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到有上了年紀的人懷舊,說他們以前大學聯考錄取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幾,我總是很懷疑,真有這麼低嗎?最近看到書櫃中有六本塵封已久的“建中青年”,忍不住拿出來翻一下。我是民國58至61年就讀建中,四十餘年前由高中生自編自寫的刊物,有些什麼內容呢?
建中青年一年出版兩期,在58年10月那期,有篇“關於男生保障名名額”的文章,其中給出下表。
|
五十八學年度大專聯考錄取人數簡表 |
組 |
報名 |
錄取 (錄取率) |
男生 (所佔比率) |
女生 (所佔比率) |
甲 |
17861 |
6980 (39.1%) |
6458 (92.5%) |
522 (7.5%) |
乙 |
13667 |
4705 (34.4%) |
1574 (33.5%) |
3131 (66.5%) |
丙 |
13607 |
4307 (31.7%) |
2394 (55.6%) |
1913 (44.4%) |
丁 |
23795 |
7314 (30.75) |
3922 (53.6%) |
3392 (46.4%) |
合計 |
68930 |
23306 (33.8%) |
14348 (61.6%) |
8958 (38.4%) |
民國58年大學(大專)聯考的錄取率為33.8%。四組中甲組最高,有39.1%,丁組最低,僅30.7%。乙組錄取者中,只有33.5%為男生,在當時引起一些關心,有人遂提議該有男生保障名額,因此才有“建中青年”的這篇文章。不過甲組錄取生裡,女生更少,才佔7.5%。甲組即理工類,相當於現今的二類。那時可能覺得女生較不適合唸理工,因此雖甲組裡男女生的比例更懸殊,卻沒被太在意,好似理所當然。沒辦法,畢竟是四十餘年前的思維。乙組為文學類。丙組為醫農類,即現今的三類。丁組則為法商類。乙丁組合起來就是目前的一類。以前各組不能跨考,即使乙丁組的考試科目完全相同,但就是只能擇一。現在看起來,會覺得沒什麼道理。但那個年代,豈有此理的事實在不少。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民國58年大學聯考的錄取率的確很低,平均大約每三人才有一位考上。但進大學的難度還不止於此。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是民國57年才開始。在此之前,初中很少,小學畢業後,僅少數人能繼續升學。幸運進入初中的學生,又只有一小部分能讀高中。那個年代,高中畢業已算“高學歷”了。求學路難,難於上青天,只有很少比例的人想(或說能)考大學。所以58年的考生不到7萬人。又由於大學聯考錄取低,有人得一考二考三考,考到20歲,不得不去當兵。有些人不甘心,或真有心唸大學,退伍後再試。因此每年考生中,有不小比例是重考生。民國58年考大學,若是應屆畢業,比較多是40年出生,那年新生兒有385,483人。但有些是年尾出生,有些是重考生。因此58年的考生裡,也包含不少38及39年出生的。那兩年的新生兒分別有300,843人,及323,643人。總括來說,那個時期,每年出生的30幾萬人中,不過2萬多人能讀大學,人口中大學生是有夠少的。在大學生那麼稀少的年代,大學畢業代表出人頭地,自然不會有高學歷高失業率的問題。
那時不但大學少,各校規模也都比今日小很多。像是清華大學,直至民國60年,大學部只有4個系,各系每年收45位學生,一年只有180位大一新生,全校大學生僅720人。很難想像吧!
好奇之下,我上網搜尋歷年大學聯考的錄取率。原來民國58年的錄取率雖低,但歷年最低其實是45年,才18.48%。而只有44及45那兩年,錄取率低於20%。這兩年進大學的,現在應都已75歲以上了。從47至60年,錄取率都超過30%。但61(我考大學那年) 年,由前一年的35.42%大幅下降至26.95%。然後至70年,都不到30%。自75年起,錄取率大致就一路上升了。
在民國83年,四一O大遊行,提出四項訴求,包含“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的前一年,82年的大學聯考錄取率已增至約44%。而且每年新生兒數,也從71年的40.5萬,降至82年的32.5萬。約在民國85年,當時任教的中山大學,要我去屏東中學,主持一場對象是家長的座談,主題是關於多元入學。那年的大學聯考錄取率已接近50%了。記得當天我跟家長說,以往每年大學聯考的考生中,有很高比率是重考者,如今錄取率升高,重考生必然減少,因此即使一切情況不變,錄取率將持續升高。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更不要說還要考慮新生兒數下降,且那些年各大學已開始增收學生的因素。果然隔年,86年的錄取率便升至60.17%了。因此實在不清楚教改人士發起上街頭之目的。什麼事都不幹不就自動小班小校,且逐漸降低升大學的壓力了嗎?今日有一百六十餘所大學,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導致能力及個性完全不適合者,也都隨波逐流地進入大學。因而造成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大增,對各大學補助縮減,大學經營不易,不少大學還面臨招生困難的窘境,且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皆乃四一O大遊行後之必然結果。在統計裡,現況須被保護,除非證據夠強,否則不輕易推翻。只是有些“學者專家”及家長,習於對現況不滿,並實在太愛上街頭了。
附上歷年大學聯考錄取率供大家參考,資料取自教育部網站中的“教育統計”項。附帶一提,這二十年來升大學的方式有很大變革。自民國83年起,大學招生管道增加推甄入學;自87年起,再增申請入學;而自91年起,則將原聯招考試改為指定科目考試。另外,
民國91年後之錄取率
= 指定科目考試錄取人數除以繳卡登記人數 ×100 %。
歷年大學聯考錄取率(%)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20.27 |
19.42 |
18.48 |
28.29 |
35.09 |
30.27 |
35.38 |
38.99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38.48 |
38.91 |
39.47 |
37.61 |
38.56 |
35.56 |
35.96 |
33.82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34.60 |
35.42 |
26.95 |
24.71 |
26.83 |
26.36 |
27.63 |
28.94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28.30 |
29.25 |
29.25 |
29.87 |
31.22 |
31.95 |
32.10 |
31.8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30.66 |
32.81 |
33.77 |
34.27 |
37.29 |
40.09 |
43.76 |
43.87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44.38 |
44.31 |
49.24 |
60.17 |
60.45 |
59.83 |
57.70 |
61.35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80.41 |
83.22 |
87.05 |
89.08 |
90.93 |
96.28 |
97.10 |
9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