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這幾天看到與女人迷相關的陳述,內心很不好受,我相信有許多跟我人一樣,至今想到創辦人與主管團隊,仍然充滿身體與心靈的不適,這個創傷將影響我們一生的職場,我們是這個組織的倖存者。我在離職後,馬上取消追蹤相關人的帳號,也取消追蹤女人迷,當時的生理反應是,我看到女人迷的任何內容,都有作嘔的體感。經過了很久,才從這場惡夢裡走出來。一直以來都沒有勇氣公開發表我對女人迷的觀點,直到看到與我同期的編輯的發文,我感到很難過,當時的我,是否也知曉其他人的痛苦,卻無法一起承擔,我想對曾跟我一起共事的人說,很抱歉讓你獨自面對這些成人崩壞的樣子,才二十幾歲的我們,努力撐過每一天,如此艱難。在我的履歷與經歷露出裡,能不放女人迷的職銜,我都不會放,因為如果可以選擇,我不想經歷那一段人生。朋友們私底下開玩笑,想知道女人迷讓多少人至今還在吃身心科的藥,這是真的,我們有人還在吃藥。我決定離開公司時,除了精神壓力,身體也出了嚴重狀況,當時我有一段時間,都在血尿,焦慮時胃經孿,也是從那時開始。(續)
Like
9.7K
Comment
417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我們到底有多不敢離開那個位置、那張椅子。如果你每天至少需要產製兩篇 hit 文、還要寫專訪、營運社群、處理活動、上架 APP 內容、作者溝通、改稿上稿、敲通告,下班後,還有講座要舉辦與主持,那你真的會因為不能下班,無法離開位置。我在那裡實習到工作約三年的時間,接下來,我將陳述影響我最深的幾件事。(1)女性培力與進步文化:很多人會覺得,如果夠聰明,就不會被 PUA。在裡頭,許多入職者都是對提升性別意識、實踐社會公平正義有理想的人,但當我們進去公司體制,會發現這只是一場菁英遊戲。組織長期利用「女姓培力」與「自我成長」作為品牌形象,若你長期關注,可以很顯而易見地發現,他們製作的原生內容,只關注中產階級以上的女性或社會群體需求,貧窮女性、移工女性等相關議題,一定都是轉載來的。看組織販售的各種牌卡,也不難想像,他們那種雪柔桑德伯格式的 lean in 作法,很遺憾地,並無法體現「多元共融」,只是將多元共融當作盾,在有爭議的時候揚起這個旗幟。(續)
Like
3K
Comment
20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女人要獨立、自主、堅強,然後用自己賺的錢,去買血汗工廠裡製造出來的名牌,這就是我從他們身上看見的事。他們只是用一種比較隱晦的方式,在剝削另一群人而已,剝削沒有資源的女性、年輕的工作者、對性別有理想的人。這個進步文化,對內則是加以苛責,他總是說:你們需要再更 proactive 一點。組織內部大多數為女性,僅有少數男性,當時我的感受是,組織的女性管理者多對其他年輕女性施以「母職制」的訓練,難道是因為女生普遍更不容易為自我發聲、更容易苛責自己,因而他們行使這樣的性別差異對待。他們彷彿把自己當作家長,希望員工把這裡當作家,但同時在精神上施予「妳不夠努力、妳不夠優秀」的批判,這些批判落實在大大小小的文件回饋裡、每天的時間運用報告裡。我必須說,當時我們在創辦人時而溫柔對待、時而苛責批判的兩極狀態裡,都身心俱疲了,在溫柔包裝的暴力當下,你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受迫。他會任意觸碰人的臉,親暱地喊我們親愛的,這其實就是一種權力,對方在弱化你的個體與自主性,進而把規則加諸於你。(續)
Like
2.7K
Comment
6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在公司裡,我們需要是一個「正直與正向」的人,例如午休,若幾個同事太常一起出去吃飯,會被認為搞小圈圈,我們會被發警告牌,被說「不夠正直」,但當時的每個人,真的太需要一個午休喘息的空間,一整天的工作時間,我們只有那時候像自己。好像是被關在一個圓形監獄裡,會不斷自我審查,自己是否不符合公司正向積極的文化。編輯部的臉書,也特別會被留意,若是我們發了自己觀點的文章,有意識型態、有政治傾向,就會被警告「你也代表女人迷」,穿上一件隱形的制服。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時有人在辦公室裡哭了,創辦人說,女生在職場不要哭,會被人看不起,要用能力證明自己。若這不是厭女,什麼才是厭女。(續)
Like
2.8K
Comment
