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十二卷:兄弟阋墙日黄昏

【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十二卷:兄弟阋墙日黄昏

前文连接:

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二卷:曹操们的角斗场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三卷:险夭折而凤涅槃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四卷:雄日朝升定基业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五卷:旧王罢斥新王立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六卷:查理大帝争南域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七卷:东侵南伐战不休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八卷:南蛮敌酋俱不敌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九卷:人去业存照千年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十卷:承父伟业步履艰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十一卷:父子相残国势蹙zhuanlan.zhihu.com图标

第十二卷:兄弟阋墙日黄昏


  • 第一章:人逝乱存战未消

昔日“虔诚者”路易一世能安稳继位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查理曼合法子嗣中死的只剩他一个了,但洛泰尔一世却并非如此,而这回加洛林不会再有之前的幸运,哪个兄弟突然暴死让人捡便宜了。

“虔诚者”路易一世一共有两个皇后,第一个皇后“赫斯巴依的”爱芒嘉德生下洛泰尔一世、“阿基坦的”丕平一世和“日耳曼人”路易二世三个儿子,第二个皇后“巴伐利亚的”茱蒂丝生下“秃头”查理二世。

长子洛泰尔一世出生于795年,817年成为法兰克共治皇帝,818年成为意大利国王,“虔诚者”路易一世在840年6月去世后他继承了皇冠,以意大利为基本盘并控制着包括亚琛在内的北方领土。

(图1.1:ck中的洛泰尔一世)

洛泰尔一世的妻子是“图尔的”爱芒嘉德,两人在821年10月结婚,爱芒嘉德祖上是阿尔萨斯公爵阿达尔李希,父亲是“图尔的”休,她为洛泰尔一世生下8个孩子,最后在851年去世。

797年出生的“阿基坦的”丕平一世最早去世,他在817年成为国王,838年去世,妻子是马里伯爵提奥德贝尔特的女儿英格鲁德(Ingeltrude),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叫丕平,第二个孩子叫查理。

“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在823年出生,838年继承了父亲的阿基坦王国,尽管他的继承权被祖父剥夺,王国也被带给“秃头”查理二世,但是对方仅控制普瓦图一带,“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仍然是阿基坦大部分地区的主宰。

“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是爱芒嘉德最小的儿子,出生于806年,817年成为巴伐利亚国王,此后数十年中牢牢掌控巴伐利亚,他的妻子是“巴伐利亚的”赫玛,与继母茱蒂丝是姐妹关系,两人于827年在雷根斯堡结婚。

(图1.2:ck中的日耳曼人路易二世)

“秃头”查理二世在829年出生,因此“虔诚者”路易一世去世时仅有11岁,太过年轻的他不得不依赖于太后“巴伐利亚的”茱蒂丝摄政,他没有可靠的领土,但最大优势是父皇留下的班底基本都偏向于他。

因此在“虔诚者”路易一世死后,法兰克的舞台上有着洛泰尔一世、“日耳曼人”路易二世、“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和“秃头”查理二世四个王族,完整的法兰克将因为他们的内战彻底被撕碎。


  • 第二章:丰特努瓦四王战

查理曼将一个庞大的帝国交到的儿子手中,然而“虔诚者”路易一世却留下一个分裂的帝国给儿子们,这种分裂不仅是领土的分裂,还是各方面的。

洛泰尔一世一向和教会关系良好,因此萨克森和施瓦本这些法兰克东部地区遵从于皇帝,只有阿基坦和巴伐利亚地区明确反对。

但我前面说过,“虔诚者”路易一世留下来的班底基本都是“秃头”查理二世的支持者,这也可以理解,双方打了十年内战,他们也怕被清算呀。

然而洛泰尔一世无视这些分歧,于840年7月24日在斯特拉斯堡宣布,撕毁此前与“虔诚者”路易一世的约定,要按照817年的遗嘱来瓜分帝国。

最先发出反对并交战居然不是“秃头”查理二世,而是“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或许是他想得到更多的领土,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被洛泰尔击败,从沃尔姆斯驱除回老巢巴伐利亚。

