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暴
|
ilovehk97
元朗襲擊事件,又稱「元朗暴力事件[22][23]、「元朗恐怖襲擊[24][25][26][27][28]、「元朗黑夜[29][30]、「721西鐵元朗站事件」、「元朗白衣人事件」、「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或稱之為「七二一事件」,是指2019年7月21日「獨立調查、捍衛法治、守護真相、重申五大訴求」遊行的當晚及翌日凌晨發生在香港新界元朗區的暴力襲擊事件。
在事件中,大批穿着白衫部分有鄉事及黑社會背景的人士在有預謀下,手持武器在雞地港鐵元朗站無差別襲擊途人和列車乘客,導致多人血流披面。有女性指被襲擊時遭到非禮[31]、也有消防處救護員為傷者急救時也遭遇白衣人襲擊[32][33]。事件至少有45人受傷,當中包括孕婦,有1人危殆,5人重傷[34]。襲擊翌日亦因有傳聞指黑社會和白衣人將再次發動襲擊,促使元朗及鄰近的屯門的商店和設施紛紛休業和提前關閉,市面冷清。
襲擊發生之前,有中聯辦官員要求元朗鄉紳驅趕示威者;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更被發現稱讚施襲者。雖然香港政府譴責港島和元朗的暴力事件,但譴責力度則後者不及前者。港府又拒絕歸類元朗襲擊為暴動,被批評企圖淡化事件和歪曲事實。至於警方的角色受到極大爭議。有警員在襲擊期間拒絕即時出動制止白衣人,事後與白衣人溝通甚至搭肩,又稱不見有人持械。民間直指白衣施襲者有預謀且無差別襲擊平民,意圖製造恐慌,因此可定義為恐怖襲擊。民主派更加斥責警方早已知情、包庇白衣人、勾結和協調黑社會[35],藉此打擊反送中運動[36]
元朗襲擊成為示威運動其中一個轉捩點[37][38],催化多場大型示威[39]。市民對警隊失去信任,加劇警民衝突。及後警方和政府更加改變論調,形容襲擊是兩派衝突以及示威者所牽引,又拘捕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被質疑是竄改歷史
警方的調查進展受到香港社會的關切[40],截至2020年4月25日,警方以涉嫌非法集結、暴動及串謀有意圖而傷人等罪名合共拘捕37人,惟只有7人被起訴[41],當中5人暴動罪名成立[42]
元朗襲擊事件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一部分
持械白衣人衝入元朗站月台及列車,襲擊乘客。
元朗襲擊事件在香港的位置
【Back Up 香港.1】維基百科編輯戰
反抗運動兩年 誰在定義香港抗爭?
6 月 24 日零時後的一瞬間,《壹傳媒》網站所有報導從此消失;數日後,實體《蘋果日報》亦全被公共圖書館下架。過去將一件事「推上報」就等於留下永久紀錄的概念,已轉換成凡有好報導必須 back up 的香港新常態。
兩年前,也是六月底。正與數百萬香港人一起見證街頭運動與鎮壓的 Ken ,已意識到所謂「常識」或人盡皆知的「事實」,其實相當脆弱。每天接踵而來的新聞事件必須被好好記載,於是他到連登討論區開帖,招募「撰寫師」組成「維基百科戰線」Telegram 群組,凝聚有經驗的維基編輯及新人交流,合力記述反修例運動的發展。
Ken 選擇維基百科為紀錄的載體,是考慮到中文維基每月瀏覽量達 4 億,總是佔據 Google 搜尋結果的前列,無論是搜索「反送中」、「六四」,數十年前的「香港保衛戰」、或去年的「12港人案」,第一個都會搜到維基百科條目,它形塑了人們對事件的最初認知。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條目數據
開頁日期
2019.06.03 17:42
瀏覽次數
2,564,944
編輯用戶
1,055
編輯次數
7,522
 
