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台灣與越南曾經是閨密?那些你不知道的南島故事(1)

1771年法國製圖師Rigobert Bonne描繪的古地圖,包含台灣與越南。 1771年法國製圖師Rigobert Bonne描繪的古地圖,包含台灣與越南。 圖片來源:Wikipedia

我們對越南的認識,多來自越戰與早期華僑的口述。很多人都知道當年南越政要吳廷琰楊文明阮高祺陳善謙等來過台灣,甚至阮文紹還在台北天母住過好一段時間,但你知道蔣經國陳誠、嚴家淦、趙耀東、李國鼎等也曾訪越多次嗎?

而在那之前呢?台灣與越南有過什麼故事?

史前時期的花蓮玉石為何出現在越南?13世紀越南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居然與台灣有關?14世紀越南陳朝古碗在澎湖現蹤?1642年荷蘭治台期間,9名越南人被荷蘭人抓到紅毛城充當守軍,荷越混血兒Samuel Baron還在台灣蹲苦牢?1835年澎湖人蔡廷蘭因船難漂流到越南,大難不死的他寫下《海南雜著》,成為台灣首位國際級作家?

台灣與越南的關係,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悠長,悠長到得從血液DNA破題。現在流行新南向,不過在這之前,台灣其實已經歷古南向、老南向、舊南向等時期。我並非歷史專家,只是把這兩年來蒐羅到的零散故事拼串起來,以滿足因住過越南而不斷反芻的好奇心。

史前時代,花蓮玉就到過越南

台灣原住民屬南島民族,而越南中南部的少數民族占族(Cham)也屬於南島民族地區。

另一研究說台灣的閩南、客家族群基因,與佔越南人口86%的京族(Kinh)有部分相似性。因此,台灣無論是原住民或閩、客後代,其血液成分都與越南人有些關聯。

考古學者洪曉純從一只小耳環抽絲剝繭,證實花蓮豐田所產的玉,在新石器時代就到達越南中南部以及東南亞地區,可見距今2,000多年前台灣原住民航海技術、貿易文化已非常發達,也證明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的理論。中央研究院臧振華院士說,南島民族在世界上約有4億人口,目前台灣的的南島語族人數雖然只佔約50萬,但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南島語。

台灣與越南的關係,從史前就非常深厚,如果說台灣阿美族和越南占族是史前閨密,好像講得通耶。

越南占族美山遺址被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與台灣原住民同屬南島民族。

13世紀,越南史上唯一女皇帝與台灣的關係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1224年李昭皇(Lý Chiêu Hoàng,1218-78)成為越南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登基時僅6歲。由於她父皇患有精神與癲癇疾病,認為李昭皇能「以一陰而御羣陽」所以傳位給她。

隔年,她在輔佐大臣陳守度的安排下,先與同齡7歲、入宮伺候她的陳守度姪子陳煚(Trần Cảnh)結婚,然後再被安排讓位給丈夫,從此越南李朝滅亡,陳朝興起。改朝換代免不了滿門抄斬,除了嫁到陳家的李昭皇與其姊之外,李朝皇室男丁多遭殺害。

1226年,李昭皇的叔伯公李龍祥(Lý Long Tường,1174-?)為躲避陳朝追殺,率領族人攜帶皇冠、龍袍、尚方寶劍等搭船逃離,在南海漂泊數月,最後登陸台灣。此時李龍祥的兒子李龍憲(Lý Long Hiền)染上重病,不得已只好留下200人在台灣照料他,其餘人繼續跟著李龍祥北上,最後到達高麗,成為韓國花山李氏始祖。

至於滯台的李龍憲,算來是李昭皇的堂叔伯,最後情況怎樣不得而知。其餘滯台的越南李氏皇族,是否生根台灣、與原住民通婚?或者再前往第三地也不得而知。無論如何,1226年台越確實接觸過。

回頭說說李昭皇後來的故事。陳朝建立後,李昭皇成為越南史上最年輕的皇后,但因生育問題,19歲時被廢降格成公主。陳煚陳太宗在陳守度安排下,與自己的嫂嫂、也就是李昭皇的親姊姊傳宗接代。此舉差點造成皇室兄弟反目,所幸有驚無險收場。李昭皇一直到40歲,陳太宗才把這位前妻許配給抵抗蒙古入侵有功的將軍黎輔陳(Lê Phụ Trần),高齡的她與黎輔陳生下一子一女(當初是誰說她不孕?)。她60歲過世時,相傳髮色仍烏黑,嘴唇如丹蔻,臉頰似櫻桃。而陳太宗在位33年,期間成功抵抗蒙古入侵並推廣佛教,一般越南史家給予他正面評價。

