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如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潔如, join Facebook today.
白潔如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潔如, join Facebook today.
白潔如, profile picture

愛本身就是一種資本。

家庭是否能提供支持的環境。其實是有階層區隔的(這里不討論極端個例)。大家以為的那種"可以接受自己普通"的品質,其實恰恰是中上層才能有成本體會的。

我見到的成長在包容的,準許犯錯的,支持性的家庭環境下的朋友,都是安全型人格。他們工作能力強,學習也優秀,時間管理能力也很好,溝通,和人合作的能力也很好。

這些人往往都是各個公司里的中流砥柱。因為他們的時間不會浪費在,人際關系,爾虞我詐,自我懷疑和刷存在感上。說白了就是他們根本不會因為外物而焦慮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所謂對事兒不對人,其實對人的要求非常高。

他們大多數都是醫生、教授、商人的孩子,不是說這幾個職業里就沒有虎媽虎爸了。但是教育和信息通達會增強人反思自己教育的能力,也會給予一定的探索和學習的想法,甚至如果是書香門第,常年在溫和的探索的平衡的家庭教育中的人,會有世襲的一種真誠的愛與支持。

但是說白了,這種支持背後也是政治經濟基礎。中產工薪們最焦慮,孩子必須比這一代更強,他們才能不階層下降。但是中上層的結構很穩固,再不濟也是子承父業。這里說的還不只是什麽繼承爸爸的產業這種情況,而是一個孩子在一個有固定產業的家庭里長大的時候,那些外圈人擠破頭想理解的信息,關系,技術,所謂行業內幕,對他來說都只是日常生活話語罷了,他即使沒有繼承家里的產業,他也把某個更大的經濟環境中的一環了解清楚了。所以中上層培養小孩是走一個,想要開發一個族群的可能性的路線。那既然是可能性,就是有試錯成本的。

而中產小孩還在靠成功學書籍來意淫,來自我安慰,來相信自己只要掌握了某種規律,就一定能夠成功。真是令人唏噓感嘆。

實際上,誰是割韭菜的人,誰是韭菜,已經太過分明。

我們就再來說說強勢高壓父母的教育為什麽是一種賭博,和為什麽是一種創造更多失敗者的教育。

身邊不乏很多優秀且焦慮的朋友。他們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能力很強,但是很容易崩潰。

焦慮-抑郁型人格的孩子,在上學階段也會成績非常好,但是因為家里的威逼利誘,他對知識沒有本真的熱情和愛好還有好奇,知識的工具性對他來說深入骨髓。同時運用知識來給自己帶來自尊和愛這個邏輯,也深入骨髓。

這會導致他對人不信任,對強有力的能力的臣服。對不同於自己的人的生活的仇視等等。長期的自卑會導致傲慢和自大,因為這類人要不停告訴自己是最棒的,才能免於崩潰。

隨著年紀的上升,這些孩子在高考,考研,留學還有工作上,會更容易失敗。原因很多:

1,焦慮型小孩的每一次考試都是孤注一擲。比普通孩子考試要焦慮十倍,焦慮緊張程度和考試發揮的那個曲線圖我覺得大家不陌生,焦慮到一定程度,就永遠無法發揮出實力了

2,他更會選擇容易"達成"的,而不是自己喜歡的,因而更容易做出關於自我發展的錯誤決定,會為了證明自己而急切的做事,最後傷害到自己,他的人格會在這個過程里積累大量無法言說的不滿和憤怒

3,近乎偏執的完美主義,無法接受失敗和不完美,一旦有什麽知識和技能沒有完全掌握,就不敢嘗試新的事物,新的項目,新的專業,新的方法。

總而言之,長期被威逼利誘著"努力"的小孩們,心里一直有個定時炸彈,它無法真的投入一個事情,並且要在過程中不斷被肯定,否則自我能量就會耗盡。

簡單來講,安全型和焦慮型的人,就像是一個太陽能電力板,和一個需要不停充電的電池一樣。

大家很容易舉類似朗朗這樣的例子,來說明高壓管控和暴力威脅能讓孩子成為天才或者能讓他勤勉。這就是一個,用個例來證明全局的謬誤了。

如果你們去了解一下,整個中國有多少琴童小時候都過得是這種生活,每天早出晚歸,家里孤注一擲的培養他的"才華",但是朗朗只有一個。這只是他父母挖到寶了,並不是他們的方法正確。

