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no

重新認識你的母語!所有的方言都是漢語的分支,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都是參與的要角,無論音或義,都能在古籍,詩詞中找到他的身影,以這句「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開篇序文的註腳!順便一提,這句裡面也有一個閩南語詞彙!

秋風下山路

Published at

《覽鏡》 初唐 · 劉希夷

  • 青樓挂明鏡,臨照不勝悲。
  • 白髮今如此,人生能幾時。
  • 秋風山路,明月春期
  • 歎息君恩盡,容顏不可思。

覽鏡可自憐,亦可自省!乞人臉色恩賜憐憫,不如自立自強! 走出自己的道路!

「下山」,文讀 ha7-san, 白讀loh8-suann。

有人貼一遊戲文,考眾人七個【下】閩南語有幾個讀音:

「今天班,坐車來營,車後來榕樹下下棋,比一個高。」

按照中文字典的紀錄,【下】只有一個音ㄒㄧㄚˋ。來看《康熙字典》紀錄的古音有幾個?

  1. 胡(hoo5)雅(ga6)切,【ha6】。在下之下,對上之稱。又《說文》也。《玉篇》也。又也。
  2. 亥(hai6 )駕(ka3)切,遐去聲【ha7】。《正韻》也,自上而下(ha7)也。《易·屯卦》以貴下(ha7)賤。《詩序》君能下(ha7)下(ha6 )。 又《爾雅·釋詁》下(ha7),也。《郉疏》下(ha7)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ha7)其損益之數。
  3. 胡(hoo5)佐(tso3)切,音賀【ho7】。《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ho7)。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tso7)。 考證:〔《爾雅·釋訓》下,也。〕

再來看《甘字典》有幾個音,「e7, Ha7, ke7,Ha3」, 最後一個音Ha3,可能受到現代語音的影響,實際上沒有聽過這個音!《台日典》補上「he7」這個音! (he7 ->e7)

(1) khǹg。 (2) 施落。 (3) 祈願。 (4) 賄賂。 (5) =[下(hā)]。舉例:(1) ∼ tī桌頂;積 ∼;放 ∼;∼ 四正;∼ 載。 (2) ∼ 毒手;∼ 重本;∼ 豆餅; ∼ 肥。 (3) ∼ 神託佛;∼ 天 ∼ 地;投 ∼;∼ 願。 (4) ∼ 賂;∼ 後手;∼ 你蟶, ∼ 你蚵,到時lóng總無。

俗諺:【∼ 你蟶, ∼ 你蚵,到時lóng總無。】he li2 than, he7 li2 o5,kau2 si5 long2 tsong2 bo5 (tāi-tsì未成 ∼∼∼∼,到tāi-tsì清楚lóng無影。) (比喻口惠實不至)

【下】的詞彙,台日典紀錄有:

  1. 【下午】ha7-ngoo2。
  2. 【下車】he7-tshia。疊貨起lih車頂。車に積む。(c.f 落loh8車)
  3. 【樹下】tshiu7-e7。
  4. 【高下】->高低 ko-te。(文)高kap低,優kap劣。例:見 ∼∼=決勝負。

注意看,【下車】的意思不一樣,【高下】用【高低】的音。te, 訓讀【下】字。【樹下】的讀音比較罕見,一般讀【tshiu7-kha】。

再來看來看幾個同義字:

  1. 【低】:平聲(te1)。「高」之反也。白音ke7(?)
  2. 【落】lok8, 白音loh8, 變調lo3 同lo7的變調。
  3. 【kha】腳(1)足。 (2)下面。 (3)根源。 (4)組織同伴。 (5)光線。例:(2)山 ∼; 樹 ∼。

