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i.tw 陳柏惟 Verified account

June 9, 2020 Shared with Public
【司法精神醫學體系改革2:司法鑑定的漏洞比想像還多!】
首先,感謝各方專家前輩紛紛賜教,讓我深深覺得用功還不夠,且這個領域要改革的項目實在太多,我們團隊會盡快將這些精闢意見整理,以作為我們推動修法與監督行政單位的依據。事實上,精神醫療的最大洞,是在社區預防與復健項目,這涉及錢在哪裡?資源如何分配?跨領域如何整合?等問題,我們會繼續來推動這條漫長改革的路。
今天的系列二,我們會稍微聚焦到法律問題上,先來探討在昨天「系統化攔截模型」中「攔截點3」從法庭與監獄的問題,這也是民眾最關心的,可不可以讓精神犯罪者得到適切的處遇。在勇警李承翰殉職事件一審判決後,許多民眾對精神醫學鑑定,以及法官判決感到失望,我這邊還是要來快速帶大家看一下精神犯罪者的鑑定重點為何,而哪邊應以專家意見為主,哪邊法官又需做定奪?
首先,幾乎世界所有國家,都需要有責任能力才能受刑罰,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上個月美國有個五歲男童開休旅車想「去買藍寶堅尼」。假設此男童在路上失控撞死路人,那他要負過失殺人罪刑入獄嗎? 而若是他朝向路人衝撞,那要判死刑嗎?想當然,在此狀況下,監護人須負起民事賠償責任或可能的兒福法令刑責,然而,我們卻無法將五歲兒定罪。
因此,各國的法律制度經過兩個世紀的演變,大多把犯人(以下以精神障礙犯罪者為例)分為「完全責任能力」(依法判刑),「部分責任能力」(酌減其刑+保護治療),「無責任能力」(只需保護治療)三類,而判別準則經過演變,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在20世紀下半後,不論是美國的模範刑法典或1975年德國刑法,都走向「犯罪時要有精神疾病」+「因此辨識能力&控制能力有問題」的雙重檢定法則。
但問題來了,司法鑑定,不是只有「責任能力鑑定」,在犯罪者被司法體系攔截時,為了與醫療體系互相配合,我們需要的是「三重能力鑑定」:
1. #受審能力鑑定:所謂受審能力,是指「幫助審判進行」以及「幫自己做重大決定」的能力。犯罪者必須知道自己是被告、知道被告什麼罪、知道刑事法庭是「檢察官起訴被告,律師辯護,再由法官判決」這個過程,最後要能有幫自己做決定(例如要不要上訴、認罪協商等等)的能力。
你可能覺得,管他受審能力,人抓來審就對了。然而,沒有受審能力的混亂病人,最大問題可能是無法釐清犯罪真相,導致判決不準確,譬如其實是別人殺的但堅持相信是自己殺的等等怪異思考。當然,為了個人的尊嚴與其權益,也需要他神智清楚的就審。舉個非精神疾病的例子比較好瞭解,日本「京阿尼縱火案」的犯人,由於縱火燒到自己難以言語,因而是把他醫到一定程度後再正式抓上法庭審判的。
而精神病患很多發病時,充滿幻覺、妄想,言談缺乏連結與邏輯,在法庭上根本不知道在幹嘛。因此這時就要先強制治療一段時間,評估穩定後再去審判。這也能減少「裝病脫罪」的機會,因為抓到以後先送進精神科病房治療,失去自由以外,24小時接受三班護理觀察,每天會談,還要做各種檢查,藥物治療,如果再裝就關久一點,一般人根本不可能維持24小時戒備好幾週到能騙過專業團隊的。
2.#責任能力鑑定:《刑法》19條在2005年修法時,修法理由中提到,關於責任能力多「認以生理學及心理學之混合立法體例為優」,「生理原因」指的是「有無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為準」,「實務即可依醫學專家之鑑定結果為據」,而「心理原因」則是「行為人之辨識其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是否屬不能、欠缺或顯著減低。」這部分「由法官就心理結果部分判斷」。
也就是,犯罪時有精神疾病並不能「脫罪」,而是要看他是否處於「無法辨識行為違法」,或「無法依其辨識控制行為」,要達到如此混亂的程度,其實是不多見的。就算符合刑法19-1,我們應視為「有罪但有心智疾病」(guilty but mentally ill, GBMI),亦即「無刑事責任」(Not criminally responsible, NCR),仍須根據刑法87條監護處分。
3. #再犯風險鑑定:判斷病人的責任能力後,對於責任能力下降或失去,需要監護處分的病人,其實還需要判斷其「危險性」與「再犯風險」,來覺得後續處遇的位置,例如,「高暴力、高再犯風險」,就需要到戒備森嚴的「司法精神病院」去,若治療效果不佳,可能要長期拘留於此。而「中度風險」,則一般送到精神專科醫院的「司法精神醫學病房」。一些犯下輕罪,同時「低度風險」的患者,則是在一般精神科住院甚至社區服務治療,譬如我就聽過我們團隊的醫學顧問講過,有一個失智症的阿婆偷拿一塊豬肉被監護處分六個月;或是從小智障+聾啞人士,被拐騙去搬漂流木,結果違反森林法監護處分一年,同夥都放出來了他還在住院,這類的患者或許接受有強制力的社區治療還對他們比較有幫助。
至於風險鑑定的工具,大致分為非結構臨床分析,精算風險分析(ARA)和結構性專家判斷(SPJ)。其中,非結構分析較為主觀的,預測能力較差;而精算風險分析則是納入一系列的風險因子,根據統計提供一個數據化的預後估計值,來預測未來暴力的可能性;結構性專家判斷則納入部分專家專家彈性調整整體的風險程度。大體上,ARA和SPJ有相同的預測準確性。但某些證據累積較多的領域,ARA的預測力比SPJ好,但SPJ對於治療後的追蹤預測效果較好。
我們來看看實務層面的例子,以我國為例:
我們的法律其實有受審能力的概念,這是來自《刑事訴訟法》第 294 條:「被告心神喪失者,應於其回復以前停止審判。被告因疾病不能到庭者,應於其能到庭以前停止審判。」
問題在於,刑法已在2005年修正時拋棄「心神喪失」的傳統責任能力概念,但刑事訴訟法第294條卻未一併進行修正、仍保留半世紀前「心神喪失」的文字,因此,大概只有「對外界全然缺乏知覺理會及判斷作用」的患者(如昏迷、嚴重譫妄、嚴重失智症)才符合。對於精神病極度發作,認為自已是有八隻腳和100個眼睛的外星使者的患者,並不能符合這條,使得刑訴294很難運用。
因此,實務層面我們會發現很多沒有受審能力的個案仍然被審判、被判刑,例如北投殺童案主嫌,在法院上堅持自己沒病,辯護律師主張精神異常抗辯,是國家機器派來迫害他,誣賴他有病的壞蛋,這種混亂狀態,除了讓法庭增加喜感,並不利釐清真相,追究責任。把他醫到穩定再來審,並非讓他脫罪,而是讓他能神智清楚的知道,自己必須誠懇的面對受害者與司法,無法逃避!
我們上面講過,根據修法意旨,生理原因由醫師鑑定,而心裡原因則有法官充分根據各方證據判斷後判定,然而,實務上法官也常把後者丟給醫師,導致完全由醫師決定審判的過程,和立法精神明顯不符。
再者,許多輿論認為鑑定過程過於草率,其實一部分是沒有足夠鑑定時間與資源,或是在病患急性發作期,就趕著要求做出結論。給予鑑定團隊充分的時間,足夠的法律授權,提升刑事案例之鑑定費用,都是實務上需要的措施。反倒在同一審中找不同團隊多鑑定幾次,並不是最急迫的需求。
最後,對於「有罪但有心智疾病」的個案,目前修法方向朝向打開《刑法》87條的監護處分時間天花板,這點我也贊成。但須注意,過去立法時會設監護處分五年,是根據一些證據顯示(白話的說)「五年醫不好大概也很難好了」,問題是,延長監護處分後,對於高再犯風險個案,或是部分合併人格疾患,在精神症狀改善後,犯罪風險仍難以降低個案的長期拘禁場所如何規劃? 在長期監護處份期間,是否能隨著病情調整治療模式? 監護處份結束後,如何在社區追蹤(目前沒有具有約束力的機制)?這些配套措施,是延長年限以外,需要規劃的!
我們上面講了很多專業的風險評估方式,但是台灣實務上的鑑定報告會不會寫呢?答案一般來說是:沒有!
唯一和再犯風險評估較有關的法條是《保安處分執行法》第46條:「因有刑法第十九條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二十條之情形,而受監護處分者,檢察官應按其情形,指定精神病院、醫院、慈善團體及其最近親屬或其他適當處所。 」也就是說,決定風險高低的,竟然不是專家而是檢察官自己決定! 各位可曾看過法官判監護處分,而檢查官送去慈善團體執行的? 答案當然沒有,因此每個人都是送到地檢署簽約的醫院去,那就沒有所謂風險分級了。
這個目前或許還不是問題,但未來建立「司法精神病院」,或是監護處分年限可無限延長,病人病情改善,但仍有部分風險時,是否都仍需要昂貴的特殊單位住院治療? 或是可以移轉到低強度的病房或社區治療?這就需要建立風險分級的制度!
所以大家就知道了,要改善我們的精神疾病犯罪鑑定過程,並讓病犯得到該有的刑罰,同時接受治療,這需要很完整的配套,除了《刑法》外,還要修《刑事訴訟法》、《保安處分執行法》以及其他配套法令,這也是我們要在國會繼續追蹤的!
