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y Chen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Casey, join Facebook today.
Casey Chen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Casey, join Facebook today.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翻譯張鐵志的澄清,為什麼這篇「充滿巧思」的說明會使你先同情他,然後越想越不對勁。
*
在任何一個公關事件裡面,最重要的第一時間判斷和處置方向就是「定性和定調」,也就是先把事件用「對自己更好的角度」講出來。

比方把實打實的性騷擾,變成斷片而不小心,或是把脫罪轉為深有悔意的自白道歉。

所以很多時候公關危機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面家喻戶曉之前,在交互性媒體並不那麼普及的年代裡,趕快出來說明事件和道歉才是多數運作良好的公司會有意識操作的方向,在電視和廣播的時代裡,大眾只能聽而不能說,所以快速的把這件事情翻譯成一個大部分人能聽懂的版本,通常也就可以幫忙危機拉下閉幕了。不過,不幸的是「定性和定調」的技巧在社交媒體普及所以大眾可以發言,社會聲音的多樣性高且流量可以因為特定角色效果加乘又無法管制擴散狀態的情況下,並不一定管用。

很明顯,張先生是因為他本文所說,「這兩天惡意者開始在網路上放話要『爆料』(他們自以為是的假故事),傳播他們道聽途說來的『據聞』。」而決定發這篇內容的,所以基本的操作就是來給大家打預防針的。

有了這個概念之後,我們就可以用來看看這一篇媒體圈聲量極大的前輩所發的事實了。

#前提的設定
定性和定調的效果簡單來說就是提供給大家一個理解這個事件的背景,因為很多時候一個故事要帶給你什麼感受,很大程度仰賴與背景提供有什麼線索,或者是文本內容給了你什麼樣子的環境角色讓你移情進去。

如許多電影「本篇改編自真實事件」就是讓你被啟動震撼和投入的預設前提。

該文一開始就用「讓我們回到事實」作為基調,來暗示讀者的資訊即為「你之前知道的不是事實」。同時,張先生內文裡說他曾經犯過的一個小小錯誤最終無限的被擴大,幾乎已經毁了他的人生,去表達了他承受超過他應賠償的責任。他認為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就是在「幼稚地喝到斷片後觸摸了學妹」,這個段落裡,除了聰明地絕口不提「性騷擾」之外,還強調了自己的情緒以及積極作為。現場道歉、撰寫道歉信這類的「行為」被他狡猾的當作了唯一的事實,大家仔細閱讀就會發現前半段在提及情緒的部分,僅能看見張先生說自己「愧疚」而已,性騷擾事件中作為應該被重視的學妹與其情緒狀態基本沒有沾到隻字片語,閱讀者的整個情緒感覺都被張先生自己的「無比抱歉」和「她當時也接受我誠懇道歉」給帶走了。

他的原文用詞「我寫了。」的短句就是用來在閱讀的語感上,帶來強烈而短促的節奏,意圖表達我早已承擔完畢。

他在前提上三言兩語把事件單方面詮釋為「解決了」,這就是讓大家很容易看完文章的第一時間感覺到同情的主要元素,因為多數人的潛在認知中應該都會認為,解決的意思就是並不會再衍生出額外的問題和風險。所以前半段的作用,目標是想要讓大家感覺這個世間雙方都已經和解,如果後續還有其他的聲音,那麼就是不合理的了。

請特別幫我注意這個取巧且不會讓太多人不能接受的小操作。

這裡容我岔題說明一下幾個常見誤區,「斷片」指的是酒醒後想不起來發生什麼事,並非事發當下自己不知道在做什麼。另外,早在 1983 年出版的研究《怪給斷片:醉酒行為的責任歸屬》(Blaming the Booze: The At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Drunken Behavior)一文中就發現,如果有人是在酒精的影響下做錯了什麼,大眾社會的文化氛圍更傾向於因為他們不是故意的,所以可以輕鬆免責,而不是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許多人都會無意識地拿這個藉口當作擋箭牌,或者是在自己出現類似錯誤的時候也就順理成章地拿斷片來解釋。事實上,在 2019 年《酒精、同理心和道德:飲酒對情感同理心和道德決策的急性影響》(Alcohol, empathy, and morality: Acute effect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affective empathy and moral decision-making.)的研究中,醉酒的人雖然在同理心和表情反應上面會很顯著的受到影響,但是其道德行為跟道德判斷跟沒有醉酒的時候其實是完全一模一樣。

