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案例研習講義
85折468元550
書號 : 5ea06
編/著者 : 張陳弘
出版社 : 新學林
出版日期 : 2021-10-01
ISBN/ISSN : 9789865261337
書系 : 入門教科書
版別 : 2版
裝幀 : 平裝 18開 456頁
參考分類(CAT) : 憲法教科書 ,憲法專論 ,讀享國考小學堂(律師/司法官)
優惠期限 : 2022-10-14
  • 內容簡介
  • 退換貨
  • 團購說明
  • 購物與運費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解題架構建立→培養讀者迅速分析案例能力
•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作為案例分析主軸→確保案例分析不偏倚方向
•完整模擬解答→提供讀者作答鋪陳的訓練參考
 
 
作者簡介
張陳弘
學歷:
美國美利堅大學華盛頓法律學院法學博士
美國美利堅大學華盛頓法律學院法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法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士
現職:
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專業經歷:
國家發展委員會「個人資料保護專案辦公室」諮詢委員
輔仁大學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委員
國家文官學院講座(行政程序法)
中華民國律師
 
 
二版序
  本書為筆者於大學教授「憲法案例研習課程」所需而編寫的上課講義。書內案例大多採用律師、司法官考題,並搭配少部分各校研究所考題與筆者之憲法案例研習課程考題。如此之案例選擇安排,源於筆者認為:法律系應負擔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考取律師證照,畢竟這是多數同學選擇就讀法律系的主要目標。因此,憲法案例研習課程之教學,至少要能滿足此項需求;律師、司法官的憲法實例考題之研習,理應為教學主軸。
  本版次除維持第一版之「基本權利題型」外,另增補「權力分立題型」與「憲法訴訟題型」(民國108年1月4日通過之憲法訴訟法,將於民國111年1月4日開始施行),因此將書名由「憲法基本權案例研習講義」更易為「憲法案例研習講義」。
  本書的定位為憲法案例研習課程的上課講義,主要用途在輔助上課所需,而非學術研究論文,因此並未大量援引學術文獻以支持本書論述。考題的分析作答,除了仰賴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外,其餘多出於筆者或未成熟之想法,難免有欠缺縝密論證之處,望祈諒察。
 
張陳弘
2021年9月
 
 
目錄
二版序
寫在前頭—作答練習之提醒
 
第一部分 基本權利題型
 第一章 基本權利解題架構建立
  第一節 一般性解題架構建立 5
   壹、步驟一:判斷「誰」的「何種」基本權利受到限制 5
   貳、步驟二:找出「誰」作成基本權利限制行為→對應不同解題架構 19
  第二節 針對國家公權力行為限制基本權之解題架構的進一步說明 22
   壹、違憲審查密度之說明 22
   貳、審查密度決定後之違憲審查標準操作要求—以比例原則為例 25
   參、基本權解題架構套用於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之對照觀察 30
  第三節 依各個基本權利建立「解題模本」架構 37
   壹、一般性架構說明 37
   貳、個別基本權利之「解題模本」架構 37
 
