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流行詞話

歡迎來到自助餐主義的世界

58 人赞同了该文章

「雙重標準」的問題自古而然,於今尤烈,烈到我幾年前提出了一個新詞「無限多重標準」,因為只有雙重太不夠用,要多少有多少才是大家真正追求的。但我這詞也不夠好。差不多也就是幾年前,台灣網友提出了「自助餐」一詞來指涉各種多重標準、多元標準、浮動標準現象,不脛而走,如今已是一個通行的諷刺用語。我認為現在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將此精準的表述,提升到「主義」的地位。現在,請容我隆重介紹「自助餐主義」,英文:Buffetism。

「自助餐」最簡單的概念就是選你想吃的吃、不想吃的就不拿。那麼問題來了:我愛吃甜食,愛吃重油重鹹,可是我不想發胖、不想吃出病,那我能不能像公孫龍那樣「離堅白」(把石頭的堅硬、白色兩項屬性分開來),只吃「美味」,不吃「負擔」,就像蔡瀾的名言:「吃下去的都是好的膽固醇」?

如果我們講的是飲食,隨便一個小孩都可以答說「不可能」,說可以的都是騙鬼,但現實中,的確就有很多食品企業在這樣幫各種貪吃鬼自欺欺人,他們賺很大。

而現在我們講的是政治,是嘴炮,是認知作戰。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對於「支持A就會不利於你在B上面的立場」這種難題,「離堅白」實在已經成了一種常規操作。如果有人用邏輯推導說「你不可能既要A又不損害B」,答案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要跟我講事實(或邏輯)」。

網友所發明的「自助餐」一詞,從一開始就已經是這種「只吃美味,不吃負擔」的終極形態。現實世界做不到的幻想,在幻想世界就可以輕易做到,以而統治現實。

也因此,自助餐主義的世界裡,一個主要的樂子就是戳破他人的泡泡,指出你的吃法有病,逼你正視或承認自己有病;每個人都是他人的他人,戳泡泡這種樂子得以維持,當然是因為太多人都會持續吹泡泡,不覺得或不去想自己會吃出什麼病。

過去從古典時代到大眾傳媒時代的文明和教育,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可以說是一種倡導「理智飲食」,倡導自知之明,勸人生病的時候要自己建立病識感,否則歷史上那麼多妄人的結局就是下場。現在不一樣了。這麼多的殷鑑,這麼明顯的邏輯錯誤,通通比不上一時爽,因為強權向我們示範的是「硬拗一時爽,一直硬拗一直爽」。

那怎麼辦?便如「用坦克對抗坦克」「用魔法對抗魔法」,答案就是「用自助餐對抗自助餐」,不用我或任何人倡導,大家已經在這麼做了。

编辑于 2022-03-05 09:54
写下你的评论...

6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ProfessorBrian
选择性失明[飙泪笑]
2022-03-05
艾征霸
选择性明 [捂脸]
2022-03-06
谭畅
立场优先,其余一切论说都为立场服务。同时,立场本身可以相当灵活,任君挑选。自助餐主义这个词起得太好了。
2022-03-07
UMR
昨天刚看你B站发动态,今天知乎就给我推这个…[撇嘴]
2022-03-05
NULLEXIST
后真相[思考]
2022-03-06
乐园的萨满
抛开事实不谈[思考]
2022-03-18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想来知乎工作?请发送邮件到 jobs@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