如果覺得看研究很煩的話我幫忙翻譯一下,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不要拿喝酒斷片當藉口,你事實上就是道德只有這樣的一個人。

#偷換概念成為受害者
到這裡,他完完全全就是用雖然我是加害人,但我道歉了,學妹也接受了,憑什麼大家還可以對我指指點點的態度在表達自己的立場,嚴然自己才是事件中的「受害者」的模樣。我們先姑且不討論這種有前科的行為是不是本來就容易讓女性人人自危,所以極有可能在發現他有類似行為之後深怕自己遇到同樣的狀況,所以會盡可能交換情報以避開,分明是正常行程卻被他詮釋為「許多女性朋友後來有敵意的眼光看著我或者背過頭,人們在暗處指指點點」,更不要提他企圖把無法為自己表態的學妹拉出來當擋箭牌的行為,根本無從確定當事人的原諒是完全接受了他的說法,還是當下基於權力關係不得不的行為,又或是即便願意接受未來依然容易感到不舒服,所以仍活在他造成的過去創傷中。

即便拋開這些都不談,你也還是能發現張先生在文章之內不斷努力的說自己多麼認真上進和成長,有了一些虛名或是拿到博士學位,但因為這些流言蜚語的影響所以陷入了「重大的憂鬱」,完完整整給自己立人的因為小小錯事而被浪費才華的悲情人物形象。

前半段文章中,張先生企圖形塑的就是「我犯錯,我改過,憑什麼還可以追殺我?」的態度充分的解釋了他不理解「負責」的意思,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並不只是當下的一句對不起或是一篇漂亮的認錯文章而已,而是概括承受你的性騷擾行為將來會帶來的所有後果。

張先生非常聰明的選擇了「已經道歉且被接受」的粗糙前提,並以之偷換概念,把性騷擾他人必然會出現的審視眼光和被議論後果當作是社會和惡意人士對他的壓迫。說實話,如果你本來就是因為你做錯的事情需要負責的話,那又為什麼其他人對你的行為是惡意的呢?

退一步來說,你又怎麼知道自己「在台灣找不到學術工作」以及「失去無數個工作機會」的唯一理由就是因為本次事件呢?許多性騷擾事件在職場隱而不談才正是爆出系列爭議的主要理由,張先生巧妙的提了「黑函」、「秘密之手」以及「仕途不順被迫離開」的修辭很精準的圈起 #metoo 運動中人們對於「誤傷」的太敏感神經。這樣的手法不僅充斥著他所討厭的「傳聞」裡被他批抨會傷害人的過度誇大和空穴來風,還刻意把這個社會的反省和檢討思考拿來給自己的洗白做墊背。

誠然,有沒有其他流言蜚語導致張先生的工作壓力我並不清楚也無法針對他認為有人「黑函」做評論,雖然我個人的立場上面會比較偏向認為這種很明顯可以留下文字記錄的東西其實在這個類型的澄清文裡面完全應該要附上提供佐證。畢竟,閱讀文章的我們也真的沒有辦法知道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傳聞」還是其他人為避免更多人受害而針對他的 #metoo 行為。他這裡一旦選擇不公布,就提供了非常非常大的想像空間,並要求讀者潛意識下用相信他人品的方式來過度調這一段他應該要負擔起且並不困難釋出的舉證責任。

這裡我想要多提一個點,請大家不要把這個舉證的責任跟被性騷擾應該要負責舉證的難度混為一談,畢竟被性騷擾的當下不一定能夠被妥善的記錄或是當事人願意再次回溯不舒服的狀況,但是發出黑函這類有文字到素材或是他人在網路上的捕風捉影肯定是能夠留存的。

#用昇華來模糊事件焦點
最後,整篇文章的尾端被拔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不是討論具體事件到底真相如何,或是事實的真實版本是什麼,而是討論每一個人在這個文化中承擔的社會責任。

