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數台灣人來說
提到香港地鐵「西鐵線」,可能是既陌生又好像在哪聽過般
港鐵西鐵線由九龍半島西側,穿過大帽山進入新界的元朗、屯門等地
因無知名旅遊景點,一般的旅遊書籍也會自動忽略元朗及屯門
相關網站,鍵入元朗、屯門這兩個關鍵字,得出的資料也少得可憐
其實,若要前往香港濕地公園或黃金海岸,搭乘西鐵線是最方便的
溝通元朗、天水圍及屯門新市鎮的主要廊道,除了傳統的「屯門公路」外
2003年通車的「西鐵線」,讓新界西區也擁有聯外的軌道系統
西鐵線全長37公里,剛通車時屬於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稱為九廣西鐵
當時香港鐵路分屬「地鐵公司」及「九廣鐵路公司」兩家經營
九廣鐵路公司經營東鐵、西鐵、馬鞍山線及屯門輕鐵
其餘市區路線則由地鐵公司營運
兩家公司於2007年12月合併為「香港鐵路公司」,簡稱港鐵
「九廣西鐵」也改名為港鐵「西鐵線」,代表色也換成了紫紅色
→ 檢視大圖(新視窗開啟)
西鐵線的終點為屯門,起點站原在南昌站
2009年8月,南昌至尖東的九龍南線完工,接通了東鐵線及西鐵線
港鐵將原東鐵線的尖東至紅磡區段,改劃給西鐵線
因此紅磡站便成為東鐵、西鐵兩線的共同起點
只是很可惜的,筆者的行程只到九龍南線通車前2天
西鐵線全新完工的柯士甸站,也就無法帶各位一同欣賞
東鐵、西鐵雖然路線可直通,目前仍然分開營運
列車的調度也不同,東鐵固定為12節車廂,西鐵則為7節車廂
兩鐵為何以紅磡站為共同起終點?除了紅磡站本身的直通轉運機能外
未來西鐵線將由紅磡向北行,經土瓜彎後與馬鞍山線接軌
而東鐵線則將由紅磡站繼續南行,通過新建的海底隧道抵達港島
前者計畫於2015年完工,後者則於2019年兌現
屆時港鐵路網將會比現況更上層樓
筆者的行程從美孚站開始,經元朗、天水圍、兆康至屯門
其餘未被點名的車站,就只好在未來有機會的時候再來端詳
另外西鐵線與新界西北部的輕鐵系統是互相搭配的軌道路網
本篇先介紹西鐵線及其車站
未來將會再另行撰文介紹新界西北的輕鐵系統
█ 美孚站
美孚站位於九龍半島的荔枝角
早年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在此設置油庫,因而得名
油庫遷至青衣後,原地改建為大型住宅社區,即美孚新邨
地鐵荃灣線亦在此設站
01▲荃灣線美孚站月台
後期新建的西鐵線選擇在美孚穿越荃灣線,形成十字交叉,並設美孚站
但西鐵線與荃灣線的站體是分開的,兩邊需靠一條長長的連通地道才能轉乘
在兩鐵合併後,美孚站已可站內轉乘,不必進出驗票闡門即可換乘兩鐵
需注意的是,若持一日通的旅客,在美孚站轉乘荃灣線時必需先刷一日通卡出闡門
再持八達通卡刷入,否則換乘到了市區其他路線時,會有問題
美孚站連接荃灣線與西鐵線的地下通道,走完全程大概需3分鐘
通道以玻璃矮欄區隔為非付費區與站內轉乘的付費區
絕大部份的乘客均在付費區裡移動
02▲美孚站連接荃灣線與西鐵線的地下通道
原本地鐵美孚站設有4個出入口,站體在美孚新邨萬事達廣場下
而西鐵美孚站站體則蓋在荔枝角公園裡
寬廣的站體不與其他建築共構,在市區倒是少見
寬大的車站門面,大廳層就設置在地面層
與傳統地鐵車站設施全面地下化的方式亦有不同
說明了西鐵線的設計,不單純只為了滿足地鐵的需求
而是因應付運量更大的區域性鐵路
只是現階段的西鐵線運量仍偏低
而美孚站主要的出入口仍是既有的A-D出入口
西鐵線站體新建的F、G出入口,顯得冷清許多
03▲西鐵線美孚站新建的站體(出入口G),位於荔枝角公園內
西鐵線每個車站都擁有豪華到不行的空間
與空間窄小且略帶陳味的市區地鐵站相較
大量的琺瑯板所營造的風格,讓西鐵線車站的感受比市區地鐵舒暢許多
另外,市區地鐵的驗票闡門多為三叉式旋桿
西鐵線則為伸縮式門檔,屬於較新的設備
04▲西鐵線美浮站穿堂大廳及驗票門
明亮寬廣的月台層,美孚站採取側式設計
月台無明顯的列柱,乍看之下竟有台北捷運的感覺
另外西鐵線的月台可容納9節車廂
但目前全線均以7節車廂來營運
05▲西鐵線美孚站月台層
█ 美孚-元朗
從美孚站出發後,經過荃灣西站,列車便正式告別繁華的九龍,邁向新界而去
新界的範圍其實非常廣大,主以畸零的丘陵地構成
大致上分為東部的西貢、中部的粉嶺、大埔(東鐵線)以及西部的元朗、屯門
中部自古以來即為香港與廣東的交通走廊,主要的軌道路網即東鐵線及馬鞍山線
而西部的元朗、天水圍、屯門,則為西鐵線的服務區域
九龍至新界,隔著一座小山脈,山脈最高峰為大帽山,標高957m
西鐵線以全長5.5km的大欖隧道通過山脈後,車窗外的景觀變得清新
一般人對香港的印象,總是一棟棟數不清幾有幾層的高樓
但是出了大欖隧道,除了翠綠的遠山外,還有青脆的近草
2至5層樓的透天民宅,平靜地散落在這幅風景畫裡
沒有摩天高樓來攪局,景色和台灣鄉間小鎮非常相似
大欖隧道北口至元朗之間,設有八鄉車廠(機廠)及錦上路站
八鄉車廠筆者沒有拍到滿意的照片
至於錦上路站,命名之初還曾爆發錦田、八鄉兩地居民的站名爭奪站
但錦上路站的運量偏低
據香港維基的資料,剛通車時使用量「近乎零」
我想當時應該比高捷青埔站或北捷南軟站還慘吧
06▲西鐵線於八鄉一帶的景色,猶如台灣鄉間小鎮,讓人忘了身處香港
█ 元朗站
西鐵線於元朗設有2站,一為元朗站,一為朗屏站
不過兩站的位置均偏離元朗市中心,需靠輕鐵(平面輕軌)來轉乘
其實西鐵線在新界地區的車站,均位於市郊
筆者推測主因可能為市區腹地飽合,無法大興土木
或者為了省錢,所以未予地下化並在市區興建多個出入口
元朗市中心區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兩側,呈東、西向發展
雖然西鐵線未與青山公路元朗段共構,而以是外環方式擦過元朗郊區
不過青山公路元朗段另有輕鐵系統,補足了軌道運輸的最後一哩,成為西鐵的接駁線
輕鐵速度雖慢,卻有高度的穩定性以及舒適的搭乘環境
在青山公路元朗段,輕鐵就設了5個車站,站距平均200公尺,堪稱便利
07▲元朗市區一景(教育路)
也因為如此,讓西鐵線更具有近郊甚至城際鐵路的姿態
西鐵元朗站龐大而寬敞的站體,地面層全規劃為交通轉運中心
包括公車總站、輕鐵總站等樞紐
類似的設計也見於天水圍、兆康、屯門等新界地區的西鐵車站
08▲元朗站位於市郊,龐大的站體地面層做為交通轉運中心,圖為巴士總站
09▲元朗站另一角度
西鐵元朗站為高架三層樓的建築
地面層為交通轉運中心,第二層為車站大廳,第三層則是高架的月台層
車站長約450公尺,寬約40公尺,總坪數達5000坪
大部份的空間均做為大廳使用
加上支撐站體的大柱設計於中央縱軸
大幅降底視野的遮蔽,營造出明亮、寬敞的環境
甚至比台灣的高鐵站還要大
這也是西鐵線各車站的共同特色
10▲元朗站二樓大廳層,近5000坪的空間全做為旅客大廳使用
元朗設置一座島式月台,月台層雖為高架,但被包覆在站體之內
初訪者可能會以為它是地下月台
從地面向上直竄的中央立柱,在挑高的月台層排出恢弘的陣容