 第二章 國家公權力行為限制基本權利題型
  第一節 平等權§7 41
   壹、平等權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41
   貳、性別平等案例 45
   參、性傾向平等案例 48
   肆、種族平等案例 51
   伍、國籍平等案例 55
   陸、工作權平等案例 57
   柒、國家資源使用之平等 59
  第二節 人身自由§8 63
   壹、人身自由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63
   貳、「24小時內移送」與「法官保留原則」適用要求之轉變 67
   參、人身自由限制之正當法律程序要求 74
   肆、憲法第23條之比例原則要求 84
  第三節 居住遷徙自由§10 87
   壹、居住遷徙自由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87
   貳、遷徙自由之限制 89
  第四節 言論自由§11 92
   壹、言論自由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92
   貳、言論的事前審查 98
   參、政治性言論之限制 102
   肆、商業性言論之限制 110
   伍、猥褻性言論之限制 113
   陸、誹謗性言論之限制 117
  第五節 新聞自由§11 123
   壹、新聞自由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123
   貳、新聞自由之內涵與得主張之主體 125
   參、案例 127
  第六節 學術自由(講學自由)§11 130
   壹、學術自由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130
   貳、大學入學許可規則之合憲性 134
   參、大學退學學則之合憲性 136
   肆、大學補考學則之合憲性 141
  第七節 宗教自由§13 144
   壹、宗教自由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144
   貳、信教自由之限制 146
   參、政教分離原則 149
   肆、宗教團體自治 151
  第八節 集會自由§14 156
   壹、集會自由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156
   貳、集會自由保護範圍之界定 161
   參、集會自由之事前許可管制 162
   肆、集會內容之管制 166
  第九節 結社自由§14 169
   壹、結社自由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169
   貳、結社設立許可之限制 171
  第十節 生存權、工作權§15 177
   壹、生存權、工作權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177
   貳、社會權性質面向之生存權、工作權 182
   參、職業自由之限制 184
   肆、營業自由之限制 187
  第十一節 財產權§15 191
   壹、財產權保障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191
   貳、財產權限制與否之判斷 194
   參、財產權限制之損失補償 195
  第十二節 參政權§17 197
   壹、參政權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197
   貳、選舉權(含被選舉權)之限制 198
  第十三節 應考試、服公職權§18 201
   壹、應考試、服公職權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201
   貳、應考試權之資格限制 202
  第十四節 受國民教育權§21 206
   壹、學習權 206
   貳、學習自由 207
   參、受教育權 207
  第十五節 基本權概括條款§22 210
   壹、基本權概括條款之意義 210
   貳、一般行為自由 211
   參、名譽權(v.言論自由) 216
   肆、隱私權 216
   伍、性行為自由 225
   陸、環境權 229
   柒、健康權 232
   捌、免於身心傷害之身體權 233
   玖、原住民文化權 234
  第十六節 訴訟權§16 238
   壹、訴訟權之意義與解題架構之建立 238
   貳、案例解析 239
 
 第三章 第三人行為侵害基本權利題型
  第一節 基本權對第三人效力理論 247
   壹、直接效力說 247
   貳、間接效力說—目前通說 247
   參、基本權利衝突衡量 248
  第二節 案例操作 250
   壹、言論自由 v.名譽權 250
   貳、新聞自由 v.隱私權 264
   參、契約自由 v.平等權 266
   肆、居住自由 v.平等權 269
 
第二部分 權力分立題型
 第一章 權力如何分立(權限如何劃分)
  第一節 如何分權的思考 277
  第二節 功能論之權力分立的解釋取向 278
  第三節 案例解析 281
   壹、憲法第63條「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解讀 281
   貳、獨立機關之概念與人事任命權限 282
 
 第二章 中央政府體制運作(中央水平權力分立制衡)
  第一節 權力尊重(機關忠誠)法理 289
  第二節 中央政府體制設計 291
   壹、我國中央政府體制類型 291
   貳、總統與行政院院長之分權關係 293
   參、總統、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院長的合憲性 296
   肆、行政院院長於現行中央政府體制下的去職原因 298
  第三節 中央政府體制下之行政權與立法權的互動關係 300
   壹、概論 300
   貳、總統的人事提名權與立法院的人事同意權 302
   參、總統的緊急命令權與立法院的十日追認權 304
   肆、行政院之覆議與立法院之審議 306
   伍、行政組織權限與法律保留適用關係 308
   陸、立法委員選舉制度 310
   柒、立法院決議之效力 313
   捌、立法院之預算案審議權 315
   玖、立法院之質詢權 317
   拾、立法院之不信任案提出權與行政院之解散國會制衡權 324
   拾壹、立法院之文件調閱權與國會調查權 326
   拾貳、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提出權 332
   拾參、立法委員之言論免責權 333
  第四節 中央政府體制下之司法權與其他權力的互動關係 336
   壹、司法規則發布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適用 336
   貳、審判獨立保障 340
  第五節 中央政府體制下之監察權與其他權力的互動關係 344
 
 第三章 地方自治運作(垂直權力分立制衡)
  第一節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理論 349
  第二節 地方立法權對於地方住民權利之限制 358
  第三節 中央與地方自治團體間爭議解決機制 359
 