張先生的原文為,「在今日網路世界,太少人在乎真相,太少人在乎言論倫理,在乎講出去的話對於他人會造成什麼樣的人格謀殺。那些誇大的版本對當初這位學妹不正是一種嚴重傷害嗎?但是以道德高度指控個虛構的壞人,你就會赢得掌聲,當選道德魔人。誰在乎事實?」乍聽之下非常有道理,充滿了社會關懷以及對於言論的省思還有批判,但是這段對話的脈絡就是要讓大家進入到審思中,順道把由他的經歷定調「明明已經道歉結束但人生受影響」的例子,當作這一次 #metoo 運動之中應該要被關注的「錯殺」。

透過許多人閱讀時沈浸的跟著文字指示,心理上完全投入和依托的狀態,張先生的文字昇華,從個人受害到整個社會可能受影響的詮釋角度,輕鬆地可以忽略我上述拆解出來的說法瑕疵,堂而皇之的偷渡自己事件的正當性。

當讀者全心被作者給出的文字提示帶著走的時候,鮮少有人能夠注意到一些段落上有意識的安排,尤其最後一段設計上如此正當的呼籲和審思方式,更是容易讓人忽略張先生把自己性騷擾他人的經驗被傳播的行為定為「人格謀殺」、把關注者和發言的人拉黑成了「道德魔人」,拿完全沒有表達自由且被代言的真實受害者「學妹」,當作被「傳聞」嚴重傷害的人。

結合之前在前提上面寫「已道歉結束」的定調在人們潛意識中的影響效果,和第二段所言的因流言而生涯損失的說詞,最後一段,他甚至想要說自己就是這個社會洪流之中被過度檢討因此受傷的人。他要求大家審視時代,並透過拼裝的前提和偷渡來的努力的好人卻是受害者形象,把自己不知不覺地打造成 #metoo 時代下另一個視角中弱勢。

所以許多人剛看這篇文章,往往會閃過一點同情,脫離了讀者被作者文字引導的文字力量後,才會越想越不對勁。

「不要讓沒有查證的謠言支配這個社會。」是張先生的最後一句話,非常有力量也看似沒有問題。不過在拆開文章分析後,張先生可以為自己文章內的碎片化資訊附上查證了嗎?

#結語
想要小小表示一下,其實我們從小到大受到的「道歉教育」都是錯的,小時候許多長輩在壓著自己小孩道歉或自己道歉的時候都是用最爛的方式,企圖以「我不是故意的,希望你不要介意」來定調,彷彿當事人收到的一切不舒服都應該要因為你的「不故意」而吞下。許多長大之後就會忘記,對加害人來說沒有什麼成本,不是故意的小動作,可能會成為另外一個人一生之痛。

很多人對於負責的概念也認識都不是很全面,大多數人都以為道歉或是賠償之後事情就會結束了,所以往往不會更認真的去審視做某一些事情的選擇是否正確,或是更關注和在意受害者的後續狀況。

這樣的認知也很容易造成「他都道歉(賠償)了就不要計較啦!」的錯誤要求,讓受害者必須要被社會主體想像的「大度」意象綁架,也使得許多受害者失去了繼續要求他人負責的正當性與持續修復的能力,或者是讓加害人覺得事件輕鬆可以結束。

這個時代的社會需要理解,「道歉」是開始承擔的意思,不是事件結束。

最後,以上的所有分析技巧都是辯論理論和實戰經驗訓練出來的基本能力,也是我覺得大多數現在社會的人應該要有的一個基本思考防身術。上次這篇文章裡面有很多安排都非常的細膩而且不容易辨識出來,在輿論的設計和引導上面有著非常好的傳播效果,這樣的內容很需要被好好檢視。

張先生真的比較善寫文字,也更知道如何傳達出他期待的結果,且有能力精細的拼裝內容。

我們需要注意生活中每個像這樣的狀態,注意的去拆解而非直接接收它。畢竟,表達訓練和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讓我們得以解讀出來在沒有辦法透過上帝視角來了解問題的情況下,有限的資源和素材文本裡面,到底誰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備註:有相關網友發言的內容我也截圖放上去了

