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十三卷:中逝只余东西法
前文连接:
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第十三卷:中逝只余东西法
- 第一章:辞旧迎新万象替
大家还记得艾博吗?他本是王室领地的一个农奴,被“虔诚者”路易一世提拔为兰斯大主教,却在“谎言之地”后背叛了自己的恩主,因而得到奖励。
等“虔诚者”路易一世卷土重来时,战败的洛泰尔一世不得不逃亡意大利,艾博因为痛风而无法同行,使得他落入“虔诚者”路易一世的手中,向皇帝当面认错以后,被绝罚并关进监狱。
当“虔诚者”路易一世在840年去世后,洛泰尔一世将艾博从监狱中释放并重新任免为主教,但等他再次败逃意大利以后,艾博又被“秃头”查理二世罢免,也只能跟去意大利讨饭吃。
这回洛泰尔一世没再给他主教,于是他转而去“日耳曼人”路易二世的宫廷得到优待,直到851年才去世。
兄弟三人中,“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所分到的土地最糟糕,与西法兰克王国中“开阔的公园似的土地”相比,东法兰克王国交通不便经济贫困。
然而所谓有得必有失,当“秃头”查理二世治下西法兰克教会越发独立,利用涂膏和加冕特权来束缚国王,并伪造《伊西多尔教令》证明教会独立自治合法性时,东法兰克王国却相反,“日耳曼人”路易二世甚至不需要教会为自己涂膏来证明合法性。
在“虔诚者”路易一世四个儿子中,“日耳曼人”路易二世也是最有能力的一位,因此可以玩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有着古老历史的旧王国法兰克贵族被他抛弃,转而扶持当地新的部落贵族。
许多莱茵河畔古老贵族在这场辞旧迎新的活动中沦为牺牲品,比如我上卷提到的“强者”罗伯特,他就在852年时逃亡西法兰克,被“秃头”查理二世收留。
“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收留被弟弟不喜的艾博,“秃头”查理二世则收留被兄长驱除的流亡贵族,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兄弟关系的恶化。
有人仇怨便有人欢喜,萨克森家族的柳多尔夫趁势崛起,他将女儿柳嘉尔德嫁给“日耳曼人”路易二世的长子“巴伐利亚的”卡洛曼,与加洛林王朝搭上了关系。
- 第二章:萨拉森人南海来
“意大利的”路易二世作为洛泰尔一世的长子,颇有父亲年轻时的风范,乃是个能力与“日耳曼人”路易二世不相上下的国王,他在加冕成为共治国王以后,积极履行自己作为共治者的职责。
背刺“虔诚者”路易一世的教皇格里高利四世在位17年后去世,844年的罗马教皇选举中,罗马贵族镇压市民推举的约翰,而将自己候选人赛尔吉斯二世拥立为教皇,这种行为无疑违反了824年的《罗马宪章》。
因此“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就来讲道理了,经过一番“重建权威”的交易,赛尔吉斯二世的就任被承认,而他为“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加冕王冠作为筹码。
教会对待加洛林王朝如此低声下气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需要皇室保卫自己,虽然伦巴第王国已经成为历史,但从南海来的萨拉森人构成了新的威胁。
赛尔吉斯二世早在846年早些时候,就得知西西里埃米尔阿布尔·阿巴斯试图劫掠罗马,但他似乎没太当回事,使得罗马郊区在846年8月被萨拉森人蹂躏,圣彼得大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都被洗劫一空,他只能躲在奥勒留城墙后无助的看着异教肆虐。
最后还是斯波莱托公爵居伊一世来救场,将入侵的萨拉森人给驱除,这个来自古伊蒂斯齐家族的居伊一世,就是朗贝尔一世带到意大利来的后裔。
在这次惨剧后,新上任的教皇利奥四世痛定思痛,从洛泰尔一世那里借贷来重建罗马,在台伯河右岸修建了利奥墙,并召集那不勒斯和阿马尔菲共和国等势力组建联盟,最终成功在849年的奥斯蒂亚海战中,击退试图再次劫掠罗马的萨拉森人。
然而仅仅是被动防御是不够的,所以教皇请求加洛林皇室的支援,于是“意大利的”路易二世率兵南征,准备为教皇将混乱的南方平定。