随后洛泰尔一世命令施瓦本伯爵阿达尔贝托继续进攻“日耳曼人”路易二世,自己则亲率大军去平定“秃头”查理二世。

在内战的号角拉开以后,欧塞尔公爵埃尔蒙诺三世、桑斯公爵阿诺、欧坦公爵奥德利和巴黎伯爵吉拉德二世响应国王的号召,但普罗旺斯公爵格林、阿瓦隆公爵奥博特、南特公爵李奇和奥尔良公爵杰拉德这些贵族却投靠另一方。

普罗旺斯公爵格林带着勃艮第的贵族在841年3月与“秃头”查理二世汇合,“日耳曼人”路易在击败施瓦本伯爵阿达尔贝托以后,于同年5月在马河河畔与王弟汇合。

在战争中另一位统治者也终于亮出立场,“阿基坦的”丕平二世选择支持洛泰尔一世,还将自己弟弟送去意大利作为人质,于是洛泰尔一世投桃报李,承认“阿基坦的”丕平二世才是真正的阿基坦国王。

“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与欧塞尔公爵埃尔蒙诺三世汇军一处去支援洛泰尔一世,四个国王于840年6月25日在丰特努瓦(Fontenoy)相遇,加洛林王朝建立以来最为惨烈的内战“丰特努瓦战役”就此爆发。

(图2.1:丰特努瓦所在地)

“秃头”查理二世最早到达丰特努瓦,还在罗西亚特山上的小镇图里修建军事据点,可在战役开始之后,却被“阿基坦的”丕平二世打的节节败退,直到普罗旺斯公爵格林的军队投入战场后才勉强维持住战线。

所以可以看出洛泰尔一世的拉拢真是物超所值,但奈何他本人不行,被“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击败后狼狈逃离战场,随后“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回军与“秃头”查理二世夹击“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使得敌方逐渐走向崩溃。

此时赛普提尼亚公爵贝尔纳的军队进入战场,他在“虔诚者”路易一世死后向“秃头”查理二世宣誓效忠,但不愿亲自见国王,仅将自己儿子威廉送去当人质,然而此时贝尔纳到来后,却反而向“秃头”查理二世发动进攻。

“秃头”查理二世的军队此时已经打到最后一口气,在贝尔纳的背刺下当即支撑不住而溃败,“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因而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率领败军与赛普提尼亚公爵贝尔纳一同逃回阿基坦。

虽然“秃头”查理二世打的很难看,但最终还是他们这一方获得了胜利,为即将到来的《凡尔登条约》奠定基础。

(图2.2:丰特努瓦战役纪念碑)

安吉博尔特是一名来自阿基坦的诗人,亲自参与过“丰特努瓦战役”,并为此写诗哀悼,我渣翻一下:

“丰特努瓦曾经是繁华的源泉,以在庄园中耕种的农奴而闻名;如今这里遍布屠杀与毁灭,沾染了法兰克人的鲜血;平原和森林为之战栗,寂静的沼泽为之恐怖。”

“无垠的雨水日复一日的重刷,也无法复苏这片土地,无数最善战最精明的法兰克人在这里倒下,他们的父母兄妹皆为死者哀泣。”

“当战争已经远去时,我安吉博尔特以一个见证者的身份,在这里用悲哀的诗句向你们述说,那时我孤身一人,厮杀在战场的最前线。”

“我为路易(日耳曼人)和查理(秃头)而战,那时周边的田野就像被死者的白衣所覆盖,如同秋天的鸟儿踩在海水的浪花一般。”

“昔日的时光中有过如此哀恸的一天吗!古老的历史中有这样惨痛的记载吗!多么希望这段悲惨的经历能从所有的记忆中被抹去,永远不要再让阳光照耀在它的身上,不要让它在黄昏中醒来。”

“这是最痛苦的一个夜晚,无数最善战最精明的法兰克人在这里倒下,他们的父母兄妹皆为死者哀泣。”

“心中无限的哀恸让我不愿继续再说,不论是谁只要倒下,就请让他停止哭泣,愿上帝怜悯他们的灵魂,让我们祈求一切的主。”


