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一百多年前的德法大戰,意外創造出風行臺灣的保衛爾牛肉精

黃偉雯 2016-03-13

1950-1970 年代的臺灣流行過保衛爾牛肉精,幾乎是許多 3、40 歲以上的人年輕時的共同記憶。


記得小時候,如果生病了,光喝白粥不夠營養,就會加一點保衛爾。看似黑黑的稠醬,味道很鹹但又有無法詳細形容的香味,與標示上說的牛肉精,一點都聯想不起來。


可是奇妙的是,拌著白粥吃卻又能稀哩呼嚕的吃兩大碗的稀飯,要是再加上幾勺肉鬆,就更是美味了。


長大以後,在臺灣的架上漸漸看不到這樣的產品,反倒是在馬來西亞的超市還可以找到。記得當初在古晉看到時,心裡大喜,忙不迭買幾瓶帶回臺灣,後來才發現,現在買得到的保衛爾,都已經不是過去記憶中的牛肉精,而是標榜素食也可用的食品了。



保衛爾的起源:普法戰爭

說起這個保衛爾,是英國的百年品牌,沒有細探還真不知道這一瓶保衛爾身繫英國與德國超過百年的歷史。


1870-1871 年是普魯士邁向帝國至關重要的年代,當時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之下,普魯士經過了丹麥戰爭(1864)、普奧戰爭(1866),組織「北日耳曼聯邦」完成普魯士北方的統一,同樣曾經身為強大的日耳曼邦聯 [1] 中的一員-奧地利,則因為普奧戰爭的失敗,與境內匈牙利人達成妥協,組成「奧匈雙元帝國」[2] ,匈牙利成為一個自治王國。


自十七世紀宗教戰爭結束後,簽訂「西發里亞合約」[3] 歐洲開始有「均勢」的共識,此後歐陸的國際關係的詭譎多變,莫不以這個「均勢」有著不平衡的發展與關係。


眼見日漸壯大的「北日耳曼聯邦」,使得法國產生壓迫感與危機意識,碰上當時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俾斯麥為了讓普魯士王室的霍亨佐倫王朝(Hohenzollerns)[4] 繼位成功,用了賄選方式,此舉引發法國強烈反對。這件事情成為了普法戰爭的導火線。


戰爭期間,當時在位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國王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5],為了給法國軍隊營養品,向英國購買大量的牛肉罐頭,可是因為數量實在太多,英國一時之間沒辦法供應,只好研發將牛肉罐頭提練出精華,製作牛肉精,即為最早期的保衛爾。


此舉解決了法國士兵的營養補給,也降低了英國牛隻數量的銳減。經過了這場戰爭,最後法國雖然戰敗,但是保衛爾開始變成當代流行的營養品,各國軍隊及十九世紀流行的探險活動,這些需要體力的人都會帶上保衛爾。


1458

二十世紀以後的保衛爾

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保衛爾成為英軍最佳營養品,加上英國是兩次大戰的戰勝國,促使了保衛爾在亞太地區的流行,因為這裡充滿著日不落國光輝下的大量英屬殖民地。諸如香港的茶餐廳可以點得到保衛爾加水的茶品,稱作「牛肉茶」。


而臺灣也因為二戰以同盟國勝利的身份,在飲食上多少受到影響,保衛爾在二戰後的臺灣,是不少老一輩人兒時的記憶。


保衛爾的暢銷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期,英國爆發狂牛症,開始走下坡,但也成就了另一項轉折。


當時保衛爾的成份受到考驗,為了浴火重生,英國人又想出了用酵母、精鹽、焦糖、芹菜精、及多種維他命 B 群,做出了跟原來保衛爾差不多的口味。


標榜一天只要汲取 12 克,便可以滿足一天所需的維他命 B 群含量。所以現在在架上可以看到的保衛爾,倒成了素食可用的保衛爾了。


你,吃過保衛爾了嗎?




[1]「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 很奇妙的以不神聖不羅馬不帝國的形態在歐洲存在了近千年。一直到拿破崙帝國時期,由拿破崙解散並將原來在神聖羅馬帝國範圍內三百多個小邦國整併為三十多個。為後來的日耳曼統一奠下基礎。1815 年,維也納會議將三十多個邦國再次整合成日耳曼邦聯。


[2] 奧地利本為君主專制國家,1866 年普奧戰爭戰敗後,退出日耳曼邦聯,加之十九世紀民族主義思潮蔓延,境內的王權受到挑戰。1867 年掌控奧國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為確保在匈牙利境內的統治地位,最後與匈牙利貴族妥協,成立「奧匈雙元帝國」,即為兩個國家共戴一君的局面。形成雙元帝國同時有三個政府在運作:中央政府、奧地利政府及匈牙利政府,奧匈各自有自己的議會和首相,只有外交政策採取一致。


[3] 十七世紀的歐洲大戰莫不以「宗教戰爭」(1618-1648) 最具代表性。戰爭最後以「西發里亞合約」結束。這場戰爭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地位,也加強了法國的影響力。同時荷蘭過去在「獨立戰爭」(1560-1609)的結果,也推至此條約簽訂後才成認獨立地位;隨著歐洲種種政治版圖的洗牌,這個條約也是歐洲列國制度的起點,歐洲均勢成為一種歷史傳統,即使在十八至十九世紀新舊思潮主義瀰漫的時刻,仍有許多國家打著均勢傳統,發動多次的戰爭與召開多次的聯盟會議。


[4] 霍亨佐倫王朝(Hohenzollerns)是歐洲三大王朝之一,是日耳曼地區主要統治家族。這個古老的王室家族分成許多支系,在發展過程中以法蘭克尼亞系及士瓦本系是影響力最大的兩支。此後於十六世紀士瓦本系又形成黑興根系與錫格馬林根系,均於 1849 年以後兩系均臣服普魯士王國。而另一支黑興根系絕嗣由錫格馬林根系的卡爾‧安東獲得霍亨佐倫親王稱號,他的長子利奧波德成為 1870 年西班牙王位繼承的候選人,俾斯麥介入西班牙王位選戰,使其獲勝,引發法國強烈不滿。


[5] 十九世紀在自由主義衝擊下的法國,從 1814 年的波旁王朝復辟,到 1830 年的七月革命及 1848 年的二月革命,政體由復辟王朝成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動盪的法國,人民懷念過去拿破崙帝國時期的光輝(法蘭西第一帝國),在路易腓力被迫退位後,法國成立臨時政府制憲,然後選舉,人民選出路易.拿破崙為總統,後來路易‧拿破崙將法蘭西第二共和改為第二帝國,大力發展工業及向外擴張領土。包括對中國侵略的「英法聯軍」也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事。

文章資訊
作者 黃偉雯
刊登專欄 黃偉雯的世界視角
刊登日期 2016-03-13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
mmMwWLliI0fifl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