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香港腐乳|公和招紙既寫原產地香港又標中國製 負責人:係中國造 港品牌腐乳產地盤點

分享:

《集誌社》在市場上購買了七樽本地品牌的腐乳,了解其標籤的生產聲稱。其中,大孖醬料原腐乳標示自己是「香港製造」。有五樽樣本,標籤上的字眼,相對較模糊。例如順發孖記玫瑰腐乳,指自己是「香港包裝」、公和玫瑰豆腐乳,寫上「原產地:香港」(Country of Origin: Hong Kong),但另再貼有一張標籤,寫上「中國製造」(Product of China) ,「包裝:公和荳品廠有限公司」及印有深水埗的一個地址。

樹記麻油腐乳 標籤「自設廠房,用心製造」

樹記麻油腐乳的樣本,則在標籤寫上「自設廠房,用心製造」的字句,有留下「樹記食品製造有限公司」字句,及深水埗的一個地址。有利腐乳則在標籤上,形容是「香港品牌」及印有「香港鵝頸橋」的字樣,及在銅鑼灣的一個地址。另一樽名為同德興香滑美味腐乳,招紙上寫上「香港」、「九龍」的字樣,及一個清水灣道的地址。最後一樽明利腐竹食品,樽身全透明,沒任何標貼。

公和的舖面裝飾,上周有「香港製造」的字眼,本周剛好換了圖案,沒提及「香港製造」。

公和腐乳標示原產地:香港 舖面「香港製造」字眼裝修已更換

公和玫瑰豆腐乳,寫有「原產地:香港」及「中國製造」。開業65年、位於深水埗北河街「公和荳品廠」店鋪現場,牆外多處寫有「香港製造」字眼,記者向店員查詢,店員拿起腐乳後望了數秒後指「我哋個廠房係中國,唔喺係香港生產,係香港賣。」記者周一(29日)再到現場視察,外牆原來多個「香港製造」字眼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荳腐達人的一日生活」時間表和圖案。

公和負責人:呀…我𠵱家都諮詢緊設計label嗰個⋯⋯

記者問道為何寫有「原產地:香港」?職員再看看包裝說:「咁要問負責人啦,冇乜問題㗎喎,我𠵱家退返錢畀你都得。」《集誌社》記者致電「公和荳品廠」負責人蘇小姐求證,其的玫瑰豆腐乳的原產地,她說:「有咩原產地係香港?呀…我𠵱家都諮詢緊我個…嗰時幫我整嗰個人…即係幫我設計呢個label嗰個。」

被問到原產地香港為黃色招紙,中國製造為白色招紙,兩者顏色不一,是否分開貼上?何時貼上?蘇小姐沉默二秒後道:「呢個問題我唔會答你啦,你哋鍾意…即係你哋…我多謝你嘅查詢,我只會答我哋啲嘢係中國製造,就係咁簡單,因為真係中國製造。」

公和:「中國製造就係中國製造囉!」

那麼「中國製造」即是「由一粒豆開始」,全部工序都在中國廠房製造的意思?她堅持稱,「中國製造就係中國製造囉!」她其後補充「咁如果你識分嘅,你咪分囉,我我我⋯⋯無問題啊,係啊,總言之我哋嘅客人嚟買嘢,我哋就答佢中國製造囉,我就無其他嘢回應啦。」

樹記職員:廠房在元朗錦田

樹記的腐乳寫上「自設廠房,用心製造」,該品牌有逾80年歷史,腐乳樽身上寫上深水埗一地址,及「樹記食品製造有限公司」字樣。記者以顧客身分,向職員查詢其「自設廠房」的位置,店員稱廠房在元朗錦田上輋村,但準確地址就無從得知。其後,記者表明身分,向店家致電查詢時, 店員則以「好忙」、「做緊嘢」、「負責人唔係成日喺度,你過嚟撞下啦!」然後掛斷線。 

順發孖記腐乳原材料及發酵在東莞進行,再在香港採用人手貼招紙及封膠。

腐乳標籤上寫有「香港包裝」的順發孖記,樽上寫有一葵涌工廈地址,記者向順發孖記負責人謝國榮查詢,其腐乳原材料及發酵工序於東莞工廠進行,後運送到港加工及包裝。他說:「香港人好buy香港製造」,但他們的製作過程非「一條龍」在港完成,因此兩年前設計包裝時,使用「香港包裝」而非「香港製造」。他明言「我對自己有信心,亦都對我啲產品有信心,我怕咩啫。」對於廖孖記事件,他指「好可悲,好難得可以做到百年,做四代人。」