3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2)河蟹性騷擾、冷暴力:在女人迷發生過多起性騷擾事件,少數有進性平會處理,但即使有,也是像走程序一樣,創辦人與部門主管質疑受害者的「性騷擾經驗」,他們暗示:這可能不是性騷擾,只是對方很友好。受害者離職時,創辦人對團隊說明:「因他有人生規劃而離職。」事實上,在性騷擾防治措施裡,創辦人應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這項行爲,以及知悉前條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不過,就我所知的幾個受害者,離職前,每天進辦公室,都仍需要看到加害者,甚至處在同一個專案裡。聽說,加害者的懲處是被罰兩年不能加薪。在揚言解放性別框架的組織裡,居然是用「不能加薪」這樣的觀點在看待性騷擾事件。而創辦人在 2023 年 6 月時也趁著 metoo 事件,大大消費了這些受害者,在原始貼文裡,他自稱內部有妥善處理事件。現在的貼文裡能看見「受苦的人,但願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無論經歷什麼,我還是相信,我們都能夠磊落。」這段話。我想請問組織裡的創辦人與主管們,你們認為自己足夠磊落、足夠正直、足夠善良嗎。
Like
2.6K
Comment
6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這個性騷擾犯不只一次騷擾女性員工。當然,因性騷擾決定離職的員工,跟大多數離職的員工一樣,都會遭受創辦人的冷暴力,很明顯地在團體裡被孤立。明明員工是一個月前提離職,他卻要對方儘快離開,私底下拿著幾張千元現金給對方,這樣羞辱的方式不勝枚舉。我有朋友離職想去唸研究所,創辦人回應:「在台灣唸研究所沒有用。」並起看不起他的選擇。許多人離職時,都受過創辦人在組織裡的抹黑,他也曾對著其他公司,扯謊說入職者的不是。說到這裡,我想提醒,與創辦人並肩的主管們,主編、品牌主管、設計主管等,這些人不只是共犯結構裡的一環,這些人也複製了他的行為,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明知有人在不正當地受苦,卻沒有任何人願意發聲。
Like
2.5K
Comment
4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3)消費性別議題:如果說,我們這群人,真的是因為理想而犧牲,那或許還能接受,但不是,我們都太清楚,女人迷的既得利益者並不關注平等,他們只關注自身的權益。我在很年輕時,採訪了林奕含,當時這篇稿子,是由我自己跟他通信、見面專訪與拍攝完成,因為公司沒資源,也沒錢,所以編輯多是獨立完成稿件。訪稿落成,當時他信件寫:「謝謝你把我的生命寫出來,我覺得自己不配這麼好的稿子。」這讓我非常難過。七年過去,我仍然記得當時與他說話的場景。在專訪林奕含之前,編輯部有每日報題的活動,若流量不好,創辦人就會參加。我先讀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當時並不知道這本書的經驗來自何處,在會議中,我分享這本書與題目,認為我們必須要做這個題目。創辦人回覆我:在眾多性侵議題裡,為什麼選擇這個?你覺得做這個夠有價值嗎?這能讓大家關注議題嗎?我也讀文學,但文學偏冷門⋯⋯他希望我不要做這個題目,他甚至沒看過那本書,而我堅持做完。(續)
Like
2.3K
Comment
5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而後,我們都知道,林奕含走了。那時候,我的臉書被中國、香港、台灣的讀者灌爆,但沒有任何一個主管,在此時以官方立場為我發表什麼,或是告訴我應該怎麼做,他們用溫暖的語氣說加油,但冷眼看待一切。我一面質疑著自己書寫專訪的意義,與承受著他離開這件事,一面,在臉書私訊與官方私訊,看到許多對我的不實抨擊。我記得,那時候他們要我休息一下,可能休息了一小時,我就開始處理這個議題的後續。總是在特定事件發生時,他們會開始「做些什麼」。當時創辦人馬上知道他該做什麼,他找了現代婦女基金會,發了一篇新聞稿,好像女人迷一直在這個議題上努力一樣。套句他常說的話,我們要做的更 smart 一點,然後dream bigger。在我意志薄弱之時,一邊被迫處理他口中的「議題」,一邊,公司牆上那篇文章帶來的「流量數」不斷上升。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壞掉,就是在那時。我想起他說的「你覺得做這個夠有價值嗎?」一陣頭皮發麻。而他甚至會在回顧時,用「二小姐」的臉書帳號,發著那篇專訪。(續)
