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役潛艦上校新著 一張圖披露潛艦國造各國任務
自稱是「火眼孤狼」、自256潛艦戰隊退役的海軍備役上校王志鵬,近期出版「解析台灣發展潛艦的過去、現在及未來-1960至2020」新書,內容披露現行「潛艦國造」各主要參與國家包括美、荷、德、英、日、以在專案中的任務。但他批評,難以認同現行國防部堅持興建1500至2000噸級的國造潛艦構型,而認為500到1000噸的近海型潛艦才是台灣最佳選擇。
王志鵬曾任職海軍計畫室,並在256戰隊服役多年,曾於民國90年美國總統小布希同意出售八艘潛艦時,參與新型潛艦建構任務。他在書中自序在軍中獲現任參謀總長黃曙光待他如弟,但新書卻挑戰由黃曙光主力推動的潛艦國造構想。
王志鵬著書認為,民進黨政府、國防部及海軍未思考透徹,仍存在過去傳統軍事思維的盲點,目前堅持興建1500至2000噸級的國造潛艦構型,不但耗時耗財又不及效用,頗值商確,很難認同,若是屏蔽軍事專業,配合為買而做,為要有而花錢,令人不敢恭維。
王志鵬主張,台灣潛艦作戰在台灣海峽,而非東部深洋,且我國現有潛艦基地僅左營及蘇澳兩處,戰時必遭封鎖及摧毀,使潛艦面臨有家歸不得的窘境。但500到1000噸、能攜帶6枚魚雷、且低成本、低門檻、低風險的近海型潛艦,將可機動進駐大型的第一類漁港,台灣現在有九處,加上現有左營、蘇澳、基隆、馬公、高雄等軍商港共有14處以上,分散配置及整補方式,可大幅增強潛艦在母港遭導彈攻擊後的存活力。台灣若擁有30到40艘近海型潛艦,必要時在台灣海峽廣布靜音坐底,第一時間群起攻擊,效益應相當可觀。
王志鵬蒐集分析目前台灣自製IDS潛艦整體展結構,他作圖披露,我國自製潛艦武器配備將仍採用潛射魚叉飛彈及MK-48魚雷,戰系則採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產品,並由以色列提供電戰系統;潛艦構型艦體,則在英屬直布羅陀公司GL公司協調下,由來自荷蘭原WF廠進行電腦設計,並由日本技術轉移提供AIP系統,並由德國出售潛艦用MTU主機,並在英國相關公司提供零附件協助下,在英國進行流體動力測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