明天,我們團隊會再跟大家報告英國、日本的風險分級方式,以及世界各國的司法精神病院狀況,還有台灣成立司法精神病院會面臨的實務層面問題,請大家繼續指教~
All reactions:
327
458
Like
Comment

327 comments

All comments

  • 王臏
    一位鑑定醫師說的不錯
    「精神鑑定要做到多詳盡?
    看你要拿多少經費出來啊?」
    60
  • Kevin Too
    殺人因精神障礙致不能辨識其殺人行為是違法不罰,是這樣嗎 。如果這樣,這種法律保護不了我的家人和一般人,我很不認同。也謝謝3Q團隊的整理。
    8
    Hide 29 Replies
    • Author
      3Qi.tw 陳柏惟
      Verified account
      保護我們和家人的,不會是法律罰多重(精神如此異常早就無視於法律),而是要如何減少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流竄,或讓執法單位有效攔截滋擾行為,後者需要的是包含社區醫療、社會福利、警政在內的「社會安全網」。
      人類社會的問題很複雜,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不一定是最簡單的那種方式。
      62
    • 張意維
      3Q 陳柏惟 你說的對
      但已犯罪的就該判刑
      無罪真的是太誇張了!
    • Aliven Lin
      3Q 陳柏惟 是嗎? 當量刑為重時,會減少很多目無法紀、裝瘋賣傻之人!社會案件你有看到被判禁治產人犯案嗎?
    • Alvin Lee
      張意維 是根據醫師的專業判斷。何況還可以上訴
    • 賴鈺人
      Alvin Lee
      不修法的話,怎麼上訴都沒用。
    • 賴鈺人
      這真的無法認同。
      我支持你,且很多看法高度雷同,但不代表我是無腦挺的粉絲。
      直接先說我自己看法的結論,法律的輕重就是能夠保護我們的方法之一。
      不然把每個殺人重罪都改成勞動服務1小時試試看犯罪率?
      結果可想而知吧。
      可以適度稍微減刑,但絕對不能殺人「無罪」!
      法治精神蕩然無存,社會公義無法彰顯,這種判決只會讓所有人更怕精神病患者,他們變成不定時炸彈,在社會上正常人會變得更加的排擠他們。
      誰知道他吃藥了沒,沒吃藥欠缺行為辨識能力發作砍人依照我國法條是無罪...
      這對被害者公平嗎?
      對被害者家屬親友公平嗎?
      社會會恐慌嗎?
      會有人鑽研此漏洞刻意為之嗎?
      再來是事發當下的精神狀態評估一直都用推估,包含事前與事後的關係蒐證,也就是說可以包裝,可以預謀。
      法條確實不符合我國的國情與人民的期待,需要修正。
      拜託了🙏
      3
    • 蕭家凡
      許多人不懂或許也不想懂死刑無助於提升治安,無助於防範下一個受害者的不幸,單純只想用三千年前那個以眼還眼的法律觀念做報復性懲罰就覺得快樂了:犯人被殺,我就爽。至於有沒有下一個受害者,干我屁事
      2
    • 賴鈺人
      蕭家凡
      就是因為不只要嚇阻第一個,也要防範下一個,所以在法治社會才需要法律去輔助約束,判決後輔導。
      重罪重判,輕罪輕判
      現在討論的不是要不要判死刑,是直接殺人「無罪」。
      2
    • Cho-Yuan Cheng
      3Q 陳柏惟 死刑不就是可以減少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流竄嗎?
      2
    • Cho-Yuan Cheng
      蕭家凡 死刑有助於讓一個人100%無法「再犯」,這應該就夠了
      2
    • 蕭家凡
      研究顯示最直接解決再犯率及嚇阻方法的包含監獄管理及再教育制度、強化矯正輔導、受刑人就業輔導、刑事判決的合理量刑等等;強化罪責只有負面效果。
      而針對精神病患的處理應該是及早發現介入治療,ref無論中英文請自己估狗
      不過專家研究以及國外示範數據,大概對於FB犯罪學議論大師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 賴鈺人
      蕭家凡
      我們在探討的點和你的回答似乎不太一樣耶。
      請您先看完我上面的全文,瞭解一下問題點再回應。
      (1)並沒有強化罪責,是殺人不要免責。
      哪來的負面效果?
      拿廢死的研究套用在這裡不是很恰當。
      今天不是要他殺人償命,是說不能「無罪」
      (2)現在不是在說及早發現治療的事情吧?@@
      本來就該早發現提早治療大家都知道,現在在討論的是「犯後」的「法律」問題......
      我上面也有舉例了,重罪的罰則重不重,和犯罪率的影響絕對是成正比反比,因為有實質嚇阻作用。
      殺人後如果只要去上課1小時,您覺得奉公守法的人數比例還是一樣嗎?
      (3)各國法律在不同國情/民情/歷史下有不同的影響,當參考可以,當某國的研究來證明對我們一定是對的?
      這我必須保持懷疑,因為我的出發點是我們國家現在的狀態是否適用。
      我也想高尚,但是現實就是我不想有精神病患沒吃藥傷害我的家人朋友,犯法就要法辦,法律不符合現況就要修。
      讓法律發揮作用
    • 蕭家凡
      賴鈺人
      依您的高見,刑法19以及87條應廢除:因精神障礙者不應身體狀況影響其行為與責任能力是吧?意即精神有問題的人理應跟精神正常的人一樣腦中清楚辨識法律跟責任
      或者,你只是不管他有沒有責任能力,都要讓受罰,因為刑罰的意義在於讓其他不相關第三者覺得舒服,絕對不是為了預防及修復司法的目的;刑罰的存在就是為了彰顯絕對理論的報復正義至高精神
    • 賴鈺人
      蕭家凡
      第三者覺得舒服?
      從你的發言裡面從來沒提過被害者。
      你有想過他好好的過生活突然被殺死舒不舒服?
      被害者家屬和朋友舒服嗎?
      這樣判一般人會更害怕且歧視精神病患嗎?
      奉公守法按時吃藥控制病情的精神病患被歧視舒服嗎?
      這樣有回答到你的舒不舒服問題了嗎?
    • 蕭家凡
      賴鈺人 修復式司法的精神就是以受害人為出發點去考量啦,你主張的報復式刑罰除了閣下這種完全無關的第三人舒服以外,對被害人有啥助益?
      車禍撞死人以後賠錢跟償命哪一個對被害家屬有幫助,無關的人都覺得是償命ㄏㄏ
    • 賴鈺人
      蕭家凡
      照你這麼說,所以幫加害者脫罪變成無罪釋放,這件事情對被害者有助益?
      是正確的出發點?
      你還好意思拿車禍來比較,你知道車禍撞死人不可能「無罪」嗎?
      他現在殺人是「無罪」喔,是「不罰」喔,想請問您的高見,是哪裡對被害者有助益呢?
      哪裡有修復呢?
      您有試過換位思考看看嗎?
    • 蕭家凡
      「無行為能力→脫罪 」
      你是不是覺得被告接下來回家打電動就好了,都沒其他事了?
      依你的法律素養跟跳躍取結論的方式,我們無法取得共識,到此為好,祝您安好。
      後續若產生了對法律的興趣或是需要資料查詢的經驗分享,歡迎您私訊,共同參商討論,日安。
    • 賴鈺人
      蕭家凡
      您質疑我的我回答了,但我詢問的您沒回答耶,只有看到照本宣科,看來可能真的是文組的高材生法律人。
      您提的修復式我很想知道對於被殺死的人,和他的家屬,哪裏修復到了呢?
      除了從頭到尾幫加害者辯護,我真的看不到其他東西。
      提醒您這所謂的法律素養高的人一點
      民主國家的法律最高精神應為,人們能在法律的庇護下享有充分的自由。
      很顯然現在大多數人們對此條法律是否能保障並且庇護人民安全及自由,已經抱存劇烈懷疑。
      我外出看到精神異常的人靠近我,我是會害怕的,「因為他如果殺害我,他不會有罪責,且我和我家人也不會有你說的什麼搞笑的修復,只會有悲傷與困惑。」
    • 蕭家凡
      不是啊
      本案就是一個神經病,因為他是神經病,所以現行法律無法嚇阻他的行為,那你怎麼會期待無法嚇阻他的法律所規範的刑罰能對他有教育的效果?
      因為他是神經病,所以他需要的是治療(強制),刑罰對他沒有意義,要是有意義那他一開始就不會去犯罪了————那你這麼堅持要刑罰他是為了什麼??不就為了爽而已?
      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沒有你想的這麼舒服好不好,依他的狀態,他關進去的日子很可能比他去住監獄還要久。所以說到底,你不治療他,硬是要刑罰他的意義到底是?爽?
      講成這樣你聽得懂嗎
      2
    • 蕭家凡
      而且精神病患靠近你你會害怕喔?
      台灣現在犯下刑事案件大多是正常人幹的,精神病患不到一成,正常人靠近你,你為什麼不害怕?
    • 賴鈺人
      蕭家凡
      大哥,我說了起碼5次了,您為什麼就是搞不懂呢?
      因為正常人如果突然殺害我,他要背負嚴重的刑責,所以他會考量有沒有這個必要性。
      有嚇阻作用。
      真的會亂砍的,法律也會判他無期徒刑或是死刑,所以很難再遇到他,再搭配療程治療、信仰等有機會教化。
      對社會有修正的作用。
      但對於精神病患不吃藥殺人無罪,你覺得呢?
      不然我和1000個正常人一起生活
      你和10個精神病患一起生活看看?
      居然還問我為什麼會怕?
      拜託多思考一下🤔️
    • 蕭家凡
      是哦,刑責的嚇阻性這麼強,那為什麼犯罪的絕大多數都是精神正常的人?