越南電視台介紹的李昭皇故事。

14世紀的越南碗,居然在澎湖現蹤

根據盧泰康的論文指出,近年澎湖發現越南古碗遺跡。據推測,這些出土的釉下褐彩花草紋碗,來自14世紀北越河內、海防等地窯場。當時越南正值陳朝時期,而中國正值明初。由於明初頒布了海禁政策,來自中國的陶瓷商品驟減,因此越南陶瓷趁勢向北傾銷。澎湖出土的北越粗瓷顯示,台灣海峽從古至今,在東亞貿易始終扮演重要角色。

17世紀的紅毛城守軍,裡面也有越南兵

1624~1662年荷蘭治台,與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積極拓展東亞海商貿易息息相關。1632年,Nicolaes Couckebacker代理福爾摩莎行政長官,之後前往河內,可見彼時荷蘭人舟行於台灣、越南、日本之間,連結亞洲各站據點。

當時的越南正值鄭阮紛爭,北方鄭氏與荷蘭結盟,南方阮氏則與葡萄牙結盟,南北進行大對抗。根據邵宥綦的文章,南方阮氏水軍炮手素質佳,讓屢次嘗試靠港的荷人吃大虧,當年的世子勇禮侯阮福瀕(Nguyen Phuc Tan)就曾擊敗荷蘭人。這段歷史,連郁永河都大讚交趾舟好戰力,紅毛船膽落而去。或許荷人心有不甘, 1642 年抓了9名中越人來台為奴。戍守淡水紅毛城的71名守軍中,就有這9個越南兵。

1645 年生於越南河內的Samuel Baron(原名Salomon Baron),爸爸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員工,母親是越南姑娘。之後,荷、越混血的他被送到英國接受教育。在鄭阮紛爭進入尾聲的1670年左右,他再度回到出生地,替英國東印度公司工作。他在河內生意做很大,專營絲綢與銀貨。

據說,Samuel Baron少時曾到台灣探險,對台灣相當熟悉。1672年,27歲的他來台可能見過鄭經,隔年卻被關進台灣大牢。有一說是因為他參與反清運動被逮,另一說則是他捲入英、荷兩國的衝突。後來台灣正式納入大清國,他也曾訪台。Samuel Baron就這樣周旋在越南與台灣之間,遊走於鄭氏家族與施琅之間。關於他的更多故事,可參見這裡

被英國皇家學會收藏的越南畫主人 Samuel Baron,也許畫過台灣熱蘭遮城哩。

1835年漂流越南的蔡廷蘭,是台灣首位國際級作家

台灣進入清朝後,由於走過荷蘭海船、明鄭海商,再加上清初實施海禁等階段,因此跟越南的關係更加緊密。這個時期最為傳奇的代表,就是澎湖進士蔡廷蘭(1801-1859),堪稱台版魯賓遜漂流記。

蔡廷蘭少時考取秀才,31歲那年澎湖發生饑荒,他曾上奏朝廷,成功幫鄉人爭取加賑紓困,其後便到台南任教。1835年秋,34歲的蔡廷蘭去福建參加鄉試結束,準備跟弟弟從金門搭船返回澎湖,途中卻遭遇颱風,漂流到今日越南中部廣義省海邊。當時是越南明命帝在位期間,他獲救的那天是農曆10月15日。關於這場船難,他這樣寫道:

余淹仆,自分必死,家弟手一繩,泣令束腰間,強扶掖出船上,俯伏告天乞命。舟人悉嗷啕大慟。……舟始穩,隨波泛泛若輕鳧。因視水櫃,水將盡;封閉禁勿汲,旦晚兩餐取鹹水蒸芋為食。余焦燥,思水不可得,日啖芋孫半枚,然亦竟忘饑渴。

越宿破曉,見一漁艇過呼問,語不可解,指書「安南」二字……

安南官吏找來會說閩語的翻譯,大家都訝異他竟能平安無事,因為當地海域佈滿暗礁,連安南漁人也未必有這種福氣。他上岸後,對越南的第一印象是:

遠望平疇千頃,禾稻油油。人家四圍修竹,多甘蕉、檳榔,風景絕類臺灣。

越南官員得知蔡廷蘭有讀書人身分,以禮待之,贈與旅費,派人招待並護送,且不用依規定等待來年的船,當年冬天就准許他陸路北行。這段期間,蔡廷蘭步行4個月,深入越南民間,沿途與地方官員或懂閩語的華僑結交,幾經波折,最後終於平安抵達澎湖家鄉。1837年,36歲的他為這段漂流越南138天的奇遇,寫下了著名的《海南雜著》。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果真在45歲那年中舉人,成為澎湖史上唯一進士,史稱「開澎進士」。