  • 第三章:战败力孤难回天

在835年恢复对赛普提尼亚公国的统治后,贝尔纳发现自己对领土的掌控力严重下降,许多贵族趁机割据,西哥特人屡屡反叛,而贝尔纳仍旧不改其桀骜的性格,使得在838年9月的帝国会议上,“虔诚者”路易一世整整收到10则有关他的投诉指控。

等“虔诚者”路易一世去世后,起初贝尔纳承诺加入“秃头”查理二世,但他没有率军前去会和,只是把儿子威廉派过去做人质,说自己要从南部单独进军,保管叫“阿基坦的”丕平二世拱手来降。

然而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他不但没有让“阿基坦的”丕平二世拱手来降,反而在“丰特努瓦战役”最关键的时刻插手,成功将救出“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两人回到南方继续与“秃头”查理二世对抗。

不管打的结果如何,“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和“秃头”查理二世还是取得了“丰特努瓦战役”的胜利,这无疑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如南特伯爵李齐和奥弗涅伯爵杰拉德等诸多贵族都砸这场战争中死亡。

据某些教会编年史记载,双方总共动用了三十万大军参加“丰特努瓦战役”,最后一共有4万人战死,这种说法无疑近乎梦呓,就如同查理曼十万大军远征山南一样,总之姑且听着就行。

(图3.1:丰特努瓦战役图画,来自14世纪)

战死的人一了百了,但活下来的还得继续作战,“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回到阿基坦重整旗鼓,洛泰尔一世逃到亚琛试图负隅顽抗。

因此“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和“秃头”查理二世没有理会“阿基坦的”丕平二世,而是直接朝亚琛扑去,再次击溃洛泰尔一世匆忙召集的军队,使他不得不带着能带走的财富,丢下首都狼狈逃回意大利。

此时洛泰尔一世已经被逼上绝路,所以什么下贱的手法都使了出来,比如将岛屿赐予维京人哈拉尔德作为采邑,还在841年派自己儿子洛泰尔,去施派尔(Speyer)拉拢斯特林加联盟。

(图3.2:施派尔所在地)

维京人是啥情况大家都懂,这里说一下斯特林加同盟,斯特林加(Stellinga)的意思是伙伴,主要构成者是逐步沦为农奴的萨克森自由民,他们组建这个同盟以恢复异教崇拜的名义残杀萨克森贵族,因此洛泰尔一世给他们的筹码,就是同意恢复萨克森信奉。

这种行为可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想当初查理曼花了二三十年在萨克森人地区推行天主教,洛泰尔一世就这样轻易的允诺他们恢复异教,还让以哈尼托德(Hattonid)为首的萨克森贵族去和斯特林加联盟合作。

然而与斯特林加联盟妥协确实能得到一批盟军,却也激怒了大部分萨克斯贵族,是信上帝还是奥丁对他们来说倒在其次,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居然承认斯特林加联盟。

“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就对斯特林加同盟表现出鲜明的反对态度,声称他们是试图推翻合法君主的自由人,因此大多数萨克森贵族纷纷加入他的阵营,在843年将斯特林加同盟镇压后,“日耳曼人”路易二世也得到了萨克森地区的控制权。


  • 第四章:帝国三分凡尔登

为了齐心协力击败洛泰尔一世,36岁的“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和19岁的“秃头”查理二世带着军队在斯特拉斯堡见面,并于842年2月12日发表“斯特拉斯堡誓言”。

(图4.1:斯特拉斯堡誓言)

这次宣誓都没有用拉丁语说,而是互相用双方军队能听懂的当地话,即古德语和古法语,事后用古德文、古法文和中世纪拉丁文写下,成为后世研究当时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下面我给大家节选一些誓言的片段:

“众所周知,自父亲去世后,洛泰尔试图追捕并杀掉我们俩兄弟……我们被迫将这件事交给全能的上帝来判断,以便让我们可以坦然面对一切,而事实证明,上帝的恩典让我们成为胜利者(即丰特努瓦战役)。”

“……尽管如此,他(洛泰尔一世)仍然要抗拒上帝的审判,没有停止与我们交战,还在用焚烧、掠夺和屠戮来残害我们的人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现在要聚会,为了防止有人怀疑我们两兄弟之间的情谊,因此我将在你们众人面前宣誓。”

