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考文献:
戴家干、姜钢、杨学为, 2007,《新起点,高考改革路标指向何处》,《中国教育报》12-26。
丁钢,2004,《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韩进,2008,《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冲、韩妹,2009,《民调显示:60.7%网友认同中国父教缺失》,《中国青年报》04-07。
李泽志、袁妮,2006,《论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期。
迈克尔·古里安,2006,《男孩脑子里想什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美]里奥纳多·萨克斯,2009,《家有男孩怎么办》,中国青年出版社。
罗德宏,2008,《男女比例失调:北京小升初推荐生7成被录取》,《北京晨报》06-1。
[美]罗斯·派克,2000,《父亲角色》,辽海出版社。
庞超,2007,《英国中小学男生学业成绩相对落后问题透析》,《外国中小学教育》第10期。
王建平,2005,《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玲,2002,《变态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东茅,2005,《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学业及就业的性别比较》,《清华大学(招生办)教育研究》第5期。
吴岚,2002,《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及教育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许思安、张积家,2007,《教师的性别角色观:“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赵永华,2000,《小学至初中阶段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原因及其克服途径》,《理论观察》第4期。
郑新蓉、韦小满,2000,《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性别差异的调查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第5期。
Biller H B.1969,Father absence, maternal encouragement, and sex role development in kindergarten age boys. Child Development, 40(2).
David R.Shaffer 2005,《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Egan,S.K. & Perry, D.G. 2001,Gender identity: A multidemensional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7(4).
Harriet Hanlon, Robert Thatcher, & Marvin Cline 1999,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EG Coherence in Normal Children. 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 16(3).
作者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