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欽專頁, profile picture
沈榮欽專頁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沈榮欽專頁, join Facebook today.
沈榮欽專頁, profile picture
沈榮欽專頁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沈榮欽專頁, join Facebook today.
沈榮欽專頁, profile picture

A2 & A143

我大學時曾參加過一個社團,其中兩名社員分別叫林奕華和黃偉哲。多年後促轉會公布的校園佈建資料中,出現以下兩個檔案:

A2:
性別:女
籍貫:台灣
職稱:政治系四年級,「學生會」會長
類別:運用關係
每月支領金額:N/A
佈建對象:學生會
表現、評價:深具向心力能適時反應校安動態,迄今向本處反應校安動態25件

A143:
性別:N/A
籍貫:N/A
職稱:農推系學生
類別:支薪佈建
每月支領金額:N/A
佈建對象:重要社團,異議性社團
表現、評價:經常聯繫,並能主動提供情報,繼續加強聯繫

第一位被指認為國民黨立委林奕華,但她表示自己並未支領津貼,並非校園線民。第二位被指認為民進黨台南縣長黃偉哲,他被促轉會約談後,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並非校園線民。

專注於線民而非主其事者就產生這樣一種困境:國民黨因為是加害者,所以即使有人被指控為線民也在黨內波瀾不興;民進黨內被指控的線民,將時時面臨真相揭露的恐懼與尷尬。

同樣被指控為線民,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確認為真,於是退黨並允諾將退出政壇;而另一位藍營媒體寵兒的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承認將資訊交付國安局並領取金錢,卻另創定義宣稱沒有監控就不算線民,至今依舊活躍於藍營媒體。

掩蓋加害元兇、專注線民真相的結果,就會形成這樣一種荒謬的景象:越與加害人親近者越不會受到譴責,站隊錯誤的線民比線民本身更為可惡,不正義比轉型正義更受青睞。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Eric Tsai, profile picture
Eric Tsai
從來不相信偉哲啊
2 mosReport
Sherry Chen
Eric Tsai 因為他妹妹?
2 mosReport
Yuan-Cong Chen, profile picture
Yuan-Cong Chen
轉型正義走到這裡,根本錯亂。

公佈抓耙仔固然可以視為是轉型正義的一環,但是誰是這些抓耙仔的上線?居然完全跳過去!

理論上,應該順藤摸瓜往上把相關情治上級亮出來,但是現在只有公佈抓耙仔,誰佈建、誰掌控,通通不知道。這算哪門子轉型正義?
2 mosReport
Jonah Tw Wang, profile picture
Jonah Tw Wang
郭正亮沒有黨公職,現在比較像是個綜藝咖,他現在有在政壇嗎?
2 mosReport
朱汪旺, profile picture
朱汪旺
所以還是惡習不改,兩相比較ㄧ個有品格
2 mosReport
余國棟, profile picture
余國棟
其實是,
林奕華身處的政治世界的價值觀本來就認為當抓耙仔是為國家除害,在那個世界裡她是好人,跟馬英九一樣。
其他政治陣營的支持者痛恨她,不痛不癢,因為她的選票不是來自痛恨她的陣營。

黃國書身處的政治世界裡的價值觀是痛恨抓耙仔的,所以他只得離開政壇,其他幾位不承認的,也會感到相當大的壓力。
基本上,對這些政治人物而言,會影響選票的壓力來源才是他們注重的地方。
2 mosReport
蔡博文, profile picture
蔡博文
林和黃差了好幾屆!
2 mosReport
Tuo Wu, profile picture
Tuo Wu
道德良知讓曾經刻印在心不抹滅
2 mosReport
Recent Post by Page
沈榮欽專頁, profile picture

歐中視訊峰會在即,《金融時報》對歐中關係的轉變做了回顧,解釋為何不看好這次峰會。

《金融時報》認為轉變的起點來自立陶宛,關鍵則是德國,契機來自烏克蘭。

立陶宛允許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歐盟一開始並未介入,直到中國在一連串外交與經濟制裁後,拿出殺手鐧,不准任何含有立陶宛零組件的歐盟商品進入中國,終於激起歐盟強烈反對,在今年一月將中國告上WTO。

最重要的還是德國大選,掌權多年的梅克爾下台,新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不若從前。過去即使中國利用歐盟內部矛盾,試圖分化歐盟,而且立陶宛提出警告,梅克爾依舊將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以促進經濟視為優先事項,而中國也的確影響德國經濟(見附圖)。由於德國在歐盟動見觀瞻,加上匈牙利、希臘等國各有盤算,因此影響了歐盟對中關係,也缺乏一致的政策。

不料因為新疆種族滅絕事件,歐盟懲處中國官員,中國因此報復歐洲議會成員,導致談判多年的《歐中投資協議》停擺,新任德國總理又不若過去親中,讓歐中關係停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則團結了過去各自為政的歐盟,團結對抗俄國,因此對中國表面中立,實則暗中協助俄國表現不滿。所以實在難以看好即將到來的歐中峰會。

