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落格的網友是哪個階層的人?
換個角度來看:這部落格是要服務哪些人?
也可以用這問題來看:這部落格的市場區隔何在?
我們能不能服務所有的人、所有的年齡層、所有的不同教育程度階層、、、?
網站(或部落格),就像一個企業一樣。
不是可以一網打盡、無所不包、全部通吃的。
當然,硬要這樣做也可以,
但問題是,網站能承受這樣的人力、物力、經費、、、、的負荷嗎?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因此,我們就必須清楚自己人力與經費的負荷與限制、了解網站軟硬體限制,
然後切入合適的市場,做好市場區隔,這樣才能達致合理的效果。
要不然,就成為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畫餅而已,浪費時間。
浪費時間的事,寧可不做。
因為,有太多有意義的事等著要去做了,怎能浪費時間?
我們來看這網站的讀者。
一般八九十歲的老人會來嗎?
他們通常不會上網。
國小學生會來嗎?
這些文章他們沒興趣,也看不懂。
國中國小學歷的會來嗎?
這些文章,都不是他們能輕易理解的。
換言之,稍微用心看一下就可以發現:
我們的讀者設定,不是對低階人士,而是對中高階知識份子。
基本上,大致是現今高中生或以上,未受過神學訓練的平信徒,
就開始有能力閱讀這樣的文章。
而據我們私下了解,我們的讀者群,多半是大專學歷及以上。
同時,這樣文章的難度,已有許多讀者反應極為良好,
表示這樣的文章不會很難,而且清楚易懂,
讓他們能更清楚理解一些信仰上的觀念。
而那些觀念,其實有很多,都是很艱深的神學觀念,
是在教會裡牧師無法詳細講解,自己找書又艱深難懂的。
我們不可能把高等微積分向小學生講解清楚,
正如我們也無法將艱深的神學觀念向知識水準不高的信徒講解清楚一樣。
要對那些知識水準比較低的信徒講解這類神學觀念,
要用不一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
那部分,不是我們成立這部落格的目的,
而且,靠這部落格也不可能達成。
所以,我們當然會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做最有意義的使用。
這就是市場區隔。
不屬於我們市場設定服務目標的,當然就愛莫能助。
我們只能將重心都放在設定對象裡而已。
隨便亂跨入不同市場、隨便進入自己能力無法負荷的市場去經營,
常都會鍛羽而歸。
如果有信徒對低知識份子或老年有負擔,當然可以去切入這市場區塊。
事實上,這也是很需要的。
但是,我也必須提醒:
『網路』,並不適合這區塊信徒的使用。
要用網路功能去切入低知識份子或老年區塊,常是事倍功半。
工具用錯,目標設錯的話,常都是浪費大量時間精力而成效不彰的行為。
從一開始成立這部落格起,我們就很清楚自己切入的市場區塊,
很清楚自己的服務對象、很清楚我們的定位。
這也就是我們能在眾多的基督教網站與部落格中,
還能佔有一塊市場的原因之一。
而很多基督教網站的泡沫化,也正是因為不清楚定位、和其他站同質性太高、
缺乏特色、低估人力物力的消耗、、、、、、所致。
網站經營,可以走大眾化路線,也可以走小眾化路線。
只要有能力經營得下去,能有市場,都無所謂。
『心靈小憩』這網站的文章難度,比我們這裡難上好幾倍,
連很多大專程度學生閱讀起來都很吃力,但它依然佔有一個市場區塊。
因為,它有自己很清楚的定位與市場區隔。
更重要的是,市場有這樣的需求。
我們這部落格也一樣。
我們走的,是小眾化路線。
我們知道我們要的讀者群,而我們的讀者群也需要這網站這樣的供應。
隨便逛逛其他基督教網站,
也可以發現我們的風格與文章定位,有其獨特之處。
暫時還沒有其他基督教網站能取代我們,
也還沒有其他基督教網站性質與市場和我們相同,
這也就是我們的利基與生存點。
同時,我們也不去切入其他已有人在做的領域。
因為,和別人的事工重疊,能產生的效益就有限。
因此,以『見證』為主軸、以百家爭鳴的『討論區』為主軸、、、、、,
