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思佳姊妹針對支持敬拜讚美者常見的理由的回答與看法分享。
~~~~
思佳:您好!
採用流行音樂曲風的詩歌來讚美神或做福音預工的人大約有下列理由:
(我不想用"敬拜讚美"稱呼這類音樂,
因為用音樂敬拜讚美神不是他們的專利)
1.許多人在死氣沉沉的古典聖樂中會睡著
2.有些古典聖樂在創作的當時也是該社會的流行音樂
3.音樂沒有好壞,只是個人喜好不同
4.這類音樂確實吸引較多年輕人來教會
5.在福音預工上向什麼人就做什麼人
6.用敬拜神的歌詞填入流行音樂的曲調(包括搖滾樂)是攻佔被世界佔領的領域
請問您如何回應這些說法呢?
Posted by 小驢駒 at 2007年02月20日 14:51
~~~~
~~~~
小驢駒:平安
我審慎的思考了這六個常見說法,以下針對問題一一回應
1. 許多人在死氣沉沉的古典聖樂中會睡著
答:
較具藝術價值的聖樂與流行音樂一樣,有曲性較抒情也有較活潑的。
如果無論如何都只能感到死氣沉沉,
那麼是不是這個人的靈裡早已發沉,唯有極鼓譟的聲響才能激醒甚或麻痹他?
或者越屬世的聲音,才越能引起他的共鳴呢?
2. 有些古典聖樂在創作的當時也是該社會的流行音樂
答:
音樂的派別相當繁多,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現代(≠流行)…
他們代表的是各時代所保留下來有藝術價值的菁華,
並非代表當時代的通俗流行音樂。
獻給神的音樂,我覺得應當是更精緻更有價值的,
而非更屬世或更迎合大眾口味的東西。
3. 音樂沒有好壞,只是個人喜好不同
答:
音樂的確有個人喜好的不同,但音樂也確實有好壞之分!
就像一篇文章一樣,內容的優劣實在是可以判辨的!
我們應該更盡心的獻上更有價值的禮物在神面前。
為何神會較喜悅亞伯所獻的而非該隱呢?想想這個道理吧!
4. 這類音樂確實吸引較多年輕人來教會
答:
如果教會“開明牌”也應該會吸引很多人來吧?
但教會吸引人來的真正理由應當在於神的救贖,
而我們平日是否能在人前成為這救贖的見證,
我認為這才是吸引人來認識神的重點。
如果要用這類音樂吸引人到教會,
我認為演唱會或PUB會更吸引他們吧?
5. 在福音預工上向什麼人就做什麼人
答:
的確聽過許多站在灰色線上傳福音的例子,
但這界線要拿捏的十分得當,總要很清楚合神心意的界線,
並且小心自己是要去影響世界,而不是被世界牽著鼻子走。
畢竟傳福音給吸毒的人,自己用不著也吸毒吧?
如果我們一直想使用世界的方式,來帶領人進入不屬世界的國度,
那是很難達成目的的。
6.用敬拜神的歌詞填入流行音樂的曲調(包括搖滾樂)是攻佔被世界佔領的領域
答:
那麼把那些佛曲全改填上敬拜上帝的歌詞,佛教就被基督教所佔領囉?!
我們並不想攻佔世界的領域!
相反的,我們要把人帶出這個領域,去追求走向神永恆的國度。
世界早晚沉淪毀滅的,何必去爭這個領域呢?
這是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小驢駒及各位網友覺得呢?
Posted by 思佳 at 2007年02月21日 16:58
~~~~
~~~~
謝謝思佳姐妹的回答,我覺得您答得非常好!
不過就我實際接觸過的弟兄姐妹來看,
似乎是從小(包括信主以前)就有接觸古典音樂的人,
較能夠在古典聖樂(詩歌)中欣賞上帝創造的美,
也較偏好用古典聖樂敬拜上帝。
但在信主前只接觸過流行音樂,甚至喜好搖滾樂的人,
信主後較難進入古典聖樂的敬拜,
反而在流行音樂曲風的詩歌中,
他們比較能盡情抒發對上帝的愛和領受上帝的愛,
那麼為何要強迫他們接受他們不習慣的古典聖樂呢?
另外我發現,偏好古典詩歌的弟兄姐妹多半較為理性,
能夠且喜愛在內容較豐富的歌詞中,深化對上帝的認識和感情;
但對於喜好所謂"敬拜讚美詩歌"的弟兄姐妹來說,
古典詩歌的歌詞過於深奧,他們無法投入和享受。
他們認為現代人填詞譜曲的"敬拜讚美詩歌"較為白話,容易進入人心。
我個人偏好古典詩歌,
但不可否認現代詩歌當中也有不錯的作品,也能感動人心,
只要不是有異教或敵基督背景的曲風,也不需要全面否定它們的功能吧?
