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專欄:今年漢光實兵演練有那些值得注意的「隱藏版」

2024-08-02 06:50

1835 人氣

漢光40號演習推動多項變革,包括「去中心化指管」以及在共軍攻擊下的國軍戰力保存以及反空機降作戰演練。(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漢光40號演習推動多項變革,包括「去中心化指管」以及在共軍攻擊下的國軍戰力保存以及反空機降作戰演練。(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今年的漢光40號實兵演練,因為參謀本部決定推動多項變革,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受到國人、甚至國外媒體極大的矚目;然而由於凱米颱風襲台,不僅演練被迫提前一天結束,許多課目也大幅縮水或取消。其中包括若干海上與空中課目,和本次實兵演練的重點課題,模擬戰時若指揮鏈中斷,導致各作戰單位無法向上通聯時,如何獨立遂行作戰之「去中心化指管」;最後只有少數高層指揮部曾實際進行,多數野戰部隊只能透過兵棋或沙盤推演的方式實施,未能獲得實地演練的機會,十分可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儘管因為颱風使演練未能竟全功,但參謀本部在規劃此次實兵演練時,在場景設計和驗證項目部分,似乎包含不少「隱藏版內容」;包括共軍灰色地帶侵擾應處演練、花蓮基地跑道緊急搶修、首都衛戍區與關渡指揮部指揮權責重劃後的成效驗證,與遍地開花的反空機降操演等。

另外,從國軍實兵演練期間共軍在台灣周邊的活動,顯示共軍似乎也有「隱藏版」的對應計畫,只是最後同樣因為颱風而未實施。

演練開戰前共軍運用灰色地帶行為掩護兵力部署與「由演轉戰」

此次國防部在實兵演練於7月22日開始前,就先期於7月20日及21日下達狀況,引導各部隊實施「共軍灰色地帶襲擾與應變處理」。

雖然國防部未正式說明想定內容,但從國防部所釋出的動畫中,可看到相關場景是共軍在兩岸開戰前,不僅派機艦襲擾台灣周邊海空域,還強調「共軍機艦可能會故意挑臖我方機艦」。

前述段落,顯示參謀本部研判,共軍在以演習為名義,掩護海空兵力完成進攻部署後,就會從各戰術位置派兵力干擾我海空軍的行動,甚至故意採取危險動作,嘗試誘使我方開火,達到將開戰責任轉嫁給我方之目的。

若成功誘使我軍開火,則已就戰術位置的共軍海空兵力就會立即「由演轉戰」。除執行「聯合封鎖作戰」切斷台灣對外的海空聯繫,也將加入自中國大陸陸地發射之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之行列,運用遠距精準彈藥對選定之「首戰關鍵目標」,共同實施「聯合火力打擊作戰」,力求在戰端初啟時,就向國軍投擲最大量的火力,以降低、甚至癱瘓國軍的聯合作戰指揮管制體系的效能,並盡早捕捉、殲滅國軍海空軍的主力,替後續「聯合登島作戰」創造有利條件。

除掩護開戰前海空兵力部署並轉嫁開戰責任,在參謀本部的想定中,似乎也包括共軍將於兩岸開戰前,先利用各種灰色地帶行為來干擾國軍部署、影響輿論走向、打擊我政府與國人士氣。換言之,就是結合常規與非常規之作戰方式,替武力犯台作戰創造良好的態勢與條件,以便實現速戰速決的目標。而共軍的這些作為,其實已進入「混合型戰爭」的領域,不能以單純的灰色地帶行為視之。

演練國軍戰力保存區遭共軍攻擊

今年的漢光40號實兵演練雖一如往年,安排實施「基地跑道緊急搶修演練」,但地點卻選在台灣東部的花蓮基地。

事實上,由於花蓮空軍基地位在中央山脈東側,對從中國大陸發射的彈道飛彈、甚至攜帶精準彈藥的共軍戰機,等於位在背山面,共軍要從西方對花蓮基地的跑道、特別是花蓮基地連接佳山基地的聯絡道,進行精準打擊並不容易。

此次挑選花蓮作為「基地跑道緊急搶修演練」的實施地點,且是在實兵演練的第二天一早,即想定中第一波攻擊發動的時間實施,似乎代表參謀本部已經認定,今後國軍海空軍位於台灣東部的戰力保存區,也將在共軍開戰初期的「聯合火力打擊作戰」中,遭受猛烈的攻擊。

至於攻擊花蓮基地的共軍,很可能就是自宮古海峽或巴士海峽突穿的中共空軍體系化打擊機群,或開戰前就以「機艦聯合戰備警巡」或演習名義,部署至台灣東部海域的共軍艦隊、甚至是常態化部署於西太平洋的共軍航艦戰鬥群,由東向西發動攻擊。

驗證重新劃分後的戰鬥地境線與指揮管制關係。

根據媒體報導,國軍漢光40號實兵演練原規劃將首度於關渡平原,實施日夜反空降機降課目;且這次是關渡指揮部與衛戍區重新畫分作戰地境線、重新調整指揮權責後,首度於漢光演習中進行實兵演練,以驗證調整後各相關單位任務整合情形,並釐清台北地區衛戍任務的權責。

漢光四十號演習,國軍憲兵部隊23日晚間在台北松山機場附近的復興北路地下道進行聯合演練。(柯承惠攝)
漢光四十號演習於關渡平原附近實施日夜反空降機降實戰演練。(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作戰地境線調整前,淡水河流經的關渡平原雖屬台北市,但因關渡指揮部與所屬聯兵營就位在關渡平原附近的山丘上,使淡水河口到關渡平原的防衛作戰任務就交由關渡指揮部主導。至於前述區域以外的台北市部分,則由憲兵指揮部主導的衛戍區負責。