較少較多2019.62020.12020.62021.12021.6
「十幾年後的年輕人未必得閒翻閱今日的報章,寫維基等於幫後人整理資料,我哋要整理到後人只需要睇維基百科,就等於睇咗幾十份報章、數百本書。」在 Ken 眼中,這是一個傳承記憶的長遠工程,「如果自己開網站,將來可能無錢繼續 run ,個網站就會執咗,或者你網站知名度唔夠高,就無人睇到。」
當整個壹傳媒的網站只剩下感謝支持和取消訂閱的指示,我們仍能在部份維基條目引用來源的備份頁裡讀到《蘋果》舊報導、或從條目內文裡知道《蘋果》曾經寫過什麼。
目前中文維基上已有近 300 條與反修例運動相關的條目,涵蓋運動中的主要事件、法例爭議、相關人物及組織、抗爭口號及文宣作品、國際反應等;不少條目達數千甚至數萬字,圖文並茂,體現了群眾的力量。
但人人可以寫,即是人人都可以改。來自北方的力量從來沒停止修改反修例運動及其他香港政治、歷史相關條目,編輯戰無日無之;分身帳戶處處、影響維基管理員選舉及決策討論,甚至曾有用戶被跟蹤起底,威脅到人身安全。
為了保障內容質素,維基百科十幾年來發展出極細緻的版規制度,但亦變相提高了參與編輯的門檻。Ken 感歎兩年來多次出帖、轉換不同方式招攬新血,但流失率極高;目前眾多條目主力依靠十幾個舊人編寫及維護,對手卻越來越人數眾多。對於中文維基的發展前景,幾名受訪的「戰線」成員均不表樂觀。
走進維基:一個總結二手資料的地方
新手開始編寫維基百科,首先要適應、或者最易感到挫敗的一點,就是每項小節的敘述均需引述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就其內容編寫有三項核心方針,包括必須為「非原創研究」、「中立觀點」及「可供查證」。
Ken 解釋,「非原創研究」的意思是,「就算有一件歷史大事係你親眼目撃,都唔可以寫落去;你需要引述可信的、獨立第三方的來源去描述這件事,例如媒體報導、書籍、或者學術論文等。簡單來講,佢唔係收錄一手資料、而係總結二手資料的地方。」而反修例運動裡很多第一手消息的連登討論區、Telegram channel、Facebook 和 YouTube,都不屬於維基承認、有公信力的資料來源。
什麼是「非原創研究」?
✘ 親眼目擊政治人物暴斃,立即寫入維基百科。
✘ 喺連登見到有人號召到機場示威,然後寫入維基百科。
✘ 你認識某個名人,將佢不為人知的事蹟寫入維基百科。
✘ YouTube見到一段影片清楚顯示警察打人,立即寫入維基百科。
✔ 待可靠的傳媒報導有人號召到機場示威,然後引用報導寫入維基百科。
✔ 有名人傳記出版了,再引用書中內容寫入維基百科。
守護條目:巡查、回退、尋求共識
以維基百科作為記載歷史真相的平台,最令人擔憂的自然是被加入失實的內容,或條目被惡意刪改。
較易處理的是一些情緒化的破壞,例如將所有的「示威者」改為「暴徒」、在黃之鋒的前面加上「港獨」等。這類破壞雖然經常發生,但因為明顯違反中立原則,亦缺乏可靠來源支持,故沒有太多爭議空間。維基管理員一旦發現、或收到用戶的報告,就可以利用「回退」功能,一鍵恢復原有版本。
