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一九九八年,從事記憶體、晶片代理銷售業務的系微科技董事長王志高認為,半導體產品銷售不能缺乏客戶Design-In(設計導入,將產品導入另一家公司的產品設計中)的軟體能力,因此透過併購美商系騰(SystemSoft),切入BIOS產業;原本擔任系騰工程部經理的莊鈴文,也隨著加入系微團隊。
系微創立時雖獲得當年的半導體霸主英特爾投資,但當時全球的BIOS市場,由美商安邁(AMI)與費尼克斯(Phoenix)宰制,兩家公司合計市占率超過九成。
夾縫求生的系微打從一開始就想靠新技術攻城掠地,除了緊握手中原有客戶,更將所有資源押注在由英特爾推動的全新技術平台:UEFI(統一可延伸韌體介面)上。
相較於傳統BIOS,新平台的好處在於統一了系統架構,大大減輕了技術工程師的工作負擔。
「我們很肯定UEFI是產業的未來,只是不確定『未來』什麼時候會來,只能努力做好準備。」莊鈴文回憶。
儘管在莊鈴文眼中,新技術的優勢相當明顯,實測過系微產品的台灣筆電代工廠也都按讚,但一家市占率不起眼的台灣公司,很難打破品牌商與兩大BIOS強權的長期合作結構,「跑了程式覺得沒問題,但到了要出貨,還是用舊的BIOS。」他無奈地說。
市場也不看好這有如大衛挑戰歌利亞的故事。
認定UEFI是產業未來
苦熬10年盼到惠普開第一槍
二○○三年,系微由興櫃轉上櫃,每股股價最高來到三十元,但隔年一度跌到僅剩八元。
當時公司一度士氣低迷,同事與客戶遇到莊鈴文最常提起的話題就是「UEFI到底賣不賣得出去?」就連王志高○七年也曾私下氣餒地說:「如果明年市場再不接受,公司就要考慮收起來了。」
莊鈴文大概是最樂觀的那個人,每當遇見同事怨嘆產品賣不出去,他總會說:「我們就當是在海面上放滿浮板,風平浪靜時當然沒人想拿,如果大浪一來,大家就會來搶了。」
盼了十年,○八年,系微期待已久的大浪終於湧現。
筆電大廠惠普開了第一槍,要求未來產品線全面導入UEFI,其他有競爭關係的品牌也不落人後,紛紛加入,UEFI從此成為業界共同標準。系微客戶群迅速擴大,在筆電BIOS的市占率從五%上升到超過五成,也就是全世界每兩台筆電當中,就有一台要付BIOS權利金給系微。
有了穩定帶進營收的產品,系微並不願意墨守成規。除了持續改善UEFI產品性能,也不斷嘗試研發各式新品,例如十多年前就曾與英特爾合作,發展可以在x86處理器上運行安卓作業系統的BIOS。
莊鈴文形容,處理器晶片與Windows、安卓這類作業系統,就像是說不同語言的兩種人,介於兩者間的BIOS則像是翻譯軟體,讓下層的處理器和上層的作業系統得以順利無縫運行。
系微過去幾年做的,就是不斷嘗試嫁接各種規格的處理器與作業系統,這些努力不一定會被市場接受,但只要找到新的可行組合,就有機會成為系微的利基。
今年火熱的AI PC,就是最好的證明。
早在一八年,系微就開始與使用Arm架構的高通合作,試著串聯Windows作業系統,莊鈴文說,雖然前幾次計畫猶如「陪公子練劍」,沒有太多成績,但累積了多代產品經驗,當AI PC的需求橫空出世,系微就能占得先機。
莊鈴文透露,系微內部有個負責研發前瞻技術的部門,平時專做些非客戶要求、旁人看來可能有些天馬行空的研發計畫,「就像之前大家並不認為Arm平台能進入筆電一樣,但我們這幾年就是持續投資,當市場有需要,我們就可以拿出來。」

系微與手機晶片大廠高通合作多年,如今因AI PC初嘗成功果實。(圖/系微提供)
瞄準伺服器遠端控制
鎖定為中小型客戶客製化
AI PC產品才逐漸開花結果,但系微早已瞄準了另一塊潛力市場:伺服器的BMC(遠端管理控制)。
莊鈴文分析,當筆電出貨呈現飽和,伺服器需求仍在快速成長,「如果我們只做筆電,會比競爭對手少一大塊(市場)。要做新產品,營收才能繼續長大。」
在伺服器領域,無論是BIOS或BMC,十多年來市場一直是由安邁長期主導,系微難有著力空間。
直到一八年開放原始碼的BMC架構(Open BMC)出現,讓系微看見有如當年UEFI的契機。
莊鈴文分析,讓廠商彼此溝通、開發環境更透明的新架構,與全球開源的趨勢一致,他因此決定投入資源開發Open BMC,並停掉了傳統BMC產品線。
一家BMC業者表示,臉書、谷歌等崇尚開源的業者,會有導入Open BMC的需求,但像微軟等作風較傳統的業者,採用機率則不高。系微的機會是為人力不足的中小型伺服器客戶做客製化軟體。
但是如同當年從BIOS到UEFI的過渡期,Open BMC的市場滲透率仍然有待提升,「這是對的方向,這幾年也看到愈來愈多廠商感興趣。」莊鈴文依舊相信,這一次,系微是站在正確的趨勢上。
談及開源軟體如何獲利,莊鈴文舉例,開源軟體的架構就像是人體的骨架,雖然有基本功能,但要正確運作、還是需要骨架裡面「長肉」出來。能夠協助客戶進行最佳化的系微,其重要性就在此體現,「當然客戶可以自己做,但要想考慮雇用多少人、產生多少效應。」
統一投顧分析師吳大任也看好BMC未來對系微的貢獻,他在報告中指出,隨著BMC軟體開始有營收認列、AI PC帶動產品單價提升,有助於提升系微的營運表現。
雖然,Open BMC究竟能不能成功,還是未知數,但與○三至○七年間面臨危機的系微不同,現在公司已擁有獲利頗豐的筆電產品線支持,莊鈴文樂觀預期,「我們應該還會慢慢長大!」
「不論如何,企業都必須要有一些技術領先的底子。」莊鈴文用這句話說明自身經驗,證明立足台灣的企業只要持續跟進新技術發展,就算是在被認為弱勢的軟體領域,也有站上世界舞台成為業界強權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