Posted by 小驢駒 at 2007年02月21日 18:12
~~~~
~~~~
謝謝小驢駒耐心看完我的想法。
其實我判定音樂好壞的標準,倒不在於它的時代性(古典或現代)。
現代人填詞譜曲的現代音樂,也有很多很優的作品,
像John Rutter的一些作品我就蠻喜歡的,
歌詞也不會八股拗口或過於深奧,
那也不是一種隨便套上流行曲風(例如:Rock、Swing…)或編制的東西。
對於教會音樂,我的考量重點還是在於~
獻給神的音樂要盡可能的『優質取向』。
(很抱歉我要說~很多流行音樂真的沒有這種取向)
許多人的確較容易對屬世的、流行的東西產生共鳴,
但是聖經上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一點小小補充。
Posted by 思佳 at 2007年02月21日 19:49
~~~~
作者:思佳
可見已經信主的基督徒是不是真的知道十字架的意義是比聚會的時刻是不是完全跟的上音樂的節奏更重要。
跟上的人不都是有信心之人,
很多時候只是想要快快結束那一段時間好去做計畫中自己想要做的事。
至於我現在最想做的事還是吟唱這一首聖詩。
就是在聖誕節這種大型聚會有表演性質的場合,
最近幾年歐洲和美國非常流行這種大眾集會,
基本上佈道會和禮拜天的伴奏或是獨奏都有敬拜和奉獻的性質,
但是演奏會是世俗的音樂表現方式,
音樂事奉者在這兩種情境之間沒有清楚的分界很容易出現偏差。
不會有牧師應會眾要求在禮拜天多講一篇道,
或是看當日的天氣以及會眾的情緒刪減幾段經文,
也不會有牧師應廣大人民的期盼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最高峰的時刻加一點聖經
的東西表示慶祝,
這當中如果有臨場的彈性調度和應用我的看法是還是要以中心信息為原則,
而不是以會眾的喜好為取向。
在全本聖經的總原則方面理解和傳講的能力稍弱的教會就很容易在音樂崇拜
的方向產生偏差,
基本上還是要讓聖道與聖靈領導聚會,
音樂事奉者不能用自己的意思使聚會的氣氛產生怎樣的變化,
思佳講的就是這一部份,
我們也看見這幾十年所謂的敬拜讚美很容易在這一方面走偏了路。
今天總統坐在臺下牧師在臺上有沒有要求總統要專心聽講?
我們懂得教育自己的小孩是不是也懂得教育總統?
真正的權威不是憑著個人的喜好,
真正的權威還是因為尊崇神而產生,
因為敬拜神的要以心靈和誠實敬拜,
假如我們不懂得讓自己受教育就很難教育總統。
我想到孔子講求因材施教,
我們如果用混亂吵雜的音樂帶領聚會就好像是用散彈槍打鳥,
飛得慢的算牠倒楣被打中,
飛得快的讓牠走,
這樣的事奉講臺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此外,將"敬拜讚美"與古典聖樂對立起來是否合宜?這樣做有非此即彼的危險.那些非現代"敬拜讚美"的音樂就一定是所謂古典聖樂嗎?今日華人各教派的詩歌本(如生命聖詩 頌主新歌等)其實多屬十八十九世紀的福音詩歌,與前述早期五旬宗唱的詩歌一樣,這些歌都是屬於較為通俗之曲調,有些更是國外民謠改寫,真能與古典聖樂混為一談?這樣會有製造"敬拜讚美"V.S古典聖樂非此即彼的對立之嫌,似乎非"敬拜讚美"就是古典聖樂;非古典聖樂就是"敬拜讚美".而其中只有一個是好的,這和華人教會靈恩派與福音派的非此即彼思維根本如出一轍,大家似乎都很習慣以二元思維作思考,我覺得這樣很不好.以上意見尚祈指教.
首先
您提的敬拜讚美≠以流行音樂曲風歌頌神
我想這個論點應該是許多人的共識
敬拜神是以心靈和誠實敬拜,本就不是音樂或曲風的專利
而流行曲風與所謂古典聖樂也應非二元化的對立
前面提到音樂的派別繁多,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現代(≠流行)…
他們代表的是各時代所保留下來有藝術價值的菁華,
古典與現代之外還有許多派別,
可能要釐清一下所謂「古典聖樂」的定義。
另外,現代音樂也不等同於流行音樂。
回到討論的重點
我的想法還是~用來敬拜神的音樂、文字,其內涵是否足夠榮耀神?
用什麼樣的禮物來獻給神最能尊貴榮耀祂?
如果循這個方向討論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
美善的應用何其廣,應不至於進入二元化死胡同的。
可以推薦一些這類的詩歌嗎﹖
「年輕人」……
到底幾歲以下才能算「年輕人」呢?
台北市文化局把某27歲圍牆定為古蹟,
所以這個網站裡應該有不少古蹟吧……:)
其實我不願意把「年輕人」都定位成同一纇人
畢竟每個人的背景、喜好還是都有差異的
如果選擇有救贖內容的詩歌在合適的時機送給未信的人
配合自己平日有馨香的生命來見證吸引人認識神
應該比什麼樣的音樂?什麼樣的講道主題?什麼樣的建築物?才能吸引人重要
要面面俱到的迎合各式各樣的人是很困難的。
<a href='http://www.jsm.org/explore.cfm/wklytvlist/' rel='nofollow'>http://www.jsm.org/explore.cfm/wklytvlist/</a>
『還有史華格去找妓女,他的汽車給一個被他開除的副牧師,,把他漏風以後,他就沒有辦法走了,然後他就一直拍他怎麼進到妓女家,拿東西出來,再灌風,要走的時候再回去,都錄進去了,他們把這些的錄音帶把它帶到他們總部中間做檔案。他們的總部把他叫回來,以後問他,「你真的有到這個地方,你有這樣做嗎?」他回答說「沒有!」「你說你沒有?」「是沒有,在神我說沒有,就是沒有。」「你坐下。」當把電影演出來的時候,他流著眼淚才承認。
這種因為證據十足才承認的人,不是真正的悔改,他們要吊銷他上台講道兩年的資格。結果他忍氣吞聲,最後一次對八千人聚集的時候,宣佈「我有罪了!我有罪了!」他這個宣佈呢,效法一種形像,好像大衛認罪悔改的樣子,因為已經被人知道了還不悔改,你連逃避的資格都沒有了。悔改以後很多人哭啊!哭,那一次他在電視台上認罪悔改的樣子,我都看到了,我剛好在美國。
以後有什麼事情發生呢?半年以後,他突然間感覺到我這樣下去沒有前途,就宣佈脫離那個教會,自己另外辦一個教會。你看到他不甘願受管教,這些人他們一方面講「聖靈,聖靈,聖靈....」一方面生活不聖潔,所以我告訴你,「聖潔」是不能冒充的,這是一件「實質」的問題,不是「理論」的問題。你講「聖潔」這是理論,你過聖潔的生活,這是「實質」。撒旦可以給人許多冒充恩賜的可能,但是撒旦沒有可能使你冒充聖潔,因為聖潔是實質,聖潔不是冒充的。所以「你要謹慎」,在這裡提到「謹慎」恐怕有人失去上帝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為是叫眾人沾染污穢,恐怕有淫亂的,有貪戀 世俗如以掃的。」
請參考唐崇榮牧師希伯來書查經第101講
<a href='http://cef.org.tw/AV/tong/101/101d.html' rel='nofollow'>http://cef.org.tw/AV/tong/101/101d.html</a>
我不認為我們必須拒絕一個犯錯的牧師。
但是,如果一個神職人員犯錯之後,不願接受上級處分與管教,這樣的神職人員,我會比較持保留態度。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深感認同,連結給弟兄姊妹閱讀
<a href='http://www.5aisb.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ID=1834&page=6' rel='nofollow'><a href='http://www.5aisb.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ID=1834&page=6' rel='nofollow'>http://www.5aisb.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ID=1834&page=6</a></a>
1. 歌詞的神學錯誤。這個是牧長的失職。一些短歌懶到直接使用聖經節﹐不至於神學錯誤。
2. 敬拜讚美與崇拜儀式脫節﹐這個也是負責崇拜的人沒有盡到協調與監督的職分。
3. 至於樂理﹑旋律﹑內容貧乏﹐這是因為短歌本身就是要短﹐當然沒有充分的內容﹐短歌就是要簡單﹐才能夠使大眾迅速進入狀況。
4. 傳統上使用 worship﹐但是新潮流使用 celebration。對聚會的性質有不同的認識﹐自然有不同的表現。
難到你們都沒有被感動到嘛? 這類詩歌的歌詞都蘊藏真實屬靈的經歷和基督徒面對環境的生活智慧! 如果沒時間讀聖經也可藉由頌唱詩歌了解真理耶!
