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是你!你要去哪裡?
這是世界名著『暴君焚城錄』小說中的一個故事。
其實,這傳說已流傳久遠。
雖是傳說,但是,非常感人,且發人深省。
我試著將之改寫出來。
尼錄皇帝為了娛樂,放把火把羅馬城燒了。
事後,滿城群情激憤,要求找出肇事者。
皇帝嚇到了,不敢承認是自己放的火。
基督徒,就是最好的替死鬼。
因此,皇帝開始下令,四處拘捕基督徒。
已經有許多同伴,被抓走了。
有些,已經被送入競技場被獅子咬死,或是被火燒死了。
在彼得的周圍,許多憂心的基督徒,正苦勸彼得趕快出城躲避追捕。
這些基督徒,許多都是使徒彼得傳福音所得的果實。
對他們而言,彼得是他們的恩師、敬愛的長輩、也是屬靈的父母。
『您一定要趕快出城,士兵們快到這區來搜捕了,而您是頭號要犯。』
一個資深的弟兄,焦急地說。
『對呀,您如果死了,我們怎麼辦?』
一位年輕的姊妹哭了。
『先避過鋒頭,留下生命,
未來還能再造就更多的信徒,傳福音給更多人聽。』
另一位信徒緊接著提出自己的看法。
『對呀!對呀!』
聽到這些建議的信徒們,大家紛紛點頭稱是。
彼得看著這些他深愛的弟兄姊妹,看到這些哭泣的臉龐,聽到這些建議,
原本打算留在這裡的想法,也開始軟化。
在離城的路上,彼得自己一個人帶著簡單的行囊走著。
他聽下那些建議,決定先避風頭再說。
遠遠地,前方有位模糊的影子,正逐漸朝城走來。
『唉!在動亂的時候,大家正拼命找機會出城,怎麼還有人要進城呢?』
彼得心中暗想著。
『可能是外地來的,等他走近時,我再提醒他城裡發生的事。』
彼得心中,充滿著愛。
這麼深的黑夜,實在難以辨認對方。
但是,這身影,為何那麼熟悉?
彼得開始警覺起來。
『主啊!是你!你要去哪裡?』
彼得又驚又喜,是主,是他天天想念的主。
但隨即,他發現了主臉上的憂傷。
『我要再回去城裡。』主回答著。
『主啊,你去幹什麼呢?現在風聲鶴唳,他們正大肆搜捕基督徒呢!』
彼得依然深愛他的主,他焦急地向主報告。
『我要代替你,再回去被釘十字架一次』
主憂傷,但充滿憐愛地向彼得說。
沒有責備,沒有斥喝。
彼得聽到這話,當場全身無力軟了下來,跪地放聲大哭。
往事,突然在彼得眼前大量浮現:
最後晚餐的時刻,
三次不認主的時刻,
雞鳴的時刻,
主復活之後,三次問他『你愛我嗎』的時刻、、、、
後記
根據傳說,彼得後來又回到羅馬城,結果被倒釘十字架。
因為他覺得他沒資格與主同樣被正立釘十字架受死。
保羅被砍頭殉道。
信心最小,要求要穿過耶穌釘痕手才願意信的多馬,
據傳到最遙遠的印度去傳教,且在那裡殉難。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當主柔聲的問你
『你愛我嗎?』(約21:16)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21:15)
『你願意跟隨我的腳蹤行嗎?』(彼前2:21)
我們的答案,是什麼?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
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
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8-19)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當主耶穌呼召我們時,也就是呼召我們和祂一起死。
您,願意嗎?
(小小羊)
當看到基督徒在世界各地遭驅趕、受逼迫、被殘殺……我也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然後通常只能低下頭,羞羞慚慚地說:主啊,我不敢、我不會、我一定會受不了……
但是,聖經是怎麼說的呢?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十:13)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上帝會"按我們的能力"給我們適當的試探,
如果這樣,我們永遠不會遇到試探,因為能力太差了,通不過任何試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若上帝把那樣的逼迫加在我身上,祂必然也會給我足以應對的一切能力!
也就是說,沒有什麼臨到我身上的試探、逼迫是我承受不起的,因為上帝一定會給我需要的能力。
所以,我很常常是三次(可能不只)不認主的彼得,
但若上帝願意,當時機來臨,祂會讓我走回耶路撒冷,謙卑受死,從容就義。
所以我比較同意唐崇榮牧師常說的當神呼召一個人,這人是不能拒絕的,不是由這人和神的談判交涉決定最終的結局,亦即這件事終究會發生。所以也可能是死後才有人發現那是殉道,但這人並不至於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被騙了。
不過,神的特殊啟示已完全賜下,如果再來一個世界性的強權意圖將罪惡歸於上帝,這已是末日的徵兆,很可能並非再埋藏基督徒的信仰在地窖的陶罐裡,卻是顯明這榮耀不是歸於哪一個特定的政權,而是歸於祂自己,就是全本聖經啟示完全的真道。
這樣,我們必須奉勸不信的人不要看錯了,因為從來都不是上帝見證罪人,卻是罪人蒙恩悔改後見證上帝,那麼法律如果只是報復自己遭受的損害,最公義的法律難道不是彗星撞地球全軍覆沒嗎?