順發孖記包裝場在同一地址 ,記者到場參觀,其採用人手貼招紙及封膠。記者逗留在場約六分鐘,兩名員工全程均有配戴口罩及頭套。

順發孖記腐乳在香港的包裝工序。

標示「香港、九龍」 「同德興」職員指廠房在𦘦慶

「同德興」腐乳,只標示「香港」、「九龍」字眼,樽身列出香港公司地址位於九龍清水灣,記者通過公司電話向職員求證,職員指其廠房位於𦘦慶。在銅鑼灣軒尼詩道設門市的「有利腐乳王」寫有「香港品牌,衛生保證」,不少東南亞旅客到此買手信。記者向職員查詢其廠房地址,僅獲「呢啲我哋職員唔方便答,問返老細啦。」

最後一樽無貼上招紙的腐乳屬「明利腐竹食品」出品,其在官網上稱其起源於香港,以生產豆製品起家,為香港連鎖食肆及酒樓提供豆製品,提及選用 100 % 加拿大大豆,在深圳及廣東鶴山有廠房。記者查詢腐乳廠房位置時,職員稱在深圳製造。

市民單看標籤,一半人選擇了貼有「自設廠房」的一款。

「香港品牌」、「自設廠房」等字眼,會否影響消費者選擇?

《集誌社》記者隨機街訪 30 名市民,在五款標示相對含糊的品牌,包括「順發孖記」、「公和」、「樹記」、「有利」、「同德興」,憑包裝和標籤字眼,從中揀選一款最有信心食用的腐乳。 半數( 15位)受訪者認為樹記「麻油腐乳」口味、外觀、品牌聲譽及「自設廠房・用心製造」的字眼最為吸引他們。食品是否香港製造,是Sora挑選食物的考量之一,他說「第一眼見到『自設廠房』,就會覺得係香港廠房先」,因此直覺地選擇了「樹記」。

街頭實測 見公和包裝:「即係喺香港製造,定喺中國製造?」

Karmen 和 Elaine ,看見「原產地香港」的字句,因而選擇了「公和荳品廠」的腐乳,被問為什麼會選擇「公和荳品廠」,Karmen解釋「會驚啲大陸嘅,唔知道佢哋啲衛生情況。」 其後記者問她,是否有看見「公和荳品廠」樽上同貼有「中國製造」及「原產地香港」。

香港品牌的腐乳分別以「香港包裝」、「原產地香港」、「自設廠房」、「香港品牌」等作簡介,市民會如何選擇?

Karmen反問「咁即係喺香港製造,定喺中國製造?」Karmen感「混淆」,嘆「冇睇清楚,都係揀返呢個(同德興)。」

友人Elaine續點評其他腐乳的字眼,認為「順發孖記」的「香港包裝」「都怪怪地,包裝唔同製造,香港品牌又唔知佢地喺邊製造,佢都唔敢講喺邊。」

對於不少無食腐乳習慣的市民而言,比起來源,更注重包裝外觀。江小姐直言,「好誠實咁講,好多嘢都係大陸製造。」但「好直覺,就咁睇啲色,觀感上,同德興睇落好old school,好似 60 年代,細個喺街市會見到」。

議員:澳洲維多利亞法例對標榜產地有嚴格指引

選委會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認為,廖孖記事件及市面上充斥標榜本地生產包裝的貨品,反映本港法例保障消費者權益力度仍有待加強。

江玉歡引述澳洲維多利亞法例稱,當地對商家標榜產品的產地有嚴格指引,「究竟幾多成分、工序係喺當地做?幾多成本喺當地產生?𠵱啲全部都有要求。」她認為,相比外國類近法例,本港條文未有要求商家在貨品上列明產地,亦未有就產地提供定義,導致法例有灰色地帶,不利保障香港品牌及消費者。江玉歡補充,如不適時填補相關漏洞,長遠將會影響消費者信心,嘆「如果無信任自然就不會愛戴」。

有利腐乳以「香港品牌」標示,但沒具體提及生產地方。

海關:檢控 20 宗涉食品違《商品說明條例》

海關回覆《集誌社》指,由 2022 年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海關共成功檢控 20 宗涉及食品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下有關虛假商品說明罪名的案件。14 間涉案公司及 11 名涉案人士分別罰款三千元至 8.8 萬元不等。

根據《條例》,「商品說明」就貨品而言,指以任何方式及透過任何途徑,就該等貨品或該等貨品的任何部分而作出的直接或間接的顯示。在營商過程或業務運作中,所有標示或附在商品上的商品說明均必須正確無誤。商戶如就有關貨品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達關鍵程度的陳述,可構成虛假商品說明的罪行。任何商戶如將虛假商品說明,應用於向消費者提供,或要約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 50 萬元及監禁五年。

消委會指,在過去三年,共接獲三宗有關腐乳產品的投訴,內容均涉及產品包裝及/或品質等問題。

百年老店廖孖記結業,引起公眾對香港老字號品牌產地來源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