兩側半弧天花板帶著間接照明連接站體兩端,輔以圓形小嵌燈如星芒般綻放
大量的間接式照明,也是西鐵線各站的特色之一
從大廳層至月台層,主要色調均為白色
白色的基調,帶著白色漸層,分佈於地板、天花板及柱子
不過香港鐵路「車站主色」的概念仍悄悄出現在元朗站
注意大廳層及月台層,兩側邊牆(或月台門)的上方
均飾以一道藍綠色的線條
11▲元朗站月台層,挑高的中央立柱,均以白色為基調,月台門上藍綠色線條則為主色
12▲元朗站站名牌特寫
█ 天水圍站
元朗站的下一站為朗屏,筆者在時間壓力下並沒有下車留連
(一方面也是走到腳很酸,坐上列車就不想動了……)
另外,朗屏站是西鐵線新界區各站之中,唯一沒有輕鐵接駁的車站
天水圍至兆康之間,突然多了許多工業的重機
像吊車、工廠、鋼筒板模等,少不了幾座鐵皮搭建的廠房
高架且帶著隔音牆的港深西部公路在山坡邊畫過繁忙的車流
這樣的景色,又讓筆者不得不想聯到基隆、瑞芳一帶
同是丘陵山阜間的高架公路和工業重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13▲兆康至天水圍,車窗外出現工業重機及高架公路,景色與基隆瑞芳有異曲同工之妙
天水圍是元朗西北方的一座新市鎮,面積約3.4平方公里
這座新市鎮目前人口約30萬,區內佈滿密集而高聳的住宅大樓
每個小區有一座購物中心及麥當勞,市鎮東北方為佔地60公傾的香港濕地公園
市鎮中央則是天水圍公園,以及規模大最的mall-嘉湖銀座廣場,包括五星級酒店
交通方面,則有「日」字形的環線輕鐵連絡每座社區
輕鐵總站除了設置於西鐵天水圍站(不過亦有部份的路線不經西鐵天水圍站)
環線頂點,也就是新市鎮的北端,亦有一座天逸總站
14▲輕鐵天逸總站及背後大樓密集而高聳的天水圍新市鎮(右上角為車窗上的雨滴)
西鐵天水圍站具有交通樞紐的功能
廣大的站體,地面層為輕鐵及巴士轉運站,二樓為大廳層,三樓為高架的月台層
車站外觀以數條「7」字造型的水藍色鋼桁架包覆
地面層則幾乎是輕鐵的路網及其圓環形的調度線
因此巴士站只好棲身在站外的人行道上
擁有完整的輕鐵路網的天水圍新市鎮,輕鐵甚至比巴士還要好用
15▲西鐵天水圍站外觀造型,地面層全為輕鐵站及其圓環形的調度線
16▲天水圍站旁人行道上的巴士候車站,以及站體內的輕鐵天水圍站
天水圍站縱軸線總長為460公尺,是香港最「長」的車站
因空間的配置因素,讓同樣擁有近5000坪的旅客大廳,視覺上卻不若元朗站那般寬闊
車站主色為橘黃色,低調地藏在邊緣落地窗及壁面的上方
其餘則為灰藍色、銀色及灰黑色系混搭,空間感較為昏暗
17▲天水圍站大廳層及驗票闡門,落地窗上方為橘黃主色
18▲天水圍站大廳層主以藍灰、銀色及灰黑色系混搭,空間感較為昏暗
在元朗、天水圍、兆康及屯門等車站,因為須與輕鐵配合做為接駁
所以在站內通往輕鐵車站的通道,均設有輕鐵發車資訊及候車月台位置
轉乘資訊的軟、硬體設備可謂完善
19▲天水圍站輕鐵轉乘資訊(各線發車時間及月台)
大廳層的付費區內設有商店街
早期西鐵線允許在車上飲食,所以商店街也有許多賣食物的店
其中「美心西餅」更是每站都有,威力不亞於7-11
20▲天水圍站大廳層付費區內的商店街
天水圍站月台層意象與大廳層截然不同
看不見任何一座柱子的月台層,天頂以自然採光的方式挑高
天花板是大面積的白色琺瑯板,兩側同樣是半弧天花板向上穿透
脊線除了自然採光外,另外配上天藍色的橫樑,讓人聯想到天空的色彩
想必這些橫樑應即是站外那一道道的鋼桁架吧
月台門上方為天水圍站主色的橘色帶狀
從中央往上看,形成橘、白、藍三種色系,加上灑落地面的陽光
成為天水圍站的獨特風采
21▲天水圍站月台層,大面積的白色琺瑯板
22▲天水圍站脊線藍色鋼樑應即站外的桁架,兩側則為橘色的主色
█ 兆康站
車行至此已來到屯門區,與上一站天水圍的站距達5公里之長
兆康站車站得名於車站旁的社區兆康苑
其與屯門站的關係,猶如元朗與朗屏般
兆康站的配置較為特別
因為車站蓋在河道上,地面層無法做為交通轉運中心
所以便改為高架的形式,在車站南、北兩端興建高架道路連接青山公路及青麟路
巴士站、轎車接駁及計程車排班區,當然也就被「高架」化,設置在車站的第二層
但兆康站大多數的轉乘旅客,仍是依賴著輕鐵系統,或由F出口至屯門公路搭巴士
使得兆康站的高架的聯外道路嚴重被排擠
兆康站最大的招牌,即縱軸兩端的雙三角形屋頂
站在聯外的高架道路巴士站,可以清楚地看見這二座巨形碧綠色的三角帽
23▲兆康站最大的特色,是二座巨形三角頂,及其高架的聯外道路
24▲兆康站地面層出入口
因為聯外道路及巴士站位於車站第二層(頂層)
旅客大廳理所當然也安排在第二層
第一層為地面層,是河道加蓋的空間
西鐵線月台層即在地面層的河道上方
輕鐵兆康站則是另外的站體,位於西鐵兆康站站體西側
為了方便轉乘,也在輕鐵站上方加蓋了轉乘大廳
讓西鐵線可直接在室內與輕鐵站各月台連結
在西鐵通車前,輕鐵兆康站已是最大的輕鐵總站,擁有一座很特的「三角型月台」
未來撰鐵輕鐵的文章時,會再特別介紹它
25▲位於西鐵兆康站西側的輕鐵兆康站,繁忙的交通,擁有一座三角形月台
26▲西鐵兆康站通往輕鐵站的穿堂大廳
走進西鐵線兆康站的大廳,立即感受到雙三角所帶來的滂溥
設計上,這兩座三角屋頂其實即大廳層的挑高
脊線上大面積的自然採光,讓最自然的太陽光進入付費區的商店街
但屋頂的材質看似鐵皮,若無空調的話可能會蠻悶熱的
非付費區的穿堂層,位於另一座三角頂之下
脊線則改採三角造形的間接式照明,如同流動的光線般,橫亙天頂的軸心
27▲西鐵兆康站付費區脊線上大面積的自然採光
28▲三角屋頂特寫,材質看似為鐵皮;指標為香港鐵路慣用的T形架
29▲非付費區穿堂層位於另一座三角下,改採三角造形的間接式照明,如同流動的光線般
挑高空間既已配置給大廳層
被壓在下方的月台層,便不再特別挑高
島式月台加上兩道碧綠色的立柱,亦無明顯的特徵
因為特殊的配置,西鐵線兆康站的月台層實際上也是地面層
但它又位於河道上方,屬獨立的空間
不細心研究的話,其實很難搞清楚兆康站的樓層配置
30▲西鐵線兆康站的月台層
█ 屯門站
屯門站為西鐵線的終點站
位於新界的屯門區,擁有50萬的人口,腹地包括蝴蝶灣、三聖及黃金海岸
除了大量的住宅區,靠海的屯門也擁有一座大型的客貨運碼頭
在西鐵線之前,屯門多靠著緊急山崖的屯門公路與九龍聯絡
也因為當年屯門公路土石流事件,催化了西鐵線的興建腳步
屯門站與兆康站均蓋在屯門河的河道上方
且屯門站臨河的氣勢更甚於兆康站
只見站體密集地在河面上落樁,讓人有種不可思議的詫異
以前筆者涉世未深時,曾經還想過為何台中市不沿著既有的河道來蓋捷運
例如麻園頭溪、綠川及柳川等河流
一來不用徵地費,二來台中市區這些河道根本沒什麼水流,不如好好利用
直到2008年卡玫基颱風橫掃台中市
原本沒啥大水的河道,一時間溪水暴漲,甚至衝破堤防並帶走好幾座橋樑
才知道原來這些河道空間,仍兼有泄洪道的功能
香港雖然常下雨,但不若台灣每年得承受三到五個颱風襲擊以及近千毫米的雨量
所以像西鐵線,在沒有腹地的情況下,還可以選擇與河流共構的新建方式
