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碟甲艦
亞歷山大二世的統治相對自由開明,言論審查的尺度較寬,報紙上的輿論圍繞著碟甲艦展開激烈舌戰,篇幅多到出版了兩冊合訂本,到建造里瓦季亞號時波波夫已聲名狼藉。最主要的爭議集中在操船的困難上。據說諾夫哥羅德在河中航行時會偏移,曾一路追撞好些個標示航道的浮標,舵手沒法穩舵,操縱不來。另一項指控則說該船很容易原地打轉。這兩種說法合在一起成為日後最常見的流言,說碟甲艦在河中航行時會不由自主地隨波逐流轉圈圈,轉得船員七葷八素只想吐。另一種版本的波波夫旋轉木馬說道兩舷最外側的輪機馬力不對等,所以總是自轉;這種說法查無實據,但有鑒於碟甲艦經常靠螺旋槳而非舵葉來轉向,也不算是無中生有──船越大慣性越大,碟形船身意味著很難利用流體的阻力改變方向;在只使用舵葉的情況下,碟甲艦繞一圈返回原位需時40-45分鐘。第三個版本的自轉碟甲艦傳說則聲稱只要一發砲,後座力就會讓船身繞圈兜轉;1874年諾夫哥羅德進行火砲試射時確實有這毛病,當時就已設置制動裝置解決缺陷,但醜聞經久不衰,比缺陷更難消除。
有兩個問題想請教:
回覆刪除1.
英國人Peter Mundy在1637年所遭遇的廣東水師船艦的佈署數量,這型水師戰的圖片我之前找過似乎只有這一張,歷代水師中我只有看過此型號是兩層甲板和配置兩層火砲,請問除了在清朝之前還有哪時期的水師有這樣的配置?
2.
清朝在1840-1860年之間建立了新式水是船隻的稱為紅單船,請問紅單船是清朝水師對新式船隻的稱呼嗎?我之前看過的資料只提到1840-1845間有仕紳捐造5艘,但之後因為財政而無後續,我臨時google發現所造數量不少,所以在鴉片戰爭後的水師建設和戰法有所轉變?還是只限於廣東水師?
您好,
回覆刪除1.根據Peter Mundy的記載,他前後曾碰到的兩批廣東水師當中,第一批有10艘戰船,第二批有40艘,都是大型船。可以參考他的書第三卷184-185頁:
https://archive.org/details/travelsofpetermu31mund
我對廣東水師戰船沒怎麼研究,只知道有明末的這分資料:(
2.紅單船看起來一開始只是廣東商船的泛稱..這個我也沒研究XD不好意思
鴉片戰爭當時清軍水師就有許多新造戰船,倫敦新聞畫報也有許多圖文並茂的報導:
http://www.old-print.com/cgi-bin/category.cgi
上面這個網站用Junk作關鍵字去搜尋可以找到許多資料。
我記得有許多人寫過這方面的書或論文,不過想不起來了;魏源《海國圖志》理也有一些記載。書的話,或許可以參考Tonio Andrade, The Gunpowder Age China, 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in World History最後面鴉片戰爭的篇章。
希望以上對您有幫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