據了解,在本次漢光實兵操演前,國軍重新劃分作戰地境線,由憲兵指揮部主導的衛戍區擴大並將關渡平原納入,所需新增兵力將由義務役人力逐年撥補;陸軍關渡指揮部則改將防務重點置於基北縱谷、陽金要隘與淡水河防,對關渡平原等區域調整為指揮支援性質。

國防部原本也打算在關渡平原演練反空機降作戰,並依照調整後的權責交由憲指部主導,負責支援的陸軍航特部與關指部則依照新制,向憲指部提報相關的操演規劃與作戰構想,以驗證調整後戰鬥地境線的適切性,與各支援部隊間的指揮管制在執行上有無問題。可惜最後因天公不作美,使實兵演練未能按計畫執行。

然而,此一戰鬥地境線之重劃雖看似合理,但仍存在二大問題:第一是憲兵指揮部有無適當的指揮架構?能否找到數量足夠且資歷完整的參謀群?以便有效指揮管制歸衛戍區節制的憲兵與陸軍部隊?第二,憲兵指揮部與衛戍區內各憲兵營,未來有無計畫與陸軍打擊部隊同步換裝「地面部隊先進C4ISR系統」?

倘若沒有,屆時負責衛戍區防衛的憲兵指揮部,恐怕無法與北部作戰區指揮部、關渡指揮部、航特部,甚至在衛戍區周邊作戰的打擊旅,建立戰場共同圖像並進行情資的即時交換,嚴重影響聯合作戰戰力!

遍地開花的反空機降操演顯示共軍攻台方式已經轉變

根據《中央社》6月23日的報導,國軍在今年的漢光實兵演練中,從北到南規劃多處地點預備執行反空機降操演,包括北部的台北港、關渡平原、松山機場、桃園龜山下湖西營區、桃園機場、桃園觀音海灘、台中甲南海灘、台南周邊 (含喜樹海灘、安平港及台南機場)、離島澎湖海灘,甚至連東部都安排了花蓮北埔海灘與台東知本海灘,若干地點更是結合反登陸演練一併實施,形同「遍地開花」。

雖然這些反空機降操演都因為凱米颱風來襲,實兵部分幾乎全部取消;但從規劃內容,可看出參謀本部已意識到,在日後共軍對台實施的「聯合登島作戰」中,共軍登島部隊搭乘運輸機與直升機,直接越過海岸設防地帶,進入海岸線後方縱深地帶的比例將大幅增加,重要性逐漸超過從海上搶灘登陸的部隊,所以才用這種「遍地開花」的模式規劃反空機降操演。

20240722-漢光40號演習22日正式登場,海軍實施緊急出港。(軍聞社記者陳軍均攝)
漢光演習期間,共軍亦在周圍派署兵力干擾我軍行動,嘗試誘使我軍開火。(資料照,軍聞社記者陳軍均攝)

參謀本部的看法,確實吻合中共內部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的討論方向,也就是轉型後的聯合登島作戰,主力部隊將搭乘空中運輸工具,在台灣海岸線後方、甚至主要攻擊目標附近進行垂直登陸。

共軍「隱藏版」對應計畫

在國軍漢光實兵演練前夕、參謀本部先期下達狀況,引導各部隊實施「共軍灰色地帶襲擾與應變處理」之際,共軍即在7月21日上午派出1架無人機從海峽中線出發,經台灣西南方、南方、東方、東北方、北方空域後,又回到海峽中線,並在中線以東朝南飛行,沿途穿越國軍在中線以東所劃設的四個限航區。

研判這架共軍無人機除利用國軍準備實兵操演的機會,蒐集電子參數與國軍在台灣東部的部署情報外,也有示威和演練戰時任務等目的。

依照國軍防衛作戰計畫,當對岸共軍犯台徵候明顯時,國軍海空軍的主力需在共軍發動攻擊前,從台灣西部轉移到台灣東部的戰術位置,並實施戰力保存。海軍軍艦是前往西太平洋,空軍戰機則是到花蓮佳山和台東石子山這二個在中央山脈內的大型坑道基地。

這架環台飛行的共軍無人機,很可能就在演練戰時經相關空域前往台灣東部,模擬對國軍海軍在東部海域做戰力保存的艦隊主力,與國軍空軍進行戰力保存的兩大基地,實施目標的偵察與搜索,並將精確的目標位置,傳給自巴士海峽或宮古海峽突破的共軍打擊機群,或開戰前就已在台灣東部外海就戰術位置的航艦戰鬥群,以發動遠距精準打擊;並於首波攻擊結束後,對目標區再次進行偵察,協助共軍作戰指揮中心評估戰果,以判定是否有必要再次發動攻擊,是不折不扣的戰時任務演練。

另外,從7月19日至23日,共軍在台灣周邊海域所部署的軍艦數量一直維持在7至9艘,加上7月21日共軍無人機的環台飛行演練,顯示共軍似乎有意在國軍實兵操演進入高峰期、即7月24日至25日時,派機艦執行「機艦聯合戰備警巡」,迫使國軍轉用演習中的機艦前往執行監控,藉此干擾國軍演練。但最後同樣因為凱米颱風來襲而取消。(相關報導:調查》早被共軍摸得一清二楚!已劇透的漢光演習 暴雷台灣的隱憂更多文章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