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符号
最近读福柯的Herculine Barbin,产生了许多思考。一个双性人在19世纪的法国在发现自己是阴阳人之后慢慢走向毁灭的故事。到底是谁毁灭了他?福柯开篇就提出了这个问题:Do we truly need a true sex? 法文我没看,但是根据英文的翻译。Truly是程度副词,而true则是判断类形容词。这里福柯巧妙地将true一个黑白形容词程度化。True or false在福柯严重不仅仅是相对的,而且是有程度的。Sex区别于gender在于sex指示物理性质的性别,而gender则泛指社会意义的性别。既然连物理性质的性别都没有绝对性,那么更何况社会意义的性别了?福柯质疑了这种符号,不仅是社会符号,也是生物符号等等。我们都认为在身份证上的男女是一种社会正常模式的体现,可是福柯重新审视了这个符号代表的意义。如果说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社会符号还未普及的年代,况且可以接受双性人的存在;那么19世纪的法国却因为符号,以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迫害死了一个追求真情的少女。符号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们被福柯的名字吓到了,那不妨听听大鲸鱼老师的解释好了。其实哲学也好,社会学也好,教会我们的是如何思考这个复杂而又美丽的世界。也许哲学不能帮你赚钱,或者说直接赚钱,可是他能让你变得智慧深邃。
其实我们身上有很多符号,大家平时不注意。而这些符号恰恰是很多人非常在意的。中国人也好,西方人也好,其实大多数都是某种符号的奴隶。我举几个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例子,来帮助大家进一步思考符号的意义所在。
豆瓣和痘瓣
豆瓣本身就是一个符号,这里代表着文艺或者说高追求。可是你透过符号来看它的本质。豆瓣究竟是什么?没错,不过是一个网络平台聚集着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的人而已。的确,豆瓣让大家聚到了一起。可是如果没有豆瓣,大家照样可以聚集到花瓣豆油。其实本质上douban.com和douban.us(痘瓣网)没什么区别,在符号的意义上大家都是相同的。而且其实可能痘瓣代表的意义更高级一些。因为他开宗明义地说痘瓣是“有病”的人才聚集的地方。那么豆瓣就是没病的人聚集的地方?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也未必。某位名媛不是以在豆瓣上发全文抄袭的书评为幌子骗取了好多人的盲目崇拜?甚至现在很多书籍以豆瓣做广告。其实豆瓣未必授权他们这么做。
为什么盲目崇拜也好,广告也好,可以产生如此的效应?因为我们对于符号没有抵抗力。
有多少人因为被yale录取而欣喜若狂。可是很多人有没有想过yale究竟代表着什么?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学校,也许是吧,可是你有没有用一种不普通的标准来适应这里?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是无论答案如何,很少人能够激烈地切割身上的“中国传统”。切割中国传统或者符号不代表排斥中国人。这种排斥也是一种把中国当做符号的做法。
符号的奴隶
为什么说我们本质上是符号的奴隶?其实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我们都是符号的奴隶!
因为我们没有选择自己名字的权利!
我的名字是我的父母反复起的,想必很多人甚至爷爷奶奶都要参与进来。没错,他们剥夺了我们选择自己名字的权利,可我们却不以为然。名字,作为你最重要的符号,却不是你亲手制定的,这何其悲哀。即便你成年了,有自己做主的权利了。当你想改变自己的名字的时候,社会会无形地阻拦你。行政程序,家庭伦理,乃至犯罪嫌疑都死死地将你选择名字的权利扼杀掉。
法国社会学家Jean Baudrillard评论戴妃之死的时候说:其实人们没有在悼念戴妃本人。而是悼念戴妃代表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媒体强加给受众的,而且受众面对影像中的戴妃,成为了戴妃这个符号的奴隶。
每个人生来都是奴隶,当他们死去的时候,其实还是奴隶。
反抗符号
反抗符号,是反抗世界不公的第一步。
比如,大家在豆瓣网上起的各种名字几乎没有真名,good!这就是一种反抗。
当然作为反抗符号的我,向来是最激进的。“学长”“真名”我向来不接受,只有“赵老师”我才愿意接受。可是现在连“赵老师”我也不接受了。我给自己起名“大鲸鱼老师”,当然哪天我也许会反抗“老师”这个别人强加给我的身份。不过我不会因为反抗而反抗。我会思考“老师”的意义,然后才决定是否要反抗。
有人说,蚊戈的反抗和我们的反抗区别在哪里?
举个例子,祖庙路在红色年代被红卫兵改名叫反修路(反对苏修)。有人说了,这不也是反抗一种符号?
