興趣的蕭育和主講,歡迎大家一起來我思,以及體驗週五晚上討論哲學的瘋狂。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維持優質思辨空間,無強制性消費,鼓勵店內消費,支持獨立書店與咖啡館。)
【時間】2025年1月3日(五)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TouatBooks
【地址】台北市鎮江街3-1號
(捷運善導寺站 2 號出口直走左轉再左轉)
【主持】廖健苡│哲五@台北志工
【主講】劉又仁│政治大學哲學所博士生
蕭育和│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All reactions:
1 comment
1 share
Like
Comment
Most relevant
Emma Aqua
那時間要去義光查經班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