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天主教作家,所發表過的短篇小說。
我一直很深受感動。
憑著記憶,我試著將這小說濃縮改寫出來。
盼望這樣的小故事,也能激勵大家的心。
~~~
一個雜耍修士的故事
在一間修士眾多的修道院裡,有一位修士。
這位修士,在進修道院前,只是個雜耍的街頭藝人,大字也不認得幾個。
快到慶祝聖母馬利亞的節日了(註:天主教是很尊崇馬利亞的,並尊稱為聖母)。
全修道院的修士,都在準備禮物,到時要獻給聖母馬利亞。
A修士打算寫一首詩,獻上他的敬意。
A修士是超級有文采的人,他的詩詞,常會令人傾倒。
B修士計畫譜首樂曲,獻給馬利亞。
他的樂曲,真是動人。
很難想像,上帝竟將這麼好的恩賜,賜給他,讓他能用音樂,榮耀讚美上帝。
C修士已經決定好了,他要和B修士聯手,
等B修士寫好,他就會在當天演唱。
C修士的聲音,真是美妙,那是天堂的聲音,
再怎麼不好聽的歌曲,一旦被他演唱出來,都成為美好的樂曲。
更何況,他又是要演唱B修士的好樂曲,到時更是令人如癡如醉。
D修士是天生的陶藝家。他要為馬利亞,雕一個新的作品。
想都別想也知道,那會是一件多麼令人感動的作品啊。
E修士知識最豐富了。
他計畫寫一篇嚴謹的論文,詳細介紹教會對聖母馬利亞尊崇的歷史。
那一定又是一篇深具教育意義的論文,而且,還會列入神學院教科書中的。
『可是,我,是這麼低賤的雜耍藝人出身,
我,什麼都不會。
我能為馬利亞獻上什麼呢?』
這位憂傷的F修士,在心中想著。
『對了,我可以去問院長修士,他人最好了,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
F修士,又燃起希望,急忙跑去請教院長。
院長用慈愛的眼神,看著這位眼中充滿急切眼神的修士。
『很對不起,我也不知道您能為聖母馬利亞獻上什麼。』
院長很抱歉的回答F修士的疑問。
『可是,只要你盡力就好。聖母馬利亞一定會很高興的。』
院長又補上了一句。
他不希望這軟弱的修士失望,喪失信心。
『真的嗎?』F修士原本黯淡下來的眼神,又開始燃起希望。
『真的。願神賜福您。』院長說。
F修士,興奮地離開院長室。
每個人,都要報備要表演的節目或作品,
以便在節慶當日安排表演程序與作品展示。
大家都交了。只有F修士,一直沒有回報。
『也真是難為他了,
畢竟,在我們這間人才濟濟的修道院中,
像他這樣毫無技能的修士,也確實很難找到可展現的地方。
唉!他能有心要獻上,已經難能可貴了,雖然,他也實在沒什麼可以獻的。』
院長看著辦公桌上的程序表,心中如此想著。
這是節慶的前一晚。
院長照例,在他睡前,會巡視整個修道院一次。
當他巡到教堂時,他發現,在微弱的燈光下,在馬利亞雕像前,有人在那裡。
『不太可能是小偷吧?』院長警覺起來,擔心的想著。
他不動聲色,小心翼翼的躲在教堂後看。
接下來,他看到的景象,讓他感動地流下淚來:
一個瘦弱的修士,正汗流浹背,很拼命的在馬利亞雕像前,表演著雜耍。
沒有喝采,沒有掌聲,沒有觀眾,
只有F修士他自己一人,和馬利亞的雕像。
另外,就是F修士自己也不知道正在偷看的院長。
而在修士的身旁,馬利亞正顯靈,溫柔的擦拭F修士額頭上的汗水。
~~~
我一向不認同天主教許多錯誤的解經,
更堅決反對聖母崇拜,也不相信聖母顯靈。
但是,一如對其他宗教,我會保持一定的尊重,不輕易詆毀。
雖然,這是個天主教的故事。
但是,那種獻身的精神,依然對我產生極深的激勵。
在改寫的過程裡,我依然保留其天主教風格。
這是我對該文作者的尊重,而非表示我對天主教的認同。
常常,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比不上別的信徒。
『軟弱貧乏如我,能為上帝獻上什麼?』
這是許多人常有的疑問。
『我不是不願意,而是一無可獻』
這也是許多人無奈的感觸。
弟兄姊妹們,上帝讓我們出生,讓我們活著,就必有其旨意。
不管在別人眼中,我們是多麼一無所有,
但在上帝眼中,我們都是祂的心肝寶貝。
獻我自己!獻我一生!獻我任何微不足道的僅有!
