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結束在日本五年工作的生活回到台灣,寫一篇文章作為紀念,並且希望能給將來想去日本做「研究開發職」的人做為參考。
簡單自我介紹
台灣高中畢業,留學英法拿到雙碩士,最好的學校QS排名前十。留學完後種種原因選擇前往日本工作。
在日職歷:(防止有人看不懂日文,我就打他們的英文譯名)
1. DENSO Corporation, 2018/4-2022/4, 研究自動駕駛相關技術
2. LINE Corporation, 2022/4-2022/12, 研究虛擬人物相關技術
每個工作的詳細介紹(包含薪水、做的事情、福利、離職原因等等)
1. DENSO Corporation, 2018/4-2022/4, 研究自動駕駛相關技術
首先,這家公司可能台灣人比較不耳熟,它是製作汽車零件的日本最大的公司(例如製作給豐田汽車使用),全世界員工總共有15萬人左右,是非常老字號的大公司。
來到這裡的背景是當時DENSO來台招聘,然後我覺得日本薪水比較高就去投投看,當時就只有一次非常輕鬆像是聊天一般的面試,就問你你大學是做什麼啊、為什麼想要應徵啊、有什麼作品給我看看啊等等的輕鬆問題,面試官也只有一位人事以及一位技術人員(完全沒有考技術問題)。總之很順利的就上了。我自己認為能應徵上的原因是我自己就學時做的side project跟他們想要的技術非常相關,同時我日文也講得好。
上了之後最關心的當然是薪水的部分,日本應屆畢業生叫做「新卒」(新的畢業生的意思),在同一家公司裡給的薪水根據學歷分級,同樣學歷的人拿的錢是一模一樣的。以DENSO來說,我在google查到的最新資料顯示(當時應該也差不多)
デンソーの学歴別の初任給は、博士卒で264,000円、修士了で230,000円、大卒で208,000円、高専卒で182,000円です。
翻譯一下是(皆為稅前月薪)博士26萬4千元,碩士23萬元,大學生20萬8千元,高中生18萬2千元。
這樣的薪水級別,在日企當中大部分公司其實是差不多的,以我的碩士來說都在20-25萬元左右。
如果換成台幣(當時有1:0.3)也有6-7萬元,也許就有考慮去了。但當時我想的是,我明明擁有比別人好的學歷以及更好的技術,為何拿的錢卻是跟別人一樣?
好在,我們是台灣特殊招聘的人才(當時包含我總共有3人應徵上,總共應徵人數我記得有20幾人,也沒有太多),公司方對我們很好,補助我們來回機票到他們日本的總部參訪。順帶一提,總部在愛知縣(幾乎所有汽車公司總部都在愛知縣,日本生產汽車最多的都道府縣即是愛知縣。講名古屋大家可能比較知道,就是那附近)。於是,我在到本部參訪見到公司人事的時候向他提出了我想要拿更高薪水的要求。那時接待我的是一位中國人,也許他也覺得這個制度可以有特例,所以就跟我說他會再跟我的部屬的長官提議。回到台灣後,我接到了消息是我必須再與所長(我的部門叫AI研究所,最大咖的就是所長)面試一次來決定是否能變更薪水。所以我就再面試了一次,這次就非常詳細的講述我的side project了(所以這裡強烈建議各位,沒事可以多多做一些side project,談薪水的時候很好用,可以很快的讓對方知道你會什麼技術)。他也沒有再多問太多問題,最後決定給我加到月薪30萬元。
薪水搞定了,還有一個其實也是非常重大的問題(我當時沒有意識到),就是地域。如同上面提到,DENSO總部在愛知,而且其實是在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基本上除了名古屋外那裏都鄉下),好在他們正好東京決定開一個分部,而我也被分配到那裏(另外兩位跟我一起應徵上的同伴就沒那麼幸運,他們都得待在鄉下...,所以我才後知後覺)。這點也是要請大家注意,應徵上日本公司後要詢問地點在哪,會不會需要調動。最後我在東京租房的費用很好的一點是公司負擔70%的房租,同時也幫你當保證人(是公司跟房東簽約然後再租給你)。這兩點也滿重要的,首先東京房租至少7萬起跳(我自己是為了住公司附近,要到10萬6千),其次外國人租房是需要日本人保證人的,基本上只能找日本親戚或是保證公司。請大家注意。