邱冠承, profile picture
邱冠承
這篇文章精彩到可以當教材了
感謝🌻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邱冠承 不會,歡迎閱讀~
23 hrsReport
張天宇, profile picture
張天宇
「道歉」是開始承擔的意思,不是事件結束!
~~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省思,也讓我困惑那要怎樣才能認定事件結束呢?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張天宇 要看你的事件會擴及到的人有多少,比方頂新食安危機也被罰完了,他們道歉後許多消費者仍然不買帳,但是事實上他們就是無法把事件「結束」

接不接受是潛在觸及受眾決定的~
on SatReport
張天宇
陳睨 所以只要受害人心裡還有傷痛就沒有辦法結束嗎?我並不是想幫性騷擾者或其他加害者說話,但這樣的話比例原則在哪裡呢?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張天宇 法律上面的比例原則跟人情道德上面的可不可以接受本來就會是兩件事情,那幫就像是很多時候法律上面我們在父母的單有義務可能會很低,但是實際上面多數的人會在道德上面認為要給父母的照顧是更為高的標準的

所以你討論的比例原則會出現在法律的層面上,告訴你至少要做到什麼事情,至於其他受害者可不可以接受這個判決或者是並不是受害者但覺得自己在受害風險中感覺到害怕的人要怎麼應對,不是法律的比例原則可以討論的~
on SatReport
張天宇
陳睨 了解,可能我不小心用了比例原則這個法律用語。似乎法律層面來看,受到處罰就算結束了,但是道德層面卻有可能是一輩子刻在身上的污點了
on SatReport
Shinmay Au
張天宇 對於遭受到性騷擾的人,那個心理的傷害幾乎是一輩子的事情。你所謂能夠有「事件結束」的一天,這絕對是受害者最希望的,再也不要被這件事情所重複傷害、糾纏不休,但偏偏心理陰影就是怎麼也揮之不去。
on SatReport
胡庭碩, profile picture
胡庭碩
每次我想寫什麼就發現好東西已經出現了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胡庭碩 哈哈哈 感謝~~
on SatReport
Chen Boa, profile picture
Chen Boa
一開始看到他說有取得被害人的原諒,我肯定這正確做法。接著看下去就是全篇哭訴自己可憐被迫害,就引起反感了,這種欺騙非當事人的換位模式與其他加害人沒有不同。末了還替被害人代言:「那些誇大的版本對當初這位學妹不正是一種嚴重傷害嗎?」,太噁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Chen Boa 就是用道歉所以結束當作定調,把自己當做受害者~
on SatReport
Chen Boa
性騷加害人變成輿論社會的受害者 但還想保護性騷被害人 自我陶醉吧
on SatReport
Ally Wang
陳睨 這種行為跟語言模式其實是,內心根本不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的真實展現。加上他擅長文字操弄,一般人不習慣思考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這種招數確實會有用啊!
13 hrsReport
Kevin Chiu, profile picture
Kevin Chiu
推:道歉只是開始,不是結束。

一堆人表現的像是道歉了就是受罰完了,偉哉失敗教育。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邱兆賢 道歉真的不是結束,大眾論調上太容易誤會了
on SatReport
Chen Boa, profile picture
Chen Boa
張和曾柏文都善於使用文字武器 但張比曾的人緣好些(?) 底下留言很多加油支持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Chen Boa 可能吧,他限友了,我不知道本文的風向如何~~
on SatReport
Chen Boa
昨天我看到不少人(名人)送暖 藍祖蔚那邊也是 但曾柏文那邊不少朋友(因為是限友 所以假設是熟人)指責他
on SatReport
Huang Yen-Siang, profile picture
Huang Yen-Siang
雖然我很笨,寫不出那樣的文章
可是他怎麼會認為有人會買單那篇美文聲明?
20 hrs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Huang Yen-Siang 其實蠻多人買單的啦,所以我才會出來寫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買單的人看清楚裡面使用的技巧
2 hrsReport
夏霽, profile picture
夏霽
當初就不要說接受道歉,將他舉報