都『不是』我們的市場區塊。
任何期待來我們這裡能得到這些服務的人,將會非常失望。
我們的主軸,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教導與學道』。
我們的文章,就是在進行………………『教導』。
而且,是清楚的『歸正神學路線』(加爾文主義)。
事實上,不僅是教會,連網路上也是,
現在也缺乏歸正神學路線的基要真理教導的場所。
許多信徒若想學習歸正神學的觀念,
要不就是靠自己去閱讀艱深的書籍,要不就是去上神學課程。
這些教義,教會不太講,牧師也未必有深入的瞭解,
或是即使瞭解,也未必能講解清楚。
而現今許多新生代、中生代的中高階知識份子,
他們需要這方面的教導與供應。
藉著網路,這樣的文章供應,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另外,在『學道』方面,這也點出了我們的另一個主軸。
這裡的發問與討論,就是針對一些信仰問題,
用『歸正神學』的觀點與角度,來做探討與回應。
換言之,這裡『不是』『各路線自由發揮』的討論區,
也不歡迎其他路線的教導。
討論,是在歸正神學路線上進行討論;
發問,是閱讀文章有困難、讀不懂時在發問;
另一種發問,是面臨信仰問題不知信仰上看法為何的發問;
回答,是在歸正神學路線上的回答。
因此,如果不認同歸正神學的路線,
那我們這園地可能不適合您。
不了解我們這園地是以『教導和學道』為主軸的話,
也很容易對我們這裡失望,或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同時,由於我們是採剛性管理、非屬任何營利單位的獨立性個人部落格,
而我們又沒有三頭六臂,
因此,我們不可能凡事都照網友的要求與期望來運作。
其實,設立部落格是很簡單的事。
任何信徒有任何構想與期望的話,其實都可以自己嘗試去設一個部落格。
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想怎樣發揮,就可以怎樣發揮;
想設怎樣的遊戲規則,就可以設怎樣的遊戲規則。
部落格的難,不在『設立』,而是『經營』。
如何不斷供應有內容的東西出來?
這些東西有讀者願意看嗎?
這才是部落格的難。
而我們這部落格,由於各種先天條件限制,
所以我們很小心謹慎固守原本目標與立場。
如此一來,對一些網友的期待,可能就無法如大家所願。
這也是為使部落格能生存久遠,不得已的措施。
以上,是一些簡單的說明,尚請大家體諒。
小小羊
音,這可以說明為甚麼全世界稍有知名度及高品質的音樂廳都要求每一位聽眾
以及在場的工作人員都遵守規定不要製造任何音響。難道說是音樂廳自私自利
嗎?音樂廳這樣做是真正將聽者的需要當作是職場的呼召,負責任將音樂會的
品質穩定維持在最高檔,因為上帝的恩典不會任意失去,上帝的信實、公義、
聖潔與慈愛也不曾改變,這才是品質穩定的原因。一定是先有這種穩定的本質
然後才有數量的增長。
你說的,與事實不符。
1.『學歷至少高中以上(大專以上佳)』
答:學歷高中以下,只要有能力閱讀,這裡有誰禁止他來嗎?
我寫作文章,是以高中程度以上為寫作對象。
但不表示需有高中以上學歷才能來讀。
這樣的觀念,很難懂嗎?
難道你在學校中,老師都不需先瞭解自己要教導的對象的程度與年齡?
對國小和高中的教法,難道會一樣?
你在學校寫報告,難道你敢在高中時寫出國小程度的報告交給老師?
你以為文章作者不需設定閱讀對象來寫作,可以天馬行空亂寫一通的?
2.『60歲以下』
答:60歲以上,只要有能力上網並閱讀,這裡有誰禁止他來嗎?
我可有對年齡作限制?
難道你的閱讀能力這麼差?
我是在提醒一些做建議的人,請他們注意年齡這因素,以及老年齡層人士的網路型態。
這樣也看不懂嗎?
3.『想學習基督教真理的慕道友、初信者、信徒』
答:這部分絕對是。
不想學的就不要來,不爽我們的就不要來,就是這麼簡單。
4.『感覺就好像即使有學習的心,但學費不夠還是不能去上學』
答:錯!
我們不收任何學費,只要有心想學,看得懂我們的文章內容,我們可拒絕過?
看不懂這裡是非營利的嗎?
看不懂這裡不需入會就能發言嗎?
是真看不懂,還是故意裝不懂來搗蛋?
