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十八卷:游牧踏碎东法境
前文连接:
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第十八卷:游牧踏碎东法境
- 第一章:四面楚歌洛林归
康拉丁家族的奥塔在888年嫁给“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以后,数年肚子都没有动静,以至于四十多岁的阿努尔夫一度考虑起私生子,于是通过宗教会议达成协议,一但自己没有儿子继承王位的话,则由私生子兹温提波得与拉德尔特继承。
当然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孩童”路易四世最终在893年出生,所以兹温提波得二人失去了继承权。
兹温提波得在在895年5月份的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上,通过贵族民主选举被加冕为洛泰林吉亚国王,还很罕见的接受了涂膏这种东法兰克并不多见的习俗。
洛泰林吉亚中支持兹温提波得的,主要有科隆大主教赫尔曼一世和特里尔大主教拉特伯德,因此特里尔教会在898年获得了免税权,随后又陆续从国王那里得到一系列的权力,使得特里尔教会成为东法兰克最强大的教会之一。
895年选举时,海纳乌尔伯爵雷吉纳尔一世曾是兹温提波得的支持者,但等到898年他与兹温提波得决裂,邀请西法兰克国王“昏庸者”查理三世入主当地,双方的激战被“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给调停,签署《圣戈埃尔和约》。
就结果来看是一向善战的兹温提波得占据上风,他将背叛自己的贵族采邑尽数剥夺,以至于“昏庸者”查理三世不得不在马斯特里赫特下游地带划出领地安置这些贵族。
这里说说雷吉纳尔,他是雷吉纳德家族第一位可信的祖先,这个家族在后来统治着洛林、布拉班特、艾诺等地,传承到1406年因为乔安娜而绝嗣,领土被她的亲戚安东尼继承,安东尼与大胆查理来自同一个家族。
不过在雷吉纳尔一世之前,这个家族还是有可靠性存疑的传承,比如说他的父亲是马思高伯爵吉尔伯特,此人在十年父子相残中站在洛泰尔一世这一边,结果被剥夺领土流亡意大利,846年将洛泰尔一世的一个女儿强行绑架结婚,这才有了雷吉纳尔一世。
兹温提波得在897年迎娶奥达作为妻子,她是萨克森家族“杰出的”奥托一世的女儿,当初家族始祖柳多尔夫将女儿柳嘉尔德嫁给“年轻人”路易三世而飞黄腾达,尔后长子公爵布隆在与维京人作战中死在河中,于是弟弟奥托在880年继位。
“杰出的”奥托一世妻子是海德维加(Hedwiga),她就是老巴本堡家族亨利的女儿,两人的儿子“捕鸟者”亨利一世继承了外公的名字。
“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去世时,29岁的兹温提波得不愿向7岁的弟弟“孩童”路易四世低头,于是试图成为独立的国王,这就给了国内贵族可乘之机。
洛泰林吉亚的贵族大多厌恶兹温提波得,因为他经常温和的帮助平民,所以贵族们在雷吉纳尔一世的领导下,邀请“孩童”路易四世入主洛泰林吉亚。
洛泰林吉亚的内战持续到900年,四面楚歌的兹温提波得在叙斯特伦被雷吉纳尔一世所杀,死后埋葬在叙斯特伦修道院,领土并入“孩童”路易四世的东法兰克王国。
- 第二章:东法兰克诸贵族
“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还没中风瘫痪前,在各地安插自己信任的贵族去排挤不可靠的贵族,以确保自己对国内的控制。