第三部分 憲法訴訟題型
 第一章 憲法訴訟的提起
  第一節 選擇正確憲法訴訟類型 367
   壹、概觀 367
   貳、憲法審查類型 369
   參、統一解釋法令 381
   肆、特殊憲法訴訟:總統、副總統彈劾訴訟及政黨違憲解散訴訟 381
   伍、案例解析 382
  第二節 暫時處分 396
 
 第二章 三人審查庭與憲法法庭之審理
  第一節 三人審查庭決定不受理 405
   壹、審查庭之組織 405
   貳、審查庭的權限 405
  第二節 憲法法庭的審理與裁判 408
   壹、審理程序 408
   貳、裁判 408
 
 第三章 裁判效力
  第一節 裁判本身之效力 415
   壹、對世(全面)拘束力 415
   貳、確定力 416
   參、禁止聲請變更判決之效力→任何人 416
  第二節 裁判效力之擴張 422
  第三節 各類型憲法訴訟之裁判效果 425
   壹、法規範憲法審查之裁判效果 425
   貳、裁判憲法審查之裁判效果 427
   參、機關爭議憲法審查之裁判效果 432
   肆、地方自治保障憲法審查之裁判效果 433
   伍、統一解釋法令之裁判效果 433
   陸、總統、副總統彈劾與政黨違憲解散之裁判效果 434
 
 
退換貨
1、新學林網路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取貨7天的鑑賞期﹝包含國定假日、例假日﹞,退換貨之商品必需於取貨7天內辦理,否則恕不接受退換貨。
2、依照消費者保護法規定,凡消費者於網站購物均享有7天商品鑑賞期,唯需注意辦理退貨商品需保留完整外包裝、附件、外盒等等,才可辦理退貨。
3、如欲退貨,請在鑑賞期內將商品連同發票寄回,每張訂單限退一次。
4、鑑賞期非試用期,若您收到商品經檢視後有任何不合意之處,請立即依照退貨規定辦理退貨
5、除非您收到的書與訂單不符,否則該筆交易已完成,無法再退、換書。
6、若收到的書籍有缺頁、破損、倒裝,請寄回更換。應更換之書籍已無庫存時,您可選擇全額退款,或更換其他新學林經銷之圖書並補、退差價。
7、若需退款,作業時間約十四個工作天。
8、函授退換貨請依照「函授退費說明辦理」。
團購說明
1、本網站已設30本團購價,請直接下訂即可。
2、如您需要其他類型產品團購,則請聯繫客服或直接將需求e-mail至 law@sharing.com.tw 即可
購物與運費
一、 購物說明
1.本站商品出貨一律是最新版本。
2.一般情形下,我們於確認訂單並收到款項後2-4個工作天(不含例假日)內為您辦理出貨事宜,實際送達時間則須視本公司作業流程及物流配送進度而定。海外地區約於確認訂單後一個月左右會收到。
3.【函授課程訂單】因為需要備貨的時間較長,於收到款項後5-7個工作天(不含例假日與國定假日);若是尚未開課科目,會於第一次收到教材後的出貨明細單備註標示寄送時間。
4.網路訂購書籍會以貨運或掛號方式寄送。
5.查詢訂單:請登入會員後,至首頁右上方點選「會員專區」→左方「會員專區」→點選「訂單管理」即可查詢。
6.取消訂單:自送出訂貨單時起算,二十四小時內可取消訂單,或請聯絡客服部:02-27001808分機24;電子信箱 :law@sharing.com.tw
7.訂單成立後因缺某一本書無法出貨的訂單,本站有權利自動取消您的訂單。
8.若訂單內部份商品無庫存需要調貨,將先集貨約7日並由客服人員通知。
9.訂購預購書、促銷活動商品、或加購品 / 贈品,同一筆訂單的活動商品將同時出貨,恕無法分開出貨。
10.本站保留出貨的權利。
二、運費說明
1.宅配到府:滿1000元免運費,未滿則加收80元(台灣本島、離島皆同)
2.新學林門市取貨:免運
三、發票有問題
請於每月5日前與客服部聯繫,逾期恕不受理。
客服部:02-27001808分機24;電子信箱:law@shar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