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從一本建中青年談起
發表者:南方壺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3/5/31 下午 01:01:14

每看到有上了年紀的人懷舊,說他們以前大學聯考錄取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幾,我總是很懷疑,真有這麼低嗎?最近看到書櫃中有六本塵封已久的“建中青年”,忍不住拿出來翻一下。我是民國5861年就讀建中,四十餘年前由高中生自編自寫的刊物,有些什麼內容呢?

建中青年一年出版兩期,在5810月那期,有篇“關於男生保障名名額的文章,其中給出下表。

五十八學年度大專聯考錄取人數簡表

報名

錄取 (錄取率)

男生 (所佔比率)

女生 (所佔比率)

17861

6980 (39.1%)

6458 (92.5%)

522 (7.5%)

13667

4705 (34.4%)

1574 (33.5%)

3131 (66.5%)

13607

4307 (31.7%)

2394 (55.6%)

1913 (44.4%)

23795

7314 (30.75)

3922 (53.6%)

3392 (46.4%)

合計

68930

23306 (33.8%)

14348 (61.6%)

8958 (38.4%)

民國58年大學(大專)聯考的錄取率為33.8%。四組中甲組最高,有39.1%,丁組最低,僅30.7%。乙組錄取者中,只有33.5%為男生,在當時引起一些關心,有人遂提議該有男生保障名額,因此才有“建中青年”的這篇文章。不過甲組錄取生裡,女生更少,才佔7.5%。甲組即理工類,相當於現今的二類。那時可能覺得女生較不適合唸理工,因此雖甲組裡男女生的比例更懸殊,卻沒被太在意,好似理所當然。沒辦法,畢竟是四十餘年前的思維。乙組為文學類。丙組為醫農類,即現今的三類。丁組則為法商類。乙丁組合起來就是目前的一類。以前各組不能跨考,即使乙丁組的考試科目完全相同,但就是只能擇一。現在看起來,會覺得沒什麼道理。但那個年代,豈有此理的事實在不少。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民國58年大學聯考的錄取率的確很低,平均大約每三人才有一位考上。但進大學的難度還不止於此。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是民國57年才開始。在此之前,初中很少,小學畢業後,僅少數人能繼續升學。幸運進入初中的學生,又只有一小部分能讀高中。那個年代,高中畢業已算“高學歷了。求學路難,難於上青天,只有很少比例的人想(或說能)考大學。所以58年的考生不到7萬人。又由於大學聯考錄取低,有人得一考二考三考,考到20歲,不得不去當兵。有些人不甘心,或真有心唸大學,退伍後再試。因此每年考生中,有不小比例是重考生。民國58年考大學,若是應屆畢業,比較多是40年出生,那年新生兒有385,483人。但有些是年尾出生,有些是重考生。因此58年的考生裡,也包含不少3839年出生的。那兩年的新生兒分別有300,843人,及323,643人。總括來說,那個時期,每年出生的30幾萬人中,不過2萬多人能讀大學,人口中大學生是有夠少的。在大學生那麼稀少的年代,大學畢業代表出人頭地,自然不會有高學歷高失業率的問題。

那時不但大學少,各校規模也都比今日小很多。像是清華大學,直至民國60年,大學部只有4個系,各系每年收45位學生,一年只有180位大一新生,全校大學生僅720人。很難想像吧!

好奇之下,我上網搜尋歷年大學聯考的錄取率。原來民國58年的錄取率雖低,但歷年最低其實是45年,才18.48%。而只有4445那兩年,錄取率低於20%。這兩年進大學的,現在應都已75歲以上了。從4760年,錄取率都超過30%。但61(我考大學那年) 年,由前一年的35.42%大幅下降至26.95%。然後至70年,都不到30%。自75年起,錄取率大致就一路上升了。