Like
2.2K
Comment
2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我感到自己必須失去人性地做這些事,他宣稱的理想,只是搶快、搶版面、搶位置。我寫熱文、操作議題,直到我麻木、失去感覺與仁慈,變得跟他們一樣,當我發現我搭公車上下班時都在流眼淚,我決定離開這間公司。(4)操弄人性與內容的價值:在整個編輯部裡,我最信任主編 Audrey,回頭看,我為這份信任感到非常難過。一直以來,我相信她是堅持某些價值觀的,但共事多時,我也看懂了這份偽善,就連要這麼說她,我都感到不忍。若是女人迷在內容核心、稿費、公平正義、性別實踐等原則上有失妥當,我認為 Audrey 需要負起很大的責任,因為他曾是內容的決策者,也是梳理出組織文化與工作方法的人,他所建設出的許多工作方法,使歷任編輯部成員們在過勞血汗的狀態下工作,並且只能服膺他們的標準,沒有思想地寫稿。他是幫忙老闆收尾、潤滑、延續既得利益的人,這種笑臉迎人的惡意,才是最讓編輯們脫不了身的原因。他們會一邊扮演大姊姊一樣的角色,一邊重挫你對人性的理解,用正義的聲腔,玩消費主義裡的遊戲。我們以關注性別的身份進入組織,然後寫著一篇篇品牌廣編文,告訴女性怎樣更好,怎樣成為自己,喔對,去買雅斯蘭黛的保養品。(續)
Like
2.3K
Comment
5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當我寫完一篇擁抱橘皮紋的文章,就要寫廣編的除皺文,告訴大家,去買這個產品,你就會變成一個被愛的女人。他們告訴我們,這是「多元」。關於稿費的事,我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的差不多,就不多提,對內的說法是,「為了實踐我們的理想,我們必須⋯⋯」這樣的必要之惡說詞。滿滿的貪婪,被包裝在他們冠冕堂皇的「理想」裡。只要有流量,他們就能寫出各種政治正確的文章,實際上,背地裏他們跟商人無異,進行各種利益交換。女人迷曾多次以官方說法,說明自己沒有政治立場,事實上,創辦人與主編曾參與過「北京媒體參訪」這樣的聚會,這個聚會是為中國想要經濟統一台灣,進而舉辦許多參訪活動,有優渥的住宿與吃飯行程。還有一例,2019 年柯文哲的預測女性不分區名單出來,其中有一位是張瑋軒,團隊內部後來知情他已經跟對方見過面,他在對內部公開的同時,告訴大家「不能說台灣是一個國家」。但有需要的時候,他們卻可以在社群製圖發文說:「我是一個台灣人」。(續)
Like
2.7K
Comment
15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事件聲明稿寫「沒有政治立場與偏好」,他們彷彿忘了,性別即政治。我在女人迷時,寫了不少批判柯文哲的性別文,如今想來感到可笑,或許在裡面真正留下對性別關注的,都是那一個個來了又走、心腸從柔軟溫暖被使用到冷漠的編輯們。而那陣子,也是香港反送中之際,聲稱自己關注人權與台灣的女人迷,未曾出稿過一篇相關文章。其實我相信,他不是選擇政治,而是選擇權勢。有些人不敢說,是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擔心著在媒體圈的名聲,因為知道他們背地裡的行為,更覺得這是一個無底洞。也有些人,是因為事情終於過去了,希望自己離他們越遠越好,只要提起,就會有隱隱作痛、被囚禁的創傷感。前面提到,我認為這是一群倖存者,若是要大家,再次跟創辦人面對面說話,達成輿論所說的對話,真的太噁心,也太殘忍了。在女人迷唯一的收穫,大約是認識了一群很好的朋友,我們理解彼此在精神上受過的痛苦,因而在往後的人生成長路上,彼此支持,努力走出那個被創辦人稱呼為「樂園」的地方。(續)
Like
2.5K
Comment
2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把這些不堪講出來,終於可以過去了,我希望那些跟我一樣的人,你們也都慢慢走出來了,離開那裡,我們真的成為更好(至少沒壞掉)的大人了,對吧。最後,親愛的瑋軒,我們不會寄信給你,因為你只是想讓我們安靜、閉嘴,把這些聲音,關在一個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像你不斷用言語、行為、精神的操弄,所束縛過的每個自由靈魂一樣。
Like
4.6K