统治潘诺尼亚的阿利伯因为“威廉明娜战争”和“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结为死仇,即便阿利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也让他的儿子伊桑里希(Isanrich)继续与摩拉维亚人结盟而维持割据。
既然潘诺尼亚无法攻占,那么巴伐利亚就是重中之重,“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上位前,巴伐利亚侯爵是“年轻人”路易三世的女婿恩格尔代(Engeldeo),他因为与妻子一同密谋叛乱,使得在889年被剥夺领土。
随后“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以柳特柏丁家族的柳特波德为新任巴伐利亚侯爵,这是“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母亲所在的家族。
柳特波德始终是阿努尔夫的得力助手与忠实附庸,他在898年击败摩拉维亚人,并带来索布人的效忠。
东法兰克内部中最激烈的贵族内战,是康拉丁家族和波波尼德家族之间的内战,我个人认为“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偏向于康拉丁家族。
波波尼德家族已经提过,就是老巴本堡家族的亨利的后裔,而康拉丁家族第一位可考的祖先是拉亨高(Lahngau)伯爵盖布哈德。
此人据说是奥尔良伯爵奥多一世的儿子,奥多一世来自阿达尔李希家族,也就是蛤堡的祖先,此人在834年的古伊蒂斯齐家族的朗贝尔一世所杀,他的女儿嫁给“秃头”查理二世。
盖布哈德的四个孩子中,三子贝洛托福成为特里尔大主教,长子乌多和幺子贝伦加里奥曾与“巴伐利亚的”卡洛曼一同对“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西法兰克,直到“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去世后才回来。
康拉丁家族与“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贝伦加里奥女儿奥达成为东法兰克的皇后,所以盖布哈德成为洛林公爵,鲁道夫成为维尔茨堡主教,“长者”康拉德娶了阿努尔夫的女儿格里斯莫德(Glismod)。
正是因为这种姻亲关系,“长者”康拉德的儿子康拉德一世在“孩童”路易四世去世后,成为东法兰克王国首个非加洛林家族的国王。
也正是因此,尽管太后奥达已经在903年去世,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孩童”路易四世以及他的摄政者都会支持康拉德家族。
但老巴本堡家族就不同了,让我们回忆一下这个家族的班底,他们始祖亨利曾经是“胖子”查理三世的得力干将,与萨克森家族相交莫逆,而萨克森家族的女性奥达又是兹温提波得的妻子,因此可以说不是“自己人”。
老巴本堡家族和康拉丁家族都在法兰克尼亚拥有采邑,双方便开始了激烈的内斗,老巴本堡家族开门不利,亨利最小的儿子亨利在902年阵亡,次子阿达拉德在903年被俘后被“长者”康拉德处决。
但他们终于在906年2月27日扳回一局“长者”康拉德在弗里茨拉尔(Fritzlar)战败后,被亨利长子阿达贝尔特所杀。
此时“孩童”路易四世终于下场,双标的他只准康拉丁家族杀老巴本堡家族,不准老巴本堡家族杀康拉丁家族,因此以为“长者”康拉德复仇为由,让王室军队进攻阿达尔贝托,使得他只能固守特里尔。
特里尔雄城结实无比难以攻下,于是“孩童”路易四世派摄政者美因茨大主教哈托一世作为使节,承诺只要投降就给他安全。
阿达尔贝托觉得一个国王和一个大主教不会坑自己,于是就开城投降,结果前脚刚出来后脚就被捕,随即被定罪处决。