能力真那麼差嗎?
如果能力真那麼差,就請安靜當個學生好了,不用發表高見,也不用去指導老師要如何教、課要如何上。
上客聽不懂,請客氣發問即可,自有老師出來解答。
一個六歲的小學生,只要他有本事,去上大學又何妨?
我國中、高中時問的信仰問題,就已經沒有國中高中老師有能力回答我了。
我必須去問到大學教授甚至院長,他們才有能力解決我的問題。
雖我當時年紀小,但那些教授不會因我還沒上大學,就不回答我的問題。
同樣的,任何人,不管年齡與學歷,只要有心想學,我可曾拒絕過任何一位?
但是,發問者,是真心想學,還是只是想來發表意見而已?
大家心知肚明。
任何人,只要是因為想學習,但讀不懂我們的文章,然後希望我們能講更清楚一些,我們絕不拒絕。
但如果是想和我們平起平坐、假借發問名義來大鳴大放各種言論,那很抱歉,我們絕不歡迎。
因為,為了應付顧這些無心學習者,我們要花多少無用的心力在這些人身上?
結果,那些真心想學習的人,反而得不到收穫。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小學生去到大學,硬要叫大學都要配合他來進行各種教學與措施,這絕不正常,不是嗎?
我雖然當時只有國高中程度,但我如果要求那些神學院必須改變學校的軟硬體設備,來配合我,這絕對錯誤,不是嗎?
去人家家裡作客,態度要客氣一些,不要東嫌西嫌、挑三減四。
這是基本禮貌。
想來這裡當個無聲的讀者,不會有人有意見。
因為我們不是採用入會制,而是公開且開放。
你來這裡發表回應,可需先填寫年齡、學歷、身份?
看不懂我們的開放嗎?
但是,想來當個發言的人,就請遵守規定。
想上課的,願意來上課的,隨時歡迎。
想來教書的,很抱歉,我們嚴審。
想來搗蛋的,更抱歉,請出場。
我會努力維護學習秩序,不容有搗蛋干擾其他人學習之人。
我不客氣講,想來這裡搗蛋的、大鳴大放的,太多了。
5.『所以為了維護品質,要來貴站的限定條件是』
答:不是為維護學生品質,而是為維護上課品質、維護上課秩序、讓教導者能順利寫作並教導、讓學習者能順利學習,請注意這差別。
以上所說的觀念,不難懂吧?
請你自己去設個網站吧?
何必來這裡呢?
自己沒能力設嗎?
如果沒能力,又想來這裡上課,就請專心作個學生,別在那裡發表些五四三的高見。
否則,自己去設個網站開課自己當老師吧?
何必來這裡攪局呢?
論福,願主耶穌的恩惠厚賜您們在台灣的同胞們,願父神的慈愛藉著祂權能的話語保守您們各人!讓我們在聖靈的印記下同歸於一。
我剛開了個聯盟,雖然不是什麼新的東西,但深願您們能加入一起做造信徒和非信徒,因為我發覺,我們信了主日子久了就各自忙"自己"的福音事工,很少團結起來面對爭戰,有些時候文字工作只能在教會的圈子打轉,你/妳有什麼好提議呢?你/妳的信息是否只停留在自己的圈子呢?我不願這樣,我願意人知道我們背後有一位主,祂是叫我們在基督裡合一作工的主!所以我激請您們來一起分擔傳福音的喜與憂,聊聊天也可以啊!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主內:約沙法
<a href='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jehoshaphat/' rel='nofollow'>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jehoshaphat/</a>
我剛去過您的聯盟了。
不過,那似乎是封閉型的?(必須先加入聯盟?)
通常,封閉型態的網站,除非有相當的知名度,否則入會者不會太多。有很多人因為隱私問題,不一定願意輕易加入會員。
另一方面,在聯盟簡介中,顯示出您設定的目標對象很廣。
這樣的目標設定,有好有壞。
好的方面,是可以加入的對象比較多。
但目前您網站的設計與軟體限制,可能會削弱這方面的優點。
壞的方面,是變成缺乏特色。
由於網站極多,如果沒有明顯特色,很難吸引到人進來。
目前的網路系統方面,有一些選擇:
1.自設網站
自己買套裝軟體架設網站。目前已經有不少這類的軟體,有貴、有便宜的可以選擇。
缺點是除非程式很懂,否則維護不易。
另一方面,萬一遇到駭客攻擊,必須有能力自行修復。
2.使用付費部落格
現今網路上,有很多付費部落格公司。
付費的這類部落格,功能比較強大。
例:無名小站
<a href='http://www.wretch.cc/' rel='nofollow'>http://www.wretch.cc/</a>
3.使用免費的部落格
這類更多了。
像蕃薯藤、樂多(我們現今使用的)、奇摩、、、、
很多程式都已經預設好了,我們只需做一些設定即可。
但免費的這種,功能會比較少一些。
重點是,要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功能?
