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寶:交諮會下月約見網約車營辦商 東九集運系統研增藍田北站

陳美寶:交諮會下月約見網約車營辦商 東九集運系統研增藍田北站
撰文:林遠航
出版:更新:

政府計劃今年為網約車平台規管訂定立法建議,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已委託交通諮詢委員會成立小組,安排下月與不同網約平台營辦商會面,聽取意見。至於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陳美寶透露當局經綜合考慮後,決定更改走線,並增設「藍田北」站。另外,陳美寶指首支的士車隊最快三月投入服務。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日前接受報章專訪,談到政府規管網約車平台的工作進展,指當局已委託交諮會成立小組,安排二月與不同網約平台營辦商會面,又指會參考內地網約平台操作經驗,保留一定程度彈性。她期望,網約平台可以同時保障市民以及平台自身,並確保服務質素,指當局會在發牌時訂立具體條款。

運輸及物流局提出發牌予網約車平台,不過文件沒有寫明是否只限的士及出租汽車才准提供服務。(鄭子峰攝)
運輸及物流局提出發牌予網約車平台,不過文件沒有寫明是否只限的士及出租汽車才准提供服務。(鄭子峰攝)

另外,就的士車隊,陳美寶指首隊「領頭羊」車隊最快三月投入服務,並會作為示範,又指期望的士車隊的制度,日後可以陸續擴展至全港18,000輛的士。按發牌規定,中標車隊須在今年六月底前,完成籌備工作並投入服務。

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構想圖。
洪水橋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構想圖。
東九龍的運輸系統全長約7公里,便利市民前往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途經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啟德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4公里,連接啟德前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運輸及物流局《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

政府前年提出興建三個集體運輸項目,陳美寶指,啟德項目去年已完成意向書收集,今年將率先展開招標,而洪水橋/厦村項目,政府亦於上月開始徵集意向書,3月底截止,預計明年展開招標。

東九龍集體運輸系統擬改走線 增設「藍田北」站

至於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陳美寶透露當局去年收到35份意向書,經綜合考慮後,政府決定更改走線,將部分藍田穿山隧道改為上山路段,並增設「藍田北」站,預計於2026年招標。

陳美寶解釋,有建築商反映藍田穿山隧道的成本較貴,亦有住在山上的居民反映無法使用隧道,故決定將原來走線略移向偏藍田北方向,增設「藍田北」站,以覆蓋興田、藍田及德田三個屋邨,而該站將連接油塘站。

東九龍線|擬改走線增藍田北站直駁油塘 消息:設分支線往馬游塘

東九龍線|擬改走線增藍田北站直駁油塘 消息:設分支線往馬游塘
撰文:林遠航
出版:更新: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接受報章訪問透露,當局計劃將東九龍運輸系統落山位置的隧道左移,並加設「藍田北」站,讓附近約數萬名居民受惠。消息指,因應走線改動,東九龍線東行方向經寶達站後將設分支線,油塘及馬游塘將分別建終點站。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歡迎當局的決定,認為可增加東九龍線約6至7萬居民的客源,縮減隧道亦可減輕成本,是雙贏的做法。

政府正推展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目標爭取於2026年招標,2027年批出合約。據政府早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7公里,兩個終點分別設於彩虹及油塘,走線途經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其中由馬游塘經藍田北至油塘的一段建議以隧道形式運作。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接受報章訪問透露,當局去年共接獲的35份意向書中,有建築商反映藍田穿山隧道方向要「開山劈石」,成本較貴,亦有藍田居民反映,無法使用隧道,故決定將原定途經藍田北的部分隧道改為上山路段,並增設藍田北站,服務附近興田、藍田及德田三個屋邨的數萬居民。預計經過藍田北站後才會進入隧道部分,前往油塘站。

消息指,藍田北站連接油塘站的隧道部分,將取代原定馬游塘接駁油塘的隧道部分。至於馬游塘站將繼續保留並成為額外的終點站,東行方向經寶達站後,除了往藍田北,亦會有分支線,前往馬游塘站。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認為,增設藍田北站是雙贏的做法。(資料圖片/黃浩謙攝)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認為,增設藍田北站是雙贏的做法。(資料圖片/黃浩謙攝)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他今早起已收到過百藍田區居民的支持訊息,又指藍田北站一直是居民及多間有意投標參與的技術承辦商的共識,增設藍田北站既能為集體運輸系統額外增加約六至七萬居民的客源,縮減隧道亦可減輕成本,是雙贏的做法。

被問到車站選址,他建議政府選擇連德道及碧雲道,再向油塘方向。至於噪音問題,則可可以密封式的隔音屏障建造行車天橋解決。

東九龍線|政府接35份營辦商意向書 目標2026年招標 2033年建成

東九龍線|政府接35份營辦商意向書 目標2026年招標 2033年建成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繼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收30份意向書後,運輸及物流局與路政署表示,另一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東九龍項目,今日亦截止接收意向書,局方總共收到35份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公司的意向書。東九龍線將連接彩虹東至油塘東,預計勘查及設計工程須2億6,250萬元,目標2033年或之前落成,政府此前曾多次表示會考慮用「雲巴」或「智軌」等方式興建及營運。

設8個車站 6公里高架橋及1公里隧道

政府正展開三個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包括啟德、東九龍及洪水橋/厦村。其中東九龍項目將興建長7公里運輸系統,包括8個車站、6公里高架橋及在馬游塘和油塘東之間興建1公里隧道,預計勘查及設計工程須2億6,250萬元,整項工程目標於2033年或之前落成。

運輸及物流局及路政署今表示,今年8月29日就東九龍項目邀請相關系統供應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至今日(7日)截至,共收到35份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公司的意向書,較早前截止的啟德項目再多5份。