用戶亦可就自己關注的條目設立「監視清單」,一覽各條目的最新改動。Ken 就建立了一個關於「香港政治」的清單,將熱門政治人物和組織的條目都放進去,「近排見過有人將『工聯會』裡成個關於六七暴動的段落刪除,但一、兩個鐘之後就有人 recover 返。」當雙方不停地刪除、復原對方的改動,就是「編輯戰」的開展。
「其實維基就唔鼓勵大家鬥改大家嘅,比較理想係去討論頁,大家傾點樣改先,要諗一啲 argument 去同對方拗。」Ken 說,如果有人拒絕討論,用戶可以向管理員報告事件,看看是否需要封鎖有關帳戶;管理員亦有權限將條目內容鎖定於「編輯戰」發生前的版本,直到爭議取得共識後才解封並按討論結果修改。
為條目命名 7.21 事件的定義之爭
7.21 「元朗襲撃事件」是其中一條編輯戰最激烈的維基條目。它長達 4 萬多字、引用資料來源 473 條,詳列事件背景及經過、警方及港鐵處理手法爭議、各界反應、事後的拘捕和審訊、後續事件及影響等,可說是堪比出版物的規模。
「元朗襲擊事件」條目數據
開頁日期
2019.07.21 22:39
瀏覽次數
210,234
編輯用戶
358
編輯次數
1,894
較少人注意到的是,除了條目內容,每個條目還有「討論」和「檢視歷史」的頁面,可以看到這條目是如何誕生,如何經歷各方的貢獻、爭論、破壞與修復,就像一本有生命的歷史書。
7.21 條目最早在事發當晚的 22:39 分就被創立,當時白衣人於西鐵站內的第一輪攻擊才剛發生、警察也尚未到場。可以想像,在數以萬計觀看直播目睹白衣人揮棍狂毆記者和乘客的人們當中,有人幾乎是即時打開了維基百科編輯頁,開展這項記憶工程;至今它被編輯過 1,894 次,由 358 位用戶共同撰寫。[編輯歷史的數據統計]
該條目引發最多討論及爭議的是如何命名,到底事件是否適合稱作「恐怖襲擊」?該條目最初創立時,以「元朗襲擊事件」命名並引用即時新聞,簡述「一批身穿白衣之疑似黑幫在雞地及元朗西鐵站肆意毆打乘客及示威者,事件中一共有36人送院,無人被拘捕。」
條目命名爭議
事件屬於 (1) 無差別襲擊,完全針對平民;(2) 遇襲者完全沒有攻擊性,包括老弱婦孺;(3) 維持時間長達數小時,屬連續、反覆出現的攻擊;(4) 目的是製造公眾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對個人安全產生的恐慌。」
註:媒體皆以暴力事件為名 [引用《頭條日報》即時新聞]
註:恐襲是更為普遍接受的事件性質
隨後一天,討論頁就事件的命名展開激烈論戰。各人引述媒體報導、社論、網上輿論領袖的評論等,印證「恐怖襲擊」是否公眾對事件的普遍描述或共識,以及引用不同國際公約和學術研究中對恐襲的定義,是否與白衣人的行動相符。有人認為事件可以被稱為「恐襲」,但不一定要在條目名稱上提及。亦有建議改名為更形象化的「元朗白衣人毆打市民事件」。
應否稱 7.21 白衣人為「恐襲」、「恐怖份子」?節錄自討論頁
O-ring
2019年7月22日 (一) 07:36
反對
《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對恐怖攻擊的定義......一國的軍事部隊正式指揮、控制和負責下向它們提供支援的人員。 武器的定義:化學、生物、放射性或核子武器,任何軍械及相關的材料。元朗襲擊事件明顯不符合
 