由于国王的双标,老巴本堡家族在与康拉丁家族的内战中一败涂地,丢失掉法兰克尼亚的所有采邑,大获全胜的康拉丁家族为之后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奠定了基础。
- 第三章:布伦塔南国丧胆
“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中道夭折后,意大利双王将异己清洗完毕以后,贝伦加里奥一世与朗贝尔就再次开战。
虽然朗贝尔对“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只能唯唯诺诺,但是对贝伦加里奥一世就看可以重拳出击,即便贝伦加里奥一世与托斯卡纳公爵阿达尔贝托二世结盟,却仍然在898年的“圣多尼诺伯格战役”中一败涂地,两人双双被俘并被关押在帕维亚中。
然而朗贝尔居然比“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还早去世两个月,他在898年10月15日打猎回宫时突然死亡,一说是被法官的儿子刺杀,一说是落马身亡,叱咤风云百余年的古伊蒂斯齐家族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卷土重来的贝伦加里奥一世终于成为唯一的意大利国王,但此时他需要面对新的威胁,被“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雇佣去袭击意大利的的马扎尔人。
所谓马扎尔人便是今日匈牙利人的祖先,在阿瓦尔人被消灭后,他们南下填补了潘诺尼亚的空缺,靠着给阿努尔夫和拜占庭做雇佣军去打击摩拉维亚、意大利和保加利亚,逐渐在当地站稳脚跟。
马扎尔人早在898年10月就通过潘诺尼亚到达意大利,经过冬季侦察后在899年发动入侵,他们沿着萨瓦河进入意大利,绕过阿奎莱亚坚固的城墙,很快就席卷过特雷维索、维琴察、维罗纳、布雷西亚、贝加莫、米兰到帕维亚。
慎重的贝伦加里奥一世用了很长时间,召集三倍于马扎尔人的军队才下令进攻,在先锋军的交战中大败马扎尔人,许多马扎尔恩在渡河撤退时溺水而死,贝伦加里奥一世看到敌军的惨状,兴奋地认为对方已经损失惨重,但他不知道马扎尔人主力尚存。
这时马扎尔人又派出使节,表示愿意归还劫掠品,坚定了贝伦加里奥一世对马扎尔人穷途末路的判断,于是拒绝和谈,见此要将马扎尔人全歼。
贝伦加里奥一世率军进入马扎尔人选定的维罗纳平原中,他的先锋军首先被马扎尔人伏兵击溃,但等他轻率主力到来时,战局又陡然逆转,使得贝伦加里奥一世认为这是敌军最后的主力。
因此贝伦加里奥一世再次拒绝马扎尔人求和的使节,表示唯一和平的方式,就是马扎尔人全部投降。
意大利军队在追击马扎尔人的过程中,于899年9月24日夜到达布伦塔河畔,疲惫不堪的军队暂时帐营休息,准备明日继续追击。
然而马扎尔人却趁着夜色作为掩护,派出三支部队绕远路用兽皮渡河,在意大利军队晚饭时发动突袭,给予对方近乎全军覆没的毁灭性打击,贝伦加里奥一世仓皇和士兵换了衣装,才得以逃回帕维亚。
- 第四章:盟约破东法遭劫
“布伦塔战役”后意大利不再有抵御马扎尔人的的野战力量,只能任凭对方肆虐,于是马扎尔人在899年12月13日攻陷维切利,900年1月26日征服摩德纳,焚毁教堂烧杀教士。
“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去世结束马扎尔人的雇佣,他们准备去东法兰克探讨新的契约,于是在贝伦加里奥一世献上巨额贡金以后,他们便答应不再袭击意大利而撤军。
在撤军的路上,马扎尔人再次利用兽皮渡海进攻威尼斯,理由是此时威尼斯是拜占庭的领土,所以不违反与贝伦加里奥一世签订的协议。
尽管威尼斯主城没有沦陷,但另一座岛屿城市不幸遭到掠夺与破坏,马扎尔人待到威尼斯舰队即将回归前才撤走。