当年从查理曼宫廷获释去继承贝内文托公国的格里莫阿德三世,他已经在806年去世,异姓的格里莫阿德四世继位后,在817年的内乱中被杀,新公爵是野心勃勃的西科一世,他在位期间讨伐那不勒斯,建立卡普阿公国。
西科一世的儿子席卡德一世在832年继承公国,惶恐的那不勒斯公爵安德鲁二世因为害怕被吞并,寻求统治西西里岛的萨拉森人雇佣兵帮助。
这是萨拉森人进入亚平宁半岛的开始,这批被雇佣的萨拉森人可不老实,劫掠教堂那是家常便饭,但真正让他们进一步泛滥的,还是贝内文托乱局。
贝内文托财务总管拉德尔基什在839年杀死席卡德一世后篡位,然而席卡德一世的弟弟司康杜尔夫被阿尔玛菲商人救出后,自立为萨勒诺公爵,双方展开数十年的混战。
在混战中为了取胜的拉德尔基什一世想起安德鲁二世,于是在841年也雇佣萨拉森人为自己作战,结果当年就攻破卡普阿公国,司康杜尔夫见萨拉森人这么好用,也开始雇佣萨拉森人状也开始雇佣萨拉森人。
因此萨拉森人如此肆虐的根源之一,就是南意大利的混乱,所以在849年“奥斯蒂亚海战”后,“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南下对两位公爵进行物理说服,使他们在851年时承认自己的错误,配合“意大利的”路易二世驱除屠杀萨拉森人,他才满意的撤军。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意大利的”路易二世说服效果实在太好,总之两位公爵没能活过今年,就不幸双双去见了上帝。
载誉归来的“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在851年举行帕维亚宗教会议,同年娶了斯波莱托公爵阿德奇思一世的女儿昂热尔博佳(Engelberga)。
- 第三章:秃头弃军夜遁逃
“意大利的”路易二世从意大利载誉归来,而“秃头”查理二世仍然被布里塔尼人按在地上暴打。
鉴于西法兰克费拉不堪的战斗力,布里塔尼公爵诺米诺总是答应条约没多久就撕毁,还在851年征服了南特和雷恩。
因此当“秃头”查理二世在851年得知诺米诺去世,布里塔尼公爵由其子埃利斯坡继承时,他的兴奋可想而知了,当即就决定出兵再次讨伐。
可惜埃利斯坡也是一名骁将,他曾在843年的“巴伦战役”中联合朗贝尔二世杀死雷诺并攻下南特,但可能“秃头”查理二世觉得埃利斯坡比诺米诺好对付吧,对此埃利斯坡马上就要给对方一个惊喜。
为了确保能打胜仗,“秃头”查理二世还请求三哥“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派出援军,总共凑齐4千人马,就浩浩汤汤的远征布里塔尼了。
可能是对西法兰克军队的战斗力很有自信,因此当“秃头”查理二世在851年8月离开巴黎时,“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派来的萨克森军队顶在前方,“秃头”查理二世自己的军队则躲在后面。
法兰克军队沿南特到科索尔的罗马古道进入布里塔尼,与布里塔尼军队在851年8月22日相遇,“简格兰战役”就此发生。
埃利斯坡指挥的布里塔尼人采取“帕提亚战术”,只是以标枪取代了弓箭,并伴随着交替、诈败和佯攻,将法兰克军队分割包围。
作为支援的萨克森军队缺乏重甲,也没有见过这种战法,于是当即躲到西法兰克军队的后方。
随后两天中法兰克军队对布里塔尼人毫无反击的方法,使得死亡士兵与马匹损失达到惊人的数目,和敌军伤亡寥寥。
“秃头”查理二世好歹打了这么多年的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失败经验,见到战况打成这样知道没法子了,当机立断直接撤退,而为了避免自己被抓到,他趁着夜晚独自一人逃走,将整个军队丢给布里塔尼人。
法兰克军队知道第二天才发现国王不见,当即陷入恐慌之中,察觉到敌军不稳的埃利斯坡发动总攻,法兰克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布里塔尼人获得大量战利品。
孤身一人逃回巴黎的“秃头”查理二世只能向埃利斯坡割地求和,幸运的是埃利斯坡也没有父亲的野心,于是随着851年9月的《昂热和约》,双方暂时结束战争。
根据《昂热和约》,“秃头”查理二世将南特等地割让给布里塔尼,承认埃利斯坡是布里塔尼国王,还作为他儿子柯南的教父,授予他高贵的长袍,而埃利斯坡只需要向“秃头”查理二世宣誓效忠就可以了。
我寻思“秃头”查理二世这可真是丢脸丢到家了,颇有我大怂与辽朝兄弟相称之风,只是能被“秃头”查理二世颠覆的阿基坦岂不是更废?
