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编辑
- 1楼
为什么开发和维护的人力如此的紧张呢?
高中时喜欢翻各种 Wikipedia 词条。在阅读 Linux 的词条时发现了 GNU/Hurd。最近就突然心血来潮想要看看这个开发了近 30 年但还是无法达到在生产环境下使用条件的 GNU/Hurd 操作系统。
看了一下 Hurd 网站,就目前来讲能稳定运行的发行版本也只有 Debian GNU/Hurd 了。于是边啃文档边安装,小试了一下。
Debian GNU/Hurd
发行版 | Debian Ports |
---|---|
家族 | 类 UNIX |
POSIX 兼容 | 是 |
开发方 | GNU |
内核 | GNU/Mach |
内核结构 | 微内核 + 服务器-客户端 |
语言 | C, 汇编语言 |
支持的架构 | i386 |
开发状态 | 活跃 |
首次 release | 1990 年 |
网站 | https://www.gnu.org/software/hurd/index.html |
注意,该操作系统 / 内核仍处于活跃开发状态。严格来讲,负责开发的人员大多数都是志愿者,并且开发时间仅限于他们的空闲时间。30 年来尽管有了一些 release,但是到目前为止 Hurd 并不完整和成熟,极其不稳定。请尝鲜的同学不要在实机上安装。
什么是 GNU/Hurd ?
GNU Hurd 是一个 GNU 开发的 Unix 内核替代品。它实际上是运行在 GNU Mach 微内核上的一系列服务(Server,而非 Service)的集合。这些 Server 实现了一系列协议(Protocol),这些 Protocols 定义了文件系统、网络协议和身份验证等。
如君所见,Hurd 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一个内核。它是一系列服务的集合,这些服务使用 Mach 内核的 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 (IPC) 机制来实现不同进程间的信息交换。
起源
1983 年 GNU 项目成立,目标是编写一个完全自由的 Unix 操作系统的替代。在随后的几年里 GNU 发行了一套用于编写操作系统内核所需要的全套工具,包括编辑器、编译器、命令解释器(Shell)和操作系统工具等。1989 年随着 GNU GPL 的问世,这个计划只剩下一部分没有完成,就是操作系统内核。
1990 年,在 3 年前因为内核导致的的弃坑之后 Hurd 的计划重新开始,选用了 Mach 内核。
1991 年随着 Linux 的问世,Hurd 的开发进度开始变得非常缓慢。
关于 Mach
Mach 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微内核,作为 BSD 版本的 Unix 内核替代。它在后来被 NeXT 选用,其操作系统 NEXTSTEP 的内核便是基于 Mach 的一个混合内核。随后它成为 Darwin 内核的基础,也就是运行在无数苹果设备上的 iOS, macOS 等的内核。
正在更新,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