進公司後我被指派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做出物體追蹤(Multi Object Tracking,可以參考KITTI),當時我也只會非常基礎的tensorflow,反正就是一個菜鳥,還好我的主管非常厲害(他程式不算厲害,但知識廣泛),在他的指導下我成長非常多,這個tracking我記得半年多就做出一個雛形,然後之後再慢慢加強。在他的指導之下,我接觸了非常多的圖像處理任務,例如detection, depth estimation, optical flow, 還有nerf。工作的內容就是選定一個任務(與上司討論),然後自己讀論文,自己找github上面的程式碼下來,要嘛加入自己新的邏輯,要嘛用自己的data finetune,基本上是這樣,有時候需要在車上做demo的時候必須要上車收集資料,然後測試演算法能不能在真車上正確執行,這時候是比較麻煩的。
公司的上班時間是9點到18點,中間有一個小時休息,加班的話我們部門有限制一個月最多10小時,而且其實研究職沒有deadline的壓力(除了demo的時候),基本上不需要加班,我都是要嘛時間到了就走,要嘛再多做幾分鐘告一段落再走;而且也沒有像在其他地方聽到的什麼「上司沒有走你就不能走」這樣的事情,我就坐上司旁邊,每天下班跟他說「おつかれさまです」然後再走的。這個可能有公司差異吧。
再回到薪水的部分,第一年是30萬/月,但除了月薪之外還有bonus (類似台灣的分紅?),一年兩次,每次兩個月,所以一年拿16個月。這部分公司之間相差非常大,在我換工作面試跟從朋友那裏聽說的,有的完全沒有bonus,有的一年幾萬元,有的有給到一年+7個月薪水。這部分差距真的很大,所以大家也要注意詢問。接下來加薪的部分,日本加薪有兩種,一種是「昇給」,這是普通的加薪,一年約2%,另一種是「昇進」,這個是帶有職位的變動(就是你等級變高了,做的事不一定不同,要看你昇到哪),這個我本人沒經歷過,不討論。第一年要升第二年的時候,我有一個面談(只有我有,其他日本員工沒有,他們是直接人事來決定)討論去留以及加薪的事情。我的反骨又在這裡再次出現:我當時聽到加薪只有2%(換算的話就是一個月多6千塊)的時候我覺得很少,我也不避諱直接跟他說我預期可加20%,當然也不是毫無根據,因為我在一年之內從無到有建立了許多演算法,並且也在實車上進行驗證,然後還發表了國際論文...等等,所以我把這些實績與他報告,希望能獲得更大幅度的加薪。那位跟我面談的人跟我關係平時也很良好(他跟我們台灣去的人都很好),也都知道我工作的內容,所以他其實也很贊同我的觀點。然而公司規則並不能說為了你就多一個特例,所以他與人事討論的結果是把我的工作制度由原本的「フレックスタイム」(彈性上下班時間)改為「裁量労働」(責任制),後者的勞動制度是每個月給你固定時數的加班費(我的情況是30小時),你即使少於這個工作時數也能拿到同樣的錢,而多出這個時數會再多給你加班費,所以其實是很好的制度(有些公司是剛進你就是這個制度了,要非常注意)。在我這樣的幾乎不用加班的地方當然就代表我可以白拿很多錢,但如果你平常就加班很多,或你公司的文化是旁邊的人會說「嗯?明明你有拿30小時加班費卻還每天這麼早走,真輕鬆真爽喔?」的話,還是再三考慮為上。總之我是成功改為責任制,薪水從30萬變成40萬,我非常的滿足。接下來的幾年我沒有太多太突出的表現,也就按照公司的2~3%去加薪。但若把房屋補助也算進去,我年收入也到了750萬的水平。若你現在正在考慮日本研究職,四年工作經驗以下,最好抱持600-800萬左右的期待值吧。
