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不要扭曲或修改上帝的話。
坦白說,很多流行的名詞,台灣教會是這幾年特有的現象。
『權能佈道』、『全備的福音』、『聖靈充滿』、『聖靈恩膏』、『敬拜讚美』、『內在醫治』、、、、。
突然間,很多新的名詞出現;
很多似曾相識,但又異常新穎的詞彙,在教會中流行;
很多原有的詞彙,突然間,意思好像都變了;
突然間,好像福音不再是古老的福音,而是超級現代的福音。
有時,我真的很困惑。
雖然是一樣的名詞,但是,
我們說的,是一樣的意思嗎?
這個意思,是聖經的意思嗎?
聖經,到底怎麼說,怎麼定義?
這些名詞,我大致分成三類
一、 舊名詞。但意義有很大變化。
像:聖靈充滿。
二、 新出現。名詞中有聖經專有詞彙。
像:『權能』佈道、『聖靈』『恩膏』、『敬拜』『讚美』。
三、 新出現。名詞中未必是聖經專有的詞彙。屬於新創名詞。
像:內在醫治。
有時,某些新名詞,是這三種情形的混合。
這樣的分法,不一定完整,但能幫我們開始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以『聖靈充滿』觀念為例,
很多信徒認為,聖靈充滿會有大哭、大笑、倒地現象。
問題是,請留意我的質疑:
聖經中,何時有聖靈充滿會出現這樣情形的經文依據?
如果聖經中有『聖靈充滿』的名詞,
我們竟然可以越過聖經,出現新的聖經沒有的『聖靈充滿』的新定義,
這是很嚴重的現象。
這表示,聖經不再是唯一依據,教會不再持守『唯獨聖經』,
而是逾越聖經、扭曲聖經。
以『敬拜讚美』此一名詞為例,也是驚人的意義轉變。
『敬拜』與『讚美』,聖經都有這樣的詞彙,而且還不少。
但問題是,今天一提到『敬拜讚美』,大家腦海中浮起的印象是什麼?
不就是唱唱跳跳、專屬歌曲、一群人領唱、使用非傳統樂器、是禮拜中的一個節目、、?
我這篇文章,不探討這些行為。
我是在探討,曾幾何時,教會可以讓一個名詞出現,
而這名詞用法,已經被限制在聖經中的一小部分意義裡面去了。
讓我們想一想,聖經中的『敬拜』,是什麼?
一定要唱唱跳跳才叫敬拜?
講道就不是敬拜?安靜默想就不是敬拜?奉獻就不是敬拜的一部分?
也讓我們想一想,聖經中的『讚美』,是什麼?
一定要唱唱跳跳才是讚美?
講道就不是讚美?傳統詩歌就不是讚美?
我在此,要提出一個很沈痛的呼籲:
小心引狼入室,為魔鬼開一個方便滲透的門。
我們,確實可以帶來許多新的方式,來傳講福音,來敬拜我們的主。
但是,如果眾教會容許許多聖經原有的名詞,開始有不同的定義出現,
而這定義,
或是限制了聖經豐富的用法(如現今的敬拜讚美),
或是越過了聖經明確的教導(如聖靈感動會有大哭大笑倒地),
這樣的態度,豈是我們尊重上帝話語應有的態度?
這些新名詞的出現,某種程度而言,
是讓信徒『更清楚』這些詞彙的聖經意義,
還是讓信徒『』更不清楚聖經的意思?
讓我們回想伊甸園中,蛇對亞當夏娃的引誘模式好了:
『扭曲』,或是『修改』上帝的話。
蛇的解經法,乍聽之下非常合理,
但與上帝話與正確的意思做比對,就會發現差距甚遠。
這種扭轉名詞意義的現象,不是只有基督教才有。
以許多異端異教而言,他們使用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大量扭轉名詞意義。
比方說,我們來看清海無上師所傳的法門:
他們口中也講『耶穌』、『上帝』,
可是和全本聖經中的『耶穌』、『上帝』,意思是不一樣的。
他們也看聖經、也講聖經,
但是,卻不是按正意解經,而是斷章取義解經。
新時代運動,正無孔不入的滲入社會中的每個層面。
在『合一』與『愛』的口號下,他們開始扭曲每個名詞的意義,
然後,在不清不楚中,大家都能合一了。
後現代主義狂潮下,『絕對』已經被拋棄,甚麼都成為『相對』。
在彼此尊重的心態下,甚麼都對,甚麼都可以。
你的解經也對,我的解經也對,反正沒有『絕對』,通通都正確,喜歡就好。
問題是,聖經是這樣教我們的?