- 第四章:中法兰克再三分
作为皇帝的洛泰尔一世一生高光时刻,应该是早年折腾教皇,成为皇帝后唯一拿得出手的事迹,就是给“秃头”查理二世使绊子,在应对萨拉森人的入侵还不如儿子“意大利的”路易二世表现出色,还因为维京人疲于奔命。
这和洛泰尔一世的领土有关,中法兰克狭长的领土意味着四周都可能遭到袭击,这还是幸好与两个弟弟不再发生战争。
但即便如此,维京人和萨拉森人就足够洛泰尔一世吃一壶了,甚至连普罗旺斯都有了萨拉森人的踪迹,他们在那修了做堡垒,维持了几十年才被驱除。
“图尔的”爱芒嘉德是洛泰尔一世的皇后,两人的儿子中活到成年的有三个,825年出生的长子路易,835年出生的次子洛泰尔,845年出生的三子查理。
剩下的女儿中,生卒年为826年至865年的长女希尔德加德,他嫁给斯波莱托公爵贝伦加里奥。
生卒年为830年至852年的次女贝莎,她嫁给“鲁西永的”杰拉尔特,杰拉尔特因为这个关系,随后成为普罗旺斯的摄政。
三女吉塞拉生卒年为830年至856年,在修道院中终老,四女鲁特路德出生于840年,嫁给古伊蒂斯齐家族的朗贝尔三世,即南特伯爵朗贝尔二世的儿子。
60岁的洛泰尔一世在855年染上重病,认为没有治愈希望的他通过《普鲁姆条约》(Treaty of Prüm)确定了死后的继承,6天后的9月29日去世,尸体在1830年被发现,如今在意大利的博物馆中作为展览。
30岁的“意大利的”路易二世早在839年,就被祖父“虔诚者”路易一世加冕为意大利国王,844年又被教皇加冕,850年成为共治皇帝,所以毫无争议的在父皇死后继承王位,并将意大利王收入囊中。
这里解释一下,X世是对同一头衔下同一名称的区别称呼,法兰克虽然被三分,但是查理曼和“虔诚者”路易是三个国家通用的,因此“日耳曼人”路易作为东法第一个国王,也直接就是路易二世,这位“意大利的”路易二世是同样的道路。
20岁的次子洛泰尔二世继承了父亲北部的领土,这片领土因此在后来以“洛泰尔”的名字被称作洛泰林吉亚,也就是“洛林”的由来。
10岁的三子“普罗旺斯的”查理则继了普罗旺斯王国,因为他过于年幼,由他姐夫“鲁西永的”杰拉尔特摄政。
“鲁西永的”杰拉尔特在837年成为巴黎伯爵,“虔诚者”路易一世死后效忠洛泰尔一世,在“丰特努瓦战役”中为洛泰尔一世而战,《凡尔登条约》后不得不离开巴黎来到中法兰克,如今统治着普罗旺斯。
- 第五章:皇崩内战旋即起
从《凡尔登条约》签署后到洛泰尔一世死前,加洛林王朝之间最多只是使绊子的摩擦,并没有直接爆发冲突。
比如一开始洛泰尔一世安迪支援“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反抗“秃头”查理二世,还试图以皇帝的权威凌驾两个弟弟之上,因此“日耳曼人”路易二世与“秃头”查理二世联合对抗兄长。
等851年“阿基坦的”丕平二世覆灭后,“日耳曼人”路易二世逐渐偏向洛泰尔一世,不过三王还是在848年、851年和854年的三次会议中有一些联络,没有让冲突激化,直到洛泰尔一世去世为止。
作为新的皇帝,“意大利的”路易二世不但没有试图缓和矛盾,还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因为他对《普鲁姆条约》极度不满,想要吞并两个弟弟的领土。