没错,红卫兵的做法的确反抗了祖庙路这个符号。可是他们只是换了一个主人而已,对于他们来说“苏修”是新的爹!不是说他们信仰苏联人给他们好处,而是他们信仰“苏修”代表的是反动的邪恶的敌人的。其实本质上,这是更低贱的奴隶,起码对于主人没有忠诚可言。这就好比,父亲给你起名字叫李畅。可是面临父母离异,李畅选择彻底割断父亲的联系,起了妈妈的姓,叫苏畅。其实莫不如叫李畅,叫了苏畅也改变不了你是李姓爸爸的女儿的事实。反倒费力不讨好。这种反抗是“换主人”,本质上,他还没有自我,仍旧是这种符号的奴隶。
那么如何反抗才是积极的反抗?
首先,不是任何符号都要盲目地反抗。反抗也不一定是展现出来的。比如“老师”二字,如果别人叫你老师,起初你被动地接受了。可是哪天你仔细思考,发现老师的真正意义,而且适合自己,那么不需要改变老师这个名字,其实你变相也完成了反抗。起码你不是“老师”这个符号的奴隶,而是赋予了这个符号新的意义。这个符号不再是符号本身,而变得有意义了。
可是有些符号也许是值得你思考并且公然反抗的。
比如对于我来说,我就要反抗GPA所代表的意义。很多人为自己的GPA担心过。WHY?因为这些人是奴才,有句话说的好,分数的奴才。按我的话说就是“符号”的奴才。GPA到底是什么?美国人为什么要制定4.0的GPA,GPA的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有GPA,这些问题恐怕值得我们思考很多。但我想GPA对于某些人来说,代表着什么。比如代表着申请Graduate School或者找工作有优势;代表一种吹嘘的资本等等。可是我们要问自己,找工作更重要还是真正的学习更重要?真正的学习代表着是过程还是最后代表着某种结果的符号?我的精神思考的提升能否用GPA体现?GPA和你以后的成就以及为世界的贡献有什么关系?
我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一直都活得很被动。也许很多人觉得我说的都对,可是由于你们并没有真正花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所以当你们面对Paper的B+,甚至A-,都会焦虑。有些人自暴自弃告诉别人GPA不重要,为什么不重要?说不清楚,起码不如大鲸鱼老师这样有条理有论据。其实不论GPA4.0还是GPA1.0的,如果没有对GPA的意义真正理解,那么都是这个符号的奴隶。
你没有在学习,你是在为你的高GPA卖身。记住这句话!这是经历过苦难的人说的。
如果有观众不知道GPA是什么,那么我们再看这样的例子。多少产品打着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旗号欺骗消费者?就拿高铁说事吧。其实我们的官员难道不是数字的奴隶?官员是这样,其实老百姓也是如此。只不过老百姓是老百姓,官员是官员,同一个位置不可能有两种身份。我们的媒体今天报道的仍旧是官员如何如何,没错,这是一种进步,可是这种进步没有导致巴西、阿根廷、菲律宾成为一流的国家。光有问责是不够的,高铁是值得全民族反省的。把“官员”“受害者”当做毫不相关的符号本身就是没有看清这些符号的内在联系。官员和老百姓真的有那么远?有多少官员是老百姓的孩子?可是他们又做了什么?其实把官员如此切割,本身也是老百姓的一种非理性排斥。有些人仅仅是为了谋生考公务员,就在网络上被斥责为鱼肉百姓的废物。其实公务员远远没有那么幸福。我的家里没有公务员,我向来对于公务员也是冷眼相待,从没有送过礼,甚至在豆瓣上骂过一些高级公务员和他们的后代;有些人现在也许还在看呢~
Baudrillard说了:“其实,全世界都是恐怖主义。”
这些符号有什么联系?除了对于相关人员进行惩罚,我们应该学到什么?难道仅仅是不坐高铁改坐公共汽车了?我们又对公共汽车了解多少?他们的安全系数和高铁比,到底如何?为什么日本、美国不会发生大规模抢盐潮?而我们的国家却如此普遍?