为了克服意大利的内战,贝伦加里奥一世在904年开始向马扎尔人稳定上贡,这种行为一直持续到他去世为止。
马扎尔人与东法兰克的契约,在“孩童”路易四世上位后便被废弃,因为摄政者美因茨大主教哈托一世和康斯坦茨主教所罗门三世等人不满马扎尔人时常骚扰边境,因此以间谍为由将马扎尔人派来商讨续约的使节驱除,使得两国彻底进入战争中。
在哈托一世等摄政者的辅导下,“孩童”路易四世于900年2月4日在福希海姆加冕,这是首个在教堂中加冕的东法兰克国王,也使得权力逐渐从国王落入贵族手中。
除了在加冕方面破纪录以外,还有一个“第一次”,比如903年的《拉斐尔斯滕海关条例》中授权对海关进行征税,这是中世纪早期第一则对海关有关的规定。
《拉斐尔斯滕海关条例》是研究9到10世纪东欧贸易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可以通过这份文件知道拉斐尔斯滕是与东欧贸易的重要地点,斯拉夫商人在当地出售蜡烛、马匹和奴隶,法兰克商人则主要是盐巴、武器和装饰品。
并且双方进行贸易并不止用法兰克的银币,还有一种名为“斯科蒂”的货币,这种货币的重量与名称全都来自罗斯。
- 第五章:屡劫掠边境狼烟
马扎尔人首先袭击的是东法兰克的潘诺尼亚边区,使得统治当地数十年的阿利伯尼德家族不得不迁徙到巴伐利亚。
在基本控制潘诺尼亚以后,马扎尔人从900年开始入侵巴伐利亚,屡被劫掠的卡林西亚公国因而在901年宣告废弃。
进击的马扎尔人让许多原本的势力感到恐慌,于是在巴伐利亚侯爵柳特波德的串联下,东法兰克与斯瓦托鲁普科之子莫哈米尔二世在902年结为同盟。
可即便两个仇敌尽释前嫌,也没能阻止马扎尔人的进击,双方同盟被马扎尔人酋长库鲁斯沙恩击败,导致巴伐利亚通往东欧的贸易被切断,给当地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统治萨克森家地区的萨克森家族承担起法兰克向东开拓的使命,斯拉夫人部落拉达曼琦被迫向萨克森家族上贡,他们在906年勾结马扎尔人摆脱了这种关系,并为马扎尔人指路,使得萨克森公国两次被劫掠。
作为东法兰克的国王,“孩童”路易四世无法继续容忍马扎尔人的猖獗,于是在907年召集军队,试图向祖先查理曼那样发动远征,像摧毁阿瓦尔人那样对付马扎尔人。
“孩童”路易四世发动对马扎尔人决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几点:
首先就是马扎尔人不断的劫掠,严重破坏了东法兰克,作为国王的他有义务庇护臣民免遭劫掠。
其次是马扎尔人并非不可战胜,巴伐利亚侯爵柳特波德就屡屡击败马扎尔人,他在901年的“莱巴赫战役”中与帕绍主教里歇尔联军打了一场胜仗,又在903年的“费沙河战役”再次获胜,因而被封为波西米亚的守护者。
有这么一位武勇的将军在,似乎不用太过担心与马扎尔人的战争,只是我有点质疑的地方,柳特波德这两场胜利,似乎并没有给马扎尔人造成什么严重的打击,我很怀疑这两场胜利存在多少水分。
最后则是东法兰克认为马扎尔人肯定局势混乱,因为他们在904年实施斩首战术,将酋长库鲁斯沙恩给杀死。
巴伐利亚侯爵柳特波德邀请库鲁斯沙恩去费沙河畔谈判,然后就是摔杯为号刀斧手起,将库鲁斯沙恩和他的随从屠戮一空。
然而东法兰克不知道,当时马扎尔人部落是双头并立,两个资历威望相当的酋长互相无法奈何对方,结果现在库鲁斯沙恩被杀,使得马扎尔人中再也没有酋长能挑战剩下的巨头阿帕德的地位,以至于阿帕德的后代将在随后数百年中统治着匈牙利。
但以上这些东法兰克一概不知,自我感觉良好的他们在国王召集下,于907年汇聚一堂准备南下讨伐马扎尔人,接下来就请欣赏本卷的标题,看看在短短3年中,东法兰克是如何被马扎尔人花式吊打,什么叫做游牧踏碎东法境。
- 第六章:下决心出兵讨伐