條件與屯門河相似的高雄愛河,平常看似平靜,暴漲時也是如怒吼的猛龍般
若要在台灣的河道上蓋車站,大概是不可能的任務吧
(河道上蓋交流道的例子倒是不少)
31▲西鐵兆康-屯段段與屯門河共構,車站就蓋在河道上,並密集落樁
32▲蓋在河道上的屯門站,以及西鐵線的軌道終點
西鐵屯門站與輕鐵共構,不過兩者的月台呈T字交叉
輕鐵屯門站位於西鐵屯門站南,月台為東西向
西鐵屯門站的月台則是南北向,不過兩者並無衝突
屯門站沒有特殊造型的外觀
與之聯開共構的大樓在筆者拜訪時已近完工
未來車站上方亦將興建摩天大樓
也因為與河道共構的緣故,西鐵線可深入屯門市中心並設站
讓屯門站在通車初期就擁有高的使用率
不過屯門站也有多條的輕鐵路網聯絡屯門區的各角落
從兆康到屯門,除了西鐵線外,還有三條與之平行的輕鐵線
屯門站以南,亦有環線的輕鐵路網以及友愛支線、三聖支線
可見香港大眾運輸政策之通達
香港乃至於日本的都市開發,除了拓路之外,也能同時兼顧軌道運輸的需求
台灣新市鎮的開發,大多是路開完就沒事了
部份新市鎮開發雖然也搭配軌道路網的規劃,可是大多沒有下文
33▲前方橫向為屯門站站體,右邊為新建的共構大樓
34▲與西鐵垂直交叉的輕鐵屯門站,高架線為輕鐵軌道
35▲輕鐵屯門站月台
西鐵屯門站,除了南端與輕鐵屯門站共構外
北端亦可直接連絡輕鐵河田站
所以站內通往輕鐵站的指標有2個方向
一為出口B的輕鐵屯門站,一為出口F2的河田站
36▲西鐵屯門站內的輕鐵轉乘資訊,包括輕鐵屯門站及輕鐵河田站
屯門站的旅客大廳仍非常廣闊
站內車站主色寶藍色配合純白色為基調
天花板採白色網紋的鋼架,並嵌以直接照明式的日光燈
不過大廳層及月台層沒有特別的挑高設計
西鐵線每一個車站都比台灣高鐵站還大(高鐵台中站可能不會輸)
只是,在這些極大、極空曠的大廳裡,椅子卻猶如沙漠中的綠洲般
走到腳酸的我,常常只能一個忍
37▲屯門站穿堂層內的7-11
38▲屯門站付費區內,寬闊得可怕的空間(椅子你在哪裡?)
月台層位於第三層,高架島式月台亦被包覆在室內
兩排寶藍色的列柱被安插在在白牆白頂及白色地面之間
仔細一看,屯門站的月台設計竟與兆康站一模一樣
連天花板網狀鋼板、地面地磚的紋路也相互共享
僅柱子的顏色不同
39▲屯門站月台層設計與兆康站相同,列柱為寶藍色
40▲屯門站月台層及月台門
█ 西鐵線列車
西鐵線全線車站均有月台門
且高架車站的月台層均被包覆在站體內
要在車站周邊拍攝西鐵線列車的「英姿」幾乎不可能
僅能隔著月台門拍下列車不太清楚的樣貌
雖然相機拍不清楚,但肉眼倒是看得蠻清楚的
西鐵線列車為日本製SP1900型列車,同型車亦有部份行駛於東鐵線
外型與馬鞍山線的SP1950型列車相同
據香港維基的說明,西鐵線在2008年曾抽調馬鞍山線的SP1950型列車加入營運
41▲西鐵線列車外觀總是躲在月台門後,無法拍出它的全貌
42▲外觀與西鐵線SP1900型列車幾乎相同的馬鞍山線的SP1950型列車
43▲奔馳於東鐵線(旺角東站北方彎道)的SP1900型列車
雖然外觀拍不清楚,還找來馬鞍山線及東鐵線的照片代打
不過內裝倒是拍得很清楚
最大的特徵就是藍色波浪紋的地板,以及紅色的長條形相親座椅
車內藍、紅色配置,與列車外觀藍、紅的塗裝是相呼應的
配合黃色的手扶鋼柱,一眼望去只見鮮艷的紅、黃、藍的顏料三元色
空間感是較為活潑的
座席為金屬製,在冷氣強力的放送下,非常冰涼
香港地鐵所有列車的座椅都是金屬椅,而且沒有防滑
除了剛坐下去的冰涼外,睡著了也容易往隨著列車滑動,不宜久坐
其實像西鐵線這種具近郊通勤鐵路的路線,使用非字配置的沙發椅可能會比較舒適
再不然就回歸原始:搭巴士去!因為香港巴士的座椅都非常舒適XD
44▲西鐵線SP1900型列車內部,藍色波浪紋地板、黃色柱及紅色椅
東鐵、西鐵及馬鞍山線的列車,沒有動態路線圖
但每隔一個車門處的手扶鋼柱上方,均有一個雙面的LCD
除了不斷輪播的廣告及新聞外,在即將抵站時,亦會顯示列車到站位置
其實,比起動態路線圖或LED 顯示器,雙面LCD的設計仍然不太方便
一來LCD顯示器是隔一個車門才有,不是每個門邊都有
二來只有在即將抵站時才會秀出列車位置
不熟路的旅客可能要非常注意才能掌握列車動向
45▲車門旁鋼柱上方的雙面LCD顯示器,播放新聞及廣告,抵站前會顯示列車位置
車廂連結處,竟然也有設置手扶鋼柱
可能在尖峰時段人都擠到連結處了吧
所以港鐵也沒有特別禁止乘客在此處站立
46▲設有手扶鋼柱的車廂連結處
█
西鐵線自紅磡至屯門37公里區間
設有尖東、柯士甸、南昌、美孚、荃灣西、錦上路、元朗、天水圍、兆康及屯門
總共為12站,車站數目不多,平均站距為2.3Km,中間也穿越了幾個低開發地區
所以部份車站的站距高達3-5公里
就運輸形態而言,西鐵線無疑是條近郊甚至是城際鐵路(九龍 vs 屯門、元朗)
但平均7分鐘一班車的發車頻率,以及車站軟硬體設備
還有旅客搭車的動線安排等,均與市區地鐵相類似
港鐵的路網圖,也直接將西鐵線納入裡頭,代表顏色則為紫紅色
唯一不同的是,西鐵線無法使用無限搭乘的旅遊八達通卡
遊客需另外購買HKD20元的「屯門-南昌一日通」卡
才能無限暢搭西鐵列車、輕鐵及新界西北的港鐵巴士
(早期為「新界全日通」,可無線搭乘東鐵線及西鐵線;
後來東鐵線納入旅遊八達通的範圍改為「西鐵線全日通」
西鐵延伸至紅磡後,又改名為「屯門-南昌一日通」)
HKD20元非常便宜了,光是來回屯門加上搭乘輕鐵就足以回本了
有心想探究西鐵線及輕鐵的朋友,可優先考慮購買
47▲新界全日通(左)及西鐵線全日通(右),目前此二卡已經絕版
西鐵線在九廣西鐵的時代,運量不高,常成為媒體的眾矢之的
後來陸續推出各項優惠後,西鐵線的運量才漸有起色
雖然目前運量仍然未達當初的預估值
當然,尖峰4分、離峰6分,以7節車廂行駛的西鐵線
以筆者搭乘的「感覺」,車上人數和北捷其實差不多
同樣的標準,在香港不及格,在台北卻總有部份人士以第一名之姿沾沾自喜贏高雄
(尤其部份的媒體、名嘴至今仍然抱持著此一觀點在看天下)
我想台灣的大眾運輸之路,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好的要再加強,弱的要再補強,而不是比來比去拼輸贏這麼簡單
小強說的好:為了支持大眾運輸人口,就算捷運賠錢也在所不惜
台中市近年為了推展大眾運輸的決心是看得見的,成效如何筆者在TTJ一文中已約絡說明了
高雄市為了支撐捷運運量,一年也撥出大把銀子支撐高密度班車的捷運接駁公車
除了地方的苦撐,中央、民代們也應要大力支持,而不是公車沒人搭一句話就砍預算
如果有一天,強制做官的或幹民代的,一律搭公車上下班
那麼台灣大眾運輸環境應該會突飛猛進的改善吧
另外,西鐵線的營運不只是單就一條捷運線而已
它同時是配合著新界西北的輕鐵路網在運作
也就是說,以輕鐵做為西鐵的接駁線,讓輕鐵可深入西鐵到達不了的區域
當然巴士系統也不落人後,在軌鐵橫行的區域,仍可見大批公車跟著搶客源
屯門、天水圍及元朗一帶,較類似新竹、嘉義、屏東等二線城市的環境
香港的經驗,或許可做為咱們的參考
(關於新界西北的輕鐵,將會另外撰文詳細說明)
.