《海南雜著》不僅在清朝一連印行了4刷,甚至在他卒於江西、移靈回澎後,還被北京的俄國東正教傳教士翻譯成俄文。1878 年,法國人正苦思如何拿下越南,剛好看到本書俄文版,於是就再翻譯成法文版。1993年《海南雜著》翻成日文版,1999年正式出版了越文版。蔡廷蘭的書歷經百餘年不衰,成就5種語言版本,是清朝台灣唯一一本海外見聞錄,而他本人則堪稱台灣第一位揚名國際文壇的作家。

澎湖高啟進老師對蔡廷蘭漂流越南有詳細介紹。

1873年助越抗法有功,之後擔任台灣民主國大總統的劉永福

在劉永福擔任台灣民主國大總統的10多年前,他曾經在中越邊界統領黑旗軍,幫助越南阮朝嗣德帝對抗入侵河內的法軍。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劉永福在台南自立為台灣民主國大總統,但僅曇花一現,短短百餘天後,他就落跑逃往中國。

另外,根據劉克竑的文章,清末中國東南沿海流通貨幣中,越南錢十居六七,台灣也受這波潮流影響,在嘉義新港、雲林北港的遺址中,發現百餘枚的安南錢。最早一枚,是越南廣南國太祖時期1600年左右鑄造的太平通寶。

1885 年,洪棄生筆下的基隆與西貢

彰化鹿港洪棄生(1866-1928)針對1885年的中法戰爭,寫下《中西戰紀》,其中有些篇章,還是由他的側室陳珵撰寫。他在書中提到的方寇艦,大概是法蘭西艦的音譯,也就是後來死在澎湖的法國大將孤拔(Amédée Courbet)所率領的:

基隆即雞籠,山下有港,可泊戰艦,在臺北府東北六十里。滬尾一名淡水,淡水河由此出海,港口亦可入巨舟,在臺北府西三十里。方寇艦之突出馬尾也,損壞者駛回西貢修治,完全者游弋海上。至是,騷擾臺疆。兵備道劉璈守臺南,頗鎮靜;提督孫開華守滬尾,劉銘傳自領重兵守基隆。銘傳早呼籲於朝,謂『兵單援絕,困守絕地;孤拔且謀大舉,乞濟師!』欽差大臣左宗棠議以北洋戰艦五艘、南洋五艘援臺,俱未至;而是時臺灣兵、賦固足用也。十三日黎明,敵果至。口門有砲臺扼守,轉從口外西山上陸,迂向雞籠塞。

1887年,劉銘傳購「駕時」、「斯美」二商輪停泊越南西貢

根據國家圖書館資料庫顯示,劉銘傳於1887年成立台灣鐵路總局,派人考察南洋商務,設招商局於新加坡,購「駕時」(Cass)、「斯美」(Smith)二輪,據說全船裝有電燈,在當時非常先進,開闢通往上海、香港、西貢、新加坡、呂宋等海上航線。台灣貿易為之大進。

1900年,丘逢甲、孫文都到西貢

苗栗銅鑼人丘逢甲,幼時曾在彰化永靖讀書。1895年,31歲的他因日人來台,逃到中國。1900年2月,36歲的他從廣東出發,經香港、西貢、高棉、新加坡、馬來半島、麻六甲、檳城、怡保、吉隆坡、印尼坤甸,遊遍南洋,留下著名作品《西貢雜詩》。看來,那時堤岸已經飄著粉味:

樓臺金碧國旂飄,吹角江頭虜氣驕。地極南交逢熱帶,人來西貢作花朝。椰林草屋蠻跳月,綠舫紅燈客守潮。走遍香車隄岸路,不曾辜負好春宵。

就在丘逢甲到西貢後不久,1900年6月,革命家孫文也首次踏上越南西貢。之後,孫文曾數度前往越南,策畫革命事業。他在河內停留時,據說開過茶館。後來清朝對法國施壓,要求追緝孫文。據說,有次我們的國父曾藏匿在西貢堤岸芽菜工廠的木桶中裡。

1905年,西貢港邊。圖片來源:wikipedia

1910年,從堤岸出發開往西貢的火車。圖片來源:wikipedia

分享圖文請註明出處,未經本站同意不得轉載

瀏覽次數:27011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分享圖文請註明出處,未經本站同意不得轉載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