聖經嚴厲警告,末世之時,喜歡聽『純正道理』的人,會越來越少。
奇奇怪怪的新穎名詞與現象,大家會熱烈追求。
教會中,福音開始會被扭曲變形。
『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
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
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後4:3-4)
弟兄姊妹們,務要回到聖經來,聖經就是上帝的話,
惟有站立在上帝的話上面的,才是真道。
任何斷章取義的道,都要小心謹慎。
務要靠著聖靈的保守和耶穌的寶血,牢牢守住這先知和使徒傳下來的真道,
不要隨風動搖。
大風可以襲擊我,大浪可以侵襲我,
但我的信仰,依然安穩不動搖。
求神給我們這樣的心志,直到世界的末了。
阿們。
(小小羊)
這篇文章對我們是很好的提醒
其中提的敬拜讚美團式的領唱方式
很想知道小小羊對此有什麼看法?
爲什麼會這樣問呢?
先說明我個人是念音樂的,也不排斥非古典型態的所有音樂
但對於過多重金屬的聲音常令我身體感到不舒服,
有時甚至因為太不舒服而必須逃出聚會場地片刻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
只是我有點疑惑如此令人身體不舒服的敬拜方式真的好嗎?
關於現今流行的『敬拜讚美』,是個很複雜的議題。
其實,有很多值得討論思考之處。
不過由於我並未深入研究,所以並沒提出公開發表的文章。
先簡單介紹我自己的情形:
1.我很不喜歡這種所謂『敬拜讚美』的敬拜方式。
2.但是,我目前不會反對其他人使用這種方式來敬拜。
坦白說,我對那種『敬拜讚美』的崇拜方式與音樂,都非常難以忍受。
在那種音樂與方式中,我不僅沒有任何快樂,而且非常痛苦(真的要用『非常』這兩個字來形容),渾身不自在。
我會非常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度過那段時間。
因此,只要有那種敬拜讚美的時段,我都會避開,寧可遲到來做禮拜。
甚至,我會盡量去找維持傳統禮拜方式的教會。
只可惜,現今已經很少教會沒有那種「敬拜讚美』的時段。
對我而言,那種寧靜、安詳、莊嚴的敬拜方式,才會讓我身心舒暢、心中安寧,可以與上帝會面。
那種傳統的聖詩,其意境深遠的歌詞與旋律,不管是司琴演奏、詩班、或是會眾一齊唱,比較能讓我深深感動。
有時,甚至只讀到歌詞,就會令我流淚。
我喜歡古典音樂,喜歡安靜的禮拜。
有種畫面,可以描述我的想法:
在至高無上的上帝面前,我屈膝俯伏敬拜。
但是,我不會否認,有些信徒在敬拜讚美的歡樂氣氛中,
比較能體驗到上帝臨在。
對這些兄姊的喜好,我沒有意見。
許多黑人教會,很早已前就會在禮拜時又唱又跳,台上台下相互呼應。
我雖然不會去參加那樣的敬拜方式,但我認為,大家可以依自己喜好來敬拜上帝。
然而,我很不喜歡一種情形:
「跟流行」。
許多教會引進敬拜讚美,原因何在?
有思考過其神學意義,或是其他更深入的東西嗎?
還是只是單純因為『其他教會有,而且很有效,又很流行』,所以就引進?
我還記得當初自己教會(一間很傳統敬拜的教會)沒經過詳細討論,就突然引進這類敬拜方式時,我內心真的很不舒服,突然間覺得有種被騙、或是被粗暴對待的感覺。
事先毫不知情,一到教會做禮拜才吃驚的發現為何今天是用這種方式來禮拜。
教會是否有考慮過像我這種不喜歡的信徒的想法?