61.10.154.100
2019年7月22日 (一) 08:40
贊成
元朗襲擊事件符合《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釋義中對恐怖主義行為描述的元素。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9年7月22日 (一) 08:00
反對
恐怖活動一說,未達「濫殺」的程度。個人以為「無差別攻擊」足矣。
 
nDeeee (◔౪◔) (´,,•ω•,,)♡
2019年7月22日 (一) 21:52
贊成
根據美國的恐怖主義報告,當中定義恐怖襲擊為「地方組織或秘密特工針對非戰爭目標,而作出的有預謀、出於政治動機的暴力行為」....
 
SCP-2000
2019年7月22日 (一) 08:51
意見
有可靠來源報導有人指該事件為恐襲,如[1][2](報導連結)
 
Alvin Lee
2019年7月23日 (二) 15:27
贊成
基於廣泛報道及稱呼,贊成在文中描述民間稱呼為恐襲,但暫時反對以此為條目名稱或以此主導條目。
 
直至 2019 年 7 月底,條目名的討論才取得基本共識,去除了「恐襲」字眼,命名為「元朗襲擊事件」。但在條目內文首段引用多項資料來源,指事件又稱「元朗恐怖襲擊」、「元朗黑夜」、「元朗白衣人事件」、「七二一事件」等。
滲入觀點的「事實陳述」
維基百科定位為「非原創研究」,條目內容必須引用已發表的報導書刊等資料來源;儘管編輯不能將個人觀點直接寫進維基,但選擇引用哪些立場的媒體和文章,都會影響條目內容的中立和可靠性。反修例運動或其他政治條目面臨的另一種威脅,就是用戶可透過引用親建制甚至官方媒體的報導和評論,將帶有偏見及扭曲的內容寫入條目之中。
以 7.21 事件的條目為例,大部份內容在 2020 年 1 月編寫完成;但在事件一周年之際,2020 年 8 月又迎來編輯戰的另一次高峰。該月有新界北總區刑事總部高級警司陳天柱在記者會上宣稱白衣人恐襲事件為兩派人士的衝突、警方由接報至到場的時間並非 39 分鐘而是 18分鐘等;8 月 26 日又發生前民主派議員林卓廷等 16 人以涉嫌暴動罪被捕、由原告變被告的事件,親建制媒體隨之大力散播 7.21 事件是黑衣人帶頭搞事的說法,並附以經剪接的影片或截圖。
「元朗襲擊事件」條目編輯次數,按月份
月份編輯次數2019.077802019.081752019.09622019.10292019.111202019.12532020.011172020.0292020.03542020.04372020.05622020.06392020.07872020.081642020.09252020.1032020.11142020.12332021.0122021.0262021.03102021.0412021.0542021.0682021.0718 月:警方記者會再次引起編輯戰
這套論述延伸到維基,亦產生多次編輯爭議。例如用戶「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就引用〈東網〉報導及影片,加入「有黑衣人與白衣人發生爭執,如一名黑衣人向白衣人投下金屬垃圾桶;一名黑衣人主動襲擊閘外的白衣人後,白衣人衝過閘機進入元朗站。」作為事件描述。
7.21 白衣人襲擊由黑衣人主動挑起?(節錄自討論頁
【和平至上】
2020年8月27日 (四) 10:25
這一句是按照來源中的客觀事實寫成。需要注意的是,來源是根據現場片段寫成報導,而非對方所指是官方描述。
 
Cmsth11126a02
2020年8月27日 (四) 11:47
寫成報導時有沒有不符時序的剪接?......特別在東方日報+編寫者立場親香港政府與東方日報只是半可靠下......解決辦法是多引用其他媒體報導。
 
【和平至上】
2020年8月27日 (四) 11:51
你的意思是,只引用蘋果日報的內容也要全部刪除?
 
TonyTTCH
2020年8月28日 (五) 04:50
本來此來源的片段已經是經過修改,其中弱化林(卓廷)的重點對話,其可靠性已經成疑。
 
Uranus1781
2020年8月28日 (五) 07:29
警隊對同一事態的描述版本前後不一且與多個媒體的直播及報導不符.....屬於不可靠的觀點,不可作為客觀事實的描述
 
LuciferianThomas
2020年8月28日 (五) 11:16
部分同意香港警察的宣稱有自相矛盾問題,與媒體報導同理,不易盡用,但始終為官方言論可能需要稍作提及。
 
