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溝通 領導人絕不應提出的五大常見問題

00:00 / 06:16
1.0 x
0.8 x 1.0 x 1.2 x 1.5 x 1.7 x 2.0 x
領導人絕不應提出的五大常見問題

領導人通常應該要避免用鼓吹倡導的方式、而非探究了解的精神來提問。

※ Podcast由總編輯嘉玲品讀,提供多元視角,助您閱讀文章時產生更多啟發。

毫無疑問地,提出問題是很有價值的領導工具。問對問題能夠協助企業領導人預見變化,掌握機會,並且讓他們的組織往新的方向移動。

不過,你用什麼方式提問,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問得好,可以引起人們興趣,發揮激勵的效果;但問題同樣也可以用來當面對質,或是責備他人,讓好心情變差。「我們生活在由自己提出的問題所創造的世界裡,」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教授大衛.庫柏萊德(David Cooperrider)表示。他同時也是「讚賞式探究」(Appreciative Inquiry)的創始人,這項方法主張,相較於負面的問題,著重在優點、使用正面語言的問題對組織更有用。

所以,我們應該避免哪些特定的問題呢?我為了準備寫新書而訪談了庫柏萊德及其他幾位領導力專家,根據他們的談話提出下列五個例子,那些都是領導人常會提出的問題,但卻往往會意想不到地把人們引導往錯誤的方向。只要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運用相同的問題來吸引人們參與,而不是讓他們感到洩氣。

1. 「出了什麼問題?」

企業領導人或許常會提出這個問題,或是類似的問題。「出了什麼問題,出了什麼差錯,哪裡出錯了,我們最大的威脅是什麼。很可惜的是,80%的主管會議都是以這類問題開場,」庫柏萊德說。但他認為,如果企業領導人提出的疑問著重在問題和弱點上,組織上下便會傾向於專注在問題和弱點上,而不是聚焦在長處和機會上。與其探究哪裡出了差錯,或是聚焦在「問題」上,更好的辦法是運用能夠善用長處、達成目標的正面問題:「我們哪些事情做得很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怎麼樣進一步發揮?理想的結果會是什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夠更接近目標?」

2. 「這是誰的錯?」

這個問題把注意力聚焦在找出代罪羔羊上,但其實在事情失敗或發生問題時,很多人都有責任。SY顧問公司的凱斯.山下(Keith Yamashita)說,當領導人問到誰犯錯時,通常是想要推卸自己的責任。比較好的方法會是問,「我們要如何一起合作,以彌補弱點?」這麼做可以確認需要改善的脆弱環節與領域,而不會過於聚焦在咎責上。

3. 「你為什麼不這麼做?」

這個問題可能聽起來只是建議,但若是領導人這麼說,就會變成一個引導性的問題,也就是把自己的方法強加在他人身上。(更糟的是:如果是在事後提出這個問題,像是「你當時為什麼不這麼做?」這就會變成事後之明。)渴望合作服務(Aspire Collaborative Services)的領導力專家瑪莉.亞斯穆斯(Mary Jo Asmus)說:「提出像是『如果這麼做,你覺得如何?』的引導性問題,只不過是一種祕密形式的控制而已。」她認為,如果領導人把員工招募做得很好,應該就不需要控制員工如何完成工作。更好的方式是允許員工想出自己的點子和方法,雖然你偶爾可以協助他們,問說:「你考慮怎麼做?你有哪些想法?」

4. 「我們不是試過這個做法了嗎?」

另一個同樣糟糕的提問方式是,「這個做法過去行不通,為什麼你會認為現在用就會成功?」我們並不是認為,領導人不應該質疑員工提出的策略,尤其若是之前已嘗試過類似的方法,但是,提問的語調很重要。由執行長組成的團體「維斯戴吉國際團隊」(Vistage International)的菲爾.凱斯勒(Phil Kessler)指出,這類問題有種高高在上的傲慢,甚至有失敗主義的意味。這樣的問法似乎是在說,所有的方法都已經考慮過了,曾經試過而沒有成功的做法,之後就不該再考慮了。這樣的做法忽略了,某些想法過去之所以會失敗,可能是因為時機不對或是執行不力,並不是因為想法本身有錯。更好的方法是問說,「如果我們現在試用這個方法,這次的做法哪裡會不一樣?這可能會怎麼樣改變結果?」

5. 「那我們的iPad呢?」

強普公司(Jump Associates)的顧問戴夫.派特奈克(Dev Patnaik)指出,當競爭對手發表了一個熱門的新產品時,驚惶失措的老闆通常都會提出類似的問題。領導人等於是轉頭問幕僚說,「你為什麼沒想出那樣的產品呢?加快腳步!」問題是,這樣的提問會引導員工成為追隨者,認為他們的工作是要盡快模仿其它對手在做的事情。與其用那些仿效的辭彙來提問,更好的問法是:「為何我們競爭對手的這個產品會成功?它滿足了哪些需求?我們要如何運用我們特殊的長處,來更加滿足顧客的需求呢?」

除了上述的這些問題之外,你還可以用其它的測試來評估,自己想提出的問題是否是個好問題。同儕洞見顧問公司(Peer Insight)的提姆.奧格菲(Tim Ogilvie)認為,領導人通常應該要避免「用鼓吹倡導的方式、而非探究了解的精神」來提問。維斯戴吉國際團隊的凱斯勒說,要避開「像是父母親跟小孩說話方式」的問題。最後,部落格「領導迷」(Leadership Freak)的丹.洛克威爾(Dan Rockwell)補充說,「如果你不想要答案的話,那就絕對不要提出問題。」

(蘇偉信譯)

哈佛商業評論 哈佛商業評論

哈佛商業評論數位版

立即開始訂閱
0 of 6 minutes, 16 seconds
00:00
06:16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