東九龍線將途經寶達、秀茂坪一帶。(夏家朗攝)
東九龍線將途經寶達、秀茂坪一帶。(夏家朗攝)
東九龍線將途經寶達、秀茂坪一帶。(夏家朗攝)
東九龍線將途經寶達、秀茂坪一帶。(夏家朗攝)
東九龍線將途經寶達、秀茂坪一帶。(夏家朗攝)
+5

路政署爭取2026年招標及2027年批出合約

路政署發言人稱,意向書所收集的意見除了可進一步掌握市場的意向及能力,亦有助對項目的技術範疇有更確切的了解,署方會隨即就這些意見進行分析,為日後敲定項目的技術細節包括走線、推展方式及財務安排作參考。

該署發言人指目標爭取於2026年為項目招標及於2027年批出合約,並會參考意向書所收集的意見,檢視在規劃、設計至建造各階段壓縮推展時間的可能性,期望進一步縮短項目的整體推展時間表。

運輸局及路政署今年6月到立法會尋求2.6億元勘查研究及設計撥款時,曾透露該項目已接觸比亞迪、中國中車、中車浦鎮阿爾斯通運輸系統有限公司、中國新能源和奧地亞的一間供應商等多間公司,不少公司初步有興趣入標,會參考意向書制訂票價機制。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資料圖片/黃浩謙攝)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資料圖片/黃浩謙攝)

顏汶羽關注有否考慮增設藍田北站方案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政府收到35份意向書反映項目極具吸引力,期望運輸及物流局與路政署在設計東九線彩虹東站時,能一拼考慮彩虹一帶的整體規劃,包括配合彩虹邨重建、牛池灣寮屋區重建及附近私樓發展,確保興建步伐同規劃有序進行,徹底解決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的交通問題。

顏汶羽又說,關注系統供應商如何應對由馬游塘至油塘這段路線的挑戰,以及有無考慮增設藍田北站方案。他指擬建走線中有路段相當接近每日塞車的新清水灣道,關注系統供應商能否在不影響現有行車情況下興建高架鐵路。

啟德綠色運輸系統|30間營辦商交意向書 涵蓋本地、內地及海外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政府早前就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邀請相關供應商或營辦商交意向書,提交日期已於今日(24日)中午截止,運輸及物流局與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共收到30份意向書,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的公司。

啟德郵輪碼頭一帶被指交通不便。(資料圖片)

目標明年招標 2026年批出合約

政府正展開三個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包括啟德、東九龍及洪水橋/厦村。其中啟德項目早前已邀請相關營辦商交意向書,今個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也提到會通過創新的推展方式及建造方法,壓縮推展時間,目標是較原先估計提早三年落成項目,即2031年落成。

意向書提交日期已於今日中午截止,當局指共收到30份意向書,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的公司。土拓署發言人稱,會隨即就意向書所收集的意見進行分析,指資料會為敲定項目的技術細節、推展方式及財務安排提供參考,目標是在明年為項目招標,在2026年批出合約。

根據早前土拓署向九龍城區議會轄下交通運輸委員會提交的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擬議走線文件,系統料全長約3.5公里,走線暫設5個站點,包括港鐵啟德站、啟德體育園、都會公園、前跑道區住宅帶及啟德郵輪碼頭。

早前施政報告亦提及,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會參考內地「雲巴」、「智軌」和「巴士快速公交系統」等,考慮建造營運方式。

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最新走線,全長約3.5公里,設5個車站,包括港鐵啟德站、啟德體育園站、都會公園站、前跑道區住宅帶站及啟德郵輪碼頭站。(區議會文件)

洪水橋綠色運輸系統|目標2026年招標 擬批車廠用地物業發展權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提出在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運輸及物流局今日(20日)公布,邀請供應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以收集市場意見,目標在2026年招標、2027年批出項目合約,合約期約為20至30年。當局並考慮從意向書中,檢視縮短項目整體推展時間表的可行性;如有需要,會探討項目的資助方案,包括批出在擬建車廠用地的物業發展權。

洪水橋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構想圖。(運輸署網頁圖片)

目標在2026年招標、2027年批出項目合約

港府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在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並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重申全力推展項目。土木工程拓展署已於今年5月,展開項目第一階段道路工程的勘查研究和設計工作。

運輸及物流局今日公布,邀請相關系統的供應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以收集市場意見,包括系統特性、營運能力、維修保養要求等,以探討既合乎公眾利益及財務可行的模式。意向書的截止時間為2025年2月28日中午12時。

當局目標在2026年招標、2027年批出項目合約,並會繼續探討不同的採購模式,考慮從意向書的意見中,檢視縮短項目整體推展時間表的可行性。

《施政報告》提出在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運輸署網頁圖片)

可服務區內約30萬居住人口及約16萬就業人口

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16公里,大部份為專用道路,系統會採用環保路面模式,無需實體軌道,貫通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新發展區,服務區內約30萬居住人口及約16萬就業人口。

系統將連接屯馬線洪水橋站和天水圍站、輕鐵頌富站和泥圍站,以及現有和將會在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興建的公共運輸交匯處,為市民提供接駁交通服務。

商業模式營運系統 合約期約20至30年

至於政府負責項目的道路基建設施工程,餘下工作則由同一個機構負責,包括在約20至30年的合約期內,設計及建造營運系統所須的車廠及控制中心,並在合約期結束時,按需要將良好運行的系統移交政府。

將來的營運商須以商業模式營運系統,並提供公眾可接受的票價。如有需要,政府會探討項目的資助方案,包括批出在擬建車廠用地的物業發展權。

你可能感興趣
notification icon
接收《香港01》精選推送,第一時間追看最熱新聞、最著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