Comment
16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文章有錯字無法編修,請見諒)
Like
26
Comment
1
Repost
Share
abz_______'s profile picture
(補充1)並非認為物質與消費不重要,我也喜愛漂亮的東西。只是我們需要反思,女人迷這樣的組織,在不斷強調與倡議女性培力時到底參與了什麼?參與的是一個本來就能賦能自我的女性價值群體、關注個人成功的社會價值、與其定義成功的養成路徑,實為與現存體制無異。這種女性主義論調,未免太過舒服。當有更迫切的生命需要關注時,他們選擇的是什麼?他們搬出不斷強化女力的論述,僅是一套自溺、自我陶醉的系統。女人迷是一套在內外都以共同利益打造出能支持自己發展的權力體系,這些強勢文化正在間接壓迫真正需要被關注的對象。我不相信不關心其他生命處境的平等論述,我認為身而為人應該關注更需要被支持的生命、沒有發聲空間的敘事,而非不斷強化有利於自己的系統,那麼跟父權體系的運作邏輯並沒有兩樣。(補充2)我不需要組織內的道歉,這件事對我來說沒有意義。他們有強大的公關、法律支援,他們可以將事情處理地一絲不苟,甚至把脆上所有揭發的人都告過一遍。寫出來,只是想讓跟我有一樣經驗的人知道,可以承認你受傷了,這不是你的錯。
Like
183
Comment
Repost
Share
hikarukaru's profile picture
太誇張了……請吃一點好吃的!希望這篇文章是排毒……
Like
25
Comment
Repost
Share
c.yun.yun's profile picture
謝謝妳充滿勇氣的願意把這些真相說出來,我自己也曾親生歷經過相似的過程,不僅失去開心的感受並患上憂鬱。(現在是個喜悅的靈魂) 我想再次打出這些話的妳,仍對當時的經歷歷歷在目吧🥹只想和妳說,真的心疼妳的遭遇與承受的ㄧ切!!再次謝謝妳的話語,儆醒了所有還在沈睡的靈魂,同時也讓這些不公不義的人們,必須直面自身所造的業。 不論如何都恭喜妳離開了這個萬惡之地,同時也想向妳說,其實「妳的善良與美好不需要任何外界的認同」,尤其是面對這種自負自傲的人更是如此~我想在她的心智中,她唯一認可的只有她自己而已了,而其實在她的潛意識中,也早已認同了所有的同仁~這也是為什麼妳們同時負責這麼多重要職責的原因。(發現這是這類型的老闆認同人的怪異模式) 是想向妳說「所有的經歷,並不是真的要讓妳感受苦痛而已,那都是因為妳擁有絕對的力量淬鍊出獨一無二的妳。」有一天,妳也能夠用另外ㄧ個視角看待妳的曾經,重新認知到妳是多麽充滿力量的存在,並且重拾自我的價值,看見自己是如此擁有滿腔的熱情抱負、細膩同理的心思、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充滿能耐與效率並同時擁有專業底蘊等所有ㄧ切美好特質,這是任何人也帶不走的~ 祝福妳 ㄧ切喜悅而美好💕🙌🏼🙏🏽
Like
2
Comment
1
Repost
Share
c.yun.yun's profile picture
(字數太多留在這裡) 希望我自身的解讀不會讓妳感到不舒服🙌🏼🙏🏽 也祝福所有靈魂都能綻放自身最美好的特質💕🙌🏼🙏🏽
Like
1
Comment
Repost
Share
treize327's profile picture
閱讀完很難過,因理想進去女人迷而開心,但親身經歷了這包裝後的理想,絕望地離開。可以想像那有多讓人傷心😢我剛畢業時也有去面試一間當時2014蠻活絡的媒體(不是女人迷),抱著理想想進去可以撰寫什麼,讓社會更好,我說著我喜歡文字也想一起為這個社會努力,接著我就被創辦人狠狠地數落和逼問,當時我難以回覆,難過地哭著離開,印象最深刻的是:「告訴你實際的,我們就是看哪個議題有流量,就往哪個議題寫,不然怎麼賺錢。」我忘記原話是什麼,但大概是這個意思。我聽完的當下很絕望😞心裡想著是不是所有很有名的媒體都是這樣,自己該相信什麼。後來就不追蹤那家媒體了,但也因此思考了一些事情。
Like
14
Comment
1
Repost
Share
懷抱理想,我去一家名稱包含「婦女、權益、永續」組合的單位面試,結果單位負責人開頭逼問我說「你想做什麼永續議題?如果有,就沒什麼好說了,如果沒有,那還可以繼續談(面試)…」當下我下巴快掉下來,以為是我搞錯了什麼?後續面試過程,負責人不停嘲諷我的工作能力,和求職年齡….,甚至連正眼直視都不願,一直斜眼俾倪。是的,她也是女人,並且掌起上述三項大旗的名義下,對面試者/未來員工,進行剝削與貶抑之實。那次面試後,我對宣揚相關理念的單位,多採懷疑….