早安頭香!
引述:「同樣的標準,在香港不及格,在台北卻以第一名之姿沾沾自喜贏高雄,我想台灣的大眾運輸之路,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深有同感,心有戚戚焉!
「台北國」那群人簡直與小學生的心態一樣,在班上考第一名,卻以為自己是天下無敵一般。看著吧,接下來他們還會繼續嘲笑高雄、桃園(機場捷運)、台中等地的捷運不如台北自己的。
香港西鐵定位的確是區域鐵路性質(從站距、班距、營運距離等條件看),而且這是高階服務水準的區域鐵路,所以感覺像是都市捷運。台灣鄉民往往無法區分兩者,卻硬要把都市捷運往郊區延伸,若換是台灣,與西鐵平行或交錯的地鐵荃灣線可能就會被民意要求延伸至新界,但香港人的大眾運輸觀念比較進步,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
那麼想請教,西鐵有無規劃快慢車的區分呢?
就是在這種介紹車站的專文裡面
可以放一些各個車站周圍的景觀照片
讓網友們不僅是了解車站而已
更可以看看車站周微的街道景觀
土地使用型態等等
話說 以後台北捷運 會有新型的 外表
有點像高雄捷運 呵呵
我貼網址 這是連到 台北捷運報導
無毒 請放心=V=
http://www.dorts.gov.tw/news/newsletter/ns260/rp260_02.html
我覺得你這樣講很不好耶
我是台北人 但我可沒有 像你說得那樣 嘲笑其他
的捷運 我的認知是 台灣有比較多地方蓋捷運了
不就代表 台灣又進步了?? 交通也進步了??
我為什麼要 嘲笑 他們呢?
當年西鐵線是有無規劃行快慢車的,但後來取消了,因為西鐵本身已經夠快(錦上路至荃灣西--130公里),因此快車已經沒有意義,另外,當年西鐵有另一個計劃就是把大陸的高速鐵路引入,從現在的落馬州一帶興建新線接駁錦上路站,之後共用錦上路至南昌站的西鐵線路軌,最後在柯士甸站以西一帶興建高速鐵路總站,這就是現在香港吵得滿城風雨的"廣深港高速鐵路"的原型.高速鐵路共用西鐵路軌的計劃已經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另建32公里專用高速新線的計劃,因為不想高速鐵路走上東鐵線通勤車和城際列車共用路軌而導致堵車的舊路.可是專用通道的造價達680億港元(約2720億台幣,全隧道+超大界限),很多香港市民都反對此項計劃.
詳見
http://hk.search.yahoo.com/search/news?p=%E5%BB%A3%E6%B7%B1%E6%B8%AF%E9%AB%98%E9%80%9F%E9%90%B5%E8%B7%AF&fr=FP-tab-news-t&ei=UTF-8&meta=rst%3Dhk
我覺得很奇怪勒,今天你不是去反駁那些嘲笑外縣市的台北國人心態有問題,卻跑來跟我爭論,搞得好像錯都是在我。還有,你反駁我,那你下一步是否準備反駁版主的觀點?
回7樓:感謝說明!
您談到九廣鐵路歷史遭抹殺,在中國歷史演進歷程,被併吞的一方似乎一直存在著類似現象。
那麼請問在「大埔墟」的鐵路博物館中,是否仍可以找到關於九廣鐵路比較完整的介紹,讓香港人不致於淡忘這段歷史呢?
或許 是我用詞不當...
我只是希望說 不要 把每個台北人都當作
整天自以為 認為其他地方都是鄉下
的想法 而已
沒有別的意思
冰魚大 抱歉 可以將我的 留言刪除
吵到你們了 對不起....
香港鐵路博物館是政府負責運作,與港鐵無關,所以還可以看到各種有關九廣鐵路的詳盡介紹和文物展覽.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nese/branch_sel_hkr.htm
西鐵沒有快慢車,都是一樣的時間和路程
荃灣線是有計劃延伸到新界的,不過工程難度太高而一直不被看好,最後政府採取了客貨路線、本地與過境路線共用的要求(當時的東鐵快被這些長途列車需求擠爆了),方案才算是壽終正寢
(有事要出門,晚點回來再詳細回覆一下XD)
好像也有 跟柵湖線的
嘟嘟嘟嘟嘟 一樣
但他們比較長
不過我覺得 這樣好吵= ="
我上禮拜 去搭淡水線 遇到有個小朋友 很可愛
列車要關門 或是 到站時 他都會 發出 嘟嘟嘟嘟
聲音超像的 呵呵
我非常不認同你的說法和想法
我雖然生在台北長在台北
但是我身為一個鐵路迷
有理由去嘲笑其他縣市的大眾運輸工具嗎?
高捷,我去搭過一次我覺得他們的服務品質不比台北差阿
那你又有什麼理由去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呢?
我可以跟你說,你這樣的行為跟小白沒什麼兩樣!
就算你道歉了,我一樣也不會原諒你
因為你汙辱了台北人!
type45大,真的在什麼地方都見到你啊,玉山,香港航空討論區,現在還跑過來搞鐵路...真行
那條港口鐵路線,你不提我都差不多忘記了.
#14
的確,是柵湖線的那個音,那天到台北運轉都吃了一驚.
事實上,香港鐵路的關門音不止這一種,西鐵,東鐵和前地鐵系統的都不一樣.