歌曲部份不吸引年青人? 那想辦法花錢重新配樂? 老歌翻唱呀!!
【在表現上,「敬拜讚美」是靈恩派的敬拜哲學——「敬拜即是慶典」 (worship is a celebration) 的衍申。後現代主義的特徵:「狂歡」carnivallization也可譯成嘉年華會、歡慶、慶典。「敬拜即是慶典」之哲學具有挑戰傳統崇拜的程序化與形式化,以突顯靈恩運動崇拜的「非正典化」、「解構」、「反形式」背後的後現代精神。
著重參與者的“自我”觀照、“自我”發現、“自我”陶醉、“自娛”方式,製造一種參加者既是演員也是觀眾的場合,並使參與者得有一種“自己”就是崇拜中真正主體性的滿足感。「敬拜讚美」模糊了神是「整個敬拜的唯一對像」的意識性,並有把「敬拜讚美」這時段的主體性轉移至參與者、演唱者之嫌、之慮。 】
敬拜唱詩的心態上若是追求的是滿足自我,想的是如何迎合某族群的味口,那麼這時崇拜的主角就由神轉到人了!
如果教會一味的著重可以吸引所謂「年輕人」的東西,那麼不是所謂的「年輕人」是不是已經先被預設撇下了呢?!
盡快放棄 “用世人的喜愛來吸引人”的想法吧!
單單追求要用甚麼來獻給神、榮耀神!
如"沒得選擇"說的〜編曲不夠優,重新配樂啊!
竭力將最好的獻給神,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厭膩總是老歌翻唱,那麼有時也可以選些優質的現代詩歌啊!
我從沒有反對唱現代人作的詩歌,我所不認同的是那種劣幣逐良幣、以人為主體代替以神為主體的現象!
甚麼是劣幣?其特徵為何?在我有關教會音樂這一系列的文章都有談到,康來昌牧師提的「新、速、浮、簡」,形容的也滿趨近的。
另外再節錄一段『香港基要書室』的文章供弟兄姊妹參考〜
小心現代聖詩音樂http://www.fundamentalbook.com/article89.htm
【信徒為甚麼會這麼喜愛俗世流行曲呢?是因為他們仍然深愛世界及世界上的事,沒有分別為聖的心。聖經說:「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但我們卻終日思念世俗的事,潮流的事,肉體的事,甘願被這個世界同化。不但自己的生活世俗化,還要將自己的教會世俗化,用世俗的方法事奉神,用世俗的音樂敬拜神,這是何等令神痛心的事。】
我個人在樂理跟音樂的瞭解上非常的淺薄,可以說是個樂癡。所以對這些討論真是有點混亂,好像有抓到你們討論的重點,又好像很模糊。我不太確定什麼是敬拜歌曲的"正確性",不過我個人對於敬拜歌曲的喜好都只訂在一個重點,歌的詞是否能讓我對神的大能跟愛有共鳴,是否能讓我對神表達出我對他的回應?(世界上的第一首詩歌的誕生因該也是因此而生的吧?)所以我所愛的詩歌範圍很廣,包括了大家所說的古典到流行。不過對古典詩歌我大該都停在一兩百年內的老詩歌,因為再早一點的...太艱澀,有時還需要有音樂的底子才能知道如何欣賞。能讓人覺得好的詩歌很多都是因為神的作為或對神的回應才寫的出能感動人的吧?很贊成思佳最後說的,唱這些詩歌的對象﹑目的跟喜歡的原因才因該是敬拜的核心跟重點。不過是挺贊成現在不少的詩歌的內容挺空洞的。但我想這不是只是現在流行曲風造成的問題,而是跟現在的年輕人的文化水準比較有關吧?
對於吸引年輕人這件事,我覺得如同保羅說的,對什麼人傳福音就要說他們懂得話,才能建立管道,不過之後不能只吃靈奶,會慢慢的吃靈糧。我自己和我身邊很多的年輕基督徒們也是這樣慢慢走來,當對神有更多的追求時,詩歌的喜好也會漸漸的轉變。
只是根據我對音樂的認識結合聖經的教導反芻出我的想法而已
任何人即使有不同意見只要合於聖經真理都可做不同的表達
我也很希望有 “音樂家” “音樂達人” “音樂摩人”能不吝指教我專業上的盲點
謝謝「真的有點煩」網友提出得很好的討論方向〜
『從聖經上的教導來找出敬拜歌曲的"正確性"』
我搜尋了聖經中所有「歌唱」「唱歌」「歌頌」「頌讚」「敬拜」的經文
大致做了以下整理〜
聖經上歌頌神的內容都有哪些呢?或者都唱甚麼詩歌呢?