      不用吃藥的8+9砍人比忘記吃藥的精神病患還多多了,你所謂的思考就是無視數據跟研究,用自己大腦幻想嗎
    • 賴鈺人
      蕭家凡
      你確定有看完且看懂我說的再反駁嗎?
      為什麼我說過的事情你又要再問?
      你說的8+9問題我上面有說,嚇阻不了的還有下一個功能,「對社會有修正作用」那邊你看一下好嗎?
      然後一般人與精神病患的人數比例不同,你直接這樣子比較?
      可以請問一下你的統計學教授是哪一位嗎?
    • 蕭家凡
      賴鈺人
      我的機率與統計老師是黎教授,他很專業且優秀,是我沒有學好。
      台灣精神病患統計人數,就診人數一年上百萬,確診精神分裂患者約11萬人;台灣列管黑幫及其從屬的人數約為七千人
      現在,麻煩統計學大師賴鈺人教授發表您的統計高見:11萬人佔不到10%,應該先剿滅這11萬人,還是先剿滅這7千人,對民眾的生命安全比較有幫助,讓你走在路上比較安心
    • 林林林
      賴鈺人 既然你也知道重刑無法嚇阻「真的會亂砍的」,因為他不會考慮到刑責的問題,那為什麼執著在有罪無罪呢?
      刑法上的「無罪」不等於「合法」啊!有危險性的犯案後的精神病患當然應該限制自由,但那跟一般受刑人的徒刑是不一樣的,賦予他處罰性質的監禁,無法使他理解罪與罰的意義,如何改善治療方式及監控年限、出院評估,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
    • 賴鈺人
      林侑宣
      首先感謝您回文,看起來很有邏輯舉例也適當,我願意和您好好探討。
      關於您的疑問,為什麼我要執著在有罪無罪,我最前面的回文有提到喔,是關於有事前事後的空間可以操作,事發的「當下」心理狀態是用事前以及事後「推估」的,可以看看很前面我發的前文謝謝🙏
      有罪的事情,把它判成無罪,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問號的事情。
      既然沒差別那為什麼要把明明應該有罪的殺人重罪歸類成無罪呢?
      判有罪不是也可以施行矯正治療嗎?
      我們社會是「法治」,除非變成人治或是其他的方法來維護社會群體,否則法律的精神與約束方法就是以保障人民為原則。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我原本以為不是玩笑話。
      殺人在刑法上無罪,受害者與社會大眾的心裡傷害是要考量進去的。
      當社會上民眾越來越不相信法律的時候,對整個社會或對法界有任何正向幫助嗎?
      犯罪率會因此下降還是上升?
      不平等的保護加害人,因為他的心裡狀況不好,那被害人及其家屬怎麼辦?
      我同意是可以酌情減刑,但該負責的還是要負責,自己無法控制自己,那為什麼不按時吃藥治療呢?
      以下是重點:
      「明明知道自己有精神問題又不遵照醫生指示,故意長期自己停藥,而導致的失控殺人,這難道不是他自己長期清醒時候的選擇過失造成的嗎?」
      而且不是微罪,直接殺了一條人命,也間接讓奔波於法院後得到「無罪」宣判而傷心加速了有病在身的父親死亡。
      我們旁人看或許無罪和有罪沒差別,但很多事情換位思考一下就能有答案。
    • Cho-Yuan Cheng
      蕭家凡 嚇阻再怎樣也達不到100%防止同一個人再犯啊
      這不用大師都知道的吧
    • Cho-Yuan Cheng
      林侑宣 只要活著,就有機會再犯,怎麼努力都一樣
    • Tang Hsieh
      涂耿達 電子手鐐應該是享有這個權利的義務,讓周遭的人有所警戒,否則就不能享有精障者免減刑之權益。
  • Chang HY
    特殊住院治療醫病比多少?國家經費全額給付?這也是個大問題!!對於一個殺人犯,民眾不一定接受在他身上投注這麼多費用。
  • 劉啟旭
    很用心,謝謝你~
  • Xin Hong
    台灣目前的法律真的是太輕了,真的應該修法
    不能廢死
    3
  • Nishiwaki Lu WaBei
    精神異常就用精神異常法律對付才對!
  • Top fan
    李立仁
    精神病患潛伏在各處,讓人民非常困擾,精障無罪論,無法讓被害者認同,希望修法,讓重大罪之精障者無期徒刑,或死刑
    • 林太一
      不是潛伏,是掙扎。
      憂鬱症要從更大的重力爬起,思覺失調要防範只有自己看的見的怪物,一個在床上痛哭,一個因耳語不敢睡覺,最享受、最平常的休息再也沒有。
      憂鬱症你是殺不到也關不到,他們早就被困住,至於那些幻聽被追殺的...
      死刑的當下他們會說:「看吧!真的有人要謀殺我!!」
  • 悠遊浮雲
    請航空・石油公司、護照等等改名法案盡快成立!!
    我們年紀老了!没時間再等了!!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
  • Joyce Chen
    困惑
    1.對於無病識感而沒有服藥的病人,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放在社會中要如何防止炸彈不小心爆炸?
    2.對於吸毒者本身就容易有幻覺幻聽的現象,甚至已經形成病症,他們可能連精神科都沒有就醫紀錄,他們也可能是社會犯罪的高危險份子
    3
    • Alicia Kao
      所以說家人之間的
      “互相關懷” 很重要
  • 張小志
    3Q加油~終於有人重視了!
  • 高龍成
    感謝3Q的用❤️
  • 涂永為
    謝謝3Q
  • Lucas Tsai
    3Q 很用功
  • 陳詠綾
    台中有你,真的很幸福
    2
  • 施芳芳
    謝謝3Q!!
  • 王君偉
    感謝資料整理
    讓我能有具體的了解
    3
  • Jenny Wu
    每次睡前看3Q發文都要吸收大量資訊,腦子會當機😂 但真心覺得值得花時間看,太優秀了!
    4
  • 洪綵婕
    太優秀了,這是我一直想告訴週圍朋友,悲劇是法條制度有問題,該修法,而3Q真的很用心在這塊,感動!
    這社會很多事對多數人很麻煩,而大家只願意採簡單粗暴的方式,這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希望3Q在這塊能真正落實讓社會更公平的修法,加油!!
    45
    • 施芳芳
      洪綵婕 真的!把用心的長文看完,覺得知識量好多,很多從未思考過的角度,謝謝3Q條理清晰的分享,有你為人民發聲實在太幸福了!
      4
  • NU CH Linn
    太佩服陳委員和幕僚群,太驚人的優秀了。
    8
    • NU CH Linn
      所以我昨天去基進黨捐錢
  • Hanson Wei
    看到委員有針對這個極具爭議性的法案在努力,讓人非常感動,這麼引起全國關注的案件,全國一百多個立法委員能有幾個像委員一樣肯下功夫,並力求修訂相關法條以符合現況並安穩民情,希望委員不要像其他尸位素餐的立法委員一樣讓我們失望,尤其是居然會把交通檢舉視為洪水猛獸,反而在意不在乎其他用路人安全的違規達人的罰單是否開太多,會這樣違背民意的立法委員是選民的恥辱,希望陳委員別讓選民跟支持者失望啊~
    6
  • 夏雨薇
    3Q 棒棒的 💯
  • 張昭仁
    我們又不是聯合國的會員馬先生簽什麼法,
  • So Gin Huang
    這團隊也太厲害
  • Peipei Ball
    整篇閱讀完後,心裡五味雜陳....
    終於有立委願意碰這塊了!
    這時,不得不說,我猜團隊裡有醫學背景與高大法律系的高手在團隊裡...
    4
  • 卓昆霖
    陳柏惟大哥加油~
    7
  • Huei-Chung Yang
    Verified account
    294條
  • 尤小尤
    3Q加油
  • 陳湘華
    3Q哥也太有學問了~讚一個
    3
  • Debby Lo
    身為媽媽的我
    覺得這類的議題很需要政府官員的重視🙏3Q
    4
  • HongJhih Chen
    原來那...是一件很榮譽的事
    額...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1
    • Vergil Wei
      因為這些人都是支持共產主義的?!
    • 黃金山
      HongJhih Chen 只能說他為人海派,要做到海派褲袋要够深,現實社會存在有錢能買通一切,表面很風光講道義,骨子裡是否也講道義,如是•可敬也,不是•敬而遠之也。
    • Alicia Kao
      我不偽善
      所以我不贊同 偏激
      的行為,更不認為
      死者為大
      我只問是非 只論 對錯
      只能說他們對於 “榮譽”
      的 定義,跟我有很大的
      不同
  • 樂樂
    這文很長 需要仔細用心閱讀,才能消化🤣
    這條司法精神醫學體系改革之路⋯⋯感覺好漫長 需要長期推動,謝謝你的用功與用心....繼續支持會做事的3Q立委⋯⋯
    5
  • Joan Bao Yen
    很重要,很需要。做該做的事,加油!
    7
  • Yi Jien
    沒有事前監護宣告的人,正常而言都有行為能力,也應該為行為負責。謝謝3Q關心這個法律漏洞!