无知不是最好的答案。我相信很多抢盐的百姓都是受过起码高中以上教育的,起码可以上网的,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在面对符号和科学真理的选择,大多数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在我眼里,不过是一种面对符号的懦弱所致。
其实我觉得我们周围也存在一些明显或者潜在的符号。比如,当我们谈到某人的父亲是谁,爷爷是谁的时候,我们都会突然地聚精会神。其实,这就是一种符号奴隶的最好体现。他们的父亲和爷爷只是他们本人的亲戚而已,而我们要面对的是他们本人。我不觉得如果有谁以后求同学办事是丢人的事情,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巴结存在与否。但在我眼里,正如我说过的那样,不过是一群群小笨蛋,当然和大鲸鱼比起来,世界上的聪明人是绝对的少数了。说他们小笨蛋是一种爱称。在说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他的爸爸,他的爷爷,他的奶奶什么的,这与我关系不大的。在我的哲学观里,这都是符号,而我更在乎发现符号所代表的本质,摧毁无意义的符号,构建新的符号。
如果你们被福柯的名字吓到了,那不妨听听大鲸鱼老师的解释好了。其实哲学也好,社会学也好,教会我们的是如何思考这个复杂而又美丽的世界。也许哲学不能帮你赚钱,或者说直接赚钱,可是他能让你变得智慧深邃。
其实我们身上有很多符号,大家平时不注意。而这些符号恰恰是很多人非常在意的。中国人也好,西方人也好,其实大多数都是某种符号的奴隶。我举几个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例子,来帮助大家进一步思考符号的意义所在。
豆瓣和痘瓣
豆瓣本身就是一个符号,这里代表着文艺或者说高追求。可是你透过符号来看它的本质。豆瓣究竟是什么?没错,不过是一个网络平台聚集着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的人而已。的确,豆瓣让大家聚到了一起。可是如果没有豆瓣,大家照样可以聚集到花瓣豆油。其实本质上douban.com和douban.us(痘瓣网)没什么区别,在符号的意义上大家都是相同的。而且其实可能痘瓣代表的意义更高级一些。因为他开宗明义地说痘瓣是“有病”的人才聚集的地方。那么豆瓣就是没病的人聚集的地方?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也未必。某位名媛不是以在豆瓣上发全文抄袭的书评为幌子骗取了好多人的盲目崇拜?甚至现在很多书籍以豆瓣做广告。其实豆瓣未必授权他们这么做。
为什么盲目崇拜也好,广告也好,可以产生如此的效应?因为我们对于符号没有抵抗力。
有多少人因为被yale录取而欣喜若狂。可是很多人有没有想过yale究竟代表着什么?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学校,也许是吧,可是你有没有用一种不普通的标准来适应这里?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是无论答案如何,很少人能够激烈地切割身上的“中国传统”。切割中国传统或者符号不代表排斥中国人。这种排斥也是一种把中国当做符号的做法。
符号的奴隶
为什么说我们本质上是符号的奴隶?其实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我们都是符号的奴隶!
因为我们没有选择自己名字的权利!
我的名字是我的父母反复起的,想必很多人甚至爷爷奶奶都要参与进来。没错,他们剥夺了我们选择自己名字的权利,可我们却不以为然。名字,作为你最重要的符号,却不是你亲手制定的,这何其悲哀。即便你成年了,有自己做主的权利了。当你想改变自己的名字的时候,社会会无形地阻拦你。行政程序,家庭伦理,乃至犯罪嫌疑都死死地将你选择名字的权利扼杀掉。
法国社会学家Jean Baudrillard评论戴妃之死的时候说:其实人们没有在悼念戴妃本人。而是悼念戴妃代表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媒体强加给受众的,而且受众面对影像中的戴妃,成为了戴妃这个符号的奴隶。
每个人生来都是奴隶,当他们死去的时候,其实还是奴隶。
反抗符号
反抗符号,是反抗世界不公的第一步。
比如,大家在豆瓣网上起的各种名字几乎没有真名,good!这就是一种反抗。
当然作为反抗符号的我,向来是最激进的。“学长”“真名”我向来不接受,只有“赵老师”我才愿意接受。可是现在连“赵老师”我也不接受了。我给自己起名“大鲸鱼老师”,当然哪天我也许会反抗“老师”这个别人强加给我的身份。不过我不会因为反抗而反抗。我会思考“老师”的意义,然后才决定是否要反抗。
有人说,蚊戈的反抗和我们的反抗区别在哪里?
举个例子,祖庙路在红色年代被红卫兵改名叫反修路(反对苏修)。有人说了,这不也是反抗一种符号?
没错,红卫兵的做法的确反抗了祖庙路这个符号。可是他们只是换了一个主人而已,对于他们来说“苏修”是新的爹!不是说他们信仰苏联人给他们好处,而是他们信仰“苏修”代表的是反动的邪恶的敌人的。其实本质上,这是更低贱的奴隶,起码对于主人没有忠诚可言。这就好比,父亲给你起名字叫李畅。可是面临父母离异,李畅选择彻底割断父亲的联系,起了妈妈的姓,叫苏畅。其实莫不如叫李畅,叫了苏畅也改变不了你是李姓爸爸的女儿的事实。反倒费力不讨好。这种反抗是“换主人”,本质上,他还没有自我,仍旧是这种符号的奴隶。
那么如何反抗才是积极的反抗?