1.歌頌神的公義、信實、慈愛、美善、奇妙作為、大能、救恩
2.唱出神的教導、律例、並能造就人的(西3:16)( 詩119:54)( 林前14:26)
3.讚美神的名(耶和華以勒、耶和華拉法、耶和華尼西、、、、)
4.感謝神的救贖、厚恩、力量與幫助
以上屬與詩歌文字內容的部分
至於聲音的部分,要特別提出兩段經文〜
【林前14:7】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或簫,或琴,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甚麼呢?
【約10:27】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
音樂可說是語言的昇華
(這部分若有興趣可以去參考藝術概論相關書籍,在此不贅述)
中文聖經上連「音樂」一詞都沒出現過,
書寫聖經的時代大概也還沒有「曲風」一詞吧!
我不贊成用嘻哈的語言方式來表述敬虔與讚美的心意
所以一些搖滾嘻哈的曲風不會被我採用來敬拜神
但如果我想表達用舞蹈讚美神的情境,當然可以讓音樂呈現舞蹈感,
然而並非所有舞曲曲風都合宜(有的音樂本身也可傳達淫蕩的訊息)
很多人不知道音樂即使不包含文字,本身也可傳遞訊息!
一些賣場的音樂傳遞著快買、多買的訊息
冥想的音樂傳遞著放空自己被催眠的訊息
教會的聖樂同工應更用功的追求對對神與音樂都有較清楚的認識
以便能在適當時機做一個好的把關與建言,
而一般弟兄姊妹即使對音樂不熟悉,
也可依文字內容正確性(前面查經的四項結論)慎選詩歌
一般來說文字內容與音樂感受太不相符,即使不懂音樂的人也可用心察覺出來的
你可以用舞蹈的tempo唱著「耶穌為我釘十架」嗎?
或者你將一首伴奏很high的歌套上「我心靈得安寧」的歌詞試試看
我覺得這種感受的判斷並不是 音樂人 才擁有的
現今教會常犯一種把人唱詩帶到很high的境界,
緊接著再叫人“安靜心”來聽講道的錯誤
曾經跟一位音樂製作人級的弟兄談到領會選歌的問題
他竟告訴我如果詩歌內容雖優但音樂搞起來不high容易造成冷場
他會說服牧者或領會別選那種歌否則後果自負…
所以他們教會牧者在他的“引領”下,大概也只能選那些很high的敬拜讚美熱門詩歌了!
究竟音樂是為了敬拜神?還是敬拜神是為了音樂?
孰輕孰重都分不清,又如何敬拜神呢?
另外,現今一些敬拜讚美的“場子”音響db過高,對聽覺有永久性的傷害
身體是聖靈的殿,如此傷害聖靈的殿,相信不是神所喜悅的!
雖說有人常以聖經說過要用大響的鈸讚美他!用高聲的鈸讚美他!【詩150:5】
當作高db大聲讚美的支持立論根據
但聖經上提到使用鈸所在的殿還是屬於帳幕時期(非密閉聚音空間),
且當時的鈸,金屬質材與今日也應有所差別,
我推測應還不至於像今日作場子的那種高db
談到這裡希望能解決部分網友不知如何慎選詩歌的困惑
但由於音樂複雜的細節問題很難用文字詳述
也僅能提出大方向的意見而已
至於各層面需求及靈命轉變的問題,現在很多教會都有針對不同年齡階層的團契,也有針對靈命不同階段的慕道班、主日學等,
有些歌可以選擇在團契中唱,但聯合各年齡層的主日崇拜就不一定合適,
我覺得崇拜的詩歌盡可能關聯於當日講台的教導,尤其今日許多教會都只愛唱讚美短歌,教導性的詩歌真的很缺乏!
其實,一首內容豐富的好詩歌在內心造成的迴盪有時還勝過一整篇講道呢!
針對正文的"這類音樂確實吸引較多年輕人來教會"之疑問
我想要說一個小小的見證:
2006年唐崇榮牧師的巡迴聖誕講座
在唐牧師講道前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有一連串的獻詩
當時我邀請了公司同事前來
其中一位是本身玩團多年的貝斯手
她連慕道都還不算
加上喜歡玩、喜歡聽的音樂已經是比搖滾更前衛的種類
所以我當時難免也有成見和顧慮
想說她這樣的背景大概無法忍受前面"安詳"(或一些基督徒所謂"死氣沈沈")的獻詩
但沒想到
後來她跟我說
講道的部份她聽不懂
但是:
"欸!