在上帝的祭壇面前,將我燃燒!將我破碎!將我陶熔!
雖我一無所有,但我依然獻上自己。雖然,我是這麼卑微的器皿。
當手中有著五餅二魚的小孩童,獻上他僅有的晚餐時,主耶穌就使用這奉獻,
成為五千人的祝福,成為歷世歷代不斷激勵人的聖經教誨。
他自己,雖是一位聖經中無名的孩子。
但是,他已經成為上帝國度中的器皿,有分於上帝的聖工之中。
不要看重自己,因為,我們原就一無所有,一無可誇。
但是,在破碎我們自己之後,我們獻上僅有,我們就成為上帝的器皿。
這是獻身的時刻!
除了上帝,還有何處,是我生命獻上的祭壇?
願主接納我那微薄的獻上,使我成為蒙悅納的器皿。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
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
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2:21)
『我在這裏,請差遣我』(賽6:8)
主啊!求你憐憫我卑微的獻上,恩待我願獻上自己的心。
願一切榮耀,都永遠歸於那至高無上的主,
願一切頌讚,都歸給那賜下我們任何美善的神。
沒有祂,我們連什麼都沒有,連愛祂的心都不可能。
阿們。
小小羊
也是只能憑印象將他寫出來<BR>
在聖誕節的前一晚,也就是大家說的平安夜
主日學的小朋友們興奮地穿著美麗的戲服
預備做演出前的最後一次彩排
一如往年
他們要演耶穌出生的故事<BR>
飾演瑪利亞的女孩
優雅地朝著搖籃看了一眼
突地大叫
「啊!~~耶穌不見了!」
老師快步的走到她的身邊
搖籃裡的娃娃真的不見了
這怎麼會這樣呢?
是哪一個頑皮的孩子?
真是要命,就要演出了
「大家快點幫忙找一下!」<BR>
教會前的廣場
一個穿著小羊戲服的小女孩
快樂的騎著腳踏車繞圈子
那是一輛新的腳踏車
小女孩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
腳踏車前的籃子裡
有一個洋娃娃<BR>
「找到了,老師,找到了,洋娃娃在這裡!」
老師氣沖沖地攔下了正騎車的小女孩
「啪!」響亮的巴掌打在女孩幼嫩的臉龐
「妳在做什麼?怎麼這麼頑皮?為什麼把洋娃娃偷來玩?知不知道要演出了?」<BR>
「我只是想讓耶穌可以第一個坐我的腳踏車」
小女孩撫摸著疼痛的臉龐,哭泣地說:
「今年我跟耶穌說希望有一輛腳踏車做聖誕節禮物
如果祂要送給我,我要讓祂是第一個坐上腳踏車的人
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樣耶穌坐上我的腳踏車
我找啊找,找不到耶穌
後來,我看到洋娃娃,就想到,它演耶穌,那我就把它當作耶穌
我要讓它坐我的腳踏車!」<BR>
當女孩說完
老師眼淚流了下來,她緊緊抱著女孩,連連向她道歉
她看見一顆真誠對待耶穌的心
比起她,自己似乎僅是停留在節目式的歡迎耶穌降生
這一年的聖誕節
孩子們的演出不一樣了
因為
他們知道,耶穌在看他們演出~~<BR>
原先的故事大略是這樣
這個女孩,和那位修士
都是很單純的對主表達自己的愛
單純的~~令人動容!
賣火柴的小女孩長大之後和那一位在舞會上結識的男孩結婚之後就在學校尋得
一份教師的職位,晚上在家裡也陪同孩子讀書。
有一天小小女孩(小女孩的女兒)從外面回家穿著很不得體的服裝經過客廳走進
臥室,小女孩(小小女孩的母親)看見了就嚴辭厲色地說:「站住!妳去哪裡了
?」
小小女孩:我去跳舞了,怎麼,妳有意見嗎?
小女孩:(啪!)
小小女孩:妳去就可以我去就不可以嗎?