年幼的“普罗旺斯的”查理在冲突中置身事外,直接与“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干上的是洛泰尔二世,“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和“日耳曼人”路易二世站在同一阵线,对洛泰林吉亚虎视眈眈。
“秃头”查理二世见此自然支持另一方,与洛泰尔二世在858年3月的会盟中确立同盟关系。
可惜“秃头”查理二世所托非人,洛泰尔二世对内战的兴趣不大,他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与无法生育的王后特塔贝佳离婚,好把自己私生子扶正,为此洛泰尔二世愿意将自己的土地割让。
通过协商,他同意在自己死后,将阿尔萨斯割让给“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将鲁拉山脉以南割让给“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双方之间的冲突便在858年和解,“秃头”查理二世彻底孤立无援。
西法兰克国内也出现了问题,所罗门在857年刺杀他堂兄埃利斯坡后篡位,随即撕毁和约再次入侵西法兰克。
更糟糕的是,“秃头”查理二世由于在858年册封儿子“结巴者”路易为“ducatus Cenomannicus”,让“强者”罗伯特一世失去对曼恩的影响力,心怀不满的他随即联合其他贵族,在西法兰克掀起史无前例的大暴乱。
- 第六章:来也匆匆去也匆
“秃头”查理二世的各个敌人在858年一齐发难,曼恩公爵“强者”罗伯特一世在勒芒把“结巴者”路易追的狼狈不堪,布里塔尼公爵所罗门入侵纽斯特里亚,被剥夺头衔的原特鲁瓦伯爵奥多一世扯起叛旗,与维京人混在一起的“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也来凑热闹。
尽管加洛林王朝已经不复往昔,但贵族们还是不敢自立为国王,于是叛军邀请“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前来继位,对面欣然答应后率军入侵,“秃头”查理二世召集不到愿意为他而战的贵族,仓皇之下只能逃亡勃艮第。
“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在西法兰克得到的最大支持,是来自森斯大主教韦尼罗(Wenilo),这位出自阿基坦的牧师是“秃头”查理二世的加冕者,在西法兰克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获得了从教会到贵族的一致支持,志得意满的“日耳曼人”路易二世于奥尔良颁布自己在“西法兰克统治第一年”的宪章。
但“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没有想到,他在西法兰克的统治竟然是如此的来去匆匆,眨眼间就陷入颓势。