西鐵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3ma0l5w9A&feature=related
東鐵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M8hC-OG-8&feature=related
前地鐵系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pxpjcjCOzs&feature=related
很吵嗎?可是我反而覺得台北捷運高運量系統那個好像更吵..很刺耳= ="
記憶中是如此的:
"bbbbbb" "bbbbbb" "bbbbbb"<--這個很刺耳
"de~do~de~do~de~do~"<--這個不錯
是回一樓沒錯啦
(上面的更正請冰魚大刪掉吧)
請不要自己弄一個稻草人在那裡,然後把稻草人打得半死。
柯士甸站和未來東西線都只有八節長度,因此再增都只能增到八節.
另外,估計都要到了2015年東西線全線通車才會增卡吧,港鐵這種公司不會輕易花錢的.
但感覺太長了
說真的 BBBB 這種聲音 我真的不是很喜歡
而且有些 站 聲音更是刺耳
有些高架車站 根本 沒聽到聲音
至於 更換 列車離站音效 的 事情
都沒下文了 :D
你讓我非常看不爽的言論:
"台北國"那群人簡直與小學生的心態一樣,在班上考第一名,卻以為自己是天下無敵一般
請問,你這樣的言論是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可以跟你說
你要罵我們台北國的民代.地方人士沒關係
但是請你將對象明確的指出來
不然我視同你汙辱我們台北國!
台北國這個名稱我是第一次用,我只是用你稱呼台北的名詞來代替台北縣市
但是我希望你,不要汙辱台北!
高鐵是一定得建,否則香港真的會成為孤島(某高級官員說的,但這次我是由衷地認同)
高鐵不止連接廣州,而是接駁上整個大陸的高鐵網絡。不要被名字騙了,什麼「廣深港高速鐵路」,意義上應該是「中國高速鐵路香港段」才對
高鐵的威力大家都看到吧,如果香港還要像現在般依靠和大陸相關的東西為經濟重心(不要談什麼政治,這是事實),高鐵是非建不可,而且得盡快
剛剛發現一個新錯誤,東鐵過海將於2019年完工,而不是2015年.
港島共設二站:
會展(換乘未有計劃開工的北港島線)
金鐘站(換乘港島線,荃灣線,南港島線,4線交匯,堪稱香港中央車站)
還有一個中環南站,未有計劃開工.
不過此計劃有兩個很可怕的危機,就是東鐵要減至九卡運作,現在東鐵十二卡都擠死了,很難想像九卡運作會是什麼樣子.至於為什麼要減至九卡運作?因為---港鐵要省$$.
第二就是東南西北的客流都將會擠在金鐘站,情況會十分混亂.
我從頭到尾都刻意使用「台北國」,而不使用通稱的台北縣市、台北地區、台北都會區等,就是刻意「限縮」在某些特定人士的範圍內,如果你看不懂或是要扭曲我的原意,那我也無可奈何囉。
我問過捷運公司人員這個問題,
中和線是試辦,
後來有部分民眾反應警示功效不佳,
就沒有在推行下去了,
而且要改聲音,
捷運公司還要寫報告捷運局說這樣對安全有無影響
另外北捷的高運量全高式月台門是像中運量的造型,
並無像高捷的是整片玻璃
現在就是有一些白目眼光淺陋,說台灣高鐵完蛋了,高速鐵路建不得.
他們卻不明白,台灣高鐵怎快都是台北左營,而廣深港高速鐵路卻是把超過7億客源,一萬多公里高速鐵路和香港接軌.
香港決定了自己的路,就是和阿爺做生意,但又不合作,沒智慧.
2012年廣州到深圳段通車,香港還在搞搞搞,沒意思.
香港已經失去很多機會了,還要再拖下去,香港就完蛋了.
其實應該叫"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
15樓當事人回應中對我本人的辱罵(辱稱本人為「小白」),顯然有構成「公然污辱」的情況,希望當事人在此公開道歉,否則我打算蒐集相關證據提告了。以上請當事人卓參,特此聲明。
不過西鐵車站為什麼會需要那麼大的大廳?是有什麼緣故在?
佔多點土地建上蓋物業有關,
個人認為西鐵站真是太豪華了,
單是開空調都不知得花多少錢,
與相若時期興建的馬鞍山線更是強烈對比.
偌大的車站大廳裏佈局的商店,
不少更是租不出去.....
你告我沒關係
反正我話講出去是絕對不會收回或道歉的
最好是弄成世紀大審判
讓我風光點!
但是就算他要告我
我也沒差
因為我手中還握有一張王牌
要不然我是不會這麼說的
我覺得,就事論事的中性描述所獲得的掌聲或許更佳的鏗鏘有力~ 樓上幾樓 我想,尊重別人之人必能受人尊重囉...
我能反告他公然汙辱嗎?
(他汙辱台北所有人)
這種小事也要搞成這樣....
既然您堅持不收回您講的話也不道歉,那就請別怪我沒有給您機會囉。
給版主:您也看到了,樓上的當事人仍是理直氣壯、毫無悔意,對於相關法律規定認識不清,且堅持自己沒錯,可不是我得理不饒人囉。
提醒35樓元元
我在乎我的名譽,這是大事情。至於您是否以同樣程度在乎您的名譽,我不得而知,但是提醒您小心用語,以免觸法而不自知,特此聲明。增廣見聞
1.最近冰魚大陸續刊載了香港地鐵的文章~讓我對香港地鐵有更了解了一層!冰魚大的網誌有點像飛機一樣飛到了香港,然後再去搭地鐵旅行XDD~不知道後續還有香港地鐵的報導嗎?2.看完上面的文章,緊接著竟是一堆開始砲轟的文章!心裡有點不舒服......感覺跟內湖線那4連發一樣~〈小弟我沒其他意思!希望各位大大們能和平理性的解決〉
只不過類似的用語只會加深劣化台灣人民地區間的情感,何必呢?盡量避免使用啦...
對事不對人,如果有白目行為的發生,不論哪裏人,針對"行為"狠狠的罵下去制止就對了。
P.S.我想版主要哭哭了 囧...
另外,巴士被鐵路系統排擠早已出現。當中「輕鐵專區」最誇張。當時港英政府為了保證輕鐵的利潤,把九巴與輕鐵重疊的路線停辦,同時,禁止跨區巴士於區內上短途客,令居民只能乘坐輕鐵。
引起這次風波,冰魚大也應該檢討。
針對有人故意以不適當的稱呼詆毀其他縣市,
身為管理者,不但不予以譴責,還加以贊同,
實在是不可取。
難道少部分討論區或看板,
也同樣將高雄冠上某國家之稱呼,
因此在此也可自由的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冰魚大你在21樓曾說,
這用語在「網路上已被習用很久了」
請問是所有網民都普遍使用?
還是僅侷限在少數偏激的討論區?
很明顯的,
這詞僅在 如 PTT 八卦版很常見,
其他"專業"看板或討論區根本很少人提及,
如果冰魚大認為這種類似八卦版的詞語,
在此能夠被接受,
實在是很令人感到遺憾。
名譽難道這麼重要?非得要吵到要告對方才罷休是不是?
那為何不想想當初韓信是怎麼忍受胯下之辱,而後倍受重用,立下戰功?
p大,請以後別再用這種釣魚戰略!日後你如果再發表有引戰之嫌疑的言論,難保這篇文章不會被鎖文!
鐵路大,只要你覺得我們其他人都沒有汙辱台北人,那就好!不必去管刻意引戰之人的言論。那是他自己要負責的。
至於其他人,我覺得沒有必要隨別人而起舞,你的想法是你自己的事,沒有必要跟別人一樣。
因為你們,讓身為文章發表人的冰魚大非常難堪!!辛辛苦苦到香港,抽空拍下這些照片,還特地製作大張地圖給我們看,最後還寫了這篇精采的文章,如果換來的結果是這樣,那冰魚當初何必要拍、畫、寫?如果是後生早就限制只能會員或好友發言了。
最後後生先道個歉,如有讓您感到不舒服,請見諒!
p.s.請問冰魚,那張大地圖連結的文章您是如何使用出來的?
後生都沒有找到類似的功能...
香港不人性化的地方多得是
像商場也是非常缺乏休息的椅子
因此常常可以看見大陸客直接座地上
不少店家也會大字貼著
"廁所不外借"
整個城市就是很小家的感覺!!