在东法兰克国王“孩童”路易四世的呼吁下,东法兰克的贵族与神职人员带着自己的军队,于907年6月15日在恩斯堡会军。
这次战争名义上的指挥官是14岁的国王“孩童”路易四世,之所以说是名义上,是因为他以自己年幼为由,将军队委托给战功卓著的巴伐利亚侯爵柳特波德,自己留在边境上的修道院中表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并为王国勇士向上帝祈祷能复制“阿瓦尔战争”的胜利。
对于这种做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孩童”路易四世知道此次战争事关重大,所以交给具有专业能力的将军来统治,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理解为小国王懦弱,想当初墨洛温王朝的提奥德贝尔特二世,13岁就扛着斧头去砍维京人了。
至于马扎尔人究竟由谁指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阿帕德,但是Anonymus在他的编年史中声称,东法兰克敢出兵的原因是阿帕德已经去世,不过考虑到Anonymus的编年史时间线通篇错误,是否可信难以确定,但无疑是阿帕德或他的儿子指挥的。
巴伐利亚侯爵柳特波德率军离开恩斯堡后,于907年6月17日越过边境进入马扎尔人的游牧区,拉开了“普雷斯堡战役”这次骇人听闻惨败的序幕,接下来各位请拿出板凳坐好,看看英勇的东法兰克骑士,是如何被马扎尔人吊打到亲妈都不认识的。
柳特波德的战略是效仿查理曼在803年征伐阿瓦尔人的故技,当初查理曼是自己亲率一路大军,儿子“意大利的”丕平率另一路军队,两路齐下夹击阿瓦尔人,而柳特波德则是将军队分成三路大军。
以多瑙河来划分南北的话,北岸军总指挥由柳特波德本人当任,南岸军总指挥是萨尔茨堡主教迪特马尔(Dietmar),他在874年成为萨尔茨堡主教直到今日,此外还有由西格哈德王子(Sieghard)负责的舰队,舰队航行在多瑙河之上让两个军团保持联络。
东法兰克出兵的浩大声势很快就被马扎尔人得知,于是他们一边采取焦土战略让敌军无法得到有效补给,另一边不断用弓箭骚扰敌军截杀信使,让他们处于持续不断压力的同时,破坏三路大军之间的交通联络。
马扎尔人选定的决战地点是普雷斯堡,这个地区如今在哪里已经不得而知,总之把握战争主导权的马扎尔人成功将敌军引诱到这片地区,“普雷斯堡战役”就此爆发。
- 第七章:普雷斯堡三军覆
不管柳特波德对马扎尔人的胜仗有多少水分,他毫无疑问的是东法兰克如今最强的指挥官,因此首先被袭击的,是萨尔茨堡主教迪特马尔率领的南岸军。
马扎尔人在907年7月4日对南岸军发动袭击,他们的弓骑兵使用木料与骨头制成的复合弓,利用河床、树林和山丘这些地形,神出鬼没的发动突然袭击。
如果巴伐利亚骑兵无法忍受并开始追击,马扎尔人便会迅速撤退,但只要巴伐利亚骑兵返回军队行列,马扎尔人便会回身袭击,这种类似曼古歹的战术让南岸军在开战之初就损失了不少士兵。
经验不足的萨尔茨堡主教迪特马尔在这种袭击下开始慌乱,他被马扎尔人的行动弄得昏头转向,不知道下次进攻是诈攻还是真正的猛攻,主将的混乱波及到全军,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很快士气跌落,见此马扎尔人决定吃下这支军队。
马扎尔人以一次佯攻撤退,不疑有他的法兰克军队一路追击,直接被引入马扎尔人的伏击圈,刹那间伏兵四起四面八方发动突袭,中伏的南岸军很快全军覆没。
马扎尔人之所以恐怖,是因为他们的战争和以往的贵族内斗不同,拉丁贵族们除非是像老巴本堡和康拉丁那种死仇,不然很少会要贵族的脑袋,但马扎尔人则是特别喜欢贵族的脑袋,甚至专门盯着贵族下手。