事实证明起码在击败洛泰尔一世之前,路易查理两兄弟的同盟是无法被拆除,所以洛泰尔一世的手下贵族纷纷失去斗志不愿作战,逼迫皇帝去和弟弟们和谈。

没有办法的洛泰尔一世从842年6月开始,就派出使节讨论分割帝国的问题,经过打打谈谈的数次波折,最终才于843年8月在默兹河畔的凡尔登签署《凡尔登条约》,至于远在阿基坦的侄子“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似乎可怜的被遗忘了。

兄弟三人经过初步商讨,大体同意以“虔诚者”路易一世去世前三人所占据的领土为界,洛泰尔一世与“日耳曼人”查理二世对于斯凯尔特河一带的领土有所争论,最后洛泰尔一世将弗里西亚纳入自己囊中。

总之根据843年的《凡尔登条约》规定,洛泰尔一世成为新一任法兰克皇帝,领土从意大利到弗里西亚,东以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为界,西以索恩河为界,此外亚琛与罗马两个重要城市也由他掌控,因为洛泰尔一世的领土处于帝国中部,被后世称作中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路易二世的领土在莱茵河以东,也控制现在意大利的东北部,并且确保对沃尔姆斯、美因茨等地的统治,因为处于帝国东部而被称作东法兰克王国;

“秃头”查理二世的领土在罗纳河以西,后来被称作西法兰克王国,洛泰尔一世还是为侄子“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争取到一些权力,“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可以在作为“秃头”查理二世封臣的前提下,继续拥有阿基坦王国。

总之随着《凡尔登条约》的签署,从840年至843年的法兰克内战终于告一段落,而伴随着被三分的法兰克,撕破了加洛林盛世的最后一层面纱。

(图4.2:843年法兰克)

  • 第五章:心怨再战阿基坦

“虔诚者”路易一世去世时“秃头”查理二世仅有17岁,因而需要太后茱蒂丝的摄政,比如当他击败并俘虏大主教乔治时,茱蒂丝劝说要仁慈的对待乔治。

“巴伐利亚的”茱蒂丝的权力被儿媳厄梦特露德(Ermentrude)取代,厄梦特露德的父亲是834年战死的奥尔良伯爵奥多一世,她与“秃头”查理二世在842年结婚后,很快就让茱蒂丝边缘化。

被边缘化后茱蒂丝的的健康状态就急剧恶化,出现了营养不良、咳嗽和头晕等症状,最后年仅46岁的他在843年去世,死后被埋葬在图尔的圣马丁大教堂。

《凡尔登条约》之后,洛泰尔一世和“日耳曼人”路易二世都可以暂时享受和平,只有“秃头”查理二世还得继续和“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作战。

(图5:丕平二世发行的货币)

尽管《凡尔登条约》中承认了“阿基坦的”丕平二世的阿基坦王位,但他并不愿意向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叔叔低头,而“秃头”查理二世显然也很愿意在把条约中有关侄子的部分给撕毁,由自己去控制阿基坦王国。

“丰特努瓦战役”后,“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在赛普提尼亚公爵贝尔纳的支援下逃回阿基坦,利用“秃头”查理二世忙于继续与洛泰尔一世交战的功夫,将忠于“秃头”查理二世的图卢兹伯爵阿尔弗雷德给驱除,竭力去掌控这片南方的土地。

《凡尔登条约》的墨迹未干,从北方撤回来的“秃头”查理二世就与“阿基坦的”丕平二世重燃战火。

双方在844年爆发“图卢兹战役”,效忠“秃头”查理二世的赫斯巴依伯爵埃克哈德与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战役中不幸战死,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贝尔纳这个纵横法兰克数十年的枭雄战败被俘。

49岁的贝尔纳在844年5月被普罗旺斯伯爵格林贝尔纳送到过往面前,“秃头”查理二世丝毫没有念及他曾经是自己的摄政,将这个反复无常的贵族给处决。

贝尔纳在824年成婚,他的妻子据说是加斯科涅公爵桑乔一世的女儿达霍达(Dhuoda),两人的次子贝尔纳后来被“胖子”查理三世册封为奥弗涅伯爵,而长子此前作为“秃头”查理二世的人质,父亲死后也加入叛乱中,被“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册封为图卢兹伯爵。