    2
  • 黃淑梅
    司法精神病院..很需要
    修法+配套法令+監護處分者+指定處所+專家..很重要
    4
  • 謝彤彤
    司法改革真的很急迫 儘早改革 減少越多犧牲者 甚至受害者歸零 再不快點改真的對受害者及家屬很難交代
    在此希望委員往後能更加關注這議題 也感謝委員的關注
    至於那些來亂出征、亂罷免的再不理性點 那群在亂的真的蠻該去自我精神鑑定
    3
  • Victor Ho
    3Q挺你
  • 林正
    以前大家都演演戲過過場,沒人認真做這一塊,加油
    5
  • 許代福
    選區也需要關注才是
    2
  • 陳霖俊
    通通可教化
  • 王婷
    我覺得這種病既然有危害他人之疑慮,是不是該集中治療,不是放著當不定時炸彈
    19
    Hide 17 Replies
    • 駱凱莫
      王思婷 +1
    • 王婷
      Lin WO 是沒錯,但他沒有終結別人人生的權利
      誰叫他要有病,人權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適用
      5
    • Kuo Stone
      王思婷 每位市長參選人或被罷免人的樁腳也都要關起來,避免他們跳樓!
      2
    • 唐秀玲
      王思婷 這種疾病大都是後天環境影響力,而且環境刺激被產生的,所以不要完全抹殺人權,或許當初不是這樣,而被社會拋棄所造成的,依我的觀察是這樣,社會越排斥,這種疾病者更不敢去就醫,累計起後果更糟糕的不定時炸彈
      14
    • 王婷
      唐秀玲 你說的也有道理,好煩喔!這些人到底該怎麼辦,隱形的炸彈
      2
    • 唐秀玲
      王思婷 好人要多關心,中共走狗算了,因為牠們只會整好人,所以天生就是精神疾病者,牠們中共走狗可以人權,那我們無辜要被牠們破壞人權
      2
    • 林林林
      精神病患犯下的暴力案件,只佔總數的3-5%,其中又以對家人施暴為主,隨機殺人傷人非常少數。
      若我們將精神病患視為「不定時炸彈」,那為了防範97%暴力案件,是否應該同意一般人的生活需要受到監控?
      14
    • 王婷
      林侑宣 長知識了,謝謝
      2
    • Monica Lee
      王思婷 「誰叫他有病」這句不好,沒有人樂意生病,就像這次防疫,關心理解,然後醫療、社福介入,才是解決方法
      4
    • Randy Hsu
      王思婷 你以為每個病人都會殺人嗎 就是這種心態嚷病人更不敢好好就醫 然後惡性循環 這種意見自己知道很爛就不用說出來了
      2
    • Tommy Lee
      任何疾病都是程度的問題 所以這決定很困難 例如高血壓的人都有昏倒的問題 是不是要一診斷有初期症狀就全部禁止開車
    • Temis Wang
      沒有人願意生病,病人和病人家屬的情況有人關心了嗎?犯罪是犯罪,犯罪應有強制治療方案,普通民眾的治療是很長期的,有人知道一個生病的人工作能力和收入是受限的嗎?再來病人家屬在長期照顧病人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生病,這些有人去了解嗎?所謂集中治療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言論!
    • Alicia Kao
      Temis Wang
      但更不該 由
      “無辜” 的社會大眾來
      承擔 風險
    • Alicia Kao
      不要扯3% 或 97%
      的暴力佔比,現實就是
      那3% 有精神鑑定報告
      可以當他們的保護傘
    • Alicia Kao
      Lin WO 都無法確定
      能否控制 殺人的衝動
      了,他們好意思 要求
      人權
    • Alicia Kao
      跳不跳樓 是自己決定
      綁他們的腳...... 用意何在
      你偏激到 去跳樓 又
      關我屁事,跳樓前怎麼
      不想想那些你愛的父母
      妻子兒女,更何況他們
      也那麼愛你,你怎麼捨得
    • Alicia Kao
      那些 在意 神經病人權
      的人,怎麼不換位思考
      下,被害人的 人權 何在...
      被害家屬的人權 何在
      被害家屬 往後的日子又要
      如何繼續......
  • 楊恩承
    感謝你關心這一塊,熱血
    11
  • Ann Huang
    3Q加油💪,您真的很努力讓台灣變更好,我看見台灣的希望....
    5
  • 謝俊鴻
    看完!
    但真的需要時間消化
  • 柯如
    真棒啊!
  • Kwang-Ping Liu
    不否認與惡的貢獻,但它演得太美好,
    弱勢團體長時間只能跟著社會輿論起伏,
    法條跟著社會進步而改善,
    才是需要立法委員的原因,
    加油💪
    15
    • 許少平
      留言專業
    • Kwang-Ping Liu
      許少平 我脫離社工圈三年多了
      學長才專業!
  • Top fan
    湯匙
    最近發文的資訊量多到無法吸收
    內容充實 知識專業
    評價五顆星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2
    • Top fan
      朱立立
      你剛剛不是貼這張ㄚ😢
  • David Cheng
    太認真了…所以…直接跳過去~~~~🤣🤣🤣🤣
  • Yen Ju Huang
    東湧是3Q送的嗎?
  • 吳昱明
    陳榕婕第一次看到這麼清楚的
  • Po-wen Huang
    令人尊敬、非常認真敬業的委員,多數人只會批判,幾乎沒有人願意用心探究發生問題的根本解決方式,3QQ!!加油!
    6
  • Lester Hsu
    So.......?still 罷啦罷罷罷.......... I Loving it!
  • 王世杰
    如果是可以殺人關個4-50年 且無法假釋跟減刑緩刑 那我可以接受精神異常可以免除死刑,其他,免談。 不然我也去弄張精神病的證明來殺回去不就好了
    • 林林林
      王世杰 去弄啊!還等什麼?醫師跟法官都很好騙的,殺人免死超爽der~
  • 莊凡
    操作民粹很簡單,要講道理比較難,盼社會對精神疾病的理解,能跟上近年來司法的步伐
  • 林晨翊
    2
  • 唐秀玲
    法律真的是狗冥黨開的,從很多細節,就可看到很多不公不義的判決
  • 楊季容
    台灣司法早已漏洞百出卻遲遲無能修法……因此讓百姓人民無法受到公理正義的對待……徹底對台司法失望……絕望
    3
  • Mandy Wang
    3Q真的好優秀,希望真正能修法
  • 林艾倫
    某個舔共黨的腦殘們出來搖旗,
    很明顯是私人恩怨!
    我等著笑他們土好不好吃。
  • 毋亦非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韓國瑜自侮來是突然,侮八十九萬選民比官派白賊義不如!去是必然侮市府局部首長,既然首長堪能何故離職?選罷法違反憲法公民的義務,操控投票權公器私用130萬納言自妄語?投反對票者何堪!韓鍋愚敗在阻礙未投票若反對罷免人數亦是選舉時票數可告罷免無效!
  • 謝豐光
    3Q哥辛苦了
  • 顏志原
    既然這些人法律無法可管就代表這些人不該享有跟正常人一樣的權利,是否該強制隔離監禁,別再談什麼人權,當正常人的人權被這些少數特殊份子迫害甚至危害時他們就已經不該有人權,因為正常人沒人知道這些人下一秒會做出什麼事
  • Jelly Hu
    3Q哥的問政品質很優哦👍
  • Yun Ning
    我覺得用“評估”就來保證精神疾患他之後會不會殺人實在很困難,就好像你要預測下一次你自己何時會再次感冒然後提早戴口罩一樣。
    即使專家給予20%、30%的再犯率,但實際的狀況其實只有0或100啊?(會或是不會這種二分法,20% 30%要怎麼解釋跟保證?)
    對於協助精神疾患能夠更適應、恢復,其中一個治療方法是待狀況穩定後回歸社會,永遠的關住對精神疾患是沒有幫助的。對於可能曾經犯罪的患者,人民怎麼看待這樣的治療?
    就像教化一樣。教化是有可能的,問題是我們一個監獄裡面多少犯人配比多少位專業人員、可以獲得多少時間的輔導這是一個問題啊。現行的狀況來說專業人力進駐的不足,又沒有保障這些專業人員的工作(假勞務真承攬)。不是沒有教化或是治療的可能,而是根本也沒有人去做這些工作吧......就算改得表面再完善,制度打死不改、也沒有要對人民衛教、沒有人要扛責任來保障工作者,誰要來做這些屎缺?
    3
  • Hsin Yu
    3Q陳柏惟 除了抹紅 推給阿共ㄚ這招...還有沒有別的? 唯一沒有任何政見,靠罵中國當選的人!配合 尹立等貪污之人, 助紂為虐 殘害忠良。有果報的, 等著看........
  • 許 雅婷
    真的用功啊!3Q
  • Vivian Liu
    覺得你很認真!比消波塊好多了!