首先,不是任何符号都要盲目地反抗。反抗也不一定是展现出来的。比如“老师”二字,如果别人叫你老师,起初你被动地接受了。可是哪天你仔细思考,发现老师的真正意义,而且适合自己,那么不需要改变老师这个名字,其实你变相也完成了反抗。起码你不是“老师”这个符号的奴隶,而是赋予了这个符号新的意义。这个符号不再是符号本身,而变得有意义了。
可是有些符号也许是值得你思考并且公然反抗的。
比如对于我来说,我就要反抗GPA所代表的意义。很多人为自己的GPA担心过。WHY?因为这些人是奴才,有句话说的好,分数的奴才。按我的话说就是“符号”的奴才。GPA到底是什么?美国人为什么要制定4.0的GPA,GPA的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有GPA,这些问题恐怕值得我们思考很多。但我想GPA对于某些人来说,代表着什么。比如代表着申请Graduate School或者找工作有优势;代表一种吹嘘的资本等等。可是我们要问自己,找工作更重要还是真正的学习更重要?真正的学习代表着是过程还是最后代表着某种结果的符号?我的精神思考的提升能否用GPA体现?GPA和你以后的成就以及为世界的贡献有什么关系?
我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一直都活得很被动。也许很多人觉得我说的都对,可是由于你们并没有真正花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所以当你们面对Paper的B+,甚至A-,都会焦虑。有些人自暴自弃告诉别人GPA不重要,为什么不重要?说不清楚,起码不如大鲸鱼老师这样有条理有论据。其实不论GPA4.0还是GPA1.0的,如果没有对GPA的意义真正理解,那么都是这个符号的奴隶。
你没有在学习,你是在为你的高GPA卖身。记住这句话!这是经历过苦难的人说的。
如果有观众不知道GPA是什么,那么我们再看这样的例子。多少产品打着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旗号欺骗消费者?就拿高铁说事吧。其实我们的官员难道不是数字的奴隶?官员是这样,其实老百姓也是如此。只不过老百姓是老百姓,官员是官员,同一个位置不可能有两种身份。我们的媒体今天报道的仍旧是官员如何如何,没错,这是一种进步,可是这种进步没有导致巴西、阿根廷、菲律宾成为一流的国家。光有问责是不够的,高铁是值得全民族反省的。把“官员”“受害者”当做毫不相关的符号本身就是没有看清这些符号的内在联系。官员和老百姓真的有那么远?有多少官员是老百姓的孩子?可是他们又做了什么?其实把官员如此切割,本身也是老百姓的一种非理性排斥。有些人仅仅是为了谋生考公务员,就在网络上被斥责为鱼肉百姓的废物。其实公务员远远没有那么幸福。我的家里没有公务员,我向来对于公务员也是冷眼相待,从没有送过礼,甚至在豆瓣上骂过一些高级公务员和他们的后代;有些人现在也许还在看呢~
Baudrillard说了:“其实,全世界都是恐怖主义。”
这些符号有什么联系?除了对于相关人员进行惩罚,我们应该学到什么?难道仅仅是不坐高铁改坐公共汽车了?我们又对公共汽车了解多少?他们的安全系数和高铁比,到底如何?为什么日本、美国不会发生大规模抢盐潮?而我们的国家却如此普遍?
无知不是最好的答案。我相信很多抢盐的百姓都是受过起码高中以上教育的,起码可以上网的,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在面对符号和科学真理的选择,大多数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在我眼里,不过是一种面对符号的懦弱所致。
其实我觉得我们周围也存在一些明显或者潜在的符号。比如,当我们谈到某人的父亲是谁,爷爷是谁的时候,我们都会突然地聚精会神。其实,这就是一种符号奴隶的最好体现。他们的父亲和爷爷只是他们本人的亲戚而已,而我们要面对的是他们本人。我不觉得如果有谁以后求同学办事是丢人的事情,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巴结存在与否。但在我眼里,正如我说过的那样,不过是一群群小笨蛋,当然和大鲸鱼比起来,世界上的聪明人是绝对的少数了。说他们小笨蛋是一种爱称。在说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他的爸爸,他的爷爷,他的奶奶什么的,这与我关系不大的。在我的哲学观里,这都是符号,而我更在乎发现符号所代表的本质,摧毁无意义的符号,构建新的符号。
有关键情节透露
微信扫码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广告
选择投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