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 6发表评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人口流出下的乡村政策

文|路乾
2024年01月30日 11:13 试听
“乡村衰败”的语言表达,容易导向鼓励增加政府投资的公共政策。在人口流失的乡村,投资过多的基础设施,很难说不是一种浪费,闲置危房的处置、产权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要
山东枣庄,乡村老人。图:视觉中国

  乡村人口大幅减少是个客观现象。乡村人口减少不止发生在中西部贫穷地区,即使是沿海发达省份的乡村,人口也是大量减少的。笔者走访的某发达省份,有的村户籍人口2000多人仅有160人常住,有的村户籍人口6000仅有1000人常住。这些村至少还有一些老人在,还有的山村是彻底空掉了。

  问题是,面对乡村人口的大量减少,公共政策的重点应该怎样调整。

乡村投资不是没有成本的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各级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乡村的投入。各种资金拨下来,有的地区每年给自然村150万元的拨款,条件好的村获得了上千万的扶持。不过,这些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基层干部的反馈却莫衷一是。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请朋友免费读财新

责任编辑:张帆(ZN005) | 版面编辑:王影(ZN040)

财新网友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全部评论(6)最热最新
  • 要放开土地所有制,走不了的人卖掉土地进城,留下的集中土地搞生产。自上而下的债务投资,都是坑。
    (0)(0)回复(0)
  • 这样还在农村的老人不给儿女添麻烦,是要强的人。。
    (0)(0)回复(0)
  • 财新这篇文章非常犀利,打着某种旗号的无效投资看似每笔不多,但聚沙成塔,总额触目惊心。以北京为例,一个村的提升改造动辄三四千万,实际效益则非常可疑,对多份预算表总结后,发现近半的总投资是用于墙面涂饰一类的涂脂抹粉。
    (2)(0)回复(0)
  • 鲤鱼跃龙门出来的人,户口迁出来后就法律上没了故乡,没了归属。
    (0)(0)回复(0)
  • 根子在在土地所有制上,一方面城市核心区的土地价高无比没有指标,一方面农村闲置的宅基地一大堆。如果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作为产权明细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就不是这个情况了。
    (3)(0)回复(0)
  • 落入经手人之手。 先按照规定把理应迁出农村,和村集体的个和事解决了。不过又要靠人家,又要人家公正办事,办难事,恐怕无解。这就是基层底气。
    (0)(0)回复(0)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


评论
分享到
您的评论已提交,请等待管理员审核...

发表评论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