不過說真的
最後那一首 我雞皮疙瘩有起來 還蠻感人的"
("最後那一首"指的是 喔!聖善夜)
這件事讓我覺得
我們也不必預設立場
認為流行詩歌才能贏得這一代年輕人的心
最近我反而認為
流行音樂越是氾濫
經典聖詩其實就越能吸引世人
(當然前提是獻詩者和司琴...等參與事奉者的音樂造詣有到達一定水準以上,否則真的可以變成"死氣沈沈")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他們在外面聽不到的音樂
除了最重要的信息之外(這部份是流行詩歌也可以達到的)
經典聖樂特殊之處在於其音樂上的秩序、安穩
以及歌詞中嚴謹的用字遣詞
更是無法從市面上的音樂(無論流行、搖滾或新世紀等)聽到的
我不全然排斥流行詩歌
其實還是有少部份作得、編得合乎中道
但我認為"只有流行詩歌才能吸引年輕人"這樣的觀點是很荒唐的
在此也很鼓勵已經投身流行詩歌行列的音樂事奉者
可以試著學習古典的東西
比如司琴可以學古典鋼琴
找一位會研究、會分析的老師很重要
他不是只教你的手怎麼彈
我自己的經歷是
古老的巴哈(巴赫)的作品絕對可以應用在流行詩歌的司琴上
而且你會漸漸明白
為什麼貝多芬的作品是偉大的
以及為什麼大多數流行音樂是膚淺的
這也會激發你的創作
我深信要創作新事物前
必須先徹底了解舊文化和理論
正如畢卡索也是從學素描開始的一樣
以上一點小小分享
很高興有位音樂人一起來分享看法,歡迎你
說到「能吸引年輕人的是甚麼?」這個議題
我的學生裡有一位平日很愛彈所謂“流行歌曲”的青少年
當他聽到最近有甚麼流行的新曲子,沒有譜就會自己想辦法編彈出來
有陣子我以為他是偏好流行歌,
後來我發現他其實真正愛的是〜
能夠在別人面前秀出那些眾所周知名曲的成就感
只因為他想大部分人是聽不懂那些嚴謹的學院派音樂,所以他選擇投聽眾所好
後來同儕間又開始迷上電影新版“傲慢與偏見”的主題曲Dawn
這首曲子是仿古典派的作品(片中還有許多仿浪漫派的好聽音樂),也是一般人所謂的“古典音樂”
他又開始想練這首曲子了
不久前日劇「交響情人夢」據說在日本引發一陣青少年迷古典音樂的風潮
我想,反映的也是這個心態吧!
年輕人怕人家覺得自己落伍,所以盡量跟緊時尚
另一方面也盡可能與想像中LKK的事物劃清界線,所以他們喜歡反傳統
這點又蠻符合後現代主義「非正典化」、「解構」、「反形式」的精神
在藝術創作上運用得當,這精神可導向正面
但在道德與信仰層面上,這卻是危險的!
我聽說新加坡某知名牧師帶的某知名教會聚會方式非常high
全教會大半都是年輕人在聚會
我常想,等這些人老了以後何去何從?還受的了那種high嗎?
那時要換教會嗎?那這是這間教會設立的目的嗎?〜只歡迎年輕人
還有當他們想帶父母來教會時又怎麼辦呢?
唉!還是回到我先前的看法〜要面面俱到的迎合各式各樣的人是很困難的
畢竟敬拜的主角是神不是人!
傳福音時用人所愛的來吸引他們,例如請朋友吃頓飯做預工建立好的人際關係
也許當下他們比較不會推辭來教會的邀請
但最後仍然要傳十架的福音給他,要傳認罪、悔改〜如果那套東西不吸引他呢?
那要不要換另一套較吸引人的來傳呢?
我們其實真的不用那麼怕不夠討好人,也不用那麼怕跟世界的潮流背道而馳的
PS當中提到的那首Dawn很值得品味,歡迎大家共賞
http://tw.youtube.com/watch?v=pRbh-OEzktg&feature=related
我家有位年輕員工,衣著非常辣,也很喜歡玩和跳舞。
我一直以為她會很喜歡敬拜讚美那種音樂。
沒想到,她竟然說自己很討厭,每次都會故意拖到敬拜讚美結束,才去做禮拜。
問她為什麼,她竟然認為做禮拜就是要安靜祥和,音樂也該是那樣的音樂才配。
我反對天主教的很多東西,但是,這不表示我不去研究天主教的東西。
有人說,在基督教裡,我們只能「聽道理」;可是在天主教裡,卻能「拜上帝」。
這樣的說法,倒還真有一些抓住基督教與天主教的精髓。
我在想,中世紀的天主教教堂,都非常宏偉、非常高聳,
教堂內整個音響、回音,非常美麗。
當他們進行彌撒時,神父用的是拉丁文,詩班唱的也是拉丁文。
說實在的,當時的會眾,普遍沒受過多少教育,他們根本聽不懂神父在講些什麼、詩班在唱些什麼。
至於詩班唱的詩,會眾根本不太可能會唱。
因為唱的都是那種葛雷果聖歌。
我們來想,那種情形,會眾根本不能參與回應、不能參與唱詩、不能跳舞、聽不懂內容。
整個儀式就是一種用很靜態的方式在進行。
但令人驚訝的是,會眾竟然認為這樣可以敬拜上帝,而且很多人還很陶醉。
讓我們再來思考另一種狀況:
佛教的敬拜儀式。
說真的,那種念經,我不太相信有多少會眾聽得懂內容。
會眾也不能唱唱跳跳,只能安安靜靜。
但是,一樣很令人驚訝的是,很多會眾覺得這樣的儀式令他們很滿足,很陶醉。
我們或許還可以說中世紀的人比較愚笨、教育水準差。
但是,為什麼這麼枯燥安靜的儀式,竟然也可以吸引許多年輕人加入這樣的行列?
那些人,有不少,可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
有時,我會看到一些佛教徒營會的廣告。
他們竟然就是主打『安靜』、『寧靜』、『平和』。
為什麼,這樣的廣告,竟然也可以吸引很多年輕人參加?
為什麼佛教不努力轉型,變成唱唱跳跳、甚至搖滾為主的佛教,以吸引年輕人?
現今很多佛教宗派,也很講入世的。但是,為什麼連這些講入世的佛教宗派,仍繼續堅持他們宗教本質所認同的『安靜祥和』,而不願妥協於流行?
我說這些,不是說我認同天主教或佛教那樣的儀式。
但是,我們真的要很小心。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贏得世界』,其實,反而可能陷入『被世界吸引』的陷阱裡去。
反觀其他宗教,人家比較堅持,信眾增長速度也沒比較少。(特別是佛教)
當然,我不是說採用世俗喜歡的模式去吸引人就不對。
畢竟,這是相對的領域,不是絕對的部分。
但是,其實,在世俗面前,如果勇敢告訴世俗的人:
『如果你要加入我們,你要改變你自己來配合我們,而不是我們要去配合你。』
或許,也會有很不一樣的效果出來。
說真的,我們其實可以很自信,不需去迎合別人。
現今許多教會的策略,有時,我會覺得真的可以用『迎合』這兩個字。
有時,分寸真的很難拿捏。
但是,人是很軟弱的,我也發現,許多積極放棄傳統、迎合世俗、企圖吸引世俗過來的教會,到後來,反而常常變成世俗化、被世俗同化過去。
不僅是教會而已,那些企圖透過一些深具危險性的領域,來達成傳福音任務的人,也常常被世俗同化過去。
像是:政治界、流行音樂界、、、、。
思佳講的,又是另一種很值得省思的切入點:
當有一天,那些因著唱唱跳跳進來的年輕人年紀大了,跳不動了,這時,教會該如何?