小女孩:我去是因為認識了妳爸爸,妳怎麼好的不學學壞的?
小小女孩:我去也是為了要認識人家的爸爸。
小女孩:(端詳女兒的肚子,原來已經有了。)
小小女孩:沒話說了吧?
從這一則故事我看見上帝有時候保持沉默是要人等候祂並且悔改,不一定就是
任憑人犯罪直到滅亡,我看天主教的歸正也是如此,從馬丁路德至今也有好多
個年頭了,天主教對於拯救失喪的靈魂一直保持著熱忱和持續而穩定的動力,
問題是基督徒對於上帝的恩典究竟有怎樣的認識?是不是要像故事中的人物一
直重覆犯同樣的錯誤?
這個家庭的悲劇不見得是遺傳產生的負面影響,父母親的行為模式卻還是藉著
小小女孩的思想觀念造成偏差的行為,這時候真理的教導就非常重要,因此讀
懂聖經在講甚麼甚至比小小女孩的父母親的身教和言教更重要。
你在說什麼啊?
你的故事跟小小羊、楓的差很多ㄟ
你聽不聽得懂人家在說什麼啊?
也謝謝過路客的回應。
確實,基督徒所提供的故事,和我與楓的故事差異比較大。
不過,他所提供的,也很具造就性,也能幫助我們反省思考一些事情。
在主的愛裡,也請求過路客與我一樣接納這個故事。
也求主幫助每位看到這些故事的人,能更省察自己、更深深愛主。
我期待聽見你的故事還有你對於楓和小小羊故事的理解。
比如說
教宗去看望孤兒院的院童
不告訴院童他是教宗
他只是做以前他還是修士時候做的事情
當他為病重的小女孩祝福的時候
小女孩認出來他是教宗
因為他做了只有教宗會做的祝福手勢
舉這個例子跟小小羊一樣
不是說贊成天主教高舉教宗或者其他跟聖經不一樣的教義
而是那樣一顆對主單純的心
做在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
就是做在主的身上上
他們舉的故事
表明的是這樣的理念
而你的故事
給人家一種牛頭不對馬嘴的感覺
是另外一個主題
但是不適合放在這個議題下面
怪怪的
我還是很好奇
到底你有沒有讀懂啊?
所謂的「後現代主義」本身即諭示了當代文化是從現代走過來的,不過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的理解未必透徹,人們對科學的反思產生的回應行動是「返璞歸真」,一般的理解是回歸大自然,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時常是殘酷的,從自然習得的命理啟發很可能是鄙俗且粗略的。不過,做一個「文明人」是否表示相信非文明者皆是罪惡?
很簡單的問題,當一國一地的核能電廠遭受敵軍轟炸,瞬間整個國境陷入黑暗,人們只好聚集在「那個可以記憶整首樂曲」的小提琴家周圍聽一場不需要插電的音樂會。那麼非洲大陸理當有最多傑出的不插電音樂家產生,但實情並非如此。
哪裡有基督的愛可以激勵我們?路加福音第三章11-14節:『約翰回答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 』
當時的中東地區有沒有壞人?看來是很多,甚至在羅馬政權裡就有很殘暴的人,不是像伊比鳩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認為的人類在世上藉由美好的德行就可以追求到幸福,其實反而遭致殺身之禍。那麼先知的講道有甚麼條件呢?
但是我們現在是21世紀啊?如果宣教士剛下飛機身上的財物就被洗劫一空,再走幾步路被人肉販子綁架賣掉,被強制做苦工因為生病沒藥醫就被丟棄在荒野而死,那樣一切就白費了。但施洗約翰非但不怕這種遭遇臨到,反而還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我們怎能再想像還有一座管理制度完善的修道院在那裡等著我們去佔空缺?