威廉联合“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军队,很快就在844年6月14日的“昂古莱姆战役”中打出漂亮的反击,“秃头”查理二世的军队遭到沉重打击,德罗戈的兄弟休在这次伏击中战死,尸体被送回来以后,“秃头”查理二世伏在他身上痛哭流涕。

休战死后“秃头”查理二世的处境进一步恶化,由于洛泰尔一世送给自己一份温暖的礼物,使得他不得不从阿基坦撤回北方,去应对来自布里塔尼的叛乱。


  • 第六章:绕约惑人撬弟国

毫无疑问洛泰尔一世并不甘心帝国三分,但再让他开战是不敢的,只能做些恶心人的小手段给弟弟们添堵。

37岁的“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处于年富力强之时,正在东法兰克玩一朝天子一朝臣,日后建立神罗的萨克森家族因为忠诚而飞黄腾达,与国王八字不合的卡佩家族祖先“强者”罗伯特只能收拾家当背井离乡。

这种情况下显然难以对“日耳曼人”路易二世下手,因此正和阿基坦打的难解难分的“秃头”查理二世是最好的目标。

洛泰尔一世可不敢直接干涉,毕竟现在“秃头”查理二世打的灰头土脸,所以“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在看热闹,要是自己亲自下场,那路易和查理估计又要来次“斯特拉斯堡誓言”,所以洛泰尔一世用九曲十八弯的方式给对方添堵。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当时大名鼎鼎的家族,古伊蒂斯齐家族,这个家族起源于居伊,罗兰在778年的“荆棘谷惨败”战死后,居伊接替他的职务从此走上历史舞台,被授予南特伯爵的头衔。

朗贝尔一世在父亲居伊于818年去世后接替南特伯爵的头衔,可是在父子相残中支持洛泰尔一世而丢失职位,在831年娶了意大利找洛泰尔一世,死于836年的大瘟疫中,他的后裔成为斯波莱托公爵,乃是著名的天主孝子,并会染指法兰克皇位。

朗贝尔一世的小儿子朗贝尔没有去意大利,但南特伯爵也给了叫里翁的贵族,两人都在841年的“丰特努瓦战役”中为“秃头”查理二世而战,而里翁不幸战死,朗贝尔就想凭借自己的战功恢复父亲的爵位。

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秃头”查理二世拒绝了朗贝尔的请求,而让哈宝格伯爵雷诺继承南特伯国,自此以后朗贝尔便心怀怨恨,当洛泰尔一世派来使节时,他当即就决定效忠洛泰尔一世,并为洛泰尔一世拉拢来一个重要人物,布里塔尼公爵诺米诺(Nominoe)。

(图6:布里塔尼公爵诺米诺)

“虔诚者”路易一世在三十年代平定布里塔尼叛乱以后,任命布里塔尼人贵族诺米诺作为法兰克在当地的统治者,他在随后十年中始终效忠皇帝,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大贵族,因此即便肆意劫掠教堂也被皇帝所容忍。

因此当“虔诚者”路易一世去世后,“秃头”查理二世不得不担忧的派出使节,询问诺米诺是否会保持忠诚。

此时的诺米诺当即给了肯定的回答,在随后3年内战中为“秃头”查理二世而战,还在教堂中为他捐款,并且“斯特拉斯堡誓言”时就站在“秃头”查理二世这一方。

但大多誓言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时间走到844年时5月时,诺米诺被朗贝尔说服而改效忠洛泰尔一世,对原来的领主发动叛乱,“秃头”查理二世的梦魔就此到来。


  • 第七章:叛臣燃起北境烟

从诺米诺的反应来看,他的叛乱似乎是蓄谋已久,朗贝尔不过是给他提供一个借口而已,因此在诺米诺举起叛旗以后,朗贝尔迅速在安茹起兵响应,维京人也作为雇佣军参战。

可是在出兵前夕诺米诺突然病重,只得将主将换成自己儿子埃利斯坡(Erispoe),南特伯爵雷诺得知此消息后,觉得这是他的机会,于是放弃原本固守南特的计划主动出击。

埃利斯坡出兵后首先南下,雷诺判断他是想要和朗贝尔汇合,于是雷诺试图抢在双方汇合前先歼灭一方,让军队急行军,最终在844年5月24日爆发布朗战役(Blain)。

当雷诺军队到达梅萨克时,埃利斯坡的军队正在度过维莱娜河,半渡而击的雷诺成功将已经过河的敌军消灭,但还没等他继续行动,朗贝尔的援军已经赶到战场。

(图7:梅萨克所在地)

