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立:開腸破肚的保安林何時才確診?

更新時間: 2020/05/08 19:20
潤泰蘭崁石礦座落在武荖坑溪與東武荖坑溪中上游,平均坡度超過60%,礦業用地面積有76.6%位於水源涵養保安林內。宜蘭居民顏先生提供
梁偉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潤泰精密材料公司計劃在宜蘭蘭崁石礦區增加及變更開礦面積,然而申請面積中有32公頃位於保安林地內,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因此於4月30日邀集專家學者、在地居民及公民團體至現場勘查,並召開第3次踐行「保安林經營準則」第13條程序會議,審議該計畫的開礦租地是否屬地質穩定、無礙國土保安及林業經營。與會的公民團體於會議前召開記者會,籲請林務局駁回此案,並訴求全台16筆保安林內的礦業用地、林務局應規劃逐步收回租地。審議過程中,與會的專家學者及公民團體代表均質疑開發單位之評估與論述,然而最終的准駁決定,還待林務局內部討論。

保安林的主管機關理論上應該是最了解保安林的機能與重要性,位於上游保安林的採礦行為,怎麼會無礙國土保安?需要耗時4年、開到3次會議來審議?症狀如此明顯卻遲遲不判定確診的原因,可能要歸於開發單位的說詞,以及不合時宜的法規。

開發單位陳述「本礦若做好植生工作,就可以提升保安林現況的水源涵養能力,也更能趨近本礦未開發時保安林的水源涵養能力,因此長期而言,本案對下游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的水源供應具正向意義」。這不禁令人訝異,為何一個開腸破肚的礦區,可以提升保安林的水源涵養功能?經過檢視開發單位的施工計畫說明書,原來開發單位並無實際監測資料,僅以「多種一棵樹水源涵養能力就變多」或是「地貌主導水源涵養」的邏輯來推論。若以開發單位的論點,即便把整座山夷平,只要種更多樹,就有與保安林同等的水源涵養的效果。

森林環境的水源涵養功能並非以樹計量,樹木也會吸水、進行蒸散作用,台灣年雨量中約有一半是是被蒸發散量所消耗。所謂的「森林的水源涵養功能」,實際上是「森林環境的土壤層、岩層的水源涵養功能」,所期待功能是降雨時減緩洪鋒到達時間、洪鋒量,非降雨時期土壤及岩層還可以供給流量、抑制乾旱,重點在於土壤層、岩層有多少水,以及在降雨或非降雨期間的反應!

連同樹木、土壤、岩層都一併移除的採礦環境,其對於暴雨、乾旱的緩衝機能便降低,更何況該區地質並不穩定,歷年多次的崩塌、沖蝕範圍擴大,就是一個警訊,是該給山林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石礦開採必然對森林環境造成損害,這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對於上游的水源涵養保安林地,削到見骨後即便再種樹貼上一層皮,也難以回復原本的水源涵養機能。那麼採礦行為是否有違「保安林經營準則」第13條所要求的「地質穩定、無礙國土保安及林業經營」,我們還要耗費多少社會成本來確認?當修《礦業法》聲浪與日俱增的同時,也應檢視《森林法》內不合時宜之處,不得伐木的保安林中,經林務機關核准卻可以租地採礦,只要《森林法》與《礦業法》不修,這樣的荒謬現象將永無止境,台灣的森林環境機能將大幅衰退。
 

一指在APP內訂閱《蘋果新聞網》按此了解更多


最熱獨家、最強內幕、最爆八卦
訂閱《蘋果》4大新聞信 完全免費

Banner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