逃到勃艮第的“秃头”查理二世发现自己并不是众叛亲离,至少兰斯大主教辛马尔(Hincmar)为首的教会人士仍然在支持他,于是“秃头”查理二世重新拉拢贵族们,最后除了布里塔尼公爵所罗门以外,包括“强者”罗伯特一世等贵族都重新效忠他。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老韦尔夫家族背叛了“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导致他不得不在859年1月撤离西法兰克,并与“秃头”查理二世于860年6月7日在科布伦茨和解。
事后软弱的“秃头”查理二世只能原谅此前对他不忠的所有贵族,受到最大惩罚的也不过是森斯主教韦尼罗,却也最终没把他怎么着,只是日后韦尼罗就成为叛徒的代名词,《罗兰之歌》中那个出卖罗兰的叛徒名字词源就是来自他的名字。
“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就不是这样了,老韦尔夫家族受到残酷的打击,以至于一部分族员逃亡西法兰克,留在东法兰克的支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复昔日辉煌。
- 第七章:丈夫欲休无子妻
洛泰林吉亚国王洛泰尔二世最烦心的问题,不是如何治理国家,而是如何与妻子离婚,然后把私生子扶正。
洛泰尔二世是根据父皇的安排,迎娶特塔贝佳作为妻子,她来自勃艮第的大贵族博索尼德家族,“秃头”查理二世第二任王后利尔德同样来自这个家族。
前面说过特塔贝佳没有生育能力,而洛泰尔二世与情人瓦尔德拉达有5个私生子,所以洛泰尔二世就想与王后离婚,让私生子合法化。
洛泰尔二世在857年进行第一次尝试,他以特塔贝佳和兄长赫伯特乱伦为由将其逮捕,但在赫伯特通过“沸水检查”证明自己清白后,洛泰尔二世只能将特塔贝佳释放。
862年时洛泰尔二世进行第二次尝试,此时他已经通过割让土地获取两个路易二世的支持,于是在863年的宗教会议中,洛泰林吉亚国内教士宣布洛泰尔二世与特塔贝佳离婚,并和瓦尔德拉达结婚。
这背后其实有瓦尔德拉达家族的推力,瓦尔德拉达可不是平民的妻子,而是阿尔萨斯公爵阿达尔李希的后裔,“路易二世”妻子恩格尔贝佳和科隆大主教都是她亲戚。
特塔贝佳得知消息后便逃亡到“秃头”查理二世的宫廷寻求庇护,随后联络上教皇尼古拉一世。
这位尼古拉一世一向喜欢对婚姻指手画脚,早在860年就谴责一个驱除妻子迎娶情妇的贵族,后来“秃头”查理二世女儿与鲍德温私奔,愤怒的“秃头”查理二世下令将两人绝罚时,他又以婚姻自由为由,宣布撤销夫妻二人的绝罚。
这回尼古拉一世又来了,他宣布洛泰尔二世与瓦尔德拉达的婚姻无效,那些参加非法会议的主教一律绝罚,并要求洛泰尔二世重新迎回合法的妻子特塔贝佳。
洛泰尔二世自然是拒绝的,并拜托自己兄长“意大利的”路易二世为自己站台,于是他向罗马进军并在864年1月包围这座永恒之城。
可教皇尼古拉一世十分硬气,即便绝食两天也不肯低头,“意大利的”路易二世也没有做好换个教皇的准备,于是以军中突发瘟疫为由撤军,随后在皇后皇后恩格尔贝佳的周旋下双方和解,尼古拉一世撤回对主教的绝罚。
要我说教会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已经是最后一个能好好庇护罗马的皇帝了,等他死后爸爸们就可以体验一下什么叫做天主孝子,什么叫做占着皇位不做事了。
而你这和教会谈妥了,我洛泰尔二世的婚姻怎么办?在又挺了2年后,接到绝罚警告并听说叔叔们试图瓜分自己国家的洛泰尔二世不得不妥协,将瓦尔德拉达流放,并迎回自己厌恶的特塔贝佳。