一般閩南語說【高下】,是說kuan5-ke7, 【高】訓讀kuan5, 本字是【懸】。那麼ke7 訓讀【下】嗎?從字典的紀錄可以知道,【下】有e跟a韻母,那麼音調相同的ke7是不是e7的又讀音呢?Zan tan 先生提出ㄍㄎㄏ讀音變化的規律性!也就是這三個音是相鄰音,ㄏ喉音,是ㄍㄎ顎音的後移,反之亦然。古音的匣音ㄏ,常變化為ㄍㄎ音!因此,不排除ke7, 的本字是【下】!匣母上古擬音gh-, 在北京音系中,匣母爲漢語拼音h [x](洪音)或x [ɕ](細音)。極少數(完、丸、皖、肴、爻、瑩、熒等)讀零聲母。在吳語中,匣母讀ɦ,例如杭州話中「鹹豆飯」的「鹹」讀/ɦɛ/。在日語音讀中,匣母讀か行或が行。

其次,kha, 沿用ha的變化, 差一個高低音,一調vs.七調,因此kha的釋義(2)是「下」義,例詞中的「山 ∼; 樹 ∼,」對應過來中文,其實就是「山下,樹下」的意思!在我的故鄉有一個山坪下的地名叫做【崎下】,從小我們都叫做【kia7-kha】,因此,【樹下】,叫做【tshiu7-kha】, 也不是不合理!《台日典》紀錄的【tshiu7-e7】,並沒有聽過!閩南語音詞中,如果將【kha】代入【下】字,其實都是合絲密縫的!

最後一個lo7, 更有意思!用在「下雨,下雪,下車」等等,取其「」義!按照音來說,比較近似【落】,切音lok8, 白音loh8, 是很合理的,置前變調成為lo3, 那麼前字是lo7的字變調一樣是lo3, 那麼【下】的音有可能是lo7嗎?從康熙字典的紀錄,【下】的古音有ho7,ㄍㄎ音再向前的齒齦音是ㄉㄊㄋㄌ<->ㄍㄎ<->ㄏ,ㄏ->ㄌ,也是可以接受!語音的變化,如果聲母,韻母,聲調三者,有兩者相同,那麼他們同源的機率就很高了!

一般的讀者的回應文都將【下棋】寫成【kiann5棋】,這是【行棋】,客語也是如是說,書面字還是寫【下棋】,不過這是明清時期之後的說法,古人說【奕棋】,閩南語說i7-ki5, /ik8-ki5,注意到了嗎?這個也是8->3, 7->3的變調規則! 回過來說下棋,【下】,如果發lo7音,同時聯繫上【下】的古音【ho7】, 以及同義字【落】!是不是極為合理!?

結論:

【下】,kha, lo7, ke7, 不管是訓讀也好(腳,落,低),音差偏讀也好,採用此作為書面字,亦在情理之中!

he7

【下】,的另一音he7, 在某些情境下,似乎可以採用其他漢字!

  1. 【下願】,【下神】,【下佛】。向神佛下願。【下神明】。向神佛下願。【下神託佛】向神佛祈求。【hē-thinn hē-tuē下天下地】對天地祈求。
  2. 【下後手】(賄賂),【下賄】(loo7),【下平安】。年頭拜[天公]求一年中平安無事。相對:[謝平安]。。【hē-sueh下搾】送紅包賄賂。【he-than hē-ô下蟶下蚵】厚ê謝禮。

第1個字,是【】字切音hu2,白音hi2 (同客語音),另一個古音是hoo2(ho2?)。水滸傳,的「滸」發虎音,閩南音,hoo2。粵語音heoi2, 可說是集方音的大成,韻母有e, o(oo, u),i 等三個元素。那麼不排除許有he音!當然看成【許下】的減省音也是合理的!

第2個字,指向【】字,切音hue2,送人財物,企圖有所請託。如:「行」。《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政刑弛紊,賄貨公行。」這個字音,跟he7,就只有調差而已!

正確閩南語漢字表示法是:

「今仔日下(ē)晡下()班,坐車來下(ē)營,落(lo̍h)車了後來榕仔跤(kha)行(kiânn)棋,比一个懸低(kē)。」

只有【下棋】不是傳統閩南語詞彙,翻作閩南語的口語是【奕棋i7-ki5】或【行棋kiann5-ki5】。

落,腳,低」等字音,採用【】當書面字也不是不可以!

Enjoy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like, so I can know your companionship.

CC BY-NC-ND 2.0

Latest Responses

Articles Only
No responses.

Comment…

看不過癮?

一鍵登入,即可加入全球最優質中文創作社區

還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