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音樂家想創作一部《森林交響樂》。於是,他在某年七月的一個晴朗的早晨,穿過一座原始森林,來到了一條小溪邊,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唱一首非常優美的歌,他仔細聽著,覺得這首歌的旋律,正適合他創作的需要,想把它錄下來。但當他上前去時,少女不唱了。
為了錄下這首歌,音樂家苦苦請求少女再唱一遍。少女眼裡卻流出了淚水,她發顫地說:「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是個奴隸,魔王規定我六十年才能唱一次。你既然這樣哀求,那就看你的本事:等會兒在離你五步遠的地方有五朵一樣的杜鵑花,其中一朵就是我,另外四朵都是昨夜在這裡過夜的魔鬼。如果你能採到我,那你的願望不但能實現,而且我可成為你的伴侶,終身為你唱歌;如果採錯了,那你將和我一樣,成為魔王千年鞭撻的奴隸。」少女說完,化作青煙不見了。
音樂家一轉身,果然看見離他五步遠的地方,開放著五朵鮮艷的杜鵑花。他忙上前,仔細觀察了一陣,發現其他一切情況都相同,只有一點不同,即其中四朵花上面沾滿露水(在這過夜的魔鬼),有一朵花上沒有露水(剛變的少女),由此,音樂家斷定,這朵沒有露水的杜鵑花就是少女變成的。當他採下這朵沒有露水的杜鵑花時,美麗的少女就出現了。他們手拉手高高興興地向森林邊緣走去。
這位聰明的音樂家在辨別哪一朵花是美少女時,就運用了求異法:露水在其中四朵花中出現,而在另一朵花上沒有出現,在露水出現和不出現的兩種場合中,除有沒有露水這一情況不同外,其他情況(如顏色、形狀、大小、高矮等等)都相同,那麼,這惟一不同的情況,就是區別少女與魔鬼的地方。也就是說,他運用求異法的過程是:
沾有露水且其他一切情況相同的花是魔鬼;
沒沾露水且其他一切情況相同的花不是魔鬼(是少女);
所以,沒沾露水的花是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