因此南岸军全军覆没的同时,总指挥萨尔茨堡主教迪特马尔,随行的弗莱辛主教乌托,赛博—布里克森主教撒迦利亚,修道院住持古博尔德、哈特维奇和海姆布雷希特等一批主教全部被杀。
马扎尔人对信使的截杀在此时起了重大作用,当南岸军已经全军覆没的时候,西格哈德王子的舰队仍然在徒劳的联络南岸军,更不用提相隔一天路程的北岸军了。
因此北岸军在夜幕降临后,还像往常一样安营扎寨修整,没设立多少哨兵,而心知兵贵神速的马扎尔人没有修整过夜,而是马不停蹄的朝北岸军赶去,天还没亮便达到目的地,然后用“布伦塔战役”的手段,利用兽皮在夜色掩护下强渡多瑙河。
马扎尔人在北岸军处于睡梦之中时发动突袭,当北岸军警醒过来时,营地已经被包围成死亡陷阱,接下来又是一场不对称的屠杀。
我在前面说过,马扎尔人对贵族的脑袋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北岸军全军覆没的同时,总指挥巴伐利亚侯爵柳特波德、宫廷主管伊桑格里姆和其他15位贵族全部被杀。
至此南北两岸大军全军覆没,马扎尔人让军队进行修整,直到7月6日发动对最后一路大军,西格哈德王子率领的舰队的袭击。
尽管马扎尔人没有舰队不能在多瑙河水战,但多瑙河并不是地中海,普雷斯堡地带多瑙河的平均宽度为180到300米之间,而马扎尔人用复合弓射出的燃烧箭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500米。
西格哈德王子的士兵起初以为自己在河面上肯定是安全的,结果随着马扎尔人在两岸射出火箭,多瑙河被燃烧的舰队所染红,走投无路的士兵只能跳船逃生,大多数在河里被淹死,少数爬上岸的也会被马扎尔人杀死。
至此东法兰克王国三路大军最后一路也覆灭,西格哈德王子步了前两位统帅的后尘,在多瑙河上殒命。
短短3天的“普雷斯堡战役”就此结束,东法兰克中包括巴伐利亚侯爵柳特波德在内的19位世俗领主和包括萨尔茨堡主教迪特马尔在内的5位神职人员全部被杀,死伤士兵数量也达到惊人的数目,只有很少幸运儿可以逃回来。
- 第八章:难忍劫掠再发兵
东法兰克国王“孩童”路易四世得知军队全灭后,当机立断立刻从修道院逃到有高大城墙的帕绍之中躲避。
胜利的马扎尔人在四处追杀溃兵,残忍的杀死每一个看见的人,还在帕绍、萨尔茨堡乃至首都雷根斯堡等地区大肆劫掠,将自己的领土一路扩张到恩斯河地区,一时间东法兰克人心惶惶。
马扎尔人入侵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巴伐利亚,新任巴伐利亚侯爵“邪恶的”阿努尔夫是柳特波德之子,这位后来自称“奉上帝旨意的巴伐利亚和邻近地区的公爵”丝毫没有为父报仇的打算,直接向马扎尔人上贡投降。
巴伐利亚洞门大开以后,马扎尔人便以此处作为袭击东法兰克各地的中转站,将战火燃烧到整个中欧,拉达曼琦部落继续给马扎尔人当带路党,在908年对萨克森和图林根地区发动劫掠。
萨克森和图林根遭到战火时,伟大的萨克森家族仿佛缩头乌龟一般,全程不见他们的踪影,而图林根公爵伯查德(Burchard)和艾基诺(Egino)兄弟却忍不了,联络维尔茨堡主教鲁道夫一世发动反击,这就有908年8月3日的“爱森纳赫战役”(Eisenach)。
此时图林根公国是由伯查德和爱基诺兄弟共同统治,鲁道夫一世则来自康拉丁家族,是乌多的儿子。
“爱森纳赫战役”的过程不详,结果是东法兰克再次惨败,三位领导者全部战死,马扎尔人一路北上打到不莱梅,这才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归。
尝到甜头的马扎尔人在909年再次入侵,这回他们一路劫掠到阿勒曼尼亚地区,都没有贵族敢像去年伯查德兄弟那样抵抗,坐视马扎尔人满载着劫掠品回国。
面对一片哀鸿遍野的国内,年轻的国王“孩童”路易四世终于沉不住气,在910年再次下令召集全国军队,准备与马扎尔人决战。