說了接受道歉,廿年後拿出來翻舊賬,就很卑鄙了。
20 hrs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夏霽 我覺得不是當事人要出來翻舊帳,而是張鐵志本人會認為如果他道歉且當事人接受的話,周邊的所有人都應該要對待他如同他沒有做過這些行為一樣,但很遺憾的事情是一旦曾經有人對他人實行過性騷擾,並且這個行為的嚴重性是高的,就算原受害者出來表達了接受,不代表其他女性就要接受他是一個沒有風險的人或者是他身邊的其他夥伴就要當作這件事情沒有發生過
2 hrsReport
Ying Jhih Wang
夏霽 翻舊帳的是張自己吧,不說還沒人知道
而且他確實有做錯事,其他女性若想保護自己,對性騷擾犯心生警惕或互相告誡,又有何不對呢?
2 hrsReport
夏霽
陳睨 就即是不死也不行了,他的存在就是風險。

往死裏打就是。
1 hrReport
Casey Chen
夏霽 沒有到不死就不行啦,不過他的存在會讓其他他知道這件事情的女性或是他人感到擔憂我覺得不過分

另外就是如果他真的因為過去的行為而失去大好前程或者是沒有辦法任職的話,其實這應該是有勞動相關的法規可以管理的,因為這個算是歧視
1 hrReport
夏霽
陳睨 放心吧!在metoo 風潮裡,只有尊尼特普一人反勝,所有指控別人性侵的也不會輸。

而尊尼特普之所以取勝,也只因指控者在他的床上大便。
1 hrReport
Chiamin Lin, profile picture
Chiamin Lin
來自李柏鋒
May be a Twitter screenshot of text
11 hrs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Chiamin Lin 我前面有看到~~
2 hrsReport
Mark  Lai, profile picture
Mark Lai
離題一下,台灣會說 盲點, 被洗用語後才會說 誤區
8 hrs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Mark Lai 我兩個用詞都會使用喔~~
2 hrsReport
鄭才暐, profile picture
鄭才暐
他這篇應該是我看過近期最噁爛的~
6 hrs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鄭才暐 我覺得他技巧用的太好了,唉唉
2 hrsReport
Kai-Ting Huang, profile picture
Kai-Ting Huang
#偷換概念成為受害者,近期臺大經濟系那位出來選系學會副會長的那位就是這種作法,他在FB留言提到,我已經道歉了,你們如果再批評我就是霸凌我。明明是對女性講出下流不堪言詞的人,卻試圖把自己放在被網路暴力的位子上,但別人怎麼看待你的角色,真的不是你現在說了什麼,而是你之前做了什麼!邏輯清晰的就會知道整篇都是在卸責的論述,和道歉無關。

謝謝您精闢的分析!
5 hrs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Kai-Ting Huang 這就是從道歉的概念上就已經出錯的案例,我覺得跟張鐵志的這個事件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2 hrsReport
趙浩宏, profile picture
趙浩宏
看完覺得好像要追一下妨害言論自由的事情XD
on Fri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趙浩宏 我認真說他如果因為這種事情被弄掉了位子或者是失去工作機會的話,其實是可以有投訴空間的,真的不需要在這邊哭
on FriReport
Belle Chen, profile picture
Belle Chen
這個時代的社會需要理解,「道歉」是開始承擔的意思,不是事件結束!

這句話說的太好,也太重要!
on Fri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Belle Chen 希望大家知道這件事情,不要被這個他偷渡的潛在認知給帶跑立場了
on FriReport
Air Lee, profile picture
Air Lee
身為曾經的受害者,一直都很想對加害者說:

「你沒有傷害他人的意圖,不等於你不會傷害到他人!
難道只要是“不經思考的行為”都可以免罪了嗎?」

所以在看到 #道歉教育 這段——『企圖以「我不是故意的,希望你不要介意」來定調,彷彿當事人收到的一切不舒服都應該要因為你的「不故意」而吞下。許多長大之後就會忘記,對加害人來說沒有什麼成本,不是故意的小動作,可能會成為另外一個人一生之痛。』

非常深有同感,也更加認知到我們的教育還有多麼需要調整。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Air Lee 我覺得這邊可以去討論的另外一件事情是為什麼大家通常都沒有好好道歉的勇氣
on SatReport
Air Lee
陳睨 這確實是需要好好討論的問題,我現在想得到的只有兩個可能—
ㄧ是,道歉成本高。道歉後所要承擔的利益風險,無論是個人風評、社會地位以及延伸的經濟損失或更多。