從立陶宛、德國到烏克蘭,歐盟終於對中國達成了共識,台灣或許很高興在中間扮演了啟發者的角色。

可能是 2 個人和顯示的文字是「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forges new unity of EU purpose on China Bloc's leaders will use Friday summit to pressure Beijing over its close ties with Moscow Ursula von der Leyen,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 left and XiJ Jinping, China's president. Von der Leyen expected make it clear to Beijing during the summit that Russia's invasion ofU is in China's interest' FT montage;AFP/Getty; AP Andy Bounds in Brussels, Tom Mitchell in Singapore, Sun Yu in Beijing and Richard Milne in Vilnius HOURS AGO 70 」的圖像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Germany is the EU member most exposed to the Chinese economy -0.80 Rabobank's China vulnerability index gives standardised score based on trade, investment and tourism links -0.60 -0.40 -0.20 0.00 0.20 0.40 Germany Czech Finland Netherlands Slovakia Spain Slovenia Poland Austria Malta Hungary Italy Sweden 0.60 0.80 1.0C Estonia Denmark Portugal France Greece Bulgaria Belgium Latvia Romania Lithuania Croatia Luxembourg 」的圖像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percentage of GDP Many EU member states rely on Chinese consumption Exports to China as Germany Ireland Slovakia Netherlands Finland Sweden Bulgaria Austria Belgium Denmark Hungary Czech France Italy Estonia Lithuania Slovenia Spain Latvia Greece Poland Romania Luxembourg Portugal Malta Croatia Cyprus 0 Source: Rabobank ©FT 0.5 1.0 1.5 2.0 2.5 」的圖像
徐大寶, profile picture
徐大寶
契機來自烏克蘭
10 hrsReport
沈榮欽專頁, profile picture
沈榮欽專頁
徐大寶 已改,謝謝~
10 hrsReport
Tuo Wu, profile picture
Tuo Wu
自立自強,耐性好,等還台灣公道
9 hrsReport
沈榮欽專頁, profile picture

社交媒體與網路造成傳統媒體危機,數位行銷費用大多為谷歌與臉書這樣的企業瓜分大半。為了衝點閱率,所以傳統媒體紛紛採用「重鹹」的標題吸睛,這種現象長久以來為傳播學者所詬病。

但是學者本身會不會為正經八百的論文取一個比較綜藝的標題吸睛,來爭取更多學者的閱讀以及引用呢?

對這個問題好奇的學者找來大量的論文,讓受測者依據標題的幽默程度評分,然後分析這些文章的引用次數,是否越好玩的論文題目,會吸引到越多學者引用?

結果發現好玩的題目引用次數不但沒有較高,反而較低!這樣看來學者似乎免於記者編輯的媚俗,甚至如此正經八百地認為,題目太好玩,內容通常較不具引用價值,好玩的標題不但沒有受到獎賞,還受到懲罰。

當然很容易可以看出這種分析方法存在很大的漏洞,例如會不會是好玩題目的論文,通常重要性比較低,所以引用次數較少?

一種矯正的方法是採用作者自我引用的次數,通常作者會較常引用自己覺得重要的文章。說不定是因為作者認為某篇論文較不重要,才會取比較好玩的標題。

果然經過矯正之後發現,好玩標題的論文實際上引用次數較高!他們也分析了其他標題的特色如何影響引用次數(例如用簡寫引用次數較低,包含問號次數較高等),不過這裡就不多說了。

結論是學者也是人,當他們批評媒體編輯故意取聳動標題吸睛時,很多時候他們也在幹同樣的事!

可能是室內的圖像
Ivy Charlotte, profile picture
Ivy Charlotte
有個疑問:自我引用的次數,不就只是「自己覺得重要」而已?這真的有參考價值嗎?自己覺得重要,怕其他人覺得不重要,所以取個好玩的標題,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
on WedReport
沈榮欽專頁, profile picture
沈榮欽專頁
Ivy Charlotte 理想上應該要能夠控制「論文品質一樣的情形下,好玩的題目會不會影響引用次數」,但是因為論文品質很難控制(都已經是同領域的頂級期刊),所以就用自己是否引用,來表示作者覺得品質如何。可以說是「自己覺得重要的論文之中,好玩的題目被引用的次數比較高。
on WedReport
沈榮欽專頁, profile picture

Podcast:俄烏資訊戰讓阿共再進化?北約成員國加拿大觀察

PODCASTS.APPLE.COM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EP07|俄烏資訊戰讓阿共再進化?北約成員國加拿大如何提升全民對假訊息的免疫力?專訪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on Apple Podcasts

‎Show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Ep EP07|俄烏資訊戰讓阿共再進化?北約成員國加拿大如何提升全民對假訊息的免疫力?專訪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 Mar 28, 2022
Related Pages
1.5K likes this
「終於有一代,用台文寫下我們的故事」
—— 由一位老師,帶著四位女中學生,把學姊的燦爛青春,化成一張張作品,用咱的台灣話畫給大家。
29K likes this
在體制的監獄裡,我們都是思想的逃犯
4.3K likes this
全黨唯一瀕臨滅絕稀有動物
Se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