Like
1
Comment
1
Repost
Share
treize327's profile picture
我也是… 當時的對一些組織抱持著很多美好的想像,但實際接觸後,才知道真實情況不是如此。我後來找工作就比較務實了,也不太會質疑自己的能力,有些後輩也時常質疑自己的能力,我都會依事實狀況給予回饋。
Like
1
Comment
Repost
Share
linlinda1999's profile picture
這段的洞見非常同意,女人迷的女性樣貌中,是僅有高學歷、愛漂亮、享受生活身心靈的女性樣貌,讓真的關注多元共融社會運動的員工常常感到很違和。
Like
38
Comment
Repost
Share
shishuo_ch's profile picture
讀到此就已經不自覺地反噁 辛苦妳們也謝謝勇敢的妳們一一站出來告訴人們妳們的故事💕
Like
Comment
Repost
Share
psa56835's profile picture
深夜裡 我每一字每一句慢慢看完 寫的非常仔細~ 具體描述出了每一件女人迷的大小事,哇~ 我看得很入迷~ 妳的文字太有魅力‼️‼️‼️ 我後悔沒有早點讀到妳的文章 謝謝妳寫出來~ 好具體的架構出那樣的公司 那樣的職場鬼屋🏚️ 我彷彿也跟著妳一起上班 像回憶時光一樣站在妳的旁邊這些日子默默關注女人迷的話題,默默想起自己職場最後離開時好像也經過了疑似的霸凌平時不會想起來這些事,可是不代表它沒有 真的就是邊看著這些邊想起原來我也有受到傷害只是我不覺得傷口它有在痛還是要跟你們說, 你們真的好棒👏👏👏 發生的每一件事都令我心疼~ 謝謝妳們鼓起勇氣揭露 這個舉動 帶出的影響非常巨大~ 謝謝妳們 辛苦了(抱~~~~~~~ 乘無限次🫂)
Like
44
Comment
Repost
Share
chisay616's profile picture
連結是女人迷linkedin DEI獎項是他們下半年著重的 在那留言可以讓更多求職者知道這間企業的真相 linkedin.com/compa…
Like
Comment
Repost
Share
writegoodlivegood's profile picture
辛苦了,真的是從女人迷開始看著看到其他雜誌和專欄,謝謝Abby的文字。
Like
3
Comment
Repost
Share
boogiechen's profile picture
好讓人覺得噁心的環境,利用年輕人的嚮往,並且踐踏那個嚮往
Like
10
Comment
Repost
Share
soypaiju's profile picture
在經歷過這麼多難受的事之後,你能夠有條理地梳理事情的原貌和當時的感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工作上我也經歷過下班會不自覺流眼淚的時期,知道真的很痛苦,當時我只想活下來。貶低人的人造成他者的痛苦而不自覺,是可悲的人。你們很棒,不只是工作能力,你們還保有良知,在困境中願意照亮他人,真的很棒!抱!
Like
4
Comment
Repost
Share
gia_xin's profile picture
超級心疼 辛苦了(hug 🫂💛
Like
1
Comment
Repost
Share
ssandy.cheng's profile picture
謝謝你勇敢的分享與發聲!
Like
Comment
Repost
Share
Log in to see more rep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