1998年大欖隧道通車前,元朗是最遠的,
公路是先到屯門,再到元朗+天水圍,
隨著98年公路通車,
2002年西鐵通車,2009年九龍南線通車直到尖沙嘴,
現在元朗站已經變成新界西北三個市鎮房價的最高點.
記得西鐵2002年通車時乘客是蠻少的,
那時候九鐵地鐵還沒合併,
轉其他路線要另外計價,
而市區車站位置都不方便,
要仰賴巴士換乘到達繁華地段.
現在兩鐵合併價錢便宜了,
西鐵列車直達尖東站,
讓載客量拉抬了不少,
也讓巴士真正受道了競爭壓力.
個人來說還挺喜歡座西鐵,
一方面不像東鐵線那樣常遇上往大陸的乘客搶位子,
而且通常沒那麼擠,
過了錦上路風景也不錯,
像冰魚大買張全日通就更划算,
可以在新界西北跑一天了!
再給p大
後生不知您是如何看文章的,但冰魚後面有提及:「台中市近年為了推展大眾運輸的決心是看得見的,成效如何筆者在TTJ一文中已約"絡"(←錯字請改正為略)說明了 高雄市為了支撐捷運運量,一年也撥出大把銀子支撐高密度班車的捷運接駁公車除了地方的苦撐,中央、民代們也應要大力支持,而不是公車沒人搭一句話就砍預算
如果有一天,強制做官的或幹民代的,一律搭公車上下班,那麼台灣大眾運輸環境運該會突飛猛進的改善吧」
可見關鍵是在那些當官的人,不是在地域上!
帶頭歧視的大部分也是他們,名副其實的嘴炮!
所謂「見不賢必內自省」。看到這裡,後生都要好好檢討自己是否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若沒有就加警。
不要再被這些表面上的字眼給騙了。
首先,我認為無論如何,出現使人不快的字眼總是不好,應就事論事~所以我認為 railway294 大的『小白』字眼的確不恰當。
不過,雖然我了解 Plymouth 大您在乎您的名譽,但小弟私心希望 Plymouth 大不要提告。基於冰魚大在 #31 樓的回應:『衷心希望你們能和平解決這件事,要不然我會覺得很愧疚,唉...』,我想 Plymouth 大若真的付諸行動,會讓冰魚大相當困擾,一來可能導致冰魚大『關閉迴響』或是停止寫文章 (以免不小心又引爆話題),二來可能使大部分的人不敢再發表言論 (迴響)。這樣的結果也是大家都不樂見的~
此外,我上面的言論也絕對沒有威脅 Plymouth 大的意思。我的國文造詣不好,即便用字遣詞已盡量中性,可能還是有讓 Plymouth 大覺得不快的語句在,若真是如此,小弟在此慎重的向 Plymouth 大道歉 ^^
我想,問題是出在『台北國』這個詞上。我想大部分人應該不清楚『台北國』真正指的是哪些人,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或先入為主/對號入座的認為『台北國』人是『台北』人的。我雖然了解 Plymouth 大指的不是全部台北人,但的確有可能外縣市的人會因為上述我說的原因而被 Plymouth 大的文章誤會,認為『台北』人都是這樣。也難怪台北人會誤會您、質疑您了。
最後,我上面提了許多次『誤會』這個詞,誤會是很容易產生的,但聚在一起討論大家共同喜歡事物的緣分卻是得來不易的,所以如果可以,小弟希望『台北國』事件到這裡就好,別讓冰魚大太困擾 ^^ 真的非常感謝所有人看完這篇與文章無關的迴響,也再次對冰魚大說聲抱歉囉 ^^
敏感話題還是留給西斯好了XD 惠普退散...
廣告一下
1.嘉義五合一轉運中心最近都在趕工,要趕燈節前啟用唷~現在蓋二樓了XD
2.http://www.thisisit.com.tw/ XD
也來打個廣告一下
台北市的台北轉運站(交九轉運站),後生已前往打探完畢詳情可前往後生相簿→客運轉運站及車站一覽(只限好友觀看)
至於文章部分,要等11月或年底才會撰寫(台61的未完文章還有7篇,不趕稿是不行了XD)
同意你所說,
香港就是太多以管理為本位,
正如你說多設座椅,
引來管理單位不想見到/不會消費的人留連,
所以就乾脆少設為妙.
可是商場與鐵路車站,
雖然可以說是私有地段,
但這些場所有其公共性,
是否也該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呢?!
真愛吵欸= =
不過也因為當年幾乎把整個西北區的區內交通
通通交由當時的九鐵營運,
今天區內才有香港最完善的免費換乘系統,
坐完西鐵線換乘港鐵巴士及輕鐵各線,
近至附近的屋村,
遠至鄉郊都不用補錢...
關於台北國
1. 由於認知的不同,「台北國」一詞造成台北人的不愉快,筆者鎮重向各位道歉。且筆者與p大的初衷非指所有台北人,而是那些以台北看天下的人。但「台北國」一詞誠如46樓所言,「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或先入為主/對號入座的認為『台北國』人是『台北』人的。」大部份的朋友仍會解讀為「所有住在台北的人」,所以產生一連串的誤會,這點是筆者始料未及的。2. 希望相關議題到此為止,正、反雙方的意見反正都「發聲」了,以「一人一次」的原則,希望不要再窮追猛打。
3. 回覆不會關閉,畢竟這次的戰火是我自己所點燃,有責任承擔一切後果,請各位放心暢談,但也請不要再談某國的事了。
4. 感謝各位對本站的支持。
南極冰魚 謹致
為什麼會有這種反串串到自己人會當真,就不知道了。
我願意為這次的紛爭 感到抱歉!!
大家 就 放下 憤怒的心情 定下來 欣賞冰魚大
辛苦拍攝 的記錄 吧!!
期待 冰魚大 的新文章
大商場的廁所有不少有派人看守清潔,
或者每兩個小時有人巡邏,
基本上也不會被人罷佔.
新界全日通已被遊客全日通取代,
但本來的西鐵全日通現在變成屯門-南昌全日通,
這個二十港幣是挺好用的.
新界西北區的輕鐵專區已經不再存在,
現在區內也有小巴路線,
只是九巴就沒有特別開辦區內路線與輕鐵競爭,
不過長途路線到區內也有分段收費給予區內乘客.
把東鐵改到紅磡,
東鐵線居民當然是不高興,
不過也只能接受,
反正現在多了人在九龍塘換觀塘線,
及在紅磡換乘巴士過海去.
而家去到紅磡真係唔知信唔信個顯示屏好,
有時見到show 4號月台有車先,
點知原來1號月台部車都未開.
說實在 不管"台北國"怎麼看衰
我不認為高捷有多差
當然 現在人類本來通通就不理智
(別怪我以偏概全 人不就是這樣的動物嗎)
這種地方戰文本來就是人性使然
台北人當然說台北好 結果就是用台北角度看世界
媒體政治人物 乃至所有人都是如此
今天一篇文章可以吵成這樣
正見證了所有人的無知
為何不能公平的看世界!
公平的對待每個東西 對自己家鄉的東西
不刻意的去褒揚 對其他地方的東西
也要用寬容的心去看待
這樣 真的很難嗎
(版主對不起 有時候必須這樣呼籲宣告)
前地鐵的車站是沒有洗手間的
除非十萬火急找站務開職員用的那個
不過反正我沒試過...
九龍塘轉車走的路比尖東短,
可是尖東歸西前,
因為停站少,
東鐵換車到金鐘過海,
還是走尖東較快.
紅磡站的月台是
1/4-東鐵線
2/3-西鐵線
1+2是一個島式月台
3+4是一個島式用台
如果班次銜接到
應該是走到對面就可以換車
可是東鐵線是比西鐵線班次多的
所以不一定能接到
而我在紅磡上車就要看
顯示到底那個月台先開再下月台
不過那個資訊就不太準....