只因為有些人喜歡,就不管其他人、也不詢問其他人意見(我還算是當時教會中的重要份子),就貿然實行,這樣其實不太好。
不過,不管我個人再不喜歡,我依然尊重教會多數人的決定。
除非我發現某些東西是不合聖經的,否則我不會因為個人喜好與習慣,就反對教會的作法。
畢竟,教會是『眾』信徒的組成(複數),各種人都有。
有喜歡那種敬拜讚美模式的,
也有不喜歡那種模式的。
如果教會能盡量體諒那些少數族群,在進行一些模式時,能更細心一些,或許就會好很多。
簡單分享一些個人想法,不代表這就是聖經真理。
不過,倒是期望大家如果有些想法,可以提出來分享討論一下。明天我有空時,會整理出一篇其他人發表的相關文章供大家參考。
有一個教會的音樂敬拜做得很好,甚至得獎,成為其他教會學習的對象。但主導者某天忽然驚覺到,敬拜的主體已經從上帝變成了音樂,因此毅然決然完全放棄所有音樂敬拜,靜默在主面前。
值得深思!
心底突然 開始想 不知道上帝祂自己是如何感受這些獻上的祭
不知道上帝的心是否暢快
主耶穌所說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 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
這個命令 對於當代的基督徒的我們 該怎麼回應
不知在這園地的弟兄姊妹對此有何看法 可否交通一下呢
謝謝
主恩滿滿
您提出的『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上帝,確實是最重要的核心,也是常被忽略的核心。
最近很忙,等我有空一些,希望能再提出文章,供大家做進一步思考。
不知小弟可否小小分享「古早味聖詩敬拜讚美」之相關內容,
倘若羊兄認為不相關,或違反聖經,懇請刪除。
古早味傳統聖詩,個人認為,其歌詞與旋律,可更好講述聖經之「教義」。
且曲風,明顯偏重「理性」講述。
如英國國歌,God save the King,乃是讚頌「耶穌基督」,
其旋律有「威嚴」與「甜美」,正是上主之「正義」與「慈愛」。
普世歡騰進行曲,數算主恩進行曲,高舉主旗進行曲,則為典型英式進行曲。
其風格,類似英國陸軍齊步走。
可用於表示「與自身錯誤觀念作戰」,或「一路緊隨」上主「不放棄」。
痛哉!主血傾流,為蘇格蘭民謠,
若以蘇格蘭風笛表現,則類似英美「軍人喪禮」之「超級嚴肅,悲傷」風格。
其原詞為「耶穌基督受難」與「感恩上主白白賜予,一個大爛人,無價而珍貴之靈魂出路」。
此種概念,當然不合適唱唱跳跳。
當然,聖詩,亦有「教導」之作用。
古早味聖詩,多為三-四節,其中教義較多,
敬拜與讚美,個人認為,禁止失去理性與嚴肅教導。
以古早味聖詩,反可更好以「靈+真理」敬拜讚美上主。
本人有私人電台,上有自身收集,改編之古早味聖詩(多為銅管合奏)。
有興趣人士,皆可聆聽。
連結:https://soundcloud.com/de-brandweer
感激不盡!
