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蒲晓旭
王阳)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究竟安葬在哪里?对汉长安城颇有研究的民间文化学者郑富林老先生,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近日推断未央区谭家街道瑁珥冢村西北的古冢就是夏侯婴之墓。
夏侯婴是西汉开国元勋,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汝阴侯;他很早就跟随刘邦从沛县起事,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曾随刘邦同张良、樊哙一道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夏侯婴历经三朝,死于汉文帝八年。1977年,夏侯婴之子继承了汝阴侯爵位的夏侯灶之墓在安徽省阜阳市被发现,还出土了大量珍贵汉简和器物。
近日,记者在瑁珥冢村党支部委员朱孝安的带领下,来到该村西北方向的古冢处。该古冢直径约6米,高约4米,呈馒头形。记者看到,古冢被围在一片建筑物之中,冢前有一排废弃的简易平房,后面是一家单位的库房;四周没有任何标志和保护措施,遍地是建筑垃圾。冢的顶部还有一个能存放约两吨水的储水罐。
77岁的吴兆财是瑁珥冢村村民,他说古冢以前直径近40米,高4~5米;曾有砖厂建在古冢旁边,因经常在古冢周围取土,使古冢受到严重损坏、不断缩小。后来砖厂搬走了,就留下了仓库和废弃的房屋。“以前村子周围还有八、九座冢,后来都被平掉了,现在只剩下这半个古冢。”老人不无遗憾地说。
郑富林昨日告诉记者,该古冢原名“马冢”,宋《长安志》记载:“马冢,汉滕公夏侯婴墓,东临灞水,在饮马桥南,时人谓之马冢。”北魏《水经注》记载,夏侯婴“冢在城东八里,饮马桥南四里,故时人谓之马冢”。《昭明文选》的注疏中也引用过《长安图》中的记载:“汉时七里渠有饮马桥。夏侯婴冢在桥南三里。”
郑富林说,瑁珥冢村多位老村民都听先辈说过“古冢就是夏侯婴墓”。
瑁珥冢村许多村民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来此考察,确认该古冢究竟是否为夏侯婴墓,“如果有价值就应把这个古冢保护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