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覆轍 : 中俄革命之比較
畢仰高(Lucien Bianco)著,夏沛然譯,«歷史的覆轍 : 中俄革命之比較» La récidive, Révolution russe, révolution chinoise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480 頁。
本書是畢仰高先生2014年出版的專著 La récidive, Révolution russe, révolution chinoise 的中文版。畢仰高鮮明地點出史達林主義與毛澤東主義之間深刻的、卻又往往被遺忘的關聯。
中國現在側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使中國革命顯得比俄國更成功。然而,中俄兩國革命多有相似之處。事實上,中國革命曾是俄國革命的翻版,直至毛澤東發覺俄國革命模式不適用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第三世界國家。比起改變俄國革命模式,毛澤東決定在該模式的方向上走得很遠更快。和1929年蘇聯的經濟政策大轉變相比,1958年中國的「大躍進」破壞性強得多。「大躍進」有着理想主義的目標,但並未全盤考慮所有可能的後果。只有在毛澤東死後,中國才開始走上發展的道路─其實也有賴於毛澤東之死─即只有當中國背叛革命之時,才開始經濟發展。畢仰高的原創比較研究強調了中俄兩國革命的相似之處:擁有無上權力的官僚體制、被過度剝削的農民(由此觸發了二十世紀兩次最嚴重的饑荒)、對作家和藝術家的控制、鎮壓與勞改營。本書的最後,作者在比較了史達林與毛澤東之後,討論了他們和列寧、馬克思的關係。作者引用了一位中國歷史學家黎澍的話:「如果可以,最好避免革命。」
本書獲得了世界著名的中國學家的高度評價。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評論:
畢仰高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學者,他用六十載研究與深思,寫就一部綜合中俄革命的重要學術著作。史達林與毛澤東在矢志帶領自己國家走出落後、尋求社會公義時,學習列寧的做法。他們都是嫻熟的政治操作者,最終為國家帶來災難─集體暴行、飢荒、死亡,同時巧妙地製造謊言去維持領導地位。畢仰高此書寫得有觀點、深度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