二是,害怕成為眾矢之的。一旦道歉了也就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也就得面對眾人的指責,甚至被貼標籤

而在教育方面,我們也很容易放大他人的錯誤並加以指責、一昧的謾罵,甚至貼上標籤,認定犯錯的人就是差勁的人;而非教育孩子如何面對錯誤並透過犯下的錯誤去省思、去讓自己更好。

另外,在 #道歉教育 中提到的「很多長輩都是壓著孩子的頭去道歉」,但在這之前,長輩真的有好好了解事發經過?也真的有好好解釋,讓孩子理解錯在哪裡嗎?
因此,也有可能在「被強迫道歉」的情況下讓孩子對「道歉」的認知有偏差。

以上,個人淺見🙏
on SatReport
Shuchien Chen, profile picture
Shuchien Chen
偷換概念一流。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Shuchien Chen 而且他換的東西都很巧妙,他換的是大部分人的潛意識,這個更難察覺誤區
on SatReport
Finnick Sheng, profile picture
Finnick Sheng
我覺得一位「資深媒體人」在開頭寫出「回到事實」,就足夠閱聽人起疑心了
on Fri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盛以和 對啊,看到這句話就整個警鈴大作
on FriReport
Chang Hsin Fang
盛以和 而且開頭這句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其心意更讓人覺得不妥了
on SatReport
Grace Wu, profile picture
Grace Wu
???
May be a Twitter screenshot of crossword puzzle and text that says '22:03 < 4G 張鐵志 2小時 韓良憶 追蹤 我是女性, 被性騷擾的經驗多 (台、 美、歐都有) ,但是這次台灣的M too, 我在讀 「受害者」 控訴時 不是全 盤接受, 因爲少部分的說辭, 讓我覺得 怪怪的, 這富然可能是我多心, 但是不 分男女或跨性別 不是自認受害者就一 定有理吧一何況那些非當事人卻非得跳 出來「主持正義」不可的人。 不可的人。 「主持正義」 1小時讚回覆 回覆 1小時 33 Jey 韓良憶真是了不起, 經典 metoo 風潮這麽大,許多文人的感想不是 性證擾對女性或是人的壓迫, 無怪 乎文壇藝文圈這麽多藏汙納垢, 也 少見感動人心的作品, 倒是不食人 間煙火的文章到處都是。 1小時 回覆 韓良憶 追蹤 JessyLo沒有為特定人士說項哦, 那些明擺是性騷者如朱某, ,當然也 唾棄。 1小時 1小時讚回覆 讚 回覆 回覆…... 以呂淑雯的身分留言 首頁 朋友 Watch Marketplace 地知 功能表'
on SatReport
Anne Wang
Grace Wu 為了人情甚至可以架空受害者的發聲權和感受,非常誇張的發言
23 hrsReport
鄭羽妡, profile picture
鄭羽妡
感謝這麼詳盡的分析,清楚道出了看完那篇後覺得怪怪的理由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鄭羽妡 不會,有幫忙到大家更好讀懂就好~~
on SatReport
趙安妮, profile picture
趙安妮
老師寫的真是太精闢🥹🥹
這幾波加害者企圖扭轉風向的文章下來
發現會寫文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太重要了(歪樓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趙安妮 真的是文案能力很重要,這篇真的很多巧思和細節處理得非常聰明,可惜沒有用對地方QQ
on SatReport
Toto Liu, profile picture
Toto Liu
謝謝分享,但後半段好像有打成章先生(?
突然讓我想到蔣萬安?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Toto Liu 謝謝你的提醒,剛剛也有一位朋友來提醒我,已修改再到我看看有沒有~
on SatReport
Toto Liu
陳睨 感謝好文,再這樣下去感覺每篇可以集結成冊出書了(?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Toto Liu 我也快要這麼覺得了,希望大家可以好好道歉,不然我就要出一本書來講什麼叫做好好道歉了!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Syuya Fujikawa 讚讚讚www
on SatReport
Jessy Lo
陳睨 請問一下,
//還是當下基於權利關係不得不的行為//
這句話是否是要指"權力關係" (power relationship)?