最後,離職的原因有很多,個人原因占大多數(這裡不方便說),但公司(組裡)的部分我也漸漸覺得學不到東西,因為自始至終我都是一個人在完成自己的任務,除了跟上司討論一些想法之外,寫程式、驗證都是我自己在做,曾經有一次我與同事合作一個項目,結果慘不忍睹,幾個月就解散了。所以我決定找尋其他有跟我一樣等級研究者的地方,繼續我的研究之旅。
2. LINE Corporation, 2022/4-2022/12, 研究虛擬人物相關技術
之後我加入了LINE,就是台灣人以及日本人每天都在使用的通訊軟體公司,我在這裡負責的是虛擬人物開發工作。
首先就說薪水福利吧,薪水為月薪65萬,另加每個月有1萬7千元等值的LINE點數,5千元網路補助以及手機費補助,其他沒了,年薪算起來約800萬出頭,比前一份工作多一點。這裡一樣我有再跟他交涉,另外拿到+100萬簽約金。所以我的感想是雖然他們真的不能為你開特例,但總是能找到合乎公司規範的方法滿足你的需要,只要你努力爭取並且提出相對的佐證。
工作的內容,其實我說實在的有些不滿。這個部門 Computer Vison Lab 是剛成立的,我被分到裡面的virtual human小組,組裡原本只有一個人,後來變成三個人,但非常大的缺點是工作方向不定,就是你不知道要做什麼。一開始說好聽是你很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我真正這樣執行之後,卻沒能得到相對應的回饋。再寫下去會變抱怨文,所以簡短來說就是太過自由也不是好事,還是去有明確方針的地方吧。不過這個部門也要啪沒有了,所以大家不用煩惱步上我的後塵。
離職原因是公司宣布我們部門要「分社化」,就是從LINE除名變成新公司啦,所以我覺得當初進來想要從更厲害的研究者身上學習的想法越來越不能實現,所以就掰了。然後其實正好在當時有一家公司找我,我只花了兩天就面試通過決定跳槽到那了,詳細的事等之後開直播再說吧。
日本生活的種種
薪水的部分,還要從上述當中扣稅,日本特別的是有「住民稅」以及「年金」,住民稅是要交給居住地區的稅(每個地區稅額不同),而年金是繳給政府以後退休之後會發給你的錢。再加上其他的稅,總共會佔你薪水的23~27%吧,以我最後拿的65萬來說,到手只有48萬而已,被扣相當的多。然而最後有一個好消息,就是如果你決定以後再也不在日本工作(跟我一樣),在你回國後可以申請退回所有的年金,這點還是相當不錯的,我預計可以退回100-200萬吧...
其他生活費什麼的因人而異我就不做評論,我一個人大約花6-7萬吧,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費真的貴,一趟地鐵至少170,一趟公車220,常常出去玩又想省錢的人可能要考慮徒步或騎自行車。
卡拉OK是真的便宜,平日早上11點到晚上8點唱到爽只要1000元(不要問我為什麼平日有空可以去),對比台北日K唱六小時,這個幣值是台幣也不夠QQ,整整差了五倍謝謝。
交朋友是比較難,研究職通常都是年輕的,也許你能在當中找到朋友(我的話是關係都不錯,但辭職後也都沒連絡了);此外的話你可能就要多多利用交友軟體(我指的是一起做活動例如打球啊語言交換這種的),這種在日本滿流行的,很容易交朋友,當然你日文也要好,或者你可以用這個場合練習。當然你要在這裡找男女朋友我也覺得完全有希望。絕對不會說你來就要一個人孤單了,沒這種事,你自己要有勇氣與行動力踏出去,日本人會對你友善的。
好像沒了,感謝看到最後,我們台灣見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