接下去发生什么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雷诺在朗贝尔军队投入战场前将埃利斯坡击溃,但敌军汇合后雷诺战败被杀,另一说是已经击败埃利斯坡的雷诺不愿继续追击而选择撤军,结果重整旗鼓的埃利斯坡和朗贝尔在半路突袭,雷诺战败被杀。

无论以上哪种说法正确,结果都可以总结为雷诺先获得胜利,但又被埃利斯坡与朗贝尔所杀。

雷诺战死以后,联军顺利打下南特,朗贝尔成为南特伯爵,而作为雇佣军的维京人在城市里大肆劫掠,南特主教为了保护被摧毁的教堂而被赫斯汀杀死,随后城市彻底失控,无法控制局势的朗贝尔二世不得不退出南特。

刚从“昂古莱姆战役”惨败中回过神来的“秃头”查理二世,又闻听北方也出了问题,显然巴黎所在的北方更重要,于是他一方面从阿基坦撤军,另一方面请求兄长“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支持自己。

因此在844年的帝国会议上,“日耳曼人”路易二世表示支持弟弟的态度,让洛泰尔一世别在使绊子,或许洛泰尔一世也觉得自己玩得太过火,同意派遣使节去协调诺米诺与“秃头”查理之间的冲突。

作为使节的正是不久前成为梅斯主教的德罗戈,他在“虔诚者”路易一世去世后,一度支持“秃头”查理二世,但最终又回到正统皇帝洛泰尔一世身边,成为法兰克人和日耳曼人共同的主教,日后利奥四世和本笃三世这两个教皇都出自他的门下。

德罗戈带来洛泰尔一世要求停止冲突的态度,“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和朗贝尔二世都接受,因为前者没有打赢的决心,“昂古莱姆战役”不过是一次战术胜利,后者叛乱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南特,现在已经得到了,就不需要再继续战争。

唯有布里塔尼公爵诺米诺拒绝,因此双方的交战还要继续,但首先,“秃头”查理二世得击退包围巴黎的维京人。


  • 第八章:血染塞纳河畔口

维京人对法兰克的劫掠并非突然发生,此前已经夹杂在文章中介绍过,他们在836年劫掠安特卫普,841年通过塞纳河袭击鲁昂,842年劫掠昆托维奇和南特,845年时更是直接突袭巴黎。

据说这次袭击的领袖是拉格纳(Ragnar),他曾在841年被“秃头”查理二世授予弗里西亚的采邑,可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又被剥夺。

总之拉格纳在845年对西法兰克发动袭击,首先在此劫掠鲁昂,然后顺着塞纳河而下,沿途汇聚至少5千个维京海盗,乘坐着120艘龙首船直扑巴黎。

玩过ck的都知道,塞纳河可以直通巴黎,然而不仅如此,要知道9世纪时巴黎可不是陆地城市,他是位于塞纳河中央的一座小岛,故有法兰西岛之称。

鲁昂被攻破是有价值的,这给“秃头”查理二世足够的预警时间,于是他在保卫圣丹尼教堂的口号下,将军队召集起来并布置在河两侧。

可惜西法兰克的军队费拉不堪,防御被拉格纳轻易的冲破,为了恐吓守军,拉格纳将111名囚犯吊死在塞纳河的河中岛上,作为给奥丁大神的祭品,随后在845年3月29日复活节这天冲进巴黎大肆劫掠。

(图8:19世纪对维京人包围巴黎的图画,画中的城墙在9世纪并不存在)

维京人最终从巴黎撤退,但击退他们的不是西法兰克军队而是瘟疫,巴黎因为围城而产生瘟疫,维京人根据奥丁大神的指示向一名基督徒囚犯询问方法,他让维京人通过斋戒平息瘟疫流传。