實際上強勢父母最容易培養出的是焦慮的失敗者。因為長期的控制造成的習得性無助,和長期被溺愛和控制導致的無法脫離母體,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都會阻礙這個孩子進一步社會化,不止如此,還會通過這種無力感讓孩子自我厭惡,自我憎恨,抑郁,自殘,自毀的行為都會發生。

我就見過一個學霸因為一個論文的小錯誤在我面前扇自己嘴巴…

而且焦慮控制的父母很容易也培養出喜歡焦慮控制的孩子。

當然這個長文絕不是為了說焦慮型就會失敗。因為重建自己的安全感,重建人格,離開刺激源,並且學會放松,直面失敗,培養自己的韌性,都是可以現在就開始行動的。

你本來可以更健康。焦慮型是可以轉成安全型的。

上一代人本來就是被暴力壓制的一代,想和他們講道理是沒用的,覆雜的階層,歷史,文化,謊言,一層一層的塑造他們。我理解大家看著父母這種控制背後的脆弱可憐,覺得非常難過。但是…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應對策略,別以為自己能撬開整個歷史。這種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本身也是控制欲和焦慮導致的。

大團圓結局是不存在的,我們如果能翻篇,絕對不是為了維系關系翻篇,而是翻開自己的那一頁,從頭來過。

我知道這非常非常難,更孤獨和恐懼的是,"為什麽我要經歷這樣的家庭","為什麽我不被理解","為什麽我要浪費這麽多時間自我成長",(而且成長的結果不過是追趕上別人的出廠設置)。

關於宿命我們能說的很少,而。創造新的世界,新的倫理,新的一代人,也並不是一句空話。

但慢慢來,畢竟我們還有彼此。

Ruby Jane
最後一段直接噴淚
last TueReport
Angela Gao
看了前半段覺得非常贊同

後半段到家慢慢品味
妳為什麼文筆那麼好~~~~
last TueReport
白潔如
Angela Gao 七年筆戰的結果😁
last TueReport
Ying Jhih Wang
太同意每一句話了😭 我覺得安全感本身就構成一個獨特的階層,雖然不一定和社經地位對應但大致是高度相關
光是自行建立安全感和情感獨立都需要推翻那麼多不健康的關係,哪還有時間搞其他成就
last TueReport
白潔如
Ying Jhih Wang 嘿呀,是一種帶病生存的感覺,我覺得也要接受自己需要更多時間,才能不被這個狀況牽制,衍生出「對人事物的控制慾」「自我攻擊欲」什麼的
last TueReport
Ying Jhih Wang
白潔如 嗚嗚嗚好的(大力點頭)
last TueReport
白潔如
last TueReport
蔡宜珍
愛是有資本的。

