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俄边境“特务村”:文革后村民被集体平反(图)(2)

2011年08月30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俄边境“特务村”:文革后村民被集体平反(图)(2)
张运山生前留影。
现在宏疆村里的孩子,俄罗斯血统的特征已经不明显。摄影/ 本刊记者 甄宏戈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上山搞资本主义”

  “苏联老太太”——徐维义的儿子们常常这么称呼他们的奶奶葛金丽娜。

  奶奶家族姓亚力山大,是俄罗斯贵族后裔。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里常常能收到从河对岸邮过来的瓜子、糖和被面,这令他们如过节般欢喜。

  大儿子徐福胜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仍记得老太太喜欢穿蓬蓬裙,将他往裙子里一兜就可出门,方便得很。每次餐前,老太太都要在胸口划十字祷告后再吃饭。

  “后来我说奶奶你老整那玩意干啥呀,她就不再比划了。”徐福胜今年50有余,跟他父亲一样,长着典型的俄罗斯脸孔,嗜酒,生性粗豪。

  “苏联老太太”来中国时,还带来一个儿子,后来取名叫徐维刚,村里人称“傻大爷”,是如今村里仅存的、有纯正俄罗斯血统的人。

  苏联大清洗运动开始后,葛金丽娜把1岁多的徐维刚兜在裙子里,走过冰封的江面,流落到中国。当时,正赶上大批山东人闯关东,很快,葛金丽娜嫁给了一个姓徐的山东人,在中国安了家。

  “傻大爷”嗜酒,爱唱歌,常常一个人自编词曲,即兴高歌,若让他重唱一遍,他就懵了。

  然而,文革时,因为没有国籍,“傻大爷”却反而因祸得福。

  文革开始后,徐氏家族被打成“苏修特务”的有7人:“傻大爷”、大哥徐维义、二哥徐维新、小弟徐维祥、大姐夫张运山、二姐徐桂贤和二姐夫王海丰。

  只有“傻大爷”没怎么吃苦头。“只是拿绳子将他绑在树上,没怎么打他。”徐福胜回忆。

  他的父亲徐维义则被关进了牛马棚达5个月。

  当年,徐维义是村里的生产队长。在徐福胜眼里,父亲特别能干。闲暇时,常常上山打野味。“我家的伙食是村里开得最好的。我爸常问我们:想吃水獭吗?想吃他就去打。”

  打来的野味也可拿去卖钱。一只黄鼠狼是九块二毛一。而在生产队干一天活,最多也就10来个工分,只够买支冰棍。

  徐维义被关牛棚后,徐福胜负责给父亲送饭。那时他13岁,读小学五年级,每天早上4点起床,走三里地去送饭,一日三次,一路上充满了对造反派的怨恨。

  造反派们逼徐维义交代“苏修特务”的罪行。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情急之下,为自己罗织了一条罪名——“上山搞资本主义”。

  一次批斗时,造反派让他弯下腰,双手向上做“喷气式”,长达7天7夜。“到第8天时,我眼珠都要瞪出来了,眼看就要行凶。我要是拿起小板凳一抡,打趴下三个两个还不容易?造反派一看我都急了眼了,害怕了才让我歇下来。”

  说时,徐维义坐在窗边,脸背着光,看不清表情。他如今已是村里最年长的一辈,颇得村里人尊敬。过去的许多事他已不愿多提。有时候在村里偶然遇到当年折磨他的造反派,他也会不咸不淡地打个招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 2022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