3年前“普雷斯堡战役”的惨败历历在目,不少胆怯的贵族不敢出兵,“孩童”路易四世因而威胁将惩戒不来的贵族,才又拉又扯的再次集结起军队。
“孩童”路易四世对国内贵族重拳出击,对外战争时就是唯唯诺诺,他在“普雷斯堡战役”时只有14岁,不亲自指挥军队还可以理解为稳重,但这次他都17岁了,在中世纪这种崇拜武勇的时代,却还将指挥权交给手下,就很令人有所疑虑了。
- 第九章:奥格斯堡两军丧
这次战争实际的指挥者是阿勒曼尼亚伯爵戈兹博特,集结了东法兰克大部分军队,他将施瓦本军队分成一路,洛林和萨克森分成另一路。
第一路军由戈兹博特本人统帅,法兰克尼亚伯爵拉登哥为副将,“孩童”路易四世也跟随在其中,另一路的统帅则是康拉丁家族的洛林公爵盖布哈德,巴伐利亚侯爵“邪恶的”阿努尔夫也背弃马扎尔人而加入这一路军。
按照计划两路军队将会先各自聚集,然后在奥格斯堡会军,最一齐向马扎尔人进攻,但马扎尔人也清楚对方的计划,3年的劫掠让他们胆子变得很大,不再像“普雷斯堡战役”那样采取诱敌深入竖壁清野的战法,而是主动进入东法兰克境内歼灭敌军。
马扎尔人最先袭击的是国王“孩童”路易四世所在的第一路军,第一路军于910年6月12日在奥格斯堡附近的莱西菲尔德被突袭,“第一次莱西菲尔德战役”就此爆发。
由于莱西菲尔德距离奥格斯堡不远,因此这次战役又被称作“奥格斯堡战役”,然而历史上更出名的是955年的“第二次莱西菲尔德战役”,“大帝”奥托一世在这里几乎全歼马扎尔人。
马扎尔人在袭击前将骑兵分做小群部队,黎明时分对还处于沉睡中的第一路军发动齐射,许多士兵在睡梦之中被射杀,等敌军惊醒以后,马扎尔人骑兵迅速撤回,留下一片狼藉的东法兰克军队营地。
此时第一路军分为步兵与重骑兵两部分组成,步兵利用盾墙一方面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抵挡马扎尔人的袭击,并尽可能攻击对方的马。
马扎尔人在交战片刻后就开始撤退,东法兰克重骑兵立即追击,然而携带着重型盾牌、长矛和剑的他们,很难追上马匹更好的马扎尔轻骑兵,反而被敌军利用射程比欧洲弓更远的复合弓射死许多人。
双方的战斗从黎明时分持续到晚上7点,戈兹博特不知为何,见到马扎尔人开始撤退,就自信的认为自己军队即将获胜,于是下令追击马扎尔人。
对此我个人猜测是有“普雷斯堡战役”的经验,戈兹博特害怕等到晚上后,马扎尔人会继续用弓箭不断骚扰军队,这样东法兰克士气会一直下跌的,因此寄希望于在军队战斗力最强的开战第一天决出胜负。
东法兰克军队的阵型在追击过程中瓦解,士兵们纷纷解除盾墙以方便追击,很快就追到一处狭窄的林间小道上。
并且不知为什么东法兰克的追击呈现出一种很诡异的景象,步兵追在最前面,反而是骑兵老爷们慢悠悠的跟在后面。
马扎尔人从战役一开始,就在两侧树林中布置了大批预备部队,这批体力充沛的部队对东法兰克军队发动了袭击,步兵在徒劳的肉搏后全军覆没,骑兵见势不妙打算溜走,可惜马扎尔人的口袋阵已经扣死,骑兵也步了步兵的后尘。
至此“莱西菲尔德战役”的结局已经奠定,阿勒曼尼亚公爵戈兹博特和法兰克尼亚伯爵拉登哥尽皆战死,“孩童”路易四世只能和其他溃兵一样,又一次绝望的从战场上逃离,以躲避马扎尔人对每溃兵的追杀。
- 第十章:心郁身死国祚终
第一路军全军覆没后,国王“孩童”路易四世逃入奥格斯堡,而马扎尔人在“莱西菲尔德战役”中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他们又如同“普雷斯堡战役”一样,迅速离开战场去歼灭第二路军。
6月22日时第二路军与马扎尔人爆发“雷德尼茨河战役”,这场战役的过程就没有“莱西菲尔德战役”那么详细,但结果是很清楚的,第二路军队也几乎全军覆没,洛林公爵盖布哈德等指挥官全部战死。
发生在“莱西菲尔德战役”的10天后,即,这场战役的过程仍然不详,但结果是过程不详,但是结果相当清楚,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的同时,盖布哈德等指挥官尽数战死。