另一方面,那些年輕人,有辦法帶他們已經跳不動的父母,進到這種唱唱跳跳為主的教會裡來嗎?
我很喜歡東想西想。
我思考傳統,也思考流行。
我發現,我們真的要多用腦袋去思考,少不用腦筋就全然照單全收。
否則的話,我們真的很容易變成被帶入險境的羊。
我們不僅要信,
更要努力深知我所信。
這樣,我們才能在各式各樣令人迷惑的流行趨勢裡,站立得穩、知所進退。
先講清楚,我不是愛抬槓的人。我的名字也講得很清楚,我真的對於一些人(不管是不是基督徒)愛抬槓的態度很反感,因為會抬槓的人都是已經預設立場,單單是為反對而反對。我瞭解在這的大部分基督徒對於快版,特別是比較偏流行音樂的詩歌都比較"不喜愛"。我也很贊成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一定喜歡這樣的音樂。不過我想講的是,不一定有年紀的人就無法享受。我不確定這跟環境有沒有差別,我在美國的華人教會就有這樣的情況。之前我們年輕人的青崇還沒成立時,我們的敬拜讚美團都是和成人的團隊是輪流帶敬拜。我們帶不少"流行性"的詩歌,像約書亞,讚美之泉,小羊,美國生命河靈糧堂...等等。我們也會帶不少短詩歌和老詩歌,不過都會稍稍的重新編曲,帶一點活潑(流行)的元素。去年九月,青崇成立,我們和成人主日分開後就不在他們那帶敬拜了。最近,常常碰到那裡的叔叔阿姨們會問說我們什麼時候能回去帶幾場主日,因為他們很懷念我們帶的比較活潑的敬拜。我想表達的是,比較"high"的敬拜不是年青人才會接受,也不是有點年紀的人就無法加入(很多時候,他們表現出的活力和單純還會讓我們年輕人很想對"年齡跟體力衰退"的定律提出質疑...哈哈)。
以色列人在迎約櫃進大衛城時,大衛以以色列王的身份是如何表達?但大衛的妻子卻用什麼態度看待?"...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裡觀看,見大衛王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大衛回家要給眷屬祝福;掃羅的女兒米甲出來迎接他,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大衛對米甲說:這是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已揀選我,廢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立我作耶和華民以色列的君,所以我必在耶和華面前跳舞。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為輕賤。你所說的那些婢女,她們倒要尊敬我。掃羅的女兒米甲,直到死日,沒有生養兒女。"(撒母耳記下6:12~23)
還是要再申明,我不是來抬槓的。希望我舉這個經節沒有引用錯誤。(如果有錯誤也請指正。)
雖然大家都盡可能不去表現出對於流行性的詩歌的"不喜愛",不過在言詞裡好像也表達得很清楚,希望這不是我個人的誤解。(如果是..請原諒我。偷偷的告訴我,我會認罪,掌嘴二十下。呵呵。)不過我想,在神的殿裡不會只有"安靜"的音樂,也會有慶典,快版的音樂。我只是想給一個跟這裡大部分的人所舉的例子比較不一樣的情形(我們教會的年紀輕的跟年紀比較長的)。我想在拿捏上可能才是真正的問題吧。因為我是在音響服事的同工(可是卻對音樂卻知道的很粗淺...汗顏...),所以有機會跟主領敬拜的同工聊到這。在台上的人對於台下的會眾只是很high還是真的有進到主的同在其實都很清楚。只要他們不是注重自己得到的掌聲,對於選曲的選擇都是很小心的。對了,我們敬拜的選法通常是先帶選兩首比較快節奏的詩歌,之後再選比較慢節奏的短歌和詩歌。帶領會眾慢慢的安靜自己的心。最後一定是以慢歌做結束。從頭high到尾反而會讓會眾無法專注在主日的訊息,這是他們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的。
我的認知裡,主日的敬拜讚美的目的,就是讚美神和帶領會眾心從繁忙的雜事中重新的轉注到神跟主日的訊息上。畢竟真的會在參加主日之前就預備好自己的人不多。詩歌能做到這兩點的話,就因該可以吧?不知道大家對這的看法如何?
我贊成神最看重的不是"祭"
而是心靈和誠實
所以主也喜悅大衛王唱唱跳跳
我認為
心靈和誠實是敬拜的根基
那麼當我們有這根基以後
能再繼續追求越加精美的品質 不是更好嗎?
而且
其實就我自己來說
不是因為"唱唱跳跳"而比較不喜歡流行詩歌的喔~
我是因為"歌曲"本身和歌詞的品質
而漸漸體認到古典聖詩是比較好的"祭物"
如果我們只能選擇
真誠地唱流行詩歌 或 做作地唱古典聖詩
那我也當然會選擇前者
但是當流行和古典都可以用心靈和誠實為前提的時候
我認為慢慢開始去講究其他細節是獻祭者當作的事
好像以色列人獻羔羊時
也會東挑西選的
回過頭來說
目前能令我心服耳也服的流行詩歌
其實是有的
但比例上
確實是比古典聖詩少很多
另外
很多談流行詩歌的人都會拿大衛王這段來講
但講來講去也就只是這個例子
而縱觀整本聖經
帶著肅穆、畏懼的心敬拜主的例子
卻多更多~
而且正如我前面提到的
唱唱跳跳不是重點 優質才是 ^^
你提到你們教會長輩們很喜歡這些流行曲風類詩歌
其實喜不喜歡快節奏或流行歌本來就跟年不年輕沒有關係
只是很多人都預設立場,認為年輕人會較喜歡流行快節奏歌曲
所以認定教會應該用這些歌來吸引年輕人
然而我的論述始終是定位在敬拜的主角是神不是人
敬拜的時間難道不是要來把最優質的禮物獻給最尊貴的神嗎?