  • Sally Chiang
    不用寫這麼多啦 台灣沒有法治教育 一堆法殘的人只會叫這些人不是集中管理就是去死
  • Chun Hung Lee
    陳柏維立委在刑事司法審判與處遇的見解相當精闢,樂見在政策形成過程中,能有不同領域的專家與一線工作人員的參與(這屆有幾位相當關心精障患者的立法委員,讓我很感動,也很願意跟專業、社會溝通,比起什麼隨便提修法的,好太多了)
    對國家與民眾社會安全而言,絕對是好事,我也有幾點補充。
    (1) #受審能力鑑定,在目前的刑法架構裡面,其實就可以處理。問題在於司法實務人員有沒有相關的訓練與經驗,是否具有精神疾病的敏感度,可以在這個當下根據身心障礙權益促進法第八十四條委任輔佐人,由輔佐人或是公設辯護律師提出受審能力的鑑定。
    問題在於精障患者的輔佐人幾乎很少被運用,輔佐人的主管單位是社政機構,過往社政機構對於精神病患並不熟悉,導致輔佐人的委派,大多是放在智能不足的個案,精障患者一旦涉訟,在法庭上很難主張他的法定權益。
    沒有人主張,就不會有人運用,就算在看守所或是當庭飭回在家,受審能力也不保證絕對沒有問題,我看過好幾個個案在法庭都是胡言亂語,這在英美,是一定經過受審能力評估,要治療到某個程度,在輔佐人與公設辯護人的協助下,才能出庭受審的。
    這件事情,CRPD先前審查報告就已經提過了,到目前的改善進度仍然是有限的。
    就上次到司法院開會的經驗,司法院的長官們似乎想在法庭實務上,遇到精神狀況異常的患者,藉由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安排到精神病院來住院或是放到司法精神病院來強制治療。但我必須說,精神衛生法是柔性立法,以保障病權為主,跟為了社會安全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再者,輕重罪有別、精神狀態有異,也無法以精神醫療系統來處理精神病患承審過程的問題。
    是否符合強制治療的要件,跟受審能力的鑑定,還是會有一個灰色地帶在。而在未定讞前拘禁人身自由要到甚麼程度,更應該有人可以主張病患的權益。因此,除了鑑定以外,怎麼落實輔佐人制度,是相當重要的。
    這也是我過去提到日本的精神健康保健福祉士制度,臺灣務必要參考的原因。
    (2) #責任能力鑑定: 近期應該會有一堂課程在講精神病患的責任能力,若有影音檔,會再放上來跟大家分享。陳柏維立委提到的修法理由的確是刑法十九條的精髓,特別是當時依據德國刑法修正之後的調整,把生理、心理兩個原因與辨識、控制兩個準則納入後,相較於先前的心神喪失與精神耗弱,有了更清楚的操作型定義。
    而內文裡面整理的幾個判準,也說明了歷史的沿革,在此推薦先前老師的著作,以瘋狂之名(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0031),會更清楚。
    然則,我必須說明,這類刑責能力的準據,雖然調整的時間漫長,但本身仍然是變動的,例如辛克利案就是很重要的轉折點,導致美國目前的精神異常抗辯仍然依各州有不同的標準。
    這個社會,如何兼顧社會型態、人權、法律演進,找到運用精神醫療科學證據的平衡點,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而非請提供證據的人去代為切出這個分界點,司法精神醫學是人的科學,科學的部分不難,重要的是人的部分,是整個社會需要凝聚共識的,這也是當時立法原因談心理結果部分由合議庭判斷的原因。
    當然,若要達成這樣的理想,在法學教育養成的過程加入對於人類心智理解的學程,甚至是建構如心理衛生法庭(mental
    health court)這類的專業法庭會更加完整。
    原因是因為精神病患的犯罪行為,有的時候,並非完全是加害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是很難跟一般刑事案件類比的。
    (3) #再犯風險鑑定: 我還是得再強調,把精神醫療系統當作預防再犯跟公共安全的唯一主責單位是相當危險的事情,以一個精神病患犯罪而言,有疾病因素(衛政介入)、有環境因素(社會不利因子,社政要介入)、有人格或是性格傾向的風險性(治安或保安因素,警政司法要介入),除了治療以外,如何排除社會不利因素以及在賦歸社會的時候,保有一定程度的司法強制力來減少再犯與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
    不論你從精算風險分析(ARA)和結構性專家判斷(SPJ) 哪種模型來看,都一定會碰到刑事司法保安處分架構的問題。
    目前的精神病患的監護處分,幾乎重心全放在精神醫療系統,這種作法即便是病患在院評估的時候風險顯著減低,一遇到社會不利因子或是類似反社會行為的風險這類精神醫療無法處理的議題時,就會導致風險評估失真,而影響對於再犯的預測,甚至因此而導致限制患者人身自由到法定上限後,出了院所,仍然再犯的問題。
    至於鑑定報告會不會寫,其實我會寫,不過沒有人看。我舉近期一個案例的報告為例。
    『OO成長過程,缺乏正向的模仿對象,案父曾酒後家暴案母的情況,成年後則頻繁飲酒、施用甲基安非他命漸致成癮,並開始產生持續性的精神病症狀(聽幻覺、被害妄想),其家人對其約束力及支持較薄弱,若因外部社會不利條件(如生活缺乏重心與規劃、家中經濟需靠其勉於支持,甚至需要熬夜所以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外部控制力量欠缺(如家人的約束與支持、司法警政單位的監控),再加上長期使用酒精、甲基安非他命恐造成腦損傷而影響其認知功能;且OO對於物質使用的情形,雖有思考是否應該戒癮,但說詞前後不一,以動機式晤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by William R. Miller and Stephen Rollnick) 的改變階段評估其戒癮動機處於沉思期,亦即仍在思考是否需要決志戒癮,仍須促使其衡量利弊得失,加強戒癮意願,而若其未來持續使用甲基安非他命或是重度飲酒,未來仍有中高再犯可能性。』後面,還有詳細的治療建議就不貼了,其實,認真做事的鑑定醫師還是很多的。
    另外,我很同意目前的監護處分計畫,應該經由專家(或專家委員會)評估後,令入適當處所(其實目前還是有令入慈善處所,雖然極少,主因是因為社政系統針對智能不足的收容處所太少,社區針對智能不足個案的輔佐與協助量能也不夠),這才能真正改善病患監護處分的成效,而,針對到底國內有多少處所(包括精障、智能不足、甚至是很少提到的合併反社會人格的上述個案),有多少經費與量能能收治,應該要做總的盤點,才能建立分級分流的系統
    我可以說,監護處分的整體架構如果不調整,再多的再犯評估、再精細的分流系統都沒有用,扔到精神病院來,又無限延長監處的年限,最後的結果就是司法病人出不去,健保病人進不來,精神醫療人員跑光光。
    這對國家與民眾而言,絕非好事。
    感謝陳柏維立委的關心,這要請大家按個讚,大力支持社會繼續有討論的機會。
    刑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無法為完全之陳述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聲請法院同意指派社會工作人員擔任輔佐人
    8
  • Kimberly Teng
    您好,閱讀完您的文章,我更了解司法鑑定精神疾病的問題,非常感謝您。
    尤其是在3.再犯風險鑑定中,對於病人疾病程度的分級,這樣的分級制度除了不容易違反比例原則外,對不同程度的病患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療對他們的病情會更有幫助。
    不過,希望未來建立「司法精神病院」時,對於病患的人權維護需要多加留意。
    雖然他們都是犯罪者,造成了社會的恐慌與不安,但他們可能因病而沒有意識,或有諸多妄想導致自身犯罪,希望這間醫院能給予他們良好的環境,得到妥善的治療,而不是成為改了名稱的監獄,我覺得這樣才能維護好社會安全防護網
    另外,雖然跟司法鑑定沒有很大關係,但希望委員也能留意到社會上「精神疾病污名化」的問題。
    精神疾病事實上人人都可能罹患,但不代表人人都可能犯罪。然而,由於有些案件的起因是精神疾病導致,
    因此社會可能會對其他和我們不太一樣的患者感到不安,甚至無意間造成歧視的情形發生,這方面可能也需要思考改善方法。
    非常感謝委員
    2
  • Yucheng Tung
    刑法第19條第1、2項還可以成為喝酒後殺人的保護傘~反正開庭只要說自己當下無辨識能力或辨識能力顯著減低就好
    2
    Hide 11 Replies
    • Lu Wenwen
      Yucheng Tung 你說的那個是原因自由行為
      ,那個會被處罰的
    • Yucheng Tung
      Lu Wenwen 自醉行為不罰,只要抗辯行為前沒有傷害或殺人的故意
    • Lu Wenwen
      Yucheng Tung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Yucheng Tung
      Lu Wenwen 請看一下我的回答,抗辯行為前沒有故意就可以不適用原因自由行為,自醉行為目前沒有罰責~不罰
    • Lu Wenwen
      Yucheng Tung
      你故意不講第三項
      第三項就是原因自由行為-- 他不適用第1,2項
      刑法19條
      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
      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
      行為時因前項之原因,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
      減低者,得減輕其刑。
      前二項規定,於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不適用之。
    • Yucheng Tung
      Lu Wenwen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Victoria Yeh
      Yucheng Tung 這部份真的缺乏討論,卻很重要
      2
    • Lu Wenwen
      Yucheng Tung 抗辯沒有故意!但是證據會說話!所以才要檢察官去蒐證才知道有沒有犯意(刑法跟刑訴要並行)
    • Lu Wenwen
      自醉行為是因為喝酒當下沒有預料到酒醉時會傷人,但是原因自由行為是為了要去傷害別人才故意喝醉。 這兩者完全不同!
    • Victoria Yeh
      Lu Wenwen 蒐證很困難,犯意是否在使用酒精之前也很困難。另外如果因為喝醉傷人屬於不自由行為,而獲判無罪。受害者的正義就缺乏伸張。是否會因為這樣而難以約束酒後傷人的行為?
    • Lu Wenwen
      Victoria Yeh 我覺得蒐證困不困難要看個別範例決定 ,「例如」說他在喝酒之前有沒有帶著武器或去買武器 ,這不就能判斷了嗎?
      然後你問酒後傷人的行為,受害者無法伸張,這問題就是又回到精神病患傷人,受害者能不能伸張的問題了,要看個案判定了
      (然後喝醉酒之後不是故意傷到別人通常也可以用民法去做損害賠償的動作)
      2
  • 馬莉
    真的是有在做事關心時事的3Q哥,誰罷的了他啦,真愛說笑😂
  • Caroll Wang
    精神病患未必要定罪,但是法律一定要能強制精神病患入院治療
    是否達到無危害社會之虞的出院標準,交由專業醫師判斷
  • Jia Bao Lan
    這樣的分析真的很不錯,3Q好用功喔!
