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差點要了漢字的命!
漢字長期以來便是我國的主要文字,是世界上發展的最成熟的語素文字。漢字擁有浩如煙海的書法作品,極具禪意的美感情趣,卻在近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險些被我們自己拋棄,而曾經想要用來取代漢字的便是漢語拼音。
話要從腐朽的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利後說起。在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國家積貧積弱的情況下,一些有著愛國情懷的知識分子便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而有一部分學者便把癥結歸咎於漢字繁瑣導致教育難以普及,因此掀起了「切音字運動」。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質的人物便是盧戇章,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實幹家,可以說得上是知行合一。是我國第一個創造拼音文字的人。在1892年,於廈門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階》,公布了他創製的「中國切音新字」。同時說道:「以切音以識漢文,……全國皆能讀書明理,國家何致貧窮?人民何致魚肉?」他認為切音字完全可以無師自學,以此為根本,中國人學習各種科學都十分方便,不愁國家不富強。
在他的《一目了然初階》之後,切音字運動延續了二十多年。幾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現,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小範圍流傳並沒有得到推廣,僅有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
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的創製借鑑了日本的假名,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得出他的想法也是愚蠢至極了。對日語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平假名源於漢字草書,而片假名則源於漢字楷書。之所以叫假名便是由於只借用了中國字的發音和外形,不借用中國字的意思。因此與假名相對的中國字便是「真名」。
官話合聲字母樣式
到了1913年2月(民國元年),讀音統一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審定一切字的國音發音」和「采定字母」。會議開了三個多月。在這次會議上,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確定了「標準國音」;擬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個(這套注音字母後來減為37個)。會議對於注音字母的作用和地位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最後決定注音字母的作用是給漢字注音,不能與漢字並行使用。黎錦熙明確指出,注音字母的職能是「伺候漢字,偎傍漢字」。
這些有識之士前仆後繼的創製切音字的目的不是用來代替漢字,只是希望切音字能夠成為一種與漢字分工,並行使用的易讀文字。
而到了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便著手制定全新的拼音方案。
在1951年,新中國便提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由於當時國際環境的複雜,中國和蘇聯的關係十分的微妙。同蘇聯交流中國文字改革時,史達林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字母。
在中國制定拼音方案的時候,蘇聯不再搞拉丁化,而進行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據說,蘇聯的一位副總理來中國訪問時,曾經向副總理說,希望中蘇兩國都採用相同的字母。副總理回答說,中國文化必須跟東亞和東南亞聯繫,東亞和東南亞都習慣用拉丁字母。到了1956年1月20日,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發表了贊成拉丁字母的講話。漢語拼音方案自1958年公布後,1967年開始實施,迅速普及中國大陸,伴隨著的是中國識字率的快速提高。
當計算機時代來臨時,漢字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在計算機中的錄入相當困難,為避免中國被隔絕於這個時代,我國加快了漢字拼音化的步伐,在簡體字的基礎上繼續簡化,漢字被改的面目全非!!!
就在這緊要關頭,天佑我中華民族!王永民在1983年8月發明了五筆字型輸入法,不僅實現了漢字錄入電腦,而且速度還遠超拉丁文字。1986年9月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停止使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並強調對漢字的簡化應持謹慎態度,使漢字形體在一個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以利於社會應用」。
漢字保住了,漢語拼音替代漢字的使命也已經作古。現如今漢語拼音可以說是非常棒的工具,不管是輸入、檢索,還是兒童學習普通話,漢語拼音又回到了最初「伺候漢字,偎傍漢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