為什麼不贊成把很多流行曲風的詩歌拿來獻給神
〜因為太多的內容空洞、音樂品質粗糙、音樂與文字精神不相符、甚至相諷
如果想要吸引人來教會,那是要把福音的預工作好,例如好見證、好人際關係
既然讓人踏進了教會,又何妨讓他們知道這裡本就是討好神不是討好人的地方
所以我們選歌不是以世俗的喜愛、世界的潮流為主,而是以尊榮神為目標
你提到大衛王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那經節,
我真的看不出這與我所反對的粗糙獻禮有何相違,
你說「神的殿裡不會只有"安靜"的音樂,也會有慶典,快版的音樂」
是啊!優質的音樂也不會只有安靜的一種、也會有輕快活潑的啊
但現在很多流行曲風的快歌,樂團與節奏感強烈到剝奪人們思考的空間
有些連音都還跟不上,歌詞就跳過了,從何思想起意義呢?
這樣的音樂既不適合獻給神、對自己也毫無造就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我一點也不反對唱新歌、向神獻舞
但我們所要檢討的是現代教會劣幣逐良幣、以人為主體代替以神為主體的現象
歡迎你看看這一系列其他文章,繼續提出問題討論。
恕我先將您的文章主要架構整理成大家較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現〜
1.自律:無歌詞、音樂的價值取決於 “音樂自身的內涵”、 容易將音樂敬拜變成「古典音樂會」
2他律:有歌詞、音樂的價值取決於“閱聽人本身的情感量度”、容易將音樂敬拜變成「音樂表演秀」
3. 雙方都不是贏家。結論:對教會音樂的選擇,不能只是自我的喜好,必須考慮會眾的音樂經驗與程度
以下是我的看法:
1. 您其實是換個名詞在說「傳統聖詩」與「流行敬拜讚美」之爭吧,
不過以漢斯利克的美學觀看來,「傳統聖詩」不等於“自律”、「流行敬拜讚美」也不等於“他律”,因為兩者都可以無歌詞也都可以有歌詞!
2. .提到『純樂音到底蘊含多少屬靈上的崇拜“意涵”?』這個問題
在這裡容我舉出一個例子〜要表達莊嚴或寧靜當然是可以用純樂音的,
而這在那個時空下有沒有屬靈上的崇拜意涵呢?例如提醒會眾安靜等候神!
此時音樂明明沒有歌詞,但他仍然傳遞了這件事
如果聚會時間迫在眉睫而司琴還慌張的在練琴,那種安靜、等候的傳遞就沒了
3. 有時不是真的說出了甚麼“字”才能傳達意涵,聽過眉眼傳神嗎?
當“語言不足以表達”意境時,音樂就是文字的加持,
音樂與文字同工,一起傳遞了真理,
音樂不只是文字的載乘工具,事實上音樂自身就是另一種方式的語言!
雖然它不是如經文般的解讀方式,但傳遞的是歌詞或經文的另一種表達
最近有機會聽到金希文教授的專訪時,他剛好也談到“音樂自身就是一種語言的傳達”這個論點
4. 所謂“無古典聖樂經驗”者並非真的都聽不懂音樂的語言
試驗過很多人在不知標題的情況下聽拉威爾的作品『水之嬉戲』卻聽得出是水的感覺
這結論也影響到我每次詮釋經文中生命活泉、江河、洪水時的彈奏
而有些詩歌真的比較沒這層意境,這類詩歌的音樂真的就只是文字載乘的工具罷了!
5. 對於您的結論『對教會音樂的選擇,不能只是自我的喜好,必須考慮會眾的音樂經驗與程度』
前者我同意,但『考慮會眾的音樂經驗與程度』比較難苟同,
因為一旦以人本為出發點就又會陷入不知要以哪個人為本的爭執,
所以我還是主張慎選優質的音樂來敬拜,同時也給會眾成長的空間!
而優質的定義就是優質 !不是一定古典或現代!
用甚麼來決定優質呢?如有歌詞先以“歌詞的神學內涵正確”這部份大家應該都沒有意見
而純音樂部分的優質呢?音樂本身對經文意境部分具有正確的詮釋力,
在與文字同工時能加持文字而非反諷文字是個重點
其他再去討論和聲的優劣、演繹技巧、音色是否自然、分貝是否過高傷害身體等等因素
我覺得某種程度謙卑的尊重專業是必要的!
6. 就像您說的一樣,「漢斯利克的形式主義,也遭遇各樣的難題與批判」,做為一個音樂評論人,漢斯利克本身非音樂體系出生,這多少造成他評論時有一些盲點,雖然謝傳道您說『稱他是一代音樂美學大師是當之無愧』但他其實在當今的音樂本科學術內並不是那麼受重視的人物,以國內來說音樂系人手一本的康謳音樂大辭典裡就壓根兒沒登錄漢斯利克這號人物,倒是音樂圈較視為半路出家的某些音研所類的論文會有人用到他吧!恕我直言,這倒有點像您批評李建安引用鄭祥福一樣喔…
您批評李建安對後現代主義的認知不足,
但一種正在演進中的主義,本來就還有各家的說法與觀察!
如何能直指李建安為認知不足呢?
我倒認為他在2003的看法是合於觀察的
您用「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瞭解別人」
其實您對李建安的評論何嘗不也是嗎?