    對於精障者,要確實落實收容與治療,因為其家人可能無力照料,進而演變成許多悲劇⋯⋯
  • 饒恕寬
    加強虞犯即進入司法精神醫學體系,先期預防重於治療,治療成本高成效也不好,多以藥物控制!台灣的特性就是家屬及患者不願面對或績極治療,非等事態嚴重,造成悲劇已晚!簡言之就是強迫虞犯性病患提早社會隔離!至於治療後續就盡量吧!不定期服藥是根本不會正常!
  • 張吉菖
    前端(精神衛生法)落實作業,可避免類似「殺警案」再度發生,遠比事後各種討論、爭論,來得重要多了!
    就算修法把鄭嫌監護终身,就不保證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 Li Vickie
    我認為法官不該用「無罪」這樣的判決字眼,任何人傷害他人都有錯,只能因爲他的精神狀態不好,減其刑責或是強制治療(關在醫院接受治療),但是治療後,再度回歸社會,社會局是否能接手監控其服藥,精神狀態,這才是後續政府該強化的工作。
  • 江宜蓁
    精神異常只要有看診紀錄就需列管 強制治療 必要時同住家人連帶有責任 個人看法 家人責任重大 沒如此做 只怕傷害的都是別人旁人 不是ㄧ句不知道 就能無責任帶過別人失去至親的悲痛
  • 張昭仁
    台灣真的殺死人判死刑嗎?記憶前1-2個月一位機車騎士為了要載家人,被一個陌生人從背後把人桶死了他跟你認識嗎
  • 張藢鏻
    不止是這個 很多公單位職場用自身有精神疾病來規避責任 沒狀況也會用盡各種方式跟精神疾病來請病假 照顧弱勢反而讓這些人欲取欲求 政府變成提款機 真的不適任就該淘汰或是住進精神病院 精神疾病無罪 但是有些人用自己的小聰明來行懶惰之實 實不可取 還有樣學樣 既然沒辦法上班就該好好想這些人的去留!
  • 郭非郭
    台灣很多法律都極需待修 像罷免也有正常罷免跟惡意罷免 要怎預防很重要 暴力精神病患以及重度憂鬱症要怎強制就醫監護減少鄰居間或社會上危害也是極需要解決 ...
  • Ichun Chen
    等等...如果以台鐵殺警案為例,殺人者明知自己有精神疾病卻選擇不配合治療,如此仍免罪,真的很不合理😡
  • Top fan
    Akuei Huang
    唉…其實我覺得不需要弄得那麼複雜,我認為就是要以“這個人事實上做了什麼事?犯了哪些罪為依據去判刑” ,而不是以“這個人有沒有病”來做為判刑依據,有病沒病只是釐清犯罪因素而已,尤其被害者與加害者無冤無仇,莫名奇妙被殺死還要看對方有沒有病才能定罪?這真的很荒謬!
    4
    Hide 24 Replies
    • George Chi
      Akuei Huang 那其實也不用設定刑法適用的年齡了,如果一個5歲小孩玩火把家人燒死了,要判他死刑嗎?
      4
    • Chen Yi-Hua
      Akuei Huang 不要把法律想的那麼簡潔扼要好不==,陳伯惟都打了3476字,你就在那荒謬⋯⋯
      3
    • Top fan
      Akuei Huang
      George Chi 請問這小孩是“精神有問題”嗎? 跟“精神鑑定”這議題有關係嗎?難道法官腦袋都裝屎不用思考的嗎?每個案子都有他背後的原因,但絕對不是用“有病沒病”為唯一依據
    • 房葳寯
      George Chi 在我看來是,今天你要是那家被燒的呢?把你家人都燒死了,你會因為他是5歲小孩嗎?
      2
    • Top fan
      Akuei Huang
      陳逸樺 伯維是個很認真的立委我知道 ,你不要把有不同意見的人都當敵人攻擊,被陷入以“有病沒病做為判刑依據”其實更荒繆
    • George Chi
      房葳寯 我只是拋出個問題,你如果覺得這樣比較公平,那5歲小孩跟思覺失調的都抓去處死無所謂,這才公平不是嗎?
      可惜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這種法律。
    • Chen Yi-Hua
      Akuei Huang 刑法在判刑時第一要看的就是他是否為行為能力者,而思覺失調患者發作與五歲小孩是一樣的。
      精神疾病並沒有那麼容易判斷,所以全世界都為此爭論很久⋯⋯
    • Top fan
      Akuei Huang
      陳逸樺 你錯了!五歲小孩絕對不會去砍人的頭顱、也不會去隨身帶刀去刺殺警察!
    • George Chi
      Akuei Huang 委員的原文寫的很清楚,「有無責任能力」才是度量依據。
      精神病患的病只是造成他們「無責任能力」的原因,就跟屁孩還沒成熟意思是接近的。
      不是有病就無責,沒這麼簡單
    • Chen Yi-Hua
      Akuei Huang 你對於精神疾病的瞭解太淺薄了,這不是有咳嗽沒咳嗽那麼簡單,在發病時是真的身處在不同的世界,各國的專家為這類型的疾病診斷也研究很久⋯⋯即使你不相信司法、立法,也請相信醫學專業⋯⋯
    • 房葳寯
      George Chi 是沒錯,所以應該要以“他做了什麼”去評定,而不是他有沒有問題,我的看法是,今天好死不死你病發了,那我被你殺了,法官以你有精神病為由判你無罪,就像鐵路警察這起事件一樣,那試問誰來還警察一個公道?誰來還他家人一個公道?那我是不是以後在街上殺人,造個精神病就沒罪了
      2
    • George Chi
      Akuei Huang 美國可是有很多小孩玩槍把親人給斃了的案例。
      他們當下可是不知道自己在做很危險的事。
      我其實也贊成把所有潛在危險份子都抓去埋了,問題這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可能做到。
    • Top fan
      Akuei Huang
      陳逸樺 我認為你可以去娶或認養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來當家人一起生活負責照顧“他”一輩子,你才有資格評斷別人的看法是否淺薄,少在網路唱高調
    • George Chi
      房葳寯 是的,可是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用「他做了什麼」的「結果論」來量度的。
      就像我們都恨得牙癢癢的青少年保護法,為什麼15歲殺人可以從輕量刑?
      因為全世界都是用「有無行為責任能力」來判定,要用結果論來判定,最後就會變成所有法律都從0歲開始適用。
      2
    • 房葳寯
      我是覺得其實很簡單拉,哪天法官的親屬,法官的朋友,被燒死,被隨機砍死,法官還能以精神鑑定,判犯人無罪,那我就認了,今天火沒燒到自己身上,講實在的,以人性來看,法官都會是拿以往的判決來當基準,有人提出質疑,那法官就有理由說,以前也都是這樣判決的
    • George Chi
      房葳寯 我說難聽一點,有一堆傻逼都想說「我去殺人,假裝精神病逃罪」
      當兵讓你假裝精神病驗退都辦不到了,刑案的精神病鑑定可是要做N倍的,不要想的這麼簡單
    • George Chi
      Akuei Huang 有精神分裂不代表他沒行為責任能力,那些人很多時候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可能不知道自己現在是誰而已。
    • Chen Yi-Hua
      房葳寯 你講的是國中生都懂的應報理論,如果真那麼簡單,那幹嘛那麽麻煩,陳伯惟還在那打長篇文⋯⋯
    • 房葳寯
      陳逸樺 是啊就是沒這麼簡單,大家才會拿出來討論不是嗎?如果今天真的沒辦法做到被害者與加害者判刑或賠償的平衡,說不定接下來借鑒漢摩拉比法典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
    • 張伯潤
      可以嘗試把精神疾病發作的殺人犯當作天災去想像,會得到一個稍微不一樣的觀點
      確實就如樓主所說,有無疾病並不是量刑的關鍵
      或者說除了影無疾病,還要更多其他的因素
      犯罪事實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判別點,量刑要考慮的東西會更多更複雜
      想要單純化就是下降判決的品質,總體來講並不會讓結果變得比較好,只會讓錯誤的判決增加而已
      另外檢方的主張也是影響判決的一的很大因素,有時候判決不如人意就是因為檢方真的很雷
    • 房葳寯
      陳逸樺 今天問題點出在,加害人以精神病為由逃脫了罪責,這個我們沒辦法說什麼,的確以現今現時法律,法官判決是沒錯的,我們以鐵路警察為案例,被害人以及被害者家屬,看到加害人,把自己兒子殺了卻無罪,這難道是我們希望的公平正義嗎?今天沒錯你是精神病,殺了人,法官判處你無罪,我可以認同,但今天你並沒有把受害者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啊?今天你殺了警察是事實,你精神病也是事實,但因為你是精神病你獲判無罪,那請問死者鐵路警察及其家屬所謂公平正義在哪?
    • Chen Yi-Hua
      房葳寯 太好了,這個就是陳伯惟立委在追求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共識,我跟你想的一模一樣。
      大家都希望受害者家屬能獲得公平正義,希望加害者受到應有的懲罰,永不再犯,社會能修補這塊漏洞。
      明顯現在大家不滿的點就是「無罪」、「五年就醫」。
      這是可以努力的方向,需要社會的支持和溝通,最重要的是相信立法與司法機關的處理是對社會友善的。
      今天要討論的是社會學的影響,刑法的變更,受害者家屬的正義,無法簡單的三言兩語結束。
      我只想說。應報理論沒錯,但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現在要做的就是,讓你、受害者家屬明白,這個司法、立法體制,並沒有放棄「正義」
      但要大眾理解,實在太難了⋯⋯
    • Chen Yi-Hua
      房葳寯 首先,加害者罹患精神病而無罪這件事。我認同。
      但問題是後續怎麼處理這樣病患,我們台灣社會一直都省略太多。
      別說是精神病患了,連正常人在刑期後的再犯率也很高,我們對於受刑人的後續處理一直都很怠惰。
      顯然陳伯惟立委想解決。
    • Top fan
      Akuei Huang
      George Chi 你舉的例子跟“精神鑑定”一點都沒有關係,扯太多了!