上帝在21世紀的作為應該不是由中世紀修道院的拉丁文古籍文獻決定的,往後可能懷疑猶豫的機會越來越少,教會錯解聖經的部份也將一一訂正。應當注意的是當上帝的手干預世界的歷史,我們沒有人可以抗拒,所以我認為地上政權與社會結構性的罪惡可能加劇,隨之而有新變化的敵對基督的學說出現,亦即當我們在整理聖經的教義問題,對邊的勢力也在形成他們的策略。
先前彼得想不到主是這樣的,從亞歷山大、拿破崙到希特勒,注重的都是人能怎麼樣。我小時候有讀過拿破崙和約瑟芬的情史,現在的法國不是帝制而是共和,之前最麻煩的是有伊斯蘭極端組織在人群中發動炸彈與機槍子彈的攻擊,現在為人關注的是中國大陸境內的維吾爾族宗教與文化遭受強制思想改造的國家社會主義專制。
說完了。結論是「國際社會」的概念在宗教上以其唯物主義歷史觀點試圖統合精神文明的理念層次,將民族國家的版圖擴張到海外以期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這行動本身就是出於某特定的宗教信條,所謂「姓黨」者,「信黨」是也。彼得貴姓啊?不貴,不貴,看魚市場的價格。有人到今天還在信仰馬克思主義,因為《資本論》裡面有幾句話決定了基督教是資產階級迷惑人心的毒藥,所以既然先知馬克思啟蒙了在沉睡中的工業文明,基督教就是過時該被丟到垃圾桶的產物。妳相信嗎?我的意思是說妳知道有人還在信那個嗎?不可思議對不對?但妳的生活就是看韓劇喝珍珠奶茶,我們的命運怎能交在妳手裏?
有基督徒夫妻是不是從小就玩在一起?這樣也好,結婚之後多說廢話也覺得無聊,不如讀點歷史書,讀點政治經濟學與哲學書,否則LGBTQ同志運動者也對妳們沒興趣,在教會裡傳福音還傳錯,這是很遺憾的。音樂家的圈子很小的,妳們有所不知其實音樂家最感困擾的不是沒錢買樂器,而是「職場霸凌」,那妳現在以為懂音樂就甚麼都懂了,將來在電視轉播記者會上聲淚俱下哭花了臉,很難看的。更不用說妳們賺的那點錢想要影響教會的政策,根本是緣木求魚,不值一評。
那麼今日我們看的不是彼得的海洋事業做多大,聖徒彼得全球知名,但好像沒聽過有海運公司的船隊取名為「聖彼得號」,只有英國航空母艦命名為「伊麗莎白女王號」,一個人站在她的前面是何等渺小。且慢,聖經裡好像有一個君王又是先知的,不是說他自己膏立自己為王,而是他知道上帝的心意,他是基督教神學的創始者,因為他親近神,尋求神,讚美神。
義人羅得常為惡人淫行憂傷,但現今中國大陸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以前臺灣教會還流傳大陸的弟兄姊妹吃草啃樹皮躲過共產黨逼迫的故事,我的意思是臺灣這邊的狀況可能更糟,所以最好不要再輕易相信那四十天不吃不喝的先知占卜算命,共產黨可以導彈直接打過來證明馬克思說的才是對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與主同死同復活。
80年代的抗爭風潮到了90年代轉變成吃喝玩樂,我們知道法國餐廳菜單的價格最高,這表示法國人投資在飲食上的錢是世界領先的,臺灣的知識份子之價值信念影響了政治經濟的表現,當然我們的命運也不會交給她們。黎巴嫩發生倉儲化學物質大爆炸事件,人們希望法國政府救他們,可見「革命」和「殖民帝國」都不是絕對的,臺灣教會找靈恩派來搞神蹟特會,但社會人士也知道有人在其中趁機撈錢,海峽對岸也在譏笑臺灣人不是搞文革就是搞迷信。但現在更不幸的事發生了,好像那邊有人抓住這邊的迷信死馬當活馬醫,在那邊又搞起文革來了,這真是一團混戰,叫人啼笑皆非。
很糟糕的,上一代人妥協在罪惡之中,下一代還沒出生就注定死期。逐漸魔鬼不再是風中的傳說,卻是生活中最親密的伴侶。甚麼?怎麼會這樣?不必訝異,只要妳的愛人把靈魂出賣了,魔鬼就是妳家之主。那麼使徒彼得給了我們甚麼啟示?
信而順服是蒙福之道,而這福份最大的是甚麼?外在的世界看來似乎並沒甚麼不一樣,但與主基督聯合的生命是有盼望的,整個羅馬天主教卡在那裏看不見光明,黑夜卻更深。
“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
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
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
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
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
--Matthew 1:20-23
你的老婆生的孩子是你的嗎?不要怕,只要信。重點是現在是誰的?你不希望自己的罪惡遺傳給下一代,上帝顧念你這番信心與盼望,也不會故意惡搞你。牧師的專業應該是救人的靈魂才對,不對的教會改過來就是了。
我們祈禱求神顧念祂百姓的苦情,在她們尋求祂的日子,顯明我主基督耶穌十字架的光輝,安慰她們,賜給她們盼望,以至於在信心中得見神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