類似具爭議性的陳述,例如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襲擊是林卓廷「自編自導自演」、或警方記者企圖會將事件聚焦於同一晚中上環的示威等,均能找到媒體報導作為引用依據。立場親政府的編者經常會將這些觀點放到事發過程、甚至條目首段的簡介部份。被發現而引起爭議時,通常較能為各方接受的解決方法,就是將相關描述放到「各界反應」及「官方論調轉變」等欄目下,作為其中一種對事件的講法。
「因為按維基的準則,當佢都真係有資料來源,你又唔可以完全刪咗佢,」Ken 說,「比如香港的示威,到底係美國煽動定自發?就唔係由編者決定的。我哋寫的時候會用比較小心的寫法,例如邊啲人認為反送中示威係由美國策動、邊啲人認為示威係自發的。維基強調的中立,唔係要去做 judgement,只係列出這個世界上的爭議。」
可靠來源分級表
維基就內容編寫的核心方針之一是「可供查證」,即其內容需要引用自「可靠來源」、讓讀者能驗證其真實性。一般來說具學術地位的期刊、著名出版社的雜誌、書籍,以及主流傳媒報導,均被視為較可靠的來源。當發生編輯論戰時,所引用的資料來源是否中立客觀和可靠,是增刪內容時的重要理據;而未標明來源出處的內容,任何用戶都有權移除。
中文維基就地區內的主要媒體建立了列表,並按用戶的討論和共識對其可靠程度劃分了五級,當中可見不少親建制媒體均被列為「不可靠」或「無共識」的第二和第三級別,Now 新聞、有線新聞、香港電台、《明報》、立場新聞等則列為第四級「可靠」來源。若引用第一級不可靠來源撰寫內容,會被過濾器標示出來並出現警告。
列入黑名單
百度百科
開放協同運作
知乎
使用者生成內容
Quora
使用者生成內容
每日頭條
內容農場
娛樂新聞網
內容農場
不可靠
HKG報
立場偏激
PeoPo公民新聞
公民記者未受過專業訓練,新聞為自由上傳
港人講地
較多混合觀點報導
YouTube
使用者生成內容
無共識
香港蘋果日報(政治報導)
在政治議題上的報導可能涉及評論
大公報
公信力評價較低
無綫新聞
社群對其可靠性陷入較為嚴重的分歧
香港文匯報
至少有部分不可靠
新華社(新華網)
其發表的政治類新聞需要審慎對待,尤其是涉及到與中國大陸相關的負面新聞更要謹慎
環球時報
可靠性存在意見分歧
可靠
香港有線新聞
報導為可靠來源
明報
公信力較高
Now新聞
報導為可靠來源
香港電台
公共廣播機構
立場新聞
報導為可靠來源
自 2019 年起,不少親建制用戶多次在討論頁中質疑並要求重新分級,例如指香港電台應評為不可靠、應禁止引用《蘋果日報》撰寫反修例運動內容,或辯稱沒證據指建制背景的《HKG 報》誤導讀者等。
獨立第三方來源
除基本分級外,維基亦強調資料來源的可靠性應視乎其應用的特定情境。化名 1233 的「香港維基社群成員」成員解釋,像政府新聞處、政府憲報等,一般會被視為「代表官方立場的可靠來源」,但若所涉及的事件中政府本身有角色,它就不是「獨立第三方」,故引用其撰寫的內容,「只可以證明政府有咁講過,但就證明唔到哩個係事實、係啱囉。」警方透過記者會或社交媒體回應警暴指控,亦只是提供一方講法,不能視為獨立第三方來源。
借用版權及圖片使用指引 移除警暴證據
由於維基百科的目標是提供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百科全書,它所有的內容是以允許商用的 Creative Commons CC BY-SA 3.0 及 GNU 自由檔案授權條款(GFDL)發佈;但大部份主流傳媒的圖片、影片等內容都不允許商用轉載,在版權規定上不相容而無法引用至維基。甚至由民間集體創作的歌曲「願榮光歸香港」,因其發佈到 Youtube 的影片選擇了禁止商用的 CC-BY-SA-nc 4.0 版權;其歌詞被轉載到維基百科時,均以違反版權為由被多次刪除
即使版權問題解決了,一些警暴相關的反修例運動現場照片,仍會被支持親中媒體的用戶以違反圖片使用指引為由移除。
例如「爆眼少女案」條目,自今年 5 月《東方日報》獨家報導稱當事人雙眼健全後,再次在維基掀起論戰;其中焦點之一就是應否引用染血眼罩被布袋彈射穿的照片,目前討論仍未結束。照片本身由 Studio Incendo 拍攝並以自由版權分享;但要求刪除的用戶稱引用該照片有違中立原則,質疑照片真偽,又批評過往引用該照片作報導的很多媒體都是反中的不可靠資料來源。
「爆眼少女案」照片引用爭議 (節錄自討論1討論2
義務救護員的眼罩被布袋彈卡住,留下了血跡
痛心疾首
2021年5月28日 (五) 02:21
放入此類圖片違反 WP:ASF(中立觀點:明確表達原則) 及 WP:IUP(檔案使用方針)。請注意相關圖片本身即在斷言對香港警方的指控為事實,移除這類內容符合維基百科宗旨。
 
Magnet larry
2021年6月1日 (二) 16:00
這圖片本身應該沒有作出甚麼斷言,作出斷言的應該是讀者吧?....可不可以具體地指出這圖片是屬於 WP:IUP 所禁止的那一類圖片呢?
 