以文字為主,還是影音為主?
互動方面,要到什麼程度?(需要即時性嗎?)
版型方面,哪種比較合適?
還有很多考慮、、、。
以我們這裡而言,由於單純只有文字,且以簡單清爽的版型為主,互動方面目前的設計已經可以,所以樂多的設計對我們比較合適。
其他公司的設計,有時太複雜、太花俏,反而不適合我們的風格與屬性。
以上是些分享與小建議,提供您參考一下。
這是「大一統」的機械思想,
神給我們做不同的肢體,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照顧不同的需要,
不求服事所有人,但求盡心服事我的羊群,
弟兄姐妹好,信主12年,經歷傳道人及小組長和教會很多見解的分爭,『包容』在教會中似乎只有準備信教的人身上比較看得到,我自己也如同亂跑的小羊,真的已經不喜歡上教會了,但是網路或電視雜誌的知識卻常接觸,原來人所要的只是心境的平安,或許我會認真考量離開教會這種一直要所謂『順服』的霸氣氛圍,林語堂的幽默與信仰態度是很多基督徒的歷程,教義信仰一定要經過放棄才能更新,馬丁路德不就是如此,但現在卻不能再有馬丁路德出現,合理乎?教會不喜歡有違反牧者本身價值觀運作的合一或霸權心態,所以反正只要好好禱告,生活有順利有平安就好了,再說吧!
教會生活的挫折感,幾乎是許多基督徒都有的現象。
不理想的牧師、不理想的講道、不理想的會友、、、。
然而,我們是有罪的人,
既然如此,我們如何在今生於世上尋到一個純淨無罪的有形教會呢?
如果,我無法保證我是一個永不再犯任何罪的信徒,
那我如何期望別人也能成為一個永不再犯任何罪的信徒?
我以前曾想過:
我信上帝就好了,根本不用去教會啊。
因為,電視、網路、媒體,有好的講道、好的詩班、好的氣氛、、、、。
既然如此,何必上教會呢?
可是,除非我讀聖經時,遇到我不喜歡的經文,就跳過不理;或是只挑我喜歡的看,而不是一句一句看,
否則,當我讀到這經文時,我要如何面對上帝?: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倒要彼此勸勉』(來10:25)
當我使用電視或網路,我是在『聚會』嗎?
當我使用電視或網路,我有辦法『彼此勸勉』嗎?
沒錯,電視與網路,可以提供相當良好的輔助,
但很不幸的,電視與網路,目前能取代『實體教會』嗎?
我能握著電視裡信徒的手,陪他流淚嗎?
我能去探網路上信徒的病,用溫柔的眼神,無言無語,來安慰他嗎?
當網路上的信徒家中發生變故,經歷死蔭的幽谷,我能去他家一言不發,陪他哭泣嗎?
也許,未來或許可以達成,但至少目前還沒辦法。
聖經就是上帝的話。
上帝一直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
當上帝說出:
『不可停止聚會、、、、倒要彼此勸勉』,
我該如何回應呢?
我又能如何回應呢?
我除了去參加實體教會,又能如何呢?
如果,這間教會違反真理;
如果,這間教會的風格我實在無法忍受;
那麼,我還是可以找其他教會換過去。
但是,我卻不能因此就不加入實體教會。
我講這些,絕無任何責備,因為,這也是我很久之前的疑惑。
我講這些,是一些分享與勸勉。
願上帝幫助您。
阿們。
說真的,如果傳教士只注重外表是不是看起來很像當地人,還真是啟人疑竇呢!我們也不必使自己看起來很像現代人,用兩隻腳直立走路就表示已經進化了。(會心一笑)
創世記 1:2 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一片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Genesis 1:2 The earth was formless and void, and darkness was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deep, and the Spirit of God was moving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s.