沒錯,我也是這麼想(握手
last TueReport
陳柏均
last TueReport
Lysha Oliveira
所以他媽的不要在跟你的好朋友說什麼:你好可惜、你被埋沒了、你可以怎樣就會更好、這些屁話,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好可惜的,一切都是命。
last TueReport
白潔如
Lysha Oliveira 是,不知道對方被什麼拖垮的人,只會按照自己想象的「健康」的樣子去期待朋友的改變。那就不是共情了,是給壓力。
last TueReport
林恩衍
白白你這篇寫得超好
last TueReport
Shen Po Chun
很難但不是做不到
last TueReport
周泰全, profile picture
周泰全
書香門第也不一定是這樣www我的理解有些早期是因為公費才進入師範體系的,實際也會有很高的階級焦慮
last TueReport
林丹尼
周泰全 聽到你這麼說難怪你支持韓國瑜
on WedReport
周泰全
林丹尼 你是不是回錯人了(還是什麼我看不出來
on WedReport
Ada Wong, profile picture
Ada Wong
🙏
last TueReport
盧靜, profile picture
盧靜
搜尋:轉成安全型
建議:找到安全型的伴侶或是諮商
last WedReport
白潔如
盧靜 我覺得主要是需要提高自尊和自我接納程度,焦慮型很容易找到回避型哈哈哈還是不要戀愛了
last WedReport
PeiHsuan Pao
白潔如 真的!!
on WedReport
Wei-Ru Chang
白潔如 焦慮型易找到迴避型-真的
on FriReport
Peggy Chou
盧靜 找到安全型是跟著變安全還是把對方也逼瘋離開很難說
還是要靠自己覺醒
23 hrsReport
Jason Cornelius, profile picture
Jason Cornelius
結束中華民國美學,創造新的台灣
last WedReport
蔡佳妮, profile picture
蔡佳妮
last WedReport
少騙, profile picture
少騙
mark
on WedReport
Kuan-Chih Chen, profile picture
Kuan-Chih Chen
一堆家裡死有錢的根本無法理解
有些人只有一次試錯機會
你要他怎麼能毫無保留追夢
on WedReport
詹鈞丰
Kuan-Chih Chen 再順便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靠自身努力得來
其他沒有成就的都是自己不努力
on SatReport
徐楓, profile picture
徐楓
毒雞湯ㄏ
on ThuReport
Li Yu Wang, profile picture
Li Yu Wang
朗朗的音樂真的很難聽
on FriReport
簡苡琦, profile picture
簡苡琦
謝謝 寫出我一直思考的事情
on FriReport
Weki Wang, profile picture
Weki Wang
至少焦慮型人格還有救,有機會轉成安全型。
想敲碗求一篇沒救的逃避型人格XD
on SatReport
許銘勳, profile picture
許銘勳
我不懂
on SatReport
許銘勳, profile picture
許銘勳
太長了
on SatReport
David Yehuda, profile picture
David Yehuda
教授同商人真的不會是一類人,妳的這個樣本選擇跟統計方法上有錯
on SunReport
白潔如
David Yehuda 額,可是統計學上的個體,本來就是一種很理想化的非客觀模板,這篇也不是研究發表,而是觀察記錄而已,而我說的書香門第是有家學的那種階層,不是指教師喔
23 hrsReport
David Yehuda
白潔如 以我的觀察紀錄,教授、醫生家庭出身的孩子或許可以共存,但是教授同商人真的很難兼容。完全不同的生存邏輯
22 hrsReport
李宜樺, profile picture
李宜樺
I-Ting Li知道我為什麼這樣了吧🤷
on SunReport
Lin Jinger, profile picture
Lin Jinger
醫生世家的焦慮控制型父母比例很高耶
on SunReport
ToYin Thea, profile picture
ToYin Thea
on SunReport
Léo Lin, profile picture
on SunReport
Hung Dennis, profile picture
Hung Dennis
也只有在台灣看過考上醫學院就自殺報復的這種事
23 hrsReport
Cheng Chu Yu, profile picture
Cheng Chu Yu
重點在後半段
21 hrsReport
Peiting Kite, profile picture
Peiting Kite
Ella Pan世襲的愛
20 hrsReport
Huang Wei Jyun, profile picture
Huang Wei Jyun
18 hrsReport
Chiffon Luo, profile picture
Chiffon Luo
18 hrsReport
Eric Vale, profile picture
Eric Vale
14 hrsReport
吳玟萱
Eric Vale 要哭ㄌ
4 hrsReport
Michael Li, profile picture
Michael Li
12 hrsReport
呂志航, profile picture
呂志航
11 hrsReport
Karie Tsui, profile picture
Karie Tsui
2 hrsReport
Chia-Chun Liu, profile picture
Chia-Chun Liu
32 mins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