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新法允許剝奪以色列阿拉伯人公民身分,反對派批種族歧視

以色列新法允許剝奪以色列阿拉伯人公民身分,反對派批種族歧視
2023年2月16日清晨,以色列士兵在街道上站崗。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近期緊張情勢升高,衝突接二連三的爆發,不少議員聯合提案撤銷犯有恐怖主義的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公民身分及居留權,同時接受巴勒斯坦津貼的阿拉伯家庭也應被驅逐,該法案在本周三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不過卻引起不少爭議。

以色列當局在本周三(15)通過新法,允許以色列政府剝奪犯有恐怖主義的以色列阿拉伯人公民身份及居住權,並驅逐於約旦河西岸或加薩走廊,此舉可能影響350名仍遭以色列政府關押的巴勒斯坦政治犯,而長期受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補助的阿拉伯家庭,也可能面臨驅逐出境的命運。

以色列同意剝奪以色列阿拉伯人公民身分

綜合《BBC》《衛報》《美聯社》報導,一直以來,巴勒斯坦將以色列監獄中的囚犯視為民族英雄,因此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會每月向他們的家屬提供津貼。

對此,以色列認為該政策變向鼓勵暴力行為,更將其描述為「為殺戮付費」。新法案中更提到,以色列公民及居民不僅背叛以色列社會,還同意從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獲得津貼,作為實施恐怖主義的工資,然而他們卻能保有以色列的公民身分。

以色列當局認為,津貼政策將可能助長暴力,因此除了剝奪以色列阿拉伯恐怖份子的公民身分,同時也決定驅逐接受巴勒斯坦津貼的以色列阿拉伯人。目前以色列政府已凍結那些人的銀行賬戶並沒收其資產。

據以色列人權組織HaMoked統計,約有4700名巴勒斯坦人因涉嫌違反安全規定被以色列監禁,其中140名具有巴勒斯坦身分的以色列公民,及211名來自東耶路撒冷、擁有以色列居留許可的巴勒斯坦人可能受法案影響。

事實上,耶路撒冷東部早在1967年遭以色列併吞,長久以來以色列不斷宣稱耶路撒冷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始終未獲得國際間共識承認。

多數生活在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們,因為以色列的併吞,獲得以色列的居留權,但居留權只能讓他們在本地工作及旅遊,而無法參與政治決策,只有極少數人才擁有完整公民身分。

新法案遭疑「種族歧視」,人權組織:違反國際人道法

由於近期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不斷爆發衝突,因此在議會中,多數猶太成員包含反對派,都相當支持法案施行,只有阿拉伯立法者投了反對票,最終以94票對上10票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

《BBC》提到,以色列右翼政黨利庫德黨員奧菲爾.卡茨(Ofir Katz)作為本次法案的負責人之一,他表示這將為失去親人的家庭帶來安慰,「我相信這樣的法律是我們做為民選長官真正的使命,從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得到錢的恐怖份子就應該送往加薩走廊或其他地方。」

不過也有人認為法案本身內容帶有「種族歧視」意涵,提倡以色列阿拉伯少數民族權利的反對黨塔爾黨(Ta al party)領袖艾哈邁德.提比(Ahmad Tibi)表示,該法案就不適用猶太恐怖份子,「如果一個猶太人犯下同樣或更嚴重的罪行,以色列政府甚至不會考慮撤銷他的公民身份。」

《美聯社》則引述巴勒斯坦囚犯俱樂部負責人卡杜拉.法瑞斯(Kadoura Fares)說法,「以獲得社會保障為藉口,將巴勒斯坦人從他們居住的城市趕走,這是一個危險的決定。」

以色列人權組織HaMoked指稱,居住於耶路撒冷的居民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們不受法律的保護,該組織更表示,目前東耶路撒冷仍被國際視為被佔領的地區,轉移人口的措施將違反《國際人道法》。

HaMoked執行董事傑西卡.蒙特爾 (Jessica Montell) 也遺憾的表示,「撤銷公民身份是一種極端措施,而撤銷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的居留權並將他們驅逐出境,將會是一種戰爭罪。」

事實上,以色列最高法院去年就曾裁定,國家可撤銷「違反忠誠」行為人的公民身份,這些行為包括恐怖主義、間諜活動及叛國罪。因此去年底才會爆出,擁有巴勒斯坦及法國雙重國籍的律師薩拉赫.哈穆里(Salah Hamouri)因加入激進組織遭以色列剝奪居留權的事件發生。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子恆
核稿編輯:楊士範




觀點 0

TNL 網路沙龍捍衛你的發言權,在這裡安心發表觀點

你認同本文的觀點嗎?我們想聽聽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