但是在这次瘟疫过后,维京人也无心继续在巴黎劫掠,而“秃头”查理又给出7千里弗尔,总计2570公斤的黄金作为赎城费,维京人这才撤退,回去的路上又顺道劫掠了塞纳河的圣贝尔丁修道院,快回家时又抢了汉堡。

拉格纳这批劫掠者回国后,前几天还在向国王霍里克一世炫耀,说自己去巴黎抢劫黄金是多么容易,可没过几天就纷纷病死,拉格纳临死前哭泣的说,自己这次劫掠唯一遇到的抵抗,是异教神的惩罚。

这些维京人的死让霍里克一世感到恐惧,觉得真的有什么超凡力量,这时候“日耳曼人”路易二世派来使节,要求丹麦就劫掠汉堡进行赔偿,于是霍里克一世同意了,处决掉还活着的劫掠者,并将基督徒囚犯释放。


  • 第九章:北败南乱国难定

844年洛泰尔一世带来的军事威胁仅限于口头,诺米诺拒绝了之后洛泰尔一世也没怎么样,于是他在病好了以后,率兵出征扩大自己的领地,兵锋甚至到达了曼恩。

对此“秃头”查理二世似乎发挥了忍者神功,还去图尔准备过圣诞节,结果这时候布里塔尼人酋长来找他,他们是诺米诺的反对者,想要里应外合消灭这个布里塔尼霸主。

“秃头”查理二世得知此消息后大为高兴,改变原定计划顶着寒冬出兵,由于机不可失又事发匆忙,“秃头”查理二世的军队仅有3千人,但诺米诺军队却不过1千人,或许在他看来已经够用了。

可惜在845年11月22日的“巴隆战役”中,诺米诺将“秃头”查理二世引诱到沼泽地击败,由于输得太惨连国王在哪都不知道,“秃头”查理二世已经战死的谣言传了几个星期,直到他迅速在曼恩路面才平息不稳。

(图9.1:一个布里塔尼民族主义者在1922年画的巴隆战役想象图)

“巴隆战役”在20世纪被布里塔尼独立主义者赋予极高的意义,他们认为这象征着布里塔尼在中世纪的独立,因而出资为诺米诺建立了雕像。

(图9.2:被视作英雄的诺米诺)

逃回巴黎后,不甘心的“秃头”查理二世再次出兵讨伐布里塔尼,然而却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只能在846年夏季与对方和解,承认诺米诺是布里塔尼公爵,朗贝尔二世从南特伯爵转为森斯伯爵。

眼看西法兰克即将安定下来,“秃头”查理二世亲爱的好哥哥洛泰尔一世又来了,他成功煽动诺米诺在846年圣诞节撕毁协议,纽斯特里亚再次遭到布里塔尼的入侵。

对“秃头”查理二世来说最幸运的地方在于,当他在北方被布里塔尼人按在地上摩擦时,南方的敌人却不太给力,“阿基坦的”丕平二世没有继续他在“丰特努瓦战役”压着“秃头”查理二世的辉煌,反而昏招频出。

阿基坦实际上从未和平过,“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和“秃头”查理二世暂时休战后,这片领土呈现出诡异的局势,同时有效忠丕平的威廉和效忠查理的弗雷德罗都是图卢兹伯爵,也同样有塞金二世和桑乔二世都是加斯科涅公爵。

此时阿基坦有效忠“阿基坦的”丕平二世的贵族,北方诺米诺更是以一己之力把“秃头”查理二世按在地上摩擦,然而他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阿基坦的”丕平二世为了获得军队,在844年引入维京人杰尔·奥斯卡,结果让他观察到图卢兹附近的地形和虚实,使得波尔多在847年沦陷,图卢兹伯爵威廉都因此而成为囚犯。

然而最要命的地方在于,“阿基坦的”丕平二世染上奢侈和酗酒的恶习,颓废的生活习惯让他失去了人心。


  • 第十章:一人欢喜二人哭

“阿基坦的”丕平二世还有个弟弟查理,当年作为人质被送到洛泰尔一世的宫廷,在察觉到“阿基坦的”丕平二世烂泥扶不上墙后,洛泰尔一世放查理在849年3月离开意大利,率军入侵阿基坦。

当然有说查理入侵的理由不是夺位,而是听说兄长去世后要回国继位,但一个在王宫当质子的王子,是怎么得知这个消息,还能拉起军队的?