這時候還沒有萬物,但天地被造已有時間與空間,若時空亦屬受造萬有,起初一切皆是神所造,顯然並非出於萬物存有之「靈」,亦即從來沒有出於萬物的靈作為神的本質。簡單的說我們當中沒有人可以藉由清查計算自己擁有的財產而製造出一個神來提供我們信仰所需,這樣的觀點是聖經的總原則之一,在過去五百年是如此,在未來五百年也不會改變。
約翰福音 1:1-3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有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John 1:1-3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He was in the beginning with God. All things came into being through Him, and apart from Him not even one thing came into being that has come into being.
約翰福音開宗明義宣示上帝聖言啟示的中心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而萬物受造原是藉著祂,因而受造者有榮耀上帝的可能性。今天我們不否認醫學藥物可以治療時而憂鬱時而亢奮的身心病症,但人在空虛混沌的光景就很容易陷入偶像崇拜而使病情惡化,這表示精神病症雖然可以用藥物控制,醫藥本身並不能賦與空虛混沌實在的意義,可以這樣說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環境反而更可能使人的意識脫離現實,進而成為撒旦的擄物。
西方世界常以人的欲求滿足為中心,東方世界也是如此,而華人世界更多注重以宗族為中心建構的人際關係網絡,初信主的會以為傳福音給一個人就牽連吸引一長串的名單進來豈不方便、快速又神奇?但我們知道這樣的組織只要為首的領導一人不信了就連帶使整個網絡拒絕福音,當然教會的洗禮一定是要每一個人單獨表明他(她)的信仰,而不是宣佈從今以後某個組織合乎教義而承認其為「教會」。
這聽起來有點好笑,但可怕的是人們想要得到上帝的智能而達到與上帝合一的境界,所以基督教網站是可能吸引人前來駐足觀看,但這本來不是我們的目的。
知識份子比較不是在搜尋「笑料」,而是一種「解釋」。譬如有一天唐崇榮牧師不見了,一般人就會笑著說你看他不見了,知識份子會想知道他是不是移動到另一個宇宙?
當然基督教不是說你生下來就這麼笨活該,我們也知道很聰明的人在教會並不受歡迎,人們的解釋是因為宗教都是迷信,要人相信善惡報應以至於勸人向善,但是受騙上當的人不也是因為迷信?這樣基督教要人相信的有何保證?
反過來看,認為耶穌復活不可信的又有何保證?或許有人認為試試看也無害,但這不是堅實的護教神學,世界上還有很多無害的東西,或者說以為無害的最後都發現有害,希望曾經長期參加唐崇榮牧師歸正福音查經講座的不要還停留在這種比較淺薄且直覺式的護教方法。
美國人發現移民過來的中國人無論合法或非法,有錢或沒錢,打工仔或名校博士,一樣的是都追尋美國夢,不一樣的是更注重教育與知識地位,但怎麼最終都被關在實驗室裡?臺積電半導體代工廠在發佈未來的營運計畫時也提到要創辦尖端的奈米科技實驗室,冀望科學研究可以開創出人類半導體科技的新時代,但這也可以解釋說他們賺了錢也沒甚麼特別重要的事要成就。
這很有趣,我們發現共產黨的中國就是一間超大型的實驗室,我們也發現華人教會很愛做實驗,華人信徒對聖經的超自然問題很感興趣,然而這信仰甚至到他們臨終時仍是一個謎團。或者可以這樣說,華人信徒最難接受的就是人生到末了沒有疑問,卻甚麼問題都還未解答。
這或可說明為何臺灣竟成為全球靈恩運動的大本營,很可能是因為死亡這件事象徵再也沒有機會解答疑問,所以最後的希望在求得超自然神蹟而可以不死。這已經結合了異端思想,如果基督教還必須舉辦「特會」消滅死亡,耶穌基督被一再的重釘十字架,這顯見的謬誤竟被教會領袖忽視。
主耶穌還活著,祂活在宇宙之上,也活在我們的心中,這是為何唐崇榮牧師可以巡迴佈道解答問題,而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傾向尋求「家道豐富」,但是這道仍停留在自然主義式的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之論辯,永遠懸浮在半空中無始無終,這靈魂的危機並不因為人意識到現實的層面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