在民國83年,四一O大遊行,提出四項訴求,包含“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的前一年,82年的大學聯考錄取率已增至約44%。而且每年新生兒數,也從71年的40.5萬,降至82年的32.5萬。約在民國85年,當時任教的中山大學,要我去屏東中學,主持一場對象是家長的座談,主題是關於多元入學。那年的大學聯考錄取率已接近50%了。記得當天我跟家長說,以往每年大學聯考的考生中,有很高比率是重考者,如今錄取率升高,重考生必然減少,因此即使一切情況不變,錄取率將持續升高。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更不要說還要考慮新生兒數下降,且那些年各大學已開始增收學生的因素。果然隔年,86年的錄取率便升至60.17%了。因此實在不清楚教改人士發起上街頭之目的。什麼事都不幹不就自動小班小校,且逐漸降低升大學的壓力了嗎?今日有一百六十餘所大學,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導致能力及個性完全不適合者,也都隨波逐流地進入大學。因而造成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大增,對各大學補助縮減,大學經營不易,不少大學還面臨招生困難的窘境,且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皆乃四一O大遊行後之必然結果。在統計裡,現況須被保護,除非證據夠強,否則不輕易推翻。只是有些“學者專家”及家長,習於對現況不滿,並實在太愛上街頭了。

附上歷年大學聯考錄取率供大家參考,資料取自教育部網站中的教育統計。附帶一提,這二十年來升大學的方式有很大變革自民國83年起,大學招生管道增加推甄入學;自87年起,再增申請入學;而自91年起,則將原聯招考試改為指定科目考試。另外,

民國91年後之錄取率

= 指定科目考試錄取人數除以繳卡登記人數 ×100 %

歷年大學聯考錄取率(%)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20.27

19.42

18.48

28.29

35.09

30.27

35.38

38.99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38.48

38.91

39.47

37.61

38.56

35.56

35.96

33.82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34.60

35.42

26.95

24.71

26.83

26.36

27.63

28.94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28.30

29.25

29.25

29.87

31.22

31.95

32.10

31.8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30.66

32.81

33.77

34.27

37.29

40.09

43.76

43.87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44.38

44.31

49.24

60.17

60.45

59.83

57.70

61.35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80.41

83.22

87.05

89.08

90.93

96.28

97.10

97.14

回應者:KKMAN Email:nia45783@soisz.com 日期:2014/12/1 上午 12:14:13

您好!

謝謝您解決我心中的餘慮,因為我也類似的困惑。

能否請您在提供更加詳細資料,例如社會組和自然組的分別的錄取錄,因為我高中時(私校)時記得學校在報紙上打廣告是自然組70%(我哥是念自然組,差我一屆),但社會組40%甚至不到左右,私校會這樣打廣告,代表學校自認成績不錯(ps.我是民國84年左右考上大學的,依表中您所提出表格綜合錄取率44.31%),至於你文中提及的聽到別人說10%,我在想會不會有可能所指是社會組而已,因為若以自然組和社會組來說,自然組錄取率是遠高於社會組(在我們那年代),有無可能自然組錄取率提高了綜合錄取率,所以說綜合錄取率是如何算出,可能也要了解一下。

補充一下,當時狀況,依我所讀私校,普遍常態是自然組的班級,通常考不上的很少,而社會組會有進重考班的心理準備,另一個就是我記得我大學畢業時,要考企管研究所,一樣是一位難求,而我高中同學念私校大學理工組,他的研究所老師已經有"找人來念"的意思,他成績不算突出,後來也順利考上畢業,還進知名半導體公司工作。

另外,我覺得"錄取率"也可能是個迷思,因為早先的台灣社會環境,依我的父執輩的家世背景來說,整個村莊的人,沒有人念大學,主因是"經濟條件不好",倒不是沒人會念書,所以有可能是考上不難,但重點是要來考,因為有一堆是來陪考的(即使有來報考,但因家境不好,所以考前還在工作、沒準備、、等等),我相信因為家境問題(經濟狀況)以前(50幾年以前)比現在(60幾年以後)明顯許多,因為現在的小孩很少會為三餐煩惱,所以說錄取率這件事,就參考一下。

另外,我發現現在同事、親戚之間的小孩,國立大學比例相當高,還有我家附近以前被視為流氓高職的學校裡面也每年出現數十個國立大學生,說真的,我真的被嚇到,我同學(當年北部知名私中)裡面,考上國立大學的並不多,頂多1~2個,當兵時,也只有一個同袍是國立大學,(我那時只要大學畢業當兵就是士官,不用考,現在聽說士官是碩士,而且要考),這點是不是也可以從統計學上,就國立大學生比例變高,替我解惑一下,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報考人數變少,國立大學招考人數變多的因素。

以上麻煩您了,謝謝。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1  
 
1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3RVO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9/13 下午 04:23:19

2003/10/20起第 10415812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