- 第八章:黎明前夕身先死
“普罗旺斯的”查理从未真正统治过他的国家,摄政者“鲁西永的”杰拉尔特才是普罗旺斯的无冕之王。
或许是加洛林的余威仍在,没有异姓贵族敢僭位为王,总之杰拉尔特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在洛泰尔一世去世后风云激荡的数年间,“鲁西永的”杰拉尔特统治下的普罗旺斯始终置身事外,还击退“秃头”查理二世在860年至861年的入侵,维持住独立。
但他无疑有自身的倾向,因而和洛泰尔二世在858年达成协议,如果“普罗旺斯的”查理绝嗣,将由对方继承王国。
18岁的“普罗旺斯的”查理果真在863年去世,于是“鲁西永的”杰拉尔特和平的交出土地,和妻子隐居到阿维尼翁,直到877年去世。
但858年的继承协议没有很好的达成,因为洛泰尔二世为了让兄长在婚姻方面支持自己,曾许诺会将鲁拉山脉以南割让给对方,普罗旺斯显然属于这部分,因此到最后,洛泰尔二世只得到里昂、维埃纳和格勒诺布尔等地,剩下的则归“意大利的”路易二世。
洛泰尔一世三个儿子中,越晚出生的反而越早死,在“普罗旺斯的”查理之后就轮到洛泰尔二世。
尽管洛泰尔二世和特塔贝佳被迫复合,但相看两厌的两人显然不会相处愉快,特塔贝佳常年处于家暴和威胁中,最后在869年支撑不住同意离婚,大喜过望的洛泰尔二世亲自去罗马拜见新教皇哈德良二世,希望可以得到教皇的证明。
这次洛泰尔二世的成功性应该比较大的,因为哈德良二世比起尼古拉一世来说,受到“意大利的”路易二世控制更深,他已经明目张胆的在罗马安插进行,派奥尔特主教和罗马贵族阿纳斯塔西斯监管教皇,哈德良二世屁都不敢放一个。
洛泰尔二世果然也终于得到肯定的答复,于是他兴高采烈的返回洛泰林吉亚准备将自己私生子休扶正,34岁的洛泰尔二世在869年8月8日路过皮亚琴察时因高烧去世,王后特塔贝佳得知消息后去梅斯做修女,直到875年去世。
私生子休早在867年就被册封为阿尔萨斯公爵,也得到了即将扶正的允诺,但是这没有啊,洛泰尔二世不是半路死了吗?所以他仍然是没法继位的私生子,可怜洛泰尔二世在离成功只差一步时不幸绝嗣。
- 第九章:洛林二分梅尔森
洛泰尔二世去世后,他的兄长“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可以说是反应迟钝,我猜测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忙于与南方的萨拉森人作战无暇北顾,二是他也没儿子快步弟弟们后尘绝嗣了,所以土地抢来干啥?
因此反应最为敏捷的,就是洛泰尔二世的两个叔叔,“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和“秃头”查理二世,实际上他们早在668年就通过《梅斯协议》达成瓜分洛泰林吉亚的意图。
但是等洛泰尔二世真的在689年去世时,“秃头”查理二世突然发现,自己干啥要和“日耳曼人”路易二世瓜分洛泰林吉亚,而不是自己独吞?
此时东法兰克正在与摩拉维亚人交战而无暇西顾,更关键的是61岁的“日耳曼人”路易二世身患重病,没准后脚就和洛泰尔二世一起走了,那东法兰克必然陷入混乱,岂不是自己独吞的最好机会?