东法兰克的有生力量基本在“莱西菲尔德战役”与“雷德尼茨河战役”中被歼灭,于是此时广袤的土地都成为马扎尔人肆虐之处,他们劫掠了雷根斯堡周边的城市,摧毁了阿尔泰希和奥斯特霍芬。
在此期间唯一的胜仗,就是巴伐利亚侯爵“邪恶的”阿努尔夫几百一支撤军的马扎尔人部队,但就如同他父亲的胜利一样,没法改变大局的趋势。
至此“孩童”路易四世已经无计可施,只能以东法兰克国王的身份,和施瓦本公爵、法兰克尼亚公爵、巴伐利亚公爵、萨克森公爵一同接受马扎尔人的宗主权,向这个在草原上的蛮族称臣纳贡。
从“普雷斯堡战役”,到“爱森纳赫战役”和“莱西菲尔德战役”,“孩童”路易四世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召集军队,结果却被马扎尔人一次又一次的按在地上摩擦,使得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绝望的“孩童”路易四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911年9月20日在法兰克福去世,享年18岁,死后被埋葬在雷根斯堡的修道院中。
“孩童”路易四世没有儿子,所以他的去世,标志着“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所有合法后裔全部离世,加洛林王朝结束了对东法兰克的统治。
洛林公爵雷吉纳尔一世代表洛泰林吉亚王国,推选“昏庸者”查理三世成为他们的国王,让洛泰林吉亚脱离东法兰克,当他还想更进一步,拥立“昏庸者”查理三世统治东法兰克时,图谋被其他东法兰克贵族所挫败。
在马扎尔人的入侵狂潮中,国王无力保护手下的贵族,因此各地贵族纷纷自行其是,所谓东法兰克五大氏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即洛林、萨克森、法兰克尼亚、施瓦本和巴伐利亚。
由于王位空悬,东法兰克就效仿古老的日耳曼人习俗,像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那样,由贵族来选举新的国王。
洛林已经脱离东法兰克,因此主要参与选举的是萨克森、法兰克尼亚、施瓦本和巴伐利亚四大氏族,而有力的竞争者是两人,康拉丁家族的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和萨克森家族的萨克森公爵奥托一世。
政在美因茨大主教哈托一世的帮助下,作为“孩童”路易四世外公的哥哥的孙子的康拉德成为加洛林王朝后首个东法兰克国王,至此东法兰克也和意大利一样,永远的脱离了加洛林家族。
81岁的奥托一世没能在这次选举中成为国王,但他的儿子“捕鸟者”亨利一世将弥补父亲的遗憾,而他的孙子“大帝”奥托一世将会重拾查理曼的皇冠。
在东法兰克脱离加洛林家族之时,尽管“昏庸者”查理三世仍是西法兰克的国王,可是加洛林王朝在这个王国的统治,也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9 条评论
连战连败
跟萨尔浒战役有点像【不是
总之输得很惨
我是说马扎尔人的打法都很像,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大雾)
图10.1厉害呀,还把后倭马亚境内的割据势力画出来了
他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很快马扎尔人就会进来一起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