MINQI
2021年6月10日 (四) 14:45
該圖片不是新聞圖片,為事後照片(擺拍與否未知)... 重複加入以反中媒體觀點為新聞及爭議內容抹黑大陸有關報導。原有內容已經加入條目,何必重複?
 
Banetkool
2021年6月21日 (一) 09:18
個人認為相關照片已經被廣泛的媒體報導和使用,應該加入。維基百科不應自我審查。
 
此外,7.21 事件兩幅廣泛流傳的照片,包括防暴警旁觀持棍白衣人指嚇拍攝者、及柳俊江於元朗站內受襲頭破血流的畫面,均沒有版權問題,卻在討論取得多數人共識保留的情況下,忽然再按圖片使用方針而被移除。只有前者仍存在於英文版《維基百科》
管理維基:中港用戶的角力
「維基百科戰線」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敵對方的人海攻勢。儘管兩年來在連登多次出帖告急,也開過不同的 Telegram group、Facebook page、線下教學聚會等,能夠吸收到的新血仍是寥寥可數,「十個都唔知有無,五個?我都唔知......」Ken 無奈的笑,「有啲人入來學咗一陣,寫一段時間又走咗。」
維基規矩繁複是一個主因,以往很多人不知道寫維基要引用資料來源,或因未了解方針犯規而被封鎖;有資深用戶都在討論頁上提到,當初加入維基時花了整個月才能把所有編輯方針和規範讀完。「我開『戰線』都係想招多啲資深用戶嚟教吓大家,因為我自己都覺得好複雜,希望新人可以有渠道問到資深用戶...…到你加入去寫,遇到爭議時又要花好多時間去討論,有啲人真係好堅持,係咁反對你,咁無結果嘅討論係好 discouraging 的。」
更困難是越來越多來自內地的「小粉紅」用戶參與維基。編輯維基已近十年的 1233 憶述:「十年前、五年前都有好支持中國政府的編輯,但佢地仍然會對維基的方針、中立性概念有好國際標準的詮釋,所以我哋都可以有傾有談咁去對話。但而家呢批人係 2017 年開始大量出現,對佢哋來講,『中立』就係中共概念的『中立』,佢哋要來維基宣揚中國政府的聲音。這個問題在大陸編輯社群裡都引起分裂,有啲本身比較開放的人都鬧佢哋、或者離開咗。咁正常人走得越多,就變成愛國者圍爐囉。」而這情況在 2019 年後更趨嚴重。
反修例運動主條目部份偏激留言 (節錄自修訂歷史討論頁
MINQI
2021年6月13日 (日) 11:47
本人认为“‘抗争者’高层蛊惑如提高赏金、目标升级以获得更大声量与影响、甚至可能提亢奋类药物
 
MINQI
2021年6月13日 (日) 11:47‎
警民冲突指的是警察与普通民众冲突,如果是普通学生可以用,但是警方通告后依旧持械固守与警方对峙那就不叫普通民众了,否则所有治安事件中犯人与警察对峙都能归纳为警民冲突
 
WingL
2019年12月22日 (日) 13:32‎
呵呵,就你家蘋果,大紀元是權威媒體?不要自取其辱了
 
Windows1089
2019年12月1日 (日) 14:02
現在大陸人能隨時進出香港但此條目沒有一個正常的大陸人的觀點、聲音,全是蘋果日報等等具有偏見性、不全面、虛假、誤導性強......成為西方世界的一個宣傳工具合集
 