還是我誤解?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Jessy Lo 你是對的,抱歉可以告訴我在哪一段嗎?我去修改文字~
on SatReport
Jessy Lo
陳睨 #偷換概念成為受害者​,這一段倒數第三行後面
on SatReport
Jessy Lo
陳睨 然後我想和你說,請務必出一本道歉與修補術😍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Jessy Lo 希望大家好好道歉,道歉的書我再我努力XD
on SatReport
Jessy Lo
陳睨 人難免會有做錯事的時候,不只是應用在組織,日常生活也很重要。
不僅是姿態,而是面對,然後修補
目前我們的教育沒有好好談這件事情,我覺得這很重要~~
on SatReport
Shu Han Yeh, profile picture
Shu Han Yeh
當然平常作人處事及風格給人的觀感確實差很多,但朱跟張犯下的問題明明就沒什麼不一樣,張確能博得那麼多鼓勵,是否寫出來的文章確實成功給人他明明承擔後果卻還要被迫害的受害者形象發揮效用了呢?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Shu Han Yeh 是啊,因為他很認真的想要定調「已解決」的狀況~~
on SatReport
Jessy Lo
陳睨 朱也根本沒有道歉(儘管他把道歉兩次掛在嘴上)
他在節目上的道歉內容是更為糟糕...
on SatReport
邱天, profile picture
邱天
有人把資料拿去餵chetGPT-4,分析的很精闢
on FriReport
SNung Lin, profile picture
SNung Lin
就是會有人覺得都道歉了,為什麼還要公審我,但道歉本來就不等於結束,也不等於對方就要接受!
12 hrsReport
彭立言, profile picture
彭立言
謝謝老師的分析 🙏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不會不會~~
on SatReport
鄭育雯, profile picture
鄭育雯
on SatReport
ShiauJing Lin, profile picture
ShiauJing Lin
那篇有給他加油的女性網友
我都在下面給她這張截圖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562291140459343&id=100000355665903&mibextid=qC1gEa

後來他就限友了(應該也刪我留言了吧)

#不允許任何媒體記者引用我的文字,特此告知。

#張鐵志 讓我看到什麼叫做無比噁心。

先是發文說自己已經事後跟受他騷擾的學妹道歉了,但這20年來依舊有不少加油添醋的抹黑,造就他的人生一直不斷重來不斷受影響。

More 結果,好死不死,朋友的朋友正好認識當事人。

幹!事情才不是張鐵志說的那麼雲淡風輕!

我最看不爽你的是!

你怎麼有臉發文告訴全世界''我只是喝醉斷片我不知道我有碰到學妹我也跟學妹道歉了可是抹黑還是一直來差點摧毀我的人生''的這種加害人偷天換日成我也是受害者的說法!

有夠噁心的!!

你的所作所為才是摧毀別人人生的劊子手啦幹!!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ShiauJing Lin 不知道現在限友的貼文底下是什麼狀況,我是真的很好奇,希望還有存活者可以截圖讓我看~
on SatReport
韓吉, profile picture
韓吉
鄭育雯寫得超好🥺!!
on SatReport
Wang Zu Jia, profile picture
Wang Zu Jia
非常好的分析 感謝分享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Wang Zu Jia 不會不會,歡迎讓大家一起看懂~
on SatReport
Almudena Incaroca, profile picture
Almudena Incaroca
大感謝,你的分析讓我警鈴大響🧐
借用(來跟小六兒分享)🙏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profile picture
Casey Chen
Almudena Incaroca 不客氣,歡迎大家可以一起看著脈絡練習分析和審視~~
on SatReport
Yi-Hsuan Mo Chou
on SatReport
Kyle Huang
on SatReport
Hsin Chen
Joho Wang有人傳來這篇分析跟你分享
on SatReport
夏霽
往死裏打!!
21 hrsReport
趙御婷
大風吹,吹什麼
吹~誰是受害者!
(很多人的屁股都在搶椅子呢)
on SatReport
Casey Chen
趙御婷 大家不要再把自己塞去一些明明就不是的位子上了,老的那種方式只適合單向傳播的媒體啦!
on Sat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