不過我覺得高雄捷運很漂亮阿!
有高捷去觀光很方便!
我很想去搭高捷阿~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環境不同~其實很難比較!
看了事情之後~差別的存在~就有分別
這個分別就看你是怎麼去看的了`
就拿台北國來說~明明都是同一國~
但硬是要分出來~相對的就是在強調「差別」
當然這個差別是負面的看法~有嘲諷的意味~
認為台北人就是用台北看天下~
問題是`台北人就是生活在台北~不用台北看天下`
難道要用高雄看天下嗎?
南部人不也用南部看天下嗎?
總覺得台北人就是XXX~
所謂的國際觀其實就是擴大自己的視野~
不用某一特定的地方去看天下~
可以用很多觀點去觀察~
看久了你就會知道人都是一樣的~
南部人並沒有一定很熱情~北部人也沒一定很冷漠~
「台北國」「支那人」之類的詞真的不要再用了~
這些特定的框框~和特定的嘲諷已做成了連結~
真的很多台北人被無辜牽連~
如果寫「有一些台北人」「有一些媒體人」「有一些名嘴」就比較不會有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的問題了。
不過還是要回歸討論公共交通的問題。
公共交通建設很重要,現在台灣民眾習慣開車、騎機車。說要更改習慣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唯有更舒適、更方便的誘因,才能改變大家的習慣。而這就是各地政府努力的方向。所以初期運量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此而不重視大眾運輸系統,等到以後就麻煩了。台灣的人均碳排放量可是亞洲第一名哩,比日本、韓國還多哩。
說到轉乘,其實還是卡在轉乘時間的多寡,假設能夠在10分鐘內等到要轉乘的車輛,我相信吸引力會大很多。當然整體路網的資訊也要很清晰易懂才容易推廣。
至於說到行走耐受度,其實也是無奈= =,行人環境非常不友善,騎樓被商家霸占,人行道被機車霸占,其中還安插許多變電箱當障礙物,連馬路都還有汽車格...加上台灣地區高溫多雨,地方官處處討好,惡性循環囉...
高捷現在基本上要先救的就是橘線
因為紅線已經有固定客源了
高鐵與台鐵轉乘的旅客
還有高雄重要的景點跟購物中心也都在紅線
但是限在呢 高雄市政府 打算在高雄市公車的建軍站蓋轉運站 以後所有的客運 就全部不進市區了 以後就靠衛武營捷運站來把所有的旅客分散到高雄各地 同時也可以衝高捷運的運量
到時候運量衝上來 一定會又有人出來罵說 高雄市政府圖利財團 畢竟高捷跟高鐵一樣是民股居多數 當初高鐵運量大增 台鐵沒人搭 就有一堆台鐵癡跟政治狂熱者出來幹繳 說政府圖利高鐵 現在高鐵財務危機 又落井下石 真不曉得這是什麼心態
只能說 台灣人真的需要再客觀一點 不要主觀意是這麼 像我有個朋友每次都開玩笑 因為它是中壢人 她就說我們中壢可是台北國的〞東南亞租界區〞XDDD
看到冰魚大的回覆 我就覺得很感慨 很多東西都要扯遠 就不能用專業跟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嗎....
轉乘走路我是15~20分鐘距離以內都ok
平常就養成下班下課後的通勤走路運動習慣
(280或206公車跑掉時--->從芝山站走到大葉高島屋附近)
我覺得從家裡轉乘有點意見是說...
尤其自行車轉乘
自行車以前我常常家中騎自行車到捷運站,
但在捷運站被偷了2次以後...(還有輪胎被偷放氣)
加上曾跟附近警察報備,感覺有推責任的感覺
如果對自行車防竊能安心的話,
我會很想再買一台普通自行車做捷運站轉乘工具
不然就是把公車站牌跟捷運站的轉乘做些檢討
(例如:要捷運月台步行3分鐘內到公車站牌前)
其實轉乘沒什麼不好呀...
如果轉乘動線做的好,其實還是有它的好處
如果2期路網完成後
例如:我要從公館站到芝山站
我知道古亭站(經淡水線)台北車站到民權西路站一定塞很多人,
我可以有選擇說要去淡水線擠沙丁魚,還是換新莊線繞到民權西路轉淡水線到芝山
在旅客覺得時間規畫上可以有很多選擇吧
直線不一定是最快的
順便附近個人的天母輕軌路廊上半頁
(天母國中-大葉高島屋)
其實很早幾個月就弄了一些,不過感覺不太好意思放上來
算是一些對自家路段的路網介紹^^|||
(下半頁到芝山站的有空再來弄...雖然裡面也不是交通運輸的部落格,不好意思)
http://blog.yam.com/valkyries/article/23142981
以前捷運還沒通車時, 去高雄坐市公車有時真的會等死人, 現在出捷運站等接駁公車, 班距都還在可以受得了的範圍內, 市府對大眾運輸系統的經營的確更用心了. 倒是高縣.. 高捷橘線運量上不來, 和縣府無作為大有關係, 縣府不動, 鳳山市也沒反應, 好像都不關己事似的.. 難道真的得等到縣市合併才有解?
好久沒來看文章了=W=
話說其實應該顯示器要設在車門上面才對...
一個報車站 路線 到站時間
一個報天氣 即時新聞
(雖然這種事情在台灣絕對做不到XD
那麼嘉義公車捷運科科了...
不過BRT核心的子系統專用道鬧上年底選舉了,這感覺真的很差...
那句廣東話,大大聽錯了
是"請勿靠近車門"
高雄縣政府連捷運公車都不想開
那縣政府對大眾運輸是放手不管的嗎?
看到好熟悉的照片跟地點,之前在香港時就住在天水圍那間飯店附近~真的對九廣西鐵接輕鐵的一連串動線以及便利性感到驚豔*V*雖然我常搭天逸那邊的輕鐵搭到繞了一整圈了都還不知道自己該在哪兒下車....
香港車站的椅子是真的不多,連在商場內也看不太到幾張能夠坐得椅子~
說到7-11,香港的7-11每間擺設都不一樣,臺灣的話基本擺設位置都是一樣的~且~最大的不同是飲料的部份~~茶類真的好少~
以後新購的台北捷運列車:
車廂內部
新增旅客資訊顯示器液晶螢幕(VPIS)以便播放即時新聞資訊與公眾服務宣導等
====================
話說 好不公平阿= ="
C371 型 都不在 板南線跑 我超喜歡 C371 型 啟動加速聲
每天都要聽C321 C341 不過 C321 的聲音 還不錯聽啦
蠻特殊的
不過好像聽說 板南線 南覽站 跟頂埔站 通了 之後 好像就
會有新列車
一看到那如捷運一般華麗的車站,應該是挺燒錢的吧.
(單論候車座椅的部分,台灣高鐵必定大勝香港XD)
話說從友站七九町BLOG預告了捷運鳳山國中站至台鐵屏東站的接駁公車,不曉得版主怎麼看這條路線呢?
最近有到您歷史小品提及的台鐵新烏日站一看,
外觀看起來頗像一回事,但內部根本與2007年1月初次搭乘高鐵時沒什麼兩樣,令人搖頭啊.....
希望當事人立即公開道歉,否則我會有後續的行動,所以,我並非沒給當事人其他的選項,但是當事人至今仍堅持置之不理,並非本人刻意擴大,我只是站在保護個人權益的立場。再次強調,本人已經給當事人相當多時間去考慮,請不要怪本人不給情面。
接著有些感想,33樓K大的言論很像在引戰喔,我看42樓c大應該去指正他喔!
西鐵線是一項嚴重超支的燒錢工程,35.7 km共花費464億港元(約1930億元台幣),開通時人流甚少,給社論怒斥為大白象工程
主要是因為定位錯誤,當年定義西鐵線是一條區域鐵路(像台鐵捷運化,巴黎RER),結果花費了不少錢在一直沒用的延伸結構(如接駁大陸高鐵,發展貨運等),客流估計過份樂觀,車站房地產發展失敗(政府不批准),和前地鐵線路接駁不便(如美孚站,南昌站)令西鐵線在"尖東歸西"前一直欠缺客流.