--Brandweer
我有時心情煩悶也想要聽重金屬搖滾樂,但那音樂形式製作出來有特定目的,並不適合教會主日敬拜使用。最初是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教會,買鋼琴的錢可以買一套全新的電子琴和鼓還有剩下可以添購音響設備,適合在各地快速複製所謂「教會復興」模式。更不用說臺灣的地形特徵和城鄉差距在信徒的生活背景和人際關係上有顯著的歧異,很難期待有音樂家一大早搭乘火車巴士翻山越嶺下鄉服事,只為了彈一首「願你的國降臨」幾分鐘的小朋友歌。但是在鄉下的唱片行還是可以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福音歌手樂團的CD,一台電子琴和電吉他可以吸引周圍好幾公里距離的青少年前來朝聖。
卡車司機禮拜天還在路上奔波,有沒有教會為了吸引他們來崇拜買下隔壁的大樓拆掉蓋大面積的停車場?但那些帶領敬拜的年輕人並沒有成為教會的屬靈領袖,幾年之後卻發現自己被利用來支持聖經和音樂素養都很淺的青年傳道人,趕走了接受過正統神學和音樂教育訓練的資深傳道人和音樂家,靈恩運動浪潮過後,教會又只剩幾個老人,因為老人只能去距離自家近的教會。
這是不是活該呢?有人活該但有更多人無辜倒楣受害,證明了教會音樂的形式也不是可以單憑會眾的喜好任意改變。接受過嚴格的傳統古典音樂形式訓練的人可以彈奏出輕快的流行音樂,但是反過來並不成立,而基督徒無論在哪個時代,主日安息的敬拜皆是更需要安靜與肅穆的環境,因為受造者是不能和創造主相比的。
讚美未必都是因為心情快樂舒暢,心情鬱悶時不是更需要讚美神嗎?那麼你期待醫院精神科的醫生和護理師的小孩子也在診療室裡玩耍敲打嗎?不如我們都去你家開趴飲酒作樂,但你也並不願意如此。電子樂器其實更容易損壞,一架鋼琴保養得當可以成為整個社區莫大的祝福,還可以訓練原住民八部和聲聖詩班。(講到這裡我有點想要移民去深山野林)
有一個很難改變的因素是上個世紀50年代過後電視(TV, Television)開始在歐美普及,亞洲地區70年代後也普及到一般家戶,並形成節目程序化的新聞和娛樂製作工業。常看電視節目的小孩子長大後接收訊息的思維能力隨著影像的跳動窄化且弱化,坐在教堂裡聽牧師講道的接受程度明顯低落,這對於原本就處在政治經濟弱勢地位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而演變成以參與互動的情境灌輸會眾更簡化且單一的刺激—反應式的訊息傳遞。
上帝創造會犯罪但也可能領受福音的人,在這個地位上是人人平等的,至於每一個人對上帝真理的回應是如何,這不正是人和機器不一樣的地方嗎?下一個時代將有大量製造的機器人出現,只要人類需要穩定且高品質的各類型服務,地球上仍蘊藏可供製造金屬器械工具的礦物原料,機器人取代部份人類角色之發展趨勢亦不可擋,人類世界文明的進步顯然因為受限於肉身物質的需求而更難促成平等和自由。
新型態的公眾網路直播看似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突破大型企業財團的資本壟斷,卻演變成更容易偏執排他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分眾化」,教會為了塑造大團結的表象要人無條件投降也會產生反效果而使得更多人不願意,集體動員次數過多精神疲累反而造成講臺信息更難連貫集中。優美動人又饒富意涵的詩歌是很難創作出來的,上帝是很有可能個別揀選了某幾個人在音樂和聖道雙方面皆有能力表現傑出,而這些人肯定是曾經以信心回應上帝聖潔的呼召,音樂家本身也必須在上帝的寶座前奉獻自己的一生,以音樂彰顯上帝的榮耀。
這個時代常使人感覺度日如年、坐立難安,又常使人感覺光陰似箭、變化莫測。這是一個相當矛盾的時代,明顯對立的現象交互出現,因為時常有一個甚麼樣的東西出現吸引人的目光,而人們也是以這樣的認知方式體驗上帝的同在,教會音樂也更容易被偶像化。難道說現在教會又必須要和「網紅」或「網美」競爭群眾魅力?網路的世界相當黑暗,人口販賣和毒品交易時有所聞,並不像表面營造的自由平等的氣氛。
為何「耶穌」之名在教會的敬拜讚美音樂被濫用?不就是因為耶穌的名號可以快速地集合眾人目光的焦點?而福音書當中的拿撒勒人耶穌每一次出現都相當戲劇性,並伴隨超自然神蹟,滿足這個時代人們渴望超人英雄拯救墮落城市貧苦大眾的想像。
小弟有發現一個錯別字。
「在不清不處中,大家都能合一了」
此處,個人認為,應為「不清不楚」。
不知小小羊兄,可否修正。
感激不盡。
--Brandw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