  • JS Tiunn
    真的不建議3q團隊弄這個議題,又難又沒選票,專心做抗中就好了啦
    這種進步議題,應該要交給自稱推動社會進步的清新政黨才是~
  • 張昱祥
    照你做事方式、你會累死。法律、制度跟不上時代、與現實脫節、一張千瘡百孔的破網、……
  • 李歐
    精神上生病,但是中間停了一段時間或不治療,讓我覺得足以構成蓄意謀殺。
    3
    • 黃琳涵
      我贊成,而且我認爲家屬應也要負最大責任去督促吃藥,我常聽到家屬回說:他就是不吃藥,我也沒辦法!等到病人去攻擊他人或傷害他人,再來說,他就是生病了啊!他是精神病人(保護傘)
      為什麼?李承翰事件...明明兇嫌也是中斷服藥,家屬第一時間發現他不對勁,就應該帶就醫......
      我認為精神病患犯重罪就是唯一死刑!因為已經病到殺人了!無藥可救了!
      《身為警察的家屬,我無法忍受及接受》
  • Siang Wang
    如果因此被判無罪,希望可修法將相同刑責由入監改為關在醫院裡治療…
    不然這樣放有精神問題的人在外…
    被攻擊時…
    反擊有罪…
    被殺了自認倒楣?
    2
    • 陳維傑
      Siang Wang 不好意思,對符合刑法第19條第1項的成立要件的行為人為正當防衛是合法的,因為正當防衛的要件之一是要有現在不法侵害,而所謂的不法侵害指的是違法行為,而不是有罪責的行為,而刑法第19條第1項的不罰指的是刑法不對該行為人給予有罪的評價,而不是他的行為不違法,所以在這種情形下依舊為不法侵害,另外在自認倒楣部分也有點太過,依照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的規定,在重傷、死亡等情形下,就算加害人有符合刑法第19條第1項的情形,依舊可以申請國家補償,所以也不能算是自認倒楣
    • 楚瑞羲
      小疑問,就算有被害人保護法,但重傷、死亡,只能申請國賠,這就能對被害人人生交代?
      國賠不就是拿納稅人稅金賠?
      交了稅金,某天被符合刑法第19條第一項加害人殺死,不等於被殺了,拿自己的錢賠自己 ?
      真心期待能有更有效的防範這種問題再出現的方法。
    • Alicia Kao
      理法相違背
      那該 處理 法 還是 理
      法 是因 人 而生的
      任何律法 還是要
      “合乎道理” 才是
  • Teresa Wang
    很棒,針對法源修正才能真的解決問題並撫慰受害者的心,每個失去的生命都應該有讓人反省的意義,而不僅是1天的新聞標題。
  • 劉桓睿
    心理疾病的治療與風險的管理,並沒有統計研究上這麼簡單
    光是「初級預防」的階段,「心理健康促進」跟「攔截點0:社區治療」在台灣就執行得很不到位
    不同於生理上的疾病,精神疾病的治療,並沒有足夠的「商機」
    加上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不理解
    政府、藥廠、醫院很少會投入「足夠」的資源來幫助這群人
    最近專訪一位思覺失調症病友的弟弟,他說:
    『精神病院因為病床數不足,讓病況不穩定的哥哥提早出院。』
    在廣告、公關活動、路跑...可以看到大量的癌症倡議活動,但心理疾患都只有在發生重大社會事件才會被討論。為什麼?
    癌症的健保支出,在2018年突破了一千億元。更別提現行癌症治療有大量的自費藥物選項,除了越來越貴之外,癌症術後還有重建、營養補充、復健...等大量的延伸醫療行為。其中「巨量的商機」讓藥廠、醫院都願意花大量心力經營。
    但是心理疾病呢?在衛福部2017年的統計,前20大支出的疾病中,只有思覺失調症以127億上榜,只佔總支出的1.81%,其餘19個疾病都是生理上的。
    對於政治人物來說,心理疾病在「帳面上」就醫人數少、社會誤解大、輿論風向不友善、市場又不大,所以幾乎只會在有重大社會案件的時候,順著風向刷一波存在感。
    說了這麼多,那平民百姓可以怎麼改變?
    一、開始關注跟認識「心理疾病」
    與其發生了社會事件後,再來痛罵、嘴砲、貼標籤,不如開始了解一些常見的心理疾病(例如:憂鬱症、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亞斯伯格症...等)的基本知識。
    二、關心身邊的朋友
    根據衛福部2015年統計,台灣一年因精神相關疾病就診人數高達250萬人。精神疾病離我們並不遠,我們的交友圈中,一定有些在心理上需要幫助的朋友。比起陌生人,大家一定更願意幫助朋友。如果大家都能夠正確的對待自己有心理疾患的朋友,那就會有更少人被陌生人傷害。
    三、用討論的流量敦促政治人物的關注
    我曾經跟一個立委助理聊過:如果要讓立委或民意代表幫特定議題發聲,『那件事必須要很有新聞價值』。因為政治是很現實的,曝光跟選票才能讓他們願意花力氣去經營特定議題。不然社會上可以經營的議題那麼多,幹嘛去經營一個沒人在意的?
  • 陳曉慧
    台灣司法真該修,很不樂見精神犯罪一直在攀升😔
  • 周 麥可
    理應執行法律,關後再行矯正!
  • 陳美倫
    不能每次發生了傷害案件後都以思覺失調症來躲刑責,,那被傷的人該像誰討,應快修法,不適合於現今的法令規定都要及時快修別讓撼事一在的發生
  • Shi Jianan
    真的要趕快找出好的方法不然只會更多的模仿效應危及人民(隨機)及警察的生命
  • Yu Shan
    謝謝3Q哥與團隊的努力。讓人民有機會看到立委應該做的是針對有問題的法律做修正。加油💪加油💪加油💪
  • Jarbamay Lee
    3Q 陳柏惟 陳委員,關於您說的這點:
    「再者,許多輿論認為鑑定過程過於草率,其實一部分是沒有足夠鑑定時間與資源,或是在病患急性發作期,就趕著要求做出結論。給予鑑定團隊充分的時間,足夠的法律授權,提升刑事案例之鑑定費用,都是實務上需要的措施。反倒在同一審中找不同團隊多鑑定幾次,並不是最急迫的需求。」
    我有一些意見,在同一審中找不同團隊來鑑定,不就是也是給予時間去鑑定的一種方式?尤其台灣的檢察官及法官可以用自由心證的方式去決定自己要採信的鑑定報告,而否定其他的專業鑑定,這不是很奇怪?就像下面這個例子,二審法官不採信台中榮總的鑑定,而採信一審時草屯療養院的鑑定,法官有什麼能力去決定誰的鑑定是對的?這也是國人普遍對司法不信任的緣故。
    我個人的見解是,應該由國家提供合格之各區域鑑定機構名單,然後在審理期間供法院以抽籤的方式,抽出3家來進行鑑定,鑑定結果若有不一樣的,則採相同之二家的結果為其判定的依據(應該不會有那種有跟沒有之間的...XD),這樣才符合由專業來判定的精神,也可避免法官自由心證下的決擇。
  • 謝嘉章
    3Q有在用心做事,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立委
  • 鄭錡
    新任立委能如此深度關心與質詢,3Q和團隊這麼用心蒐集了這麼多世界實證和資料,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說得簡單,但做起來就是有難處,但經由3Q和團隊的專業整理,讓我著實佩服也感謝你們能針對時事針對民眾百姓的疑惑做最有條理和專業的解釋,小老百姓需要你👍 3Q果然厲害👍很用心的關注每一件事,為台灣奮鬥,台灣有你真好:3Q讚讚讚。
  • C H Lee Lee
    雙手用手銬,扣住,
    沒有自由的雙手
    精神可能會變正常.
  • Orroz Liao
    報告3q委員
    國民黨黨國系統職業殺手都有受精神病症狀訓練,被抓到一定鑑定的過!
  • 張吉菖
    了解精神疾病及精神医療很重要
    病人若有遵医囑;按時服药、做復健,會大幅降復發率,平常可与常人正常作息,即便「復發」也不致「自伤、伤人」。
  • 張吉菖
    29年半前,老早就已有「精神衛生法」公佈實行,但搞不懂何以政府不願做。
    該法主旨;精神病人應受家人&政府(衛福部的衛政医療及社福安置)的照顧。
    一般成人,老早就失去家人照顧,所以政府必須接手,但是29年半年幾乎沒做。假如政府有做,只要做前段1的衛政医療,「殺警察」會發生?
  • 何奕婕
    即使生病了,犯錯還是應該得到該有的刑法
  • Fha Yang
    個人罹患精神官能症已30年,重症患者幻覺,自己非常痛苦,全家防護辛苦,所以防範未然才是政府最該做,不然患者四處行走誰都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
  • 吳國雄
    監獄裏設精神治療班就好了,在裏面治療
  • 杜小萃
    之前我妹在台中醫院住精神病房,沒分類,愈住愈嚴重,毉療體系也要檢討
  • Ingrid Williams
    國情與文化背景不同,他國的法律只能拿來做為參考,不能照單全收、、、
  • Lu Wenwen
    3Q有請教法律專家或律師嗎
  • Kuo Mason
    司法/國安~3Q 麻煩要加速改革
    司法>民怨~國安>間諜頃共太多危及國家安全
  • 張昭仁
    雖沒有廢死,判決的那些殺老婆還把2個女兒順便解決還直播的廢物……無期徒刑關15年報假飾……我媽媽說殺人要判死刑我跟我媽媽說台灣殺一個2個人也不會死刑的……跟我說是真的嗎認真想一箱
  • Caroll Wang
    感謝3Q,請問能介紹一下美國相關的制度與法律嗎?