不過在"尖東歸西"後,西鐵線的客量已經有明顯增長,可望在東西線建成時,將會變成香港東西大動脈的一部份
to plymouth
後生認為你才是引戰!1.對方置之不理,難道會要了你的命?名譽那些是最重要的嗎?如果是,古代的韓信為何可以把名譽丟下不管,忍受「胯下之辱」?
2.33樓的言論見仁見智,如果是引戰早就有人直接明指,不必你事後馬後炮!
而且你還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對待後生,請問你憑什麼指使後生?
3.叫別人道歉,為什麼自己不先道個歉?事情的一開端雖是冰魚引起,但你的頭香也是幫兇!哪有兇手道歉,幫兇卻不道歉的道理?
4.你要告鐵路大,關其他人什麼事?要告就去告啊!
5.這有什麼權益可言?為了一個「台北國」,動不動就要上法庭,難道你沒有其他事要做嗎?沒有比它更重要的事要做了嗎?你人生接下來的時間都要耗在法庭上嗎?
6.冰魚都已經親口道歉並希望不要再有此事,但依你言論來看根本就是在給他難堪!就算你告贏對方又有何用?
7.請冰魚大多注意他的言論,他很喜歡給別人扣帽子,並且愛怎樣就怎樣,不尊重別人的想法及感受!冰魚你還要讓他這樣搞下去嗎?
再補充幾點
1.台北國事件,流言到此終止,請每位讀者注意52樓冰魚發表的聲明2.私人恩怨請自行解決,若有人把這珍貴的迴響資源濫用為爭辯甚至搞上法庭,後生是無法阻止,不過請看清楚!這是冰魚的部落格,本文也是他可以進行管理的地方。若一味為了不甘心而說些爭辯甚至要告人的話,對冰魚無非是一種難以彌補的傷害!試問您能甘心如此做?
3.為了這種事得罪一些人,也讓其他讀者承受炮火之苦。試問您作何感想?為這種事鬧上法庭,若讓外界知道,無非是淪為笑柄!
4.有話直說沒錯,但要在能尊重人的前提之下才能如此。對方讓你不爽,但難道要他的想法跟你一樣才行?
世界人沒有一個人的想法是與你完全一樣的。有必要為了這種事而提出告訴嗎?
5.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意思可否解釋一下?因為後生在您的言論之中完全看不出來有「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感覺。冰魚都肯放下身段來規勸您了,如果您還要提告,那不就是您還在得理不饒人了?且這樣有尊重到冰魚的想法嗎?
後生並不是要與您針鋒相對,但是任誰都會覺得這是不受尊重的。遑論冰魚及鐵路大。
在這個強調尊重的時代,無論想法對或錯,請問您準備好要尊重他人了嗎?
深呼吸......
說起來 冰魚大於文中提到一個好玩的想法
就是將捷運路線沿著河川水道興建
不過我反倒希望
那些被掩蓋起來的水道 能有重見光明的一日
台中捷運和台鐵台中計畫也開始動工了
以後冰魚大有更多題材可以為文了
(希望不會是製造更多爭吵議題的端源)
待將來時機到了,再來改成輕軌或是其他軌道系統
至於藍線改成brt的話,我是覺得要觀察
還是需要對台中新的捷運預定多些鼓勵啦~~
至於回應樓上,依照自己搭過的經驗,愛之船的雨棚還真的有夠低,聽船老闆說為了鑽橋下,船底還特殊挖低過來降低高度,平常時雨棚已經與高架橋不到一公尺了,水位高的時候應該會卡船。
P.S.有此一說「觀光船」=「遊覽車」...
那我猜西鐵線的美中不足是在椅子少吧...
第1張的美孚站的荃灣線月台照片
路網圖很像是貼上去的
但至少有比照規格
僅白色不同算用心啦哈
話說北捷直達車<北中線與淡新線>
就要看日後如何了
不過南勢角-北投我猜走上歷史機率比較大
畢竟要一班迴龍一班蘆洲
而信義線通車但松山線未通車的話
大致上也可以淡水-新店 北投-象山or
淡水-象山 北投-新店
我在想說有沒有可能是新店->新北投的雙新線呢XD
還有,看到未來的北捷列車,我也放上之前看到的未來機場捷運的列車:
http://www.2427junction.com/taiwanreporttm.html
翻譯請往這裡走(眾拖):
http://firecacao.pixnet.net/blog/post/29514383
第1張的美孚站的荃灣線月台照片
路網圖很像是貼上去的
但至少有比照規格
僅白色不同算用心啦哈
----------------------------------------------------
不是貼上去的, 是為了新車站開通而新印刷的,
顏色不同是因為舊有面版被日光燈長時間照射後變得暗淡
請教問題 謝謝囉
冰大您好:上星期五經由國道一號去基隆,在經過汐止後,看到有高架道路正在施工,請問那是什麼道路工程呢?謝謝囉!是嗎?小的不知道-W-
給我的感覺的像北捷+太魯閣號XD
那我們來幫北捷出點子XD
2010年底:
忠孝新生<->蘆洲
南港展覽館<->亞東醫院<->永寧
2011年底:
南勢角<->蘆洲
新店<->北投<->淡水
2012年底:
象山<->北投<->淡水
新店<->西門
第一航廈<->高鐵桃園站
2013年底:
南勢角<->蘆洲
南勢角<->迴龍
三重<->環北
南港展覽館<->亞東醫院<->頂埔
新店<->松山
2014年底:
臺北<=>第三航廈
臺北<->環北
2015年底:
五股工業區<->大坪林
2017年底:
臺北<->中壢
以上是晚輩的愚見XD
任何問題請指正XD
我完全看鼻出來耶
回91
新店─西門??
西門為平行轉乘的島式月台耶
除非小南門─西門站雙線運轉「跟昔日江子翠站一樣
土城線通車前」
再用小南門站─中正紀念堂站的交岔軌調度
ps.新北投支線列車有大幅改裝囉
這禮拜六我要去紀錄XD
我覺得松山線未通但信義線已通的話
也可以新店─北投也鼻賴
所以捷運怎麼安排動線,就是一個大學問了XD
主要會是將來的橘線的問題,現在的板南線也有這種問題的,區間車的終點亞東醫院站,有的乘客如果沒有叫的話,都會被留在上面orz
大橋國小還要新增月台,那別說是新莊線了,蘆洲線什麼時候通車都不知道...
這個應該就是考驗北捷的安排了...
回92:
小南門線現在說是維護線,其實可以雙邊運轉的,只是小南門線使用的旅客本來就不多...
其實是沒關係吧,小南門線就是預備留下了通往松山的軌道,所以完全有可能...
新店<->北投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信義線通車後,新店<->北投跟象山<->淡水其實都不錯的...
但是當松山線完工通車之後,本來有四個月台的北投站要怎麼使用呢,有待觀察...
小南門站的月台,以及西門站,中正紀念堂站的月台,都使用新店的綠色的背景顯示站名,所以當然是一家人~
應是「大華系統交流道」工程。
下一條通車的應該是蘆洲<->忠孝新生
但是忠孝新生還沒有延伸到古亭,所以蘆洲線通車的時候也暫時沒有南勢角<->蘆洲的路線吧。。。
感謝回應
感謝兩位的回應,感恩囉!不像內湖南港這種一樣通用
就像台北車站叫做中正站ㄧ樣
1/跟三重那裡"台北橋"換站名
大橋國小換"台北橋"
至於原三重"台北橋"改成"重新路"等當地的站名
因為重慶北路那個站體在台北橋下,比較貼切
2/"大橋國小"簡略成"大橋"站 or "台北大橋"站,
畢竟台北大橋是有歷史又經歷改建的橋樑
也是日據時代淡水河的第一條橋(也包拓了新莊鐵路舊縱貫線
從國小到高中~~
應更正為"中山國小"
不是中正喔~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