于是“秃头”查理二世果断出兵,在梅斯为自己加冕为洛泰林吉亚国王,摆明想要吃独食。
但是他失算了,“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居然没有病死,所以在解决与摩拉维亚人的冲突后,就率军来向弟弟讨要说法。
面对气势汹汹杀来的东法兰克军队,“秃头”查理二世连战都不打就干净利落的怂了,两人于870年8月8日签署《梅尔森条约》(Treaty of Meerssen),正式瓜分洛泰林吉亚王国。
通过《梅尔森条约》,“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控制了洛泰林吉亚的大部分领土,包括亚琛和梅斯在内的奥斯特拉西亚旧地尽数纳入囊中,此外实际被维京人控制的弗里西亚也在名义上归属于他。
“秃头”查理二世只得到上勃艮第的部分领土,但这次扩张为他打开通往意大利的道路,也不算没有收获。
教皇哈德良二世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意大利的”路易二世的授意,对两人瓜分洛泰林吉亚表示强烈的愤慨抗议,结果反而被西法兰克教会喷的灰头土脸,他们反对罗马对当地教会的干涉,而“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更是直接将洛泰林吉亚的叙任权抓在自己手里。
或许弟弟的身后事引起“意大利的”路易二世思考,他也没有儿子,那自己去世后意大利王国将给谁呢?最后他选择了“日耳曼人”路易二世的长子“巴伐利亚的”卡洛曼,在872年约定自己死后他成为意大利国王。
- 第十章:有为奈何无子逝
查理曼伟业可以说是加洛林巅峰,但并不意味着在他之后,加洛林王朝就都是庸王,实际上比如“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意大利的”路易二世,提过名字的“年轻人”路易三世,还没出场的阿努尔夫、洛泰尔四世等人,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能力。
“意大利的”路易二世无疑是洛泰尔一世最出色的儿子,他的身上有一则趣事,作为法兰克皇帝的他曾和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就称呼问题产生争执,吵到最后“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反而将称呼从“奥古斯都”改成了“罗马皇帝”。
当然这种称呼只是在他自己领地内的自娱自乐,拜占庭仍然将他称作“法兰克皇帝”,其他加洛林国王则叫他“意大利皇帝”。
这位意大利皇帝名副其实,在他的努力下加洛林对意大利南方的控制大大加深,成为意大利贵族的仲裁者。
比如前卡普阿公爵潘德诺夫请求得到头衔,“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在866年击败现任卡普阿公爵兰多夫二世后,便让潘德诺夫复位,并成为斯波莱托公爵朗贝尔一世的封臣。
但“意大利的”路易二世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赖与控制教会的武器,在于对萨拉森人的圣战。
萨拉森人在20年代攻陷西西里,随后借助意大利贵族内战继续入侵,甚至劫掠过罗马,847年建立的巴里埃米尔国,是在亚平宁半岛维系最久的萨拉森人政权。
贝内文托公爵阿雷奇思曾在860年进攻巴里埃米尔萨丹,结果反被打的丢盔弃甲,不得不向巴里上贡,不甘心的阿雷奇思在866年请求皇帝“意大利的”路易二世支援。
于是“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在866年入侵巴里,支持进攻因为缺乏船只封锁海域而功败垂成,因而在第二次入侵巴里时,“意大利的”路易二世从拜占庭那里获得舰队支援,最终在871年攻破巴里,教皇哈德良二世因为这次功绩在872年5月再次将他加冕。
“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在攻破巴里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居然亲自到当地坐镇,惧怕失去独立性的贝内文托公爵阿雷奇思在恐慌之下,串联那不勒斯公爵、萨勒诺公爵和斯波莱托公爵朗贝尔一世在871年8月发动政变,将“意大利的”路易二世给囚禁。
但还没等他想好要怎么处置皇帝时,萨拉森人在9月卷入重来,无法抵抗的阿雷奇思只能再次寻求还被囚禁的皇帝支援。
在得到皇帝不会事后报复的承诺后,“意大利的”路易二世被释放,率军将萨拉森人从卡普阿驱除,然后就撕毁协议秋后算账,对叛徒们发动讨伐。
阿雷奇思勉强击退入侵的军队,但他的同谋就惨了,斯波莱托公爵朗贝尔一世被撸掉头衔,公国转封给皇帝的小舅子兼外交总管苏波二世。
50岁的“意大利的”路易二世在875年8月12日死于布雷西亚,尔后被埋葬在米兰的教堂中,他的死亡标志洛泰尔一世全部合法的男性后裔全部死亡,中法兰克的传承就如阿基坦一样彻底断绝。
“意大利的”路易二世不知为何没有规定皇位的继承,只约定让“巴伐利亚的”卡洛曼继承意大利王国,然而即便是这份遗嘱也没能如约履行,因为一个坑货教皇的上台和一个弟弟的搅局。
8 条评论
似乎是
【请问沸水检查是啥?没查到】
滚烫的水,伸进去,没事就证明上帝庇护你,你是清白的
所以我说阿基坦是他的战绩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