  • Changeh Lin
    鑑定有病就要強制就醫不能5年就放出來
  • 陳信旭
    這可是槍靶子 怎麼不跑跑紅白事王爺媽祖生 幫商會 雜七雜八會喬事情請經費
  • 莫問
    重開一家官方龍發堂
    治療中心,當有嫌犯再稱有精神障礙疾病來假鬼假怪的,先進去治療十年,等十年後再評估有無康復,如無康復再治療十年,其中不得提早出龍發堂治療中心,這樣一些說他有精神障礙然後殺人的應該會少很多。
  • 李辰熙
    王睿齊3Q哥真的資料準備的很完善
    我們當初討論的就是這些漏洞問題
  • 陳木白
    每個人都先去看個醫生保護自己好了
  • Alicia Kao
    當 理法 相違背 時
    那該 處理 法 還是 理
    法 是因 人 而生的
    任何律法 還是要
    “合乎道理” 才是
  • Alicia Kao
    就算是神經病 殺人
    也要負責,如果他
    病到無法克制自己殺人
    ,那麼家人就要負責
    約束他的行動自由,
    不是出事後,就完全
    不用擔負刑責
    就現行處理方式來說
    ,完全不合理,勢必一定
    要修法,法律的目的在
    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
    在約束人民作亂的行為,
    如果律法有違這樣的目的
    ,那麼勢必要 即刻 “修法”
  • Tsai Mary
    那些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的人,如果殺人致死,雖無法判死刑,最起碼也該判終身監禁,不該判無罪,因為他自己及他的家人都無法防治他再殺人,讓他繼續趴趴走,實在有如不定時炸彈,政府及立委們應立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尤其是隨身攜帶刀械上街、上車有精神障礙者。一般人出門,身上不可能帶著刀子(廚師例外),有精神障礙者最好立法加以限制。
  • 余佩庭
    很需要修法,家人不照顧好讓病人亂跑傷害到無辜,因為生病所以判無罪,那以後還有誰敢出門,3Q哥辛苦你了~加油
  • Top fan
    Jimmy Kuo
    剛辣新聞小玉在講報復罷免的議題時說「3Q質詢不夠專業,發言也常常出包」⋯
    大家認同嗎?
    質詢專業度不比顏寬恆嗎?
    對我來說態度跟學習是最重要的事!
  • Lin Linc
    林奕緯 這個就是判斷過程,真的要裝精神病,不知道也很容易露餡。
    • 林奕緯
      林舜傑 先拿起來放🤣
  • Kevin Wang
    連續殺人魔算精神病嗎?
  • 林川棠
    可教化 三個字先拿掉 這三個字是造成恐龍法官的元凶 大立委
  • Vincent Ko
    個人認為鑑定不是最大問題! 民眾最大的疑問應該是在為什麼病患犯病時犯罪無罪? 可以視情節輕判..但是用無罪這個詞怎麼對得起無辜的受害人???
  • 唐秀玲
    可是不要以篇蓋全,說所有精神疾病者都是壞人,有的天生,有的刺激環境社會不接納的後天影響,所以立法不要再刺激到一些不願意有精神疾病而又不得已有,只要他她願意自療就好
  • Bill Chen
    關於這議題也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講明白的
    是否每個有精障的患者都有傷害他人的傾向?
    這也是需要了解
    然後對於宣稱有精障而犯下重大殺人的刑事案件
    會不會變成罪犯的保護傘?
    這也是社會大眾一直存在的疑問
  • 葉小采
    精神病通常發病時間點
    就是犯案
    簽樂透也沒這麼準
  • Chien-Chun Kuo
    看到韓國瑜這種超高被罷免票數,人民才不管你是什麼藍綠白政黨,只要是落跑打混摸魚不好好做事,人民就把你拉下來,政治人物都應該要警惕啊。
  • Alex AX
    說的比唱的好聽。無腦……
  • 陳以德
    醫療不中斷,管理一條鞭。
    病患絕不能醫醫停停,醫管單位絕不可各管各的,到最後變成沒人管。
  • Alicia Kao
    如果神經病無法自律
    或家人無法制止他去
    傷害別人,那麼也
    無須跟他談論 “人權”
    ,因為他不配
  • 劉傳宙
    3Q💪💪💪
  • 李惠萍
    希望委員可以重視這個司法改革的問題,市民的保障都在你們的手上
  • 陳建明
    永遠支持陳博惟立委!
  • 杜小萃
    認真的立委,還在支持罷免,該去找毉生門診,看是哪裡有問題?
  • Prince King
    司法改革、法官民選、有陪審團、很難嗎?
  • Daniel Shen
    早、辛勞了
  • 沈春岑
    Noo-Hin Thumbs Up, girl giving thumbs up sticker
  • Fergie Hung
    好認真 超讚!!!
  • 林立衡
    謝謝您
  • 黃盈賓
    加油
  • 葉枝萬
    陳委員加油加油!
  • Ingrid Williams
    jp
  • Chang Lo
  • 蔡傑克
    從這些大事到 路邊馬路的小事 委員你跟你的團隊都在努力的做著
    至於那位 王先生他如果敢來我們選區亂 我們絕對跟他奉陪到底
  • Taiwan Working Holiday James
    🗽🎅😇
  • Taiwan Working Holiday James
    Rilakkuma Go go! Kiiroitori the yellow duck rides a pink rubber ducky sticker
  • Diana Huang
    3Q加油💪
  • 楊正忠
    加油💪⋯⋯
  • 游喬安
    何岳霖
  • Alie Lin
    司法漏洞比想像中的還要多!值得省思!
  • 高枕
    加油基進!!!
  • Lucy Lucy
    很認真的立委!
  • Sunny Chen
    毒品氾濫,生活壓力,造成暴力犯罪
  • 涂名鍏
    韓國瑜根本沒有反省⋯還在搞亂
  • 涂名鍏
    王炳忠又在吠了!統促黨=馬英九=新黨=阿六=同心會=??基金會
  • Yun Hong
    陳弈安
  • 黃士哲
    https://youtu.be/ouDOtZ0F4vI 準備出征地瓜粉...亂個沒完
    0610新黨青年軍發起罷免陳柏惟行動
    YOUTUBE.COM
    0610新黨青年軍發起罷免陳柏惟行動
    0610新黨青年軍發起罷免陳柏惟行動
  • Yen-Feng Lin
    認真又專業的團隊👍
  • Top fan
    楊紅菱
    柏惟很認真..給柏惟加油!!!
  • Jessie Chang
    高湘琦
  • 楊淳智
    司法不改革
    很快亡國
  • 吳錦祥
    法官無救,
  • Liling Chen
    3Q認真又用心,選民沒看錯人…讚啦!
  • 簡琬頻
    請您ㄧ定要加油!把這漏洞補起來🙏🙏🙏🙏
  • 王柏堯
    給五星
  • Chiou Eric
    司改靠您了!爛菜鷹。
  • Chen Domingo
    有夠認真,罷免會過才有鬼😂😂😂😂😂
  • 吳秀惠
    台灣有你真好
  • 林世瑋
    這叫做事的人!
  • Lina Lee
    這個議題好!
  • Frank Chen
    我覺得鞭刑治療精神病 強姦犯 殺人犯 毒販 最有效
  • 麗珠巫
    有聽過裝病混搖一切亂像百出,應深入瞭解給人民答案
  • 明源
    3Q加油,👌👌👌👌👌👌👌👌
  • Weihao Hsu
    Esther Pai 你上次說覺得法律判決不公應該要修法在這裡!
    • Esther Pai
      Weihao Hsu 防止再犯跟重視受害者家屬的心理還有加害者家屬的心理 真的很重要
  • 黃南諺
    萬事拜託
  • 陳彥宇
    陳蓁琪
  • 何俊誠
    3Q加油💪
  • 張昭仁
    表達意見,應該也是台灣人民不喜歡現在的判決,受害者以去死了加害的人?
  • 張昭仁
    什麼是可教化幹你媽媽的可教化
  • 吳瑞哲
    過程很重要很艱難,但大多數的人民想要看到的是司法改革過的結果!
    加油💪陳立委
  • Yen Ching
    這個字數...我還是當泰國人好了
  • 蘇淑敏
    很多細節也......
    你也真是厲害,重點整理這樣格局實在不簡單啊!
  • 蔣春櫻
    真是認真的立委,👍
  • Chuang Pork
    3Q加油
  • 楊小祐
    建精神病監獄吧!
    4
  • 林宥成
    陳若智 辜仕欣 陳弘鈞
  • 葛瑞塔
    只想說:殺人償命,就算你是精神病患也一樣,被害人跟被害者家屬就沒有人權了嗎?
    3
  • 謝明德
    詳細解說 脈絡清楚
  • Yu Sheng Shie
    順便改一下 無期就是無期不得假釋 反正都沒在執行死刑
    6
  • Frank Su
    👍!我正想要問立委關於嫌犯蓄意裝病以規避或減輕刑責的問題該如何處理的,就看到此篇文章!👍
    2
  • 李文玉
    這麼用功在做事的人誰罷免的了呢
    3
  • 劉寶兒
    Chummy Chum Chums Happy, dog making a rainbow sticker
  • DanDan Kao
    3Q立委有沒有在睡覺啊…真的很拼耶。我希望我的陳情案之後也能推動整個國家社會動起來,在此先感謝您跟感謝整個團隊。
    4
  • 潘欣敏
    給最認真的您一個超級讚……因為有你讓台灣變的更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