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其實長期受到「防火長城」封禁,內地用戶需要用 VPN 翻牆才能接觸維基;亦有人用海外伺服器搭建了鏡像站,版面雖與維基官方網站略有分別,但可以實時操作更新。
「佢哋(小粉紅)唔會覺得有問題架,」化名「林綠洲」的「戰線」成員指,「佢哋會指責係因為有人在維基寫一啲敏感內容先搞到被中共屏蔽,而唔會鬧中國政府設立防火牆。」
「中國政府這二十年間,建立的牆已經係區隔咗大陸人同全世界人對好多基本事物的認知,」1233 說,「包括人權民主自由這些概念,亦都在牆內發展出一套自我解釋的理論。變咗係佢哋已經可以解釋晒點解政府要咁做、同埋支持咁做囉。」
他指出,曾有人將「中國大陸維基用戶組」的對話傳給他看,雖然未有證據說對方受政治力量指揮而行事,但他相信政權對於這群用戶的翻牆和參與維基至少有一定程度的容忍。
「例如佢哋用作聯絡的電郵,結尾是.cn 或 .org.cn 的,咁其實......我唔話係支持或者默許,但當中一定牽涉到部份妥協。佢哋係一群有聯繫同有組織性的人,可以在管理員的上任或者解任案上,拉到好多票出來,會集體地攻擊、支持或者達成佢哋嘅目標。」目前中文版維基有 73 名管理員,較活躍執行管理員工作的約 20 多人,據以往 1233 與管理員聯繫的經驗,當中 7 人能夠確定是來自香港。
維基百科重視社群共識,一般就內容編寫或維基方針而產生的爭議,通常會經過辯論、衡量各方理據後綜合出解決方案,公示某個期限後無人反對就執行。管理員的選舉或解任則採投票制。林綠洲指:「如不滿管理員 A 的決定,可以向 B 投訴,所以管理員的力量是互相制衡的。」但當中港用戶及管理員數目懸殊,在處理紛爭時都會更加吃力。
在封禁年代繼續補白
被「小粉紅」疲勞轟炸下,受訪的「戰線」成員坦白說,現時參與熱情都比當初減退了一些。「日日同一堆人唔講道理的人嘈,真係好厭惡性。」1233 自言,目前已較少編輯條目,但貢獻維基有很多方式,他現在較主力是巡查、反破壞,亦設計一些工具,例如翻譯及舉報的系統去協助用家。
Ken 說:「有時大家會呻寫得好辛苦,完全無人參與同幫手。」但他們亦都見到,如果自己也不寫,就真的沒人會寫。例如 2012 年的「反國教運動」條目資料仍有很多缺失,2014 年雨傘期間的「暗角七警案」,亦到了 2017 年才有人寫。
作為香港民主發展里程碑的「八八直選」條目,篇幅更是短得可憐,林綠洲一直希望有時間找舊報紙和書籍去擴充條目,「你對歷史越清楚、知得越透徹,好自然個論述都會越豐富同客觀。如果再有人問你點解殖民時代香港人唔爭取民主,你就知佢係講錯囉。」
「戰線」過往進行網上號召時,有網民會提出,用一個人人都可刪改的平台去記載歷史沒有意思,應該出書或者投稿到報章;但他們認為兩者各有價值,不能替代。「維基不像出版物一樣有篇幅限制,相對地可以容納到更多的觀點,」林綠洲說,「第二就係,維基基本上是不管『政治正確』的,連國際社會上不承認的政治實體,例如中華民國、北塞浦路斯、或者係南奧塞提亞,阿布哈茲等,佢都當係一個國家咁樣去看待、去寫。好似『赤納粹』咁敏感的概念,都有獨立條目。」
過往維基媒體基金會極少因政權要求而下架內容,所以獨裁政府多數直接將維基百科封鎖了事。受訪的「戰線」成員對於已經撰寫內容能被保存下來仍具有相當信心。雖然自 6 月 24 日凌晨壹傳媒關閉網站後,出現一批「死 link」的引用來源及相關內容被移除;但 Ken 表示,有很多原引用《蘋果》的報導都是連結至備份網頁。即使沒備份的,因為都是確實曾出現過的報導,即使該傳媒已結業,按維基方針仍是可以引用,「好似幾十年前啲報紙咁,其實都有機會紙本已經失傳。」編輯只需要將不合理的刪除動作復原即可。
然而,維基內容的編寫始終相當依賴引用具公信力的新聞報導和書刊,當政權打壓傳媒及出版的力度越來越強烈,未來越來越少可靠的資料來源,撰寫維基條目的難度仍是會增加。
《立場新聞》新專題「Back Up 香港」下一篇,我們將介紹以學術標準保存及建立反修例運動資料庫的嘗試,以及一般網民都可以快速 back up 真相和監察假新聞的方法。
撰文|林茵
攝影|Oiyan Chan
美術設計|Joey Hardaway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