1.我沒有移除你任何回應。
這篇文章到目前為止,這幾天來,我都保持開放回應的功能,並沒關閉,也沒移除任何在這篇文章的回應。
假使你的回應上不來,那反而是你在回應時根本沒成功登出。
那種原因很多,像程式衝突、電腦秀斗、、、。
2.關於提出不同看法
這一點,我要很嚴肅告知:
我們這裡本來就不是討論區,請千萬不要搞錯。
雖然我沒刪除你的回應,但這不表示我們這裡許可任何聲音出現在這裡。
事實上,我這裡就是不准有不同聲音,想提出不同聲音,就到其他地方去,就是這麼簡單。
不禮貌的,本來就會被我刪;
有禮貌的,一樣會被我刪,只要我認為內容有問題。
什麼叫有問題?標準在哪裡?
由我個人自行決定,就是這麼簡單。
這裡是私人部落格,不是討論區,所以來我們這裡,就必須遵守我的遊戲規則。
我都已經公開講述我們的遊戲規則了,請參閱:
『設立宗旨與說明』次分類夾中的所有文章。
<a href='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cat_144649.html' rel='nofollow'>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cat_144649.html</a>
好像很霸道,好像很沒水準,但是,我們這裡長期的網友都知道為何我必須這樣做,也可以體諒我這樣做的理由。
重點很簡單:
1.到目前為止,我都還沒刪除你任何回應。
2.這不表示以後我就不會刪除。
3.我們這裡,從來就不是讓各家學說來這裡大鳴大放的競技場。
事實上,我要提醒一下:
假使你繼續發表這種比較艱深的回應,我將會刪除。
我開放張貼你一篇,不表示我以後全部都會開放你的回應。
要在我們這裡發表回應,一定要要求自己寫出比較簡單易懂、多數國高中生能讀懂的程度的文章才行。
這裡不是在寫大學、研究所學術論文或報告,而是在教導,盡量用簡單易懂的文筆,把艱深的觀念讓讀者能讀懂。
這是我們這園地一貫的風格,也是我個人管理時很注意的部分,請千萬留意。
沒有任何人的文章,在我的地盤裡,是偉大到我不能刪的。
我的地盤,我就是老大,就是照我的遊戲規則。
自己去設部落格、自己去當自己地盤的老大,不用來我們這裡放肆。
我這裡,本來就不是歡迎任何人的。
有任何委屈,自己去對上帝說,自己去自己部落格哭訴,別來打擾我們。
敢在我封閉回應之後,還繼續找其他非相關文章更換筆名貼文,更證明這種基督徒的惡行比不信者還不如。
至於思佳,她還沒讀到你的回應,你的回應就已經被我刪掉了。
昨天,她已經照我遊戲規則,寫信到信箱來做回應。
以下登出其回應內容。
今反過來以Hanslick Eduard再查證一次有查到,這點需跟謝傳道致歉
但查到Hanslick Eduard的內容只有極短幾個字,且是捷克裔奧國人
另,我自己的文中寫道:
『某些音研所類的論文會有人用到他吧!』
應補正為:
『某些音研所類及冷門專題的論文會有人用到他吧!』
還有,李建安應為李「健」安,在此向李博士及讀者致歉
首先要說明,這句話是用來比照「謝傳道批評李建安引用鄭祥福」使用的,
謝認為鄭祥福的話代表性不夠分量,但謝引用漢斯利克在普遍音樂圈中其實也是代表性不夠分量的。
至於“被普遍音樂圈視為半路出家的某些音研所”這只是陳述很多人對某校認知的一個現象,不是在說我個人瞧不起哪門學問,尤其我一點也沒有瞧不起音樂學,但音樂底子不夠來評論音樂的確會有盲點,這是我對漢斯利克的觀察,作者自己不也同意「漢斯利克的形式主義,也遭遇各樣的難題與批判」嗎?
但問題是為何會來找上帝,而不是如何搞更多的花樣吸引人留下。一顆月亮高掛空中妳怎麼知道那不是假的?有一個囚犯莫名其妙被轉往精神病牢房,獄警還說你這種重刑犯很難轉移監獄算你運氣好,囚犯抗議說月亮本來就不是圓的。
今天是上弦月還是下弦月?我記得國民小學有在記錄這個,如果老師說「以今天為準,向我看~~~齊」,妳就永遠記得月亮會生出另一半,那一半再生出新的一半,如此生生不息也可以是妳的宇宙觀。甚麼?梵蒂岡教廷說不是?里昂大主教也說不是?所以妳比較相信義大利人和法國人就對了?
我們最怕的還不是老師臨時出題抽考,最怕的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試題。這年頭只要撰寫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講詞就有人來聽,這時代的人很可憐。最可怕的不是以前相信的權威被證明是個譁眾取寵的角色,最可怕的是再沒有真理可以相信。
甚麼?妳的聖經也不見了?剛好我有多的,就給妳一本。英文的可信嗎?不會吧?本來都是先參考英文版。我看就算有意外,有一個英文版本再過一百年還可以是權威。我們的時間意識大不同,妳搞房地產發財了就換一隻新手錶,有一個飛輪在那裡轉的,那麼現在是甚麼時刻?
啊!偶爾抬頭看看也是好事吧!萬福瑪利亞,...哦,我是說萬代都稱她有福,這有錯嗎?不管怎樣,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蒙受恩福,耶和華神的日子,妳應該讚美的是神的言語,祂的誓約,安定在天,永不動搖。
J.S.Bach採用「曾經流行過的曲調」,巴赫改編某類型的曲調,而那曲調或曾經流行在宮廷及上層知識階級以外的社群,但有一些流行音樂是不可以用在讚美神的頌歌,甚至有一些高等知識社群崇拜的神是直接褻瀆聖潔的真神。不能說妳用到了算妳倒楣,這樣妳教會的牧師都在幹甚麼呢?真的都被關在監獄裡嗎?或是都在算錢?
因為我們很愛看猶太人被釘十字架?因為我們很愛看猶太人的仇敵被釘十字架?不是。是因為至高真神的獨生愛子為了贖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我們頌讚祂的復活,不是終於擺脫了那討厭的十字架,卻是因為神的預旨實現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