洛泰尔一世放出查理是要去搅浑阿基坦的水,但他没有想到查理比“阿基坦的”丕平二世更废,还没坚持多久,就因战败而被关进科比修道院中。

“秃头”查理二世在849年夏季再次入侵阿基坦,图卢兹伯爵弗雷德罗亲自迎接对方,“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得知此消息后当即弃城而逃,他的统治就此土崩瓦解,随后“秃头”查理二世在阿基坦大肆分封效忠自己的贵族。

(图10.1:秃头查理发行的货币)

这时候封臣们就要各自寻找出路了,比如图卢兹伯爵威廉,他作为贝尔纳之子,还在“昂古莱姆战役”杀死了休,算是结成死仇,因此他直接去投奔科尔多瓦。

图卢兹伯爵威廉在847年被维京人俘去,直到848年才获释,然后他在科尔多瓦军队的支持下,试图控制巴塞罗那。

“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在851年被加斯科涅公爵桑乔二世俘虏,随后被关押到苏瓦松的修道院中,至此经过8年的冲突,阿基坦王国终于纳入“秃头”查理二世的掌控中,这才真正标志法兰克帝国被三分。

但随着“秃头”查理二世统一西法兰克,他和“日耳曼人”路易二世的珍贵友谊也走到尽头。

(图10.2:ck中的秃头查理)

此前为了共同抵抗洛泰尔一世,两人可以说是精诚合作,“日耳曼人”路易二世多次为弟弟发声,乃至亲自借出军队给弟弟去平定布里塔尼人,这个下卷会说,毕竟是“秃头”查理二世的精彩表现。

然而此时两人的同盟已经瓦解,因此当不愿服从“秃头”查理二世的阿基坦贵族求到“日耳曼人”路易二世这里时,他当即动了心,派出自己的次子“年轻人”路易,让他配合当地贵族夺取阿基坦。

可“年轻人”路易对此相当不情愿,从852年一直磨蹭到854年才启程,走到利莫尔时已经845年,直接说“秃头”查理二世已经平定阿基坦,那他可以打道回府了。

最后再说一下“阿基坦的”丕平二世兄弟二人的结局,他们都在854年逃出囚禁,此后却走上不同的道路。

“阿基坦的”丕平二世成为维京人的带路党,带着奥丁的信徒劫掠阿基坦,直到864年才在劫掠中战败被俘,此时他从衣着到信奉已经和维京人没有两样,随后“阿基坦的”丕平二世被关押在桑利斯修道院,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

弟弟查理则逃到“日耳曼人”路易二世这边,带着堂兄“年轻人”查理夺取阿基坦,失败后在856年成为美因茨大主教,7年后以37岁的年纪去世,至此“阿基坦的”丕平一世的后裔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发布于 2020-02-28

8 条评论

  • 米酒鼠餐厅1 个月前
    墨洛温旧事重演
  • 雪拉比1 个月前
    怎么感觉满满的墨洛温既视感[捂脸],当初墨洛温也是家族内战导致衰落的~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雪拉比1 个月前

    常态

  • 雪拉比1 个月前
    好乱好乱,这一家子,同父同母、同父异母的兄弟混战,叔侄混战,侄子之间也混战—。—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雪拉比1 个月前

    可以拿第一卷发的家族树多对比看看

  • 雪拉比1 个月前
    还涉及到以前的恩怨情仇,布列塔尼的叛乱居然那么早就买下了,真是精彩!
  • 雪拉比1 个月前
    可“年轻人”路易对此相当不情愿,从852年一直磨蹭到854年才启程,走到利莫尔时已经845年,直接说“秃头”查理二世已经平定阿基坦,那他可以打道回府了。
    【这段时间错了吧,怎么回到845年了?】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雪拉比1 个月前

    哦,应该是855年

想来知乎工作?请发送邮件到 jobs@zhihu.com