可見以基督為中心的釋經講道亦是呼召罪人悔改,上帝的恩典有多麼浩大,是否足夠驅使一個人離棄罪惡歸向真道,而不是將人推向地獄,就決定了福音佈道是否有效,或只是為了消減教會沒有福音佈道的罪惡感。
世上多數人獻身於快樂幸福人生之追求,少有人是為了接受更艱難的挑戰而結婚建立家庭,也因此人們在原先就艱困的環境當中預備要面對的是一個比先前多一點幸福快樂的日子,這也是整個現代文明的特色。但這並非歷史的必然,特別是個人化表現的追求,在網路資訊時代的特徵更明顯。
聖經也可以比喻成各式各樣的地圖,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但還有現代及後現代性徵明顯的教會迷失了方向,不知要往哪裡去。不過,理論上和實際上沒有人是非神所造,因此沒有人是不可能與神之間建立關係。
生物基因科學家也在製作人類的生命地圖,但學校的課堂幾乎不會告訴你科學實驗有甚麼不能的,聖經卻說人的罪得赦免與「獻祭」這件事有關,而耶和華神要以色列人從獻祭開始認識祂,而不是追求所謂「進步」的價值,這兩個觀念系統是不一樣的。
今天世界各國寄望於尖端科技除滅流行病毒的侵擾,還是未能超越這類進步的思維,但就連一個雜耍修士還可以發現自己的穿戴裝置及謀生工具皆是出於神的憐憫所賜,他脫離了罪惡與虛空,但仍在追求進步價值的就沒這麼幸運了。
我們得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識了嗎?或者我們始終不能接受自己是神的子民?或許這當中的問題就出在教會,這也是改教運動嘔心瀝血盼望能掙脫的枷鎖。
所以主耶穌是不是事先猜到了一組數字,算出來拉撒路要復活?我想應該不是的,因為這樣就不必去墳墓那裡,只要交待下面的人帶他出來就行了。我猜主耶穌事先有禱告祈求天父顯出祂的榮耀,這樣我們其實應當相信主耶穌的禱告。
亞當不承認他幹的壞事,又請不到律師為他辯護,只好假設園子裡有可躲藏之處。當然他不會想要去曠野或高山上逃匿,那樣就好像天上有兩隻眼睛在瞪著他。現在耶穌在哪裡?往後還有更多不信的人將要被生出來,所以耶穌禱告到要瘋掉是嗎?應該不是的。想想看施洗約翰都這麼厲害了,耶穌更勝一籌,不是「我就是不信你也拿我沒辦法只有等我信的那一天就是臨死前財產都分配完畢的最後三分鐘」。
所以其實歸正福音神學應當是適用於主耶穌的,... 嗯,這樣說很奇怪,應該說是那十字架背在主耶穌的身上,往後凡被他的寶血所灑的門徒,都要見證這復活的大能。聖靈的恩典為我們所有,上主的國度直到永遠,因為主耶穌已經復活了。
我們在追求宗教的神聖感嗎?我們在等待上帝「顯靈」嗎?我們將神祕的力量都歸給耶穌嗎?那麼,在瘟疫、饑荒、刀劍、野獸皆不止息的情況下,我們將無神可信,無神可拜。就連聖徒被殺也在上帝的預定當中,但這是得勝的號角,不再有悲傷哀戚的淚水。
想想看,那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還比較同理於淚流滿面的感動,這表示前方可能還有大爭戰,也有神更深切的同在。
而對於其他人的留言比較嚴格 我發現很多訪客寫的蠻有道理 卻被刪了
只是好奇
這問題,不適合公開回答。
因此,『所有』對這問題好奇的弟兄姊妹,
請用悄悄話功能,我會用悄悄話回答大家。
這樣就會變成私密方式,不會公開。
(回應欄的右下方,有一個悄悄話選項,請勾選即可)
至於有些訪客寫得蠻有道理,卻被我刪除,
這我直接可以在這裡公開回答:
答案是----他們講錯了!而我沒有時間長篇大論去駁斥!
大家覺得蠻有道理,是因為『看不出』他們這些人錯在哪裡。
假使『看得出』,大家就會知道他們錯了。
就是因為我知道有些『看似』很有道理,
而這種明明就是錯誤,卻看起來很有道理的,
就是會污染人心。
除非能被公開駁斥,否則那種言論放在這裡,
是污染沒有能力分辨的弟兄姊妹的心,
而那是我不容許的。
要駁斥,我當然有能力。
可是,我要花多少時間去做?
偏偏,我就是時間極為有限。
我在設立宗旨與管理說明分類夾裡,
就有說明過為何我不在這樣做的原因。
因為我曾經這樣做過了,但意義太低了。
因為,不認同者,即使被我講得啞口無言,
他們幾乎都不會願意放棄錯誤思想的。
因此,我只能把極為有限的時間,
花在有些